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7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伯当率领一千精锐之军护卫着李密从萧铣军中杀开了一条血路,向南方逃去,奔出数里后,身后的护卫只剩下三百余人,而身后数千追兵穷追不舍。
    数百人沿着长江边的官道向东拼命奔逃,他们一路奔逃,一路寻找船只,但两边荒草蔓蔓,连人影都看不见一个,更不用船只,他们奔出十几里,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而过河的桥已经被拆断了,前面已成断头路,众人纷纷勒住战马,向南百步外便是滚滚长江,向北却是一片乱石堆,再远处便是赤龙岗的龙头山,战马难行。
    李密扭头望去,只见远方三里外,尘土漫天,这是追兵已经快到了,李密走投无路,心中暗暗叫苦,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忽然指着河中大喊:“船,陛下,有船!”
    李密也看见了,一名须发皆白的老渔翁正驾一艘小船向长江驶来,离他们不到百步,李密等人大喜,纷纷招手大喊:“船家,快过来!”
    不多时,老渔翁驾船而至,笑呵呵道:“这桥昨晚被军队拆了,你们得回头走啊!”
    李密心急如焚,拱手道:“船家,我想过江,能否带我一行,必有重谢!”
    他从马袋掏出两饼黄金,扔一饼上船,道:“送我过江,另一饼金子也是你的。”
    黄灿灿的金子使老渔翁的眼睛都有些呆住了,他只看见过铜钱,从未见过黄金,他又看了看李密手上的金子,心中贪欲大发,便道:“可以送你过江,但我的船只能坐三人,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李密毫不犹豫道:“没有问题!”
    王伯当眼珠一转,附耳对李密低语几句,“主公,我会摇船……”
    李密缓缓点头,这是一个办法。
    小船缓缓靠岸了,这时,追兵已到一里外,众侍卫见已经无法跟随主公逃命了,纷纷弃马向乱石山上爬去,小船终于靠岸,王伯当一跃跳上船,拔刀向渔翁劈去,渔翁惨叫一声,栽入水中,杀了渔翁,又可以多载一人,主要是想把战马也运过江去。
    李密牵马上了船,王伯当摇橹,小船晃晃悠悠向大江内驶去,小船驶出不到百步,追兵便到了,三千骑兵纷纷张弓搭箭,向长江里乱箭齐发,李密举盾相迎,渐渐地,小船驶出了弓箭射程,向大江深处驶去。
    直到此时,李密才终于落下心,他凝望着滚滚长江水,长长地叹了口气,“一切都像做梦一样。”
    “陛下……”
    王伯当刚要问,却被李密打断了,“不要叫我陛下了,还是像以前一样,叫我大哥吧!我们从来都是兄弟,不是君臣。”
    “是!大哥。”
    王伯当答应一声,又道:“我们在丹阳郡还有五千人马。还可以占据江南,东山再起。”
    李密半天没有说话,去江南是可以,可是占据江南又有什么用,杨元庆会立刻过江,横扫江南,恐怕那时就没有今天的幸运了,良久。他叹了口气道:“去桂林郡一带看看吧!实在不行。就杀进交趾,灭了林邑,我们在那里建国。”
    王伯当犹豫一下,又道:“可是……大哥的妻儿怎么办?”
    李密摇了摇头,“那是他们的命,我也无能为力了。”
    王伯当心中黯然。不再多言,奋力向茫茫的大江对岸摇船而去,渔船很小。在长江上起伏颠簸,凶险异常,好在王伯当驾船技术娴熟。屡屡化险为夷,渐渐地,小船便划到了江心。
    就在这时,王伯当脸色刷地变得惨白,惊恐地向江中望去。李密也惊呆了,不知何时,他们前方竟然出现了一队战船,足有二十余艘,巨大的船身如山一般向他们压来,船首雕着一头巨龙,龙首狰狞,在为首的大船上,一面赤鹰大旗在江风中猎猎飘扬。
    李密不由万念皆灰,隋军战船早已在江中等候着他,他根本就插翅难逃,王伯当拔出战刀,目光凶狠地盯着迎面驶来的大船,如果能让他上了船,或许他们还有机会。
    但隋军船队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一切可以攀爬上船的绳索都被收上船,船队将江中的小船团团包围,船舷边上,站满了密密麻麻的弓手,无数支利箭对准了小船上的李密和王伯当。
    在为首的大船上,谢映登冷冷地注视着小船上的李密和王伯当,他昨晚没有参加夜袭魏营的战役,而是奉命在江中拦截李密和王伯当,果然被邴元真说中了,李密没有北逃中原,而是渡江去南方。
    “谢将军,怎么办?”
