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占戈-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连忙擦去眼泪,道:“师父,徒儿不想做官,但愿常侍师父左右。”
师父拉着我的手,道:“小亮,师父是个身子埋在土里的人,你还年轻……”
“师父!我……娘走了,大帅也去了,您又不要我,您就真的忍心小亮在这天地间独自飘零?”眼泪又在我的眼眶里打转。
“唉,小亮,师父还未给你讲过本门法脉吧。”师父叹声道,“战国之时,孙宜子统兵五万,天下无敌,列国丧胆,时有见‘孙’字旗而敌军自退之说。孙宜子本人并未著书立言,其弟子青羊子录其言行而成《孙宜子说》。”
“莫非本门就是青羊子一脉?”我第一次听说自己的师承,居然可以上溯到三千年前的战国之世。
师父点了点头,道:“孙宜子是历代兵家之祖,生前却没有开宗立派。他一直认为,兵法乃是‘屠人之法’,故不愿以‘善杀人’之名流传万世。直到晚年,孙宜子方同意青羊子开宗立派,传兵法于世,以暴易暴。”
“难怪现在《孙宜子说》流传万世,凡为将者,无有不读的。”我道。
“其中真意呢?为将者又有几人能想到以暴易暴?”师父问我。
我不由惭愧,在我下令焚城之时,并未想到以暴易暴。我只想到西域疆土……
“你在密室见到的挂像,便是青羊子祖师。青羊子虽然广传兵法于世,也收了弟子三人,悉心调教,此三人是为神机妙算门开山弟子。南山童,冷乞,沉繇,听说过吗?”
我摇了摇头,虽然古今名将也听得不少,却丝毫不曾听过这三个人。
“此三人并未领过一日之兵。”师父道。
“这是为何?”
“他们三人乃是以兵法入道,奠定本门天道修行的祖师。”师父道。
我轻声“哦”了一声,并不明白何谓“天道修行”之说。
“小亮,密室中的铁简还带着吗?”师父见我并不明了,问我。
“就是洗澡也带着。”我笑了,从怀里抽出铁简。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神机妙算岂可能,炼己修心或有灵。”师父读着上面的字,又道,“其实该是:‘机反神炼,明命能灵’,这就是祖传的玄机。我对你说过,上天有好生之德,亦有好杀之德。本门便是以杀德入道,由死而生。”
我咽了咽口水,道:“师父,弟子不是很明白。”
师父笑道:“本门乃是兵道一家,外修兵锋,内炼金丹。只是千余年前,本门遭逢大变,修真炼气一道便消逝了。只有少许后代弟子,依旧在兵法之外探求天道,明心见性。”
“哦,原来如此。青羊子本人是炼气士,难怪弟子也是以修真炼气为重。”
“还有,其实孙宜子也是被人挖了膑骨的。”师父笑着对我道。
“真的?”我有些不信。
“当然是真的,为师会骗你吗?”师父佯怒,“也因有此等机缘,师父才决定收你入门,让本门再传承下去。”
我终于鼓起勇气问道:“师父,为何您本不愿传下神机妙算门?莫非、莫非也是因为那殊大的杀孽?”
师父愣了愣,久久方才诵道:“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垄亩兮,吾爱吾庐。”
这不正是师父浮世入世再出世之写照?我听出了弦外之音。
“神机妙算门,还是要传下去啊!有明主在世,怎能明珠暗投?以一己之杀孽换万民之安,正是我门之宗。小亮啊……”师父的眼睛也闪着泪光,看着我。
若不是师父肩负了万千杀孽,天下要多久才能再复安定?我明白了师父的意思。但是我……
“师父知道,知道你焚珐楼城的用意。”师父拍了拍我的大腿,眼带爱怜。
“师父!”我心中的委屈随着一声“师父”汹涌而出,即便连我身边的人都以为我是在为大帅报仇,市井之徒更是斥之为残虐,只有师父啊才能明白我的心……
