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3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熟悉大洋各地海情风浪的老船客,也此行的导航引水的组成人员。
    “在藻尾海和穿洋风中,我们已经损失和失踪了七个弟兄还有十几个水客……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小心的看了看领队的脸色,又补充道。
    这位人称杜头儿的领队,也是大有来头神秘的很,虽然没有人知道他的具体身份,只知道他是北边派过来的,连在广州府说一不二的冯经略大人,或如总管南海交涉的冯,也不用买帐的。'阅读文字版,请上'
    当初为了召集出行的人手,带着一帮学军和老兵,轻易就镇压了万安州黑港海贼们的躁动和反抗。这一路行来,虽然很少看他亲自出手,但却是那种杀起人来,连他这种杀人如麻而又老奸巨猾的老海贼,都要害怕的人物。
    “鸽子已经放出了第三次了,还是没有回信……估计已经离的太远了”
    (唐代是由海船最早开始驯养信鸽,见《唐语林》卷8“船发海路必养白鸽为信”)
    领队眯着眼睛打量着桅杆上用鸟羽制成。观测风向和风力地大小的八量候风仪,转向甲板上开口道。
    “徐观察。你地天候组算出我们所处方位了么……
    忙碌的人群中一个领头的青年,闻声小跑上来。他虽然在海风和阳光吹晒下,也和身边的人一样黑,但是站在这些赳赳汉子之中,还是有些珍珠鸡立于鸵鸟群中的不合时宜。
    不过没有人敢小看他和他地同伴们。因为一路上只有他们才能操使着那些复杂的机构,从各种难以理解的怔状中看出卯端,也只有他们才能解读那本神奇地海图天书。
    从另一方面说。他们除了见历还需要磨练以外,和那些擅长看天色海潮风浪的最熟练的老水手一样,已经是可以让人信服的重要同伴。
    “虽然大部分水注历损坏了,但大致还可以推出我们所处的时令。
    “拣紧要的说……”
    领队皱了皱眉头说
    “是……”
    被称为徐观察的青年,润了润喉咙说。
    “我们被穿洋风至少南推了数百里,又遇上寂静海(无风区或弱风区),偏离了方向,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出来后又被大片藻尾海给困住,……
    看到对方能够脸色不虞,他赶紧改口说。
    “根据日冕地斜影刻度,和夜晚对照星天图鉴的结果,现在我们应该是已经出了小昆仑海(东印度洋),到了大昆仑海(西印度洋)”
    (这个时代,唐代中国航海家已能通过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原理,运用两次观测计算的“重差法”测量陆标。^^^^具体可见初唐李淳风等人所注释的《海岛算经》)
    “大昆仑海可是万里之广,我们到底在那里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
    对方鼻尖上冒出汗来。急急巴巴的说。
    “我们对六分仪的操使,还不够娴熟,那本海图天书上的经纬黄道之刻,尚有许多需要验证地,只能借助牵星术和演算法来补正,又没有固定参照,因此无法精准的定位……(相比唐人的水罗盘和数学等高测算,同时代的大食人。也发明了一种叫做牵星术的测绘方法。用测定北极星的高度的方法来确定纬度。观测时使用一种叫“卡马尔”的正方形板块作工具,能测算出船只所在地纬度位置。船只先航行到目地地同一纬度。再沿纬度航行,直到目的地。)
    “不过,只要一直向北或向西,就能到达陆地……
    “那水盘还能准数么……
    “应该可以,自从我们出了那有异磁地岛后,就慢慢恢复了准头……”
    “典库,我们还有多少贮备……”
    “食粮尚有月半,但是藏水已经不多了,我们已经开始让水手搭配喝榨鱼汁,靠渔获,还有一些汤水罐头和酒,估计可以多撑上一些时日……但大伙儿久不见陆地,已经很疲敝了。,最好能找个绿岛。