    一名将领低声问道:“要活捉他们吗?”
    谢映登摇了摇头,杨元庆给他命令是生死无论,他明白杨元庆的意思,就是要他不留后患,当场斩杀李密。
    “不须活捉,给我就地射杀!”谢映登下达了命令。
    “遵令!”
    将领红旗一挥,数艘大船上乱箭齐发,密集的箭矢射向小船,一代枭雄李密被隋军乱箭射死在长江之中,心腹王伯当也陪同他一齐死在江中……
    赤龙岗的战役已经完全结束了,十八万魏军被隋军斩杀近两万人,俘虏十万余人,其余士兵皆各自逃亡回乡,同时面临最后抉择的,还有杜伏威的军队和萧铣的军队,尽管他们配合隋军大破魏军,但他们自己也必须在战后投降隋军。
    当然,他们面临的是一种抉择,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投降,也可以不投降,他们有选择的机会,他们完全可以回自己的割据之地。
    杨元庆并没有阻拦他们,而是给他们一个公平选择的机会,毕竟他们不是魏军,他们是来协助隋军作战,是有功之臣,应该给他们一种奖励。
    尽管杜伏威和萧铣都可以选择返回割据之地,但他们心里明白,若不抓住这个机会,明天他们也将和李密一样的下场。
    大帐内,杜伏威单膝跪下,将象征军权的佩剑高高举起,“臣杜伏威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效忠于大隋,听从殿下驱使。”
    杨元庆接过他的剑,将他扶起来,见他身材高大魁梧,不亚于自己,不由微微笑道:“和杜将军相交久矣,今天却是第一次见面。”
    “臣也久闻殿下威名,今日终逢明主,伏威三生有幸。”
    杨元庆点点头,“江淮重地,不容有失,我封你为淮国公,右骁卫大将军,江淮道总管,统领三万军替我镇守江淮,江淮之安危,就拜托杜将军了。”
    杜伏威大为感动,杨元庆竟如此信任他,让他继续驻守江淮,他再次单膝跪下,高高抱拳道:“伏威愿肝脑涂地,以报殿下知遇之恩!”

第二十三章 断绝利益
    萧铣尽管已经决定投降杨元庆,但到最后关头,他心中反而胆怯了,他不知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命运的转折点,反复思量,最后他脱去上衣,赤着上身,后背荆条,跪在隋军大营前。
    “罪臣萧铣,特来向楚王殿下请罪!”
    和他一起跪下的,还有萧梁军的二十四名领军大将,都和萧铣一样,赤着上身请罪,其实他们倒没有必要这么虔诚请罪,只是他们都是萧铣的心腹,萧铣要负荆请罪,他们自然也要跟随。
    这时,数百名隋军将领和亲卫簇拥着杨元庆快步从大营内走出,杨元庆连忙上前将萧铣扶起,解下自己的军袍替他披上,低声埋怨道:“既已为翁婿,就不必这样自责。”
    李元庆又急令左右,给二十四名大将每人赐锦袍一领,又让王君廓领他们进大营,置酒摆宴给他们接风庆功。
    杨元庆的安抚使萧铣紧张的内心松懈下来,跟随杨元庆进了大营,两人在偏帐坐下,亲兵给他们上了茶,萧铣叹了口气道:“萧铣不识大势,一心想复兴祖业,直到今rì才幡然醒悟,萧铣愿效忠于殿下,为大隋效力。”
    自古以来没有谁不畏死,但有的人为了大义,宁愿选择死亡,所以才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历史上的萧铣也是自知必死无疑,所以才慷慨陈词:‘隋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但世易时移,一旦萧铣有了生的希望,他就不会再慷慨陈词,自寻死路,做不了帝王,他可以安安心心地继续做他的萧梁贵族,人xìng的弱点,在这个时候便彰显无遗。
    但对于杨元庆。萧铣的投降就意味着他的战线将直面荆襄唐朝,为他攻灭唐朝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所以他答应娶萧月仙,也答应饶恕萧铣。
    但怎么处置萧铣。那是将来的事情,或者说萧铣的命运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
    如果萧铣能老老实实呆在京城内,深居简出,平静地度过后半生,那么杨元庆也可以饶过他,但如果他还想从前一样,暗中组建什么南华会。那么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杨元庆笑眯眯道:“梁公的诚意,我完全能理解,也欣然接受,将来我一定会给梁公足够的荣誉和地位,以回报这次萧梁军协助攻破李密的协助,只是现在希望梁公能协助我稳定南方局势。”
    萧铣连忙躬身行礼,“愿为殿下效力。”
    杨元庆沉吟一下道:“江都虽破,但人心不稳。我这次南下并没有带重臣随行,我一直在考虑,由谁来替我安抚江都民众。稳定江都局势。”
    说到这,杨元庆看了一眼萧铣,似笑非笑道:“不知梁公是否愿意接下这个重任?”