“绝西域兵事,别无他法啊。”师父叹了句,转色道,“小亮,当今圣上可说是明主,你当助他平定天下,切莫逃避师门重任啊。”
我十分不愿,却还是点了点头。
“这柄玉如意乃是历代掌门的信物,你可以收下了,今后你也能收徒授道了。”师父从袖里取出一柄翠绿如意,郑重地交到我手上。
我接过如意,细细抚摸,微微有着暖意,柄上刻着那首“机关算尽太聪明”。
“师父,那你……”
“小亮,听好,玉有九德: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智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暇疵皆见,精也;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声清团彻远,纯而不杀,辞也。你当谨记,君子比德如玉。”师父看着我,说得很慢。
“弟子记住了。”
“为师当寻清净处结庐而居,待你功成名就,为师若是还有命在,你我师徒再相聚吧。”
“师父还是要抛下徒儿?”我急忙拉住师父的手。
“小亮,缘起缘灭,花开花落,执着于缘起花开,却不肯直面缘灭花落,你说,这就是我虚綦之教出来的徒弟?”师父瞪着我。
我无语,扶着轮椅的把手,用力撑起身子,跪了下去。
“唉,其实师父也舍不得你,或许师父还会在你身后看着你,好自为之。”师父拍了拍我的肩膀,扔下一本厚厚的书册,“这是本门三千年传承的宗谱法本,你若是真的不想再传下去,按着最后的地图,让它沉眠于青羊子祖师的陵寝吧。”
我低头跪在地上,听着师父的脚步声远去,一声声印在我心头。

祸从西来 第三十三章 朝会

等我压制住心中的躁动,圣上已经回来了。
“明卿,虚师乃是帝师,既然如此,你我还是师兄弟呢。”少年天子看着我微笑道。
我只是一个市井混混,并没有那些文士的“忠君”教条。要不是师命,我并不愿入朝为官。所以,天子的话只是一厢情愿的“买心”。
“明卿莫非不好奇,虚师为何能‘死而复生’?”
“谢万岁救家师于囹圄。”我躬身道。
“也是机缘巧合之下,朕得了元毒国的死花,否则未必能逃得过李哲存这贼子的耳目。”圣上说着,拳头也攥紧了。
我知道传说中的死花,那是一种能让人吃下之后状如死者的奇花。想必是圣上为了得天下,冒险为师父求来了这种死花,借师父之力夺回自己的至尊之位。一语之间,既让我对他心存感激,又将矛头指向李哲存,我开始相信他会是位雄主。
“虚师说,你能帮我平定天下,是吗?”圣上目光如剑,刺得我不得不低下头去。
“敢问圣上,何以平天下?”虽然是师父说的,我也要亲自看看,圣上是否值得我卖命的明主。
“你是在试朕?”
“微臣不敢。”
“天下,可是我李家的天下?非也,自从圣朝初立,各朝替代,唯一不变的,只是这万里江山和亿万百姓。何以平天下?唯有平百姓之心,外逞霸道,内佐王道,王霸相杂方能安这万里江山。”
口头议论,古来暴君也无不知此理。不过坦言江山无主,或许他还是古来第一个皇帝。
“我大越当前,内忧外患,无一不是亡国之患!明卿以为,朕当先平天下抑或先定天下?”圣上盯着我,反问道。
“于当平之处平之,于当定之时定之。”我不敢直面圣上的目光,道了个纲领。
“何处当平,何时当定?”
“西域,微臣有平西三策,当为平。南疆,微臣以为土人无礼,当平而非剿。东海,北边,异族相侵,当一战而定,扬我天朝上国之威。”
“平西三策?哦,朕听过,虚师也对此三策颇为赞赏。”圣上淡淡道,“只是,只是耗时太久……”
“陛下,微臣尝闻:上古圣贤之君,其举目也远,其着意也深。十年二十年、哪怕三、五十年,与百年千年,孰久孰近?”
圣上颌首不语,思索半晌道:“明卿以为,东、北之祸与南疆之乱,孰轻孰重?”