    “海岸……”
    望哨上的水手高声叫起来
    “还有人烟……”
    灰黑绵延的海岸线上,一只孤零零的烟柱,蒸腾在空中,随风拖的老长。
    “玄字队替换地字队休息。天字队警戒,”
    “转向寻找河口,丙字组准备放船登岸取水,黄字队远程掩护”
    “打开武库,丁字组披全副甲,带弩弓,准备上岸巡狩打猎……”
    “辰字组准备工具,寻找合适的木料……”
    “寅字组带探铲和镐,分析水土,寻找矿藏……”
    一条条命令在发现陆地的欣喜和狂热中,流水的传下去。
    转过青灰层叠的岬角,却发现烟不是来自已经变成土黄色荒原,分布着稀奚落落的灌木地陆地。
    一艘硕大的昆仑舶。已经被点燃了过半,蚂蚁一样地人影。正衔刀垮索攀附上高耸的舷墙,尸体和血水象雨点一样随着晃动的船只,泼洒凋落下来。
    围绕在昆仑舶周围,是一些造型独特单桅大幅的双层长桨船,象围攻大象的狼群一样。用各种钩索,搭板紧紧地契合在风帆残半,却仍然在缓慢行驶的昆仑舶上。每当一船被挣拖,就会有另一船飞快补上,让昆仑舶上的人应接不暇。
    “这是什么船……
    领队皱起眉头喃喃道
    “如若我没看错地话,这是马肯(古阿曼)造的大三角帆海浆船,……在我婆罗乃见过的一艘……不过要小的多”
    作为引水班头的金秀昆面色凝重的说
    “这种快船一般单独不能离岸太远的……该死的海贼们,也不会离开老巢太远地活动……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到了大食人的海域了。
    这是一种多层浆和横帆的混合海船,尖头高翘。象个长长的细梭子,短距离加速很快,打的海上通用的血旗和星月弯刀海旗。
    “赶快转舵,掉头……
    领队断然下令道
    “那我们补水取用怎么办。
    司库有些不甘心的。
    “看情形再说,不要多事,我们身负重任……孤悬海外,每一分力量和人手都是宝贵的”
    领队沉着脸说
    “现在不是我们要多事,只怕他们不放过我们了……
    金秀昆叹息道。
    那些游弋的双层长船已经发现了唐船,最大地几艘已经转向。箭一样的迎风而动,象鲨鱼一般从多面包抄上来,
    “备战……
    刹那间甲板行沸腾起来。
    箱笼被推倒,排成掩体,防水布下的舷板被抽开,露出一具具硕大黝黑的机括,涂满油脂的导轨上,被放上整捆投枪一样的箭束。或是黑色的陶火罐。摇动着绞盘,将对方逼近的船首。对在望山地刻度中。
    护卫们拿出藏在舱板下地盾牌和连弩,整捆的长短箭只被压进手匣里,整桶地长刀钩枪兵器摆上甲板,顷刻分发一空,船头尾的伙房,也抬出大抬大抬装的火红炭球的铁条筐。
    所有可能易燃的物品,都被油布盖住,浇上大桶的海水,众多水手船工们也拿乘手的鱼刺和铁钩什么的,用油藤盾掩在身前。
    “不要担心,这些大食人用的都是吃水浅的近岸海船,没法追进大洋的……这种平底的船身太轻,见不多大浪就会被打翻的”
    领头大班金秀昆,大声吆喝着鼓动着士气。
    “不过甩开这些小划子前,得先教训他个娘……让这些不长眼的东西长点记性”
    轰然大喝的纷笑起来。他说的倒也不完全是鼓吹。
    随着海上贸易已成为大食人的重要支柱之一。波斯湾岸边的巴士拉、西拉夫、忽鲁谟斯,地中海东岸的阿卡里、推罗,埃及的劳达、亚历山大里亚,都是阿拉伯世界著名的造船中心。
    这些分布在南部的阿拉伯人,最善用椰索捆系木板、橄榄糖为粘合剂,灌塞板缝的缝合式方法造海船。这种船轻而快捷,运载比也不小,但是不耐远洋风浪。也不如唐船的坚固结实
    时间很快就在掉头和追逐中一晃而过,长船借助着帆桨混合的有时已经迅速逼近完成掉头的唐船。
    一方嘶喝着呼喊这不同口音的语言,另一方却可怕的静默,随着距离的抵近,一艘长船低矮的水线上,轰的突然出现一列参差破碎的大洞,血水和人残断的肢体,从倾斜的空洞中被海水席卷而出,伴随则轰响,甲板上暴起的箭石和火点,象暴雨一样交错往来在空中,将另一只长船打的全身冒烟和惨叫声。