    萧铣心中一跳,他忽然明白了杨元庆的心机,说了半天,杨元庆就是不准他再回豫章,不准他再回荆襄。
    说到底他还是怕自己再次反复,重新拥兵自立,萧铣心中暗暗叹息一声,事到如今他已经身不由己。
    难道他能说不愿意吗?如果他敢说不愿意。他就活不过今天了,萧铣只得一咬牙答应了,“愿为殿下分忧。”
    “好!”
    杨元庆大喜道:“那我任命梁公为江都安抚使,暂领江都刺史,事不宜迟,请梁公下午就动身。”
    萧铣起身施礼。“感谢殿下厚爱,卑职现在就可动身。”
    杨元庆暗暗点头,这个萧铣颇为识时务,既然如此,也可以先给他一点甜头,以安其心。
    想到这,杨元庆又微微笑道:“另外还有一事,你叔父愿意让出梁国公之爵,这梁国公之爵我就给你了,另外加封你为太子少保,至于月仙,我会命人先送她去太原楚王府,一切按照我事先的承诺来实施。”
    萧铣大喜,杨元庆能遵守承诺,这就让他放心了,而且给他的地位也不低,不亚于杜伏威,他又一次深深施礼,“多谢殿下厚爱!卑职这就启程。”
    萧铣取出一支白玉令箭放在桌子,“殿下,这支白玉令箭可以调动所有萧梁军,我就交给殿下了。”
    “呵呵!梁公放心,我一定会妥善处理好你的军队,不会出任何意外。”
    杨元庆随即命韦云起安排萧铣出任之事,韦云起领着萧铣去了另帐。
    这时,王君廓快步走进大帐,躬身行礼,“启禀殿下,那二十四员大将已经稳住了。”
    杨元庆背着手走了几步,望着帐顶沉思良久,他慢慢回头森然令道:“这二十四人一个不留,全部灌醉后杀掉,要做得隐秘一点。”
    杨元庆始终不是很放心萧铣,他不仅要把萧铣调离荆襄,同时还要断绝他一切造反的可能,二十四名大将都是萧铣的心腹,绝不能再留给萧铣。
    “卑职明白了,一定会做得干净。”
    王君廓迟疑又道:“殿下为何不在萧铣去江都的半路杀了他,以绝后患?”
    杨元庆微微叹了口气,“这个萧铣心xìng反复,我何尝不想杀他?但他毕竟萧梁之主,萧梁贵族在荆襄乃至南方都影响巨大,杀了他,恐怕会激起南方之乱,不利于我稳定南方,只要严密监视住他,他就不会有任何机会。”
    王君廓这才恍然大悟,“殿下目光长远,卑职不如,卑职这就去处理那二十四将。”
    “去吧!除掉二十四将,立即出兵,收编萧梁军。”
    “遵命!”
    。。。。。。。
    接受投降的军队从来都是一个难题,因为这涉及到一个利益再分配,只要涉及利益,稍有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大麻烦。
    比如曹cāo第一次打宛城,就是没有处理好利益关系,让张绣察觉到了曹cāo骨子里对他的轻视,他便意识到曹cāo会夺他兵权,于是再反,差点要了老曹的命。
    一般情况下。都是让投降将领继续领兵,比如杨元庆让盛彦师继续统领会宁郡军队,让杜伏威继续统领江淮军,也就是为了不触犯主将的利益。
    但对萧铣。杨元庆却是夺取了他的军权,这也是因为萧铣在关键时候险些被李密说服,让杨元庆看到了他的反复,心生疑虑,担心他在隋军对荆襄唐军作战时再生波折,这种情况下,杨元庆就算不杀他。也绝不会再把军权给他。
    所以杨元庆一方面调走萧铣,另一方面杀死萧铣的二十四名领军大将,这就是彻底铲除萧铣的军方利益,但还不够,他必须要全面收编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