“若以万民百姓论,皆重如东镇泰山。若以朝廷社稷论,南疆之乱乃是癣疥之患,东海北边才是心腹之病。”
“哦?细细道来。”
“南疆之局,曹将军只是担心赶之不尽,杀之不绝,非能动摇我朝根本。东海北边之势乃是敌攻我守。若是东、北失控,匈厥古之铁骑半月可饮马大河,海外倭奴三月可陷江南路。大河乃是京师屏障,江南乃是我朝税赋之根,此二者皆能动摇国本,不可不戒。”
圣上轻拍龙椅,低声道:“国老说明卿家能起三代之衰,朕本不信,现在算是信了,果然明师出高徒。”
“微臣不敢。”我低头谢道。
“明卿家,今日乃是虚师归隐之日,朕实在颇多感慨啊,时辰也不早了,师兄莫若留下一起用过晚餐吧。”
圣上突然称呼我“师兄”……我没有受宠若惊,只是害怕。
当然,圣上的宠幸作为臣子自然要配合着“惊”一下,我连声谢恩。
天还没全黑,泰来殿内已是灯火辉煌。圣上传下晚宴歌舞,与宴者只有我一人。
六十四个绝色美女,挥起红纱白绸,宛若仙子。
我连听都没听说过的天子之舞真真切切地展现在我眼前。
黄钟大吕,琴瑟箜篌,更让整个泰来殿遥遥如仙境。
我沉于声色之中,逞着口腹之欲,心里想到的却只有师父。
匆匆一会,师父传下了翠玉如意,也把我推向前途未卜的征途。圣上只谈风月不谈国事,更是让我坐如针毡。
“明卿家,其实朕的心腹之患,还在昌平啊。”圣上似乎醉了,跳下龙座与舞女们一起甩袖起舞,突然笑着对我说了一句。
我差点掉落了手中的杯盏,不知说什么好。
圣上说的昌平,必是昌平王李哲存无疑。
歌声停了,舞女也都退散得干净。圣上已经被内侍扶入内宫,泰来殿只有我一个人呆呆坐着。
当夜,我被安排在行宫一角,是我有生以来见过最富丽堂皇的房间。真丝褥,红木架,墙上的诗画文字,无一不是价值连城。
圣上甚至送来了宫女侍寝。
我不能说毫不动心,但我不敢受。
“郡王以上方可赐寝,于礼不合,请回。”我大开中门,对那个年轻宫女道。
宫女呆呆站了许久,走了出去,毫无留恋。她当然不会留恋一个残废,我的脑海里却时时闪过她的美貌容颜。
忐忑不安的一夜过得极慢,好不容易迷迷糊糊正要入睡,又有内侍进来吵我。
“什么事!”我没好气道。
“要上朝了,还请明大人准备。”内侍年纪还小,有些胆怯道。
我拉了拉衣襟,道了声“知道了”,披衣起身。
内侍宫女鱼贯而入,洗漱器皿一一准备妥当。
我用了些餐点,内侍推着我往大政殿走去。
这是我为官以来第一次上朝,心中难免有些不安。
“明子阳?”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侧响起。
是韦白。
“真的是你?”韦白的声音里充满惊喜,“你怎么不告诉我你也是……啊?”
我尴尬一笑:“太白兄又没问过。”
“子阳所供何职?”韦白走在轮椅之侧。
“元帅府行军长史。”我飞快说道,不想再和这个充满血腥的官位有何牵扯。
“行军长史……”韦白沉吟道,“莫非,莫非破敌而隐的布先生便是子阳?”
我的脸面必定烧得发红。
“子阳可知今日朝会所为何事?”韦白神情有些紧张。
“不知。”
“子阳,昨夜圣上召见管叔桐管伯梧,草了三份诏书。”韦白压低声音,怕是被人听到。
我不认识管叔桐,猜想是韦白的朋友,也是翰林院的官员。
“第一份乃是大辟李彦亭,押解其归京问斩,不过却大封其子侄,继续镇守西域。”
是我的平西三策,我心中激荡不已。
“第二份乃是召见西域诸族入京面圣,听说还要赐予丹书铁卷,准其各部立国。”韦白声音压得更低了。
“第三份呢?”我问。
“第三份才是大事。”韦白故作神秘,“召武啸星班师回朝。”
“哦?不久前才命武啸星追击匈厥古,现在又要他回朝?恐怕会乱了军心。”我皱了皱眉。
“于军一道,愚兄并不了解,只是武啸星回朝,圣上显然是要拿昌平王开刀了。”
“何以见得?”虽然我知道圣上要动昌平王,却也想知道韦白的看法。
“昌平王不知检点,常以皇叔老臣自居,指点朝政,甚至有一次公然在朝堂上说:‘废立之事,何足挂齿?’。是故圣上登基便要亲征,不能不防他一手。”韦白顿了顿,“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文武百官有大半是昌平王的党羽,听说圣上曾有言道:‘卧榻之侧,怎容他人酣睡?’”
我微微颌首,道:“八万禁卫军和五万御林军,十三万大军,外加京师墙高楼固,圣上不会下硬手的。”
“那子阳以为,召回武啸星是……”
“威慑!圣上要用大军镇住昌平王。”说完,我突然想到,师父一直跟在圣上身边,那调动四军的命令想是师父下的,师父是否另有深意呢?
“武啸星不能回朝!”我心中一闪,师父要四军出击,正是为了让李哲存不起疑心。剪除李哲存,绝对不能大张旗鼓,朝局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