    这一耽搁,另几只长船已经发力加速,顶风冒矢尾随冲近了船舷。甚至连下层桨舱咧咧的皮鞭和挥汗呼喝叫骂声,都似乎咫尺可闻。高举着长短船板咬着刀背的包头海贼。似乎也都面目清晰可见。
    却发现唐船再次略略转向,最前地一艘长船,尖锐的船角只来地及,在厚后的舷板上斜斜的刮搽而过,就被挤翻到一旁。将甲板上的海贼们甩飞不少,又趋势不减的碾碎收不及地长桨,撞上拦路的另一只长船。铁壳包铜的刀形船底,刹那间轧进用棕缆和木钉契合起来地半段脆弱船尾,激起漫天爆裂的木屑和碎片,还有震飞的人体,象下饺子一样的纷纷落进海里。
    “炮车上弦……”
    “旋风炮准备……
    “发火箭准备……
    “摇动拍杆……
    “救护……需要救护。
    突然船帮上的排水方孔打开,每孔齐齐刺出好几只交错的枪头,象仙人掌开花一样,将奋力攀登的海贼捅下一大片。
    当头空气中呼啸旋转着,卷起攀着船舷边上人的残肢断体扫下一片,重重地砸倒一只大桅上的三角帆,连带着无数攀着绳索弹动的人体,一起扑进海水中,
    另一边,是长长的木制悬臂,在数人驱动的绞盘出力下,飞快横扫了船帮上人体和钩索。狠狠抡了几圈,砸倒撞飞了一片甲板上的事物,才给更多的钩索给套拉住……
    咻咻的锐响,抛落在长船的舱室中,腾起刺鼻地黑烟,刹那喷卷着出各种孔洞中涌出来,随之而出的是各种跌跌撞撞跳海的人体,紧随的长船也顿时失去前进动力。斜斜漂移开来。
    极近的距离内。雨点一样的火箭、火杏、燕尾炬、飘游火,居高临下的落在对方的船上。迅速将另一只长船变成一只大火炬。
    接二连三地重创和挫败,似乎没有打击这些海贼地热情,反而让他们变的愈加疯狂,这一撞一顶地阻隔,已经足够让剩下尾随而至的长船,将钩索重新搭上了舷帮。
    只听的船帮后的清脆机构再响,一条条黑影呼啸而出,几呼是带起整串整串的海贼,象糖葫芦一样被钉穿在甲板上,另一些人则在火焰中挣扎滚动,连跳进海水里的力气都没有,就已经扑倒滚落在跳板上。
    但是也有一些身手敏捷的,已经从空中跃过火焰和成列的枪刺的妨碍,铺天盖地的扑上了唐船甲板,大声的撕杀起来。
    而这一次偶然的遭遇,不是是拉开一个时代序幕的前奏而已。
    (铜船的记载早在汉代,相传越王所作。其后马援征交趾时,亦有建造铜船之举。他把收缴来的铜,铸成两条铜柱,四只铜船,两条用于战争,两条不用,沉于海,风雨即见浮出。故《交州记》称:“越人铸铜为船,在定安江,潮退时见。”《林邑记》亦有相似记载,即称:“其水自县(指嬴娄县)东至安定县,北带长江,江中有越王所铸铜船,潮水退时,人有见之者。”,至唐已经有大铜船,每年广州有铜船去安南贸易,谓之海鳅,广东吴川县鉴江海口,1982年发现了一只沉没水中的铜船,船长40多米,船面、船底有铜片包皮,船面栏杆柱为圆形实心铜柱,有几十条,船铜钉为唐制式的方形,比福建出土的宋船还要长10多米。)
    事实上,唐朝也不是完全没有南海之念。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载帝王逸事,有一胡人到皇跟玄宗讲有关南海富庶的情景:巨珠成斗、羽毛亮的翠鸟、锡兰的医术珍奇药材等。给年轻的玄宗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
    於是下令监察御史杨范臣织一名为宣抚使团的探队,随胡人回到他的家乡,以宣天国威化。结果杨范臣反对,提醒皇帝先前的不事奢侈励精图治的诺言。
    结果杨范臣反谏:“陛下前年焚珠玉、绣,示不复用。今所求者何以异於所焚者乎?彼市舶商利,殆非王者之体。胡药之性,中国多不能知;于胡,宜之掖!此胡人眩惑求媚,益圣德尔。”
    玄宗遂放弃了计划,司马光也把这个故事当成了帝王好大喜功的一个反面教材。于是这个腹死胎中的野望,一间隔就是千年之后,才在一个叫郑和的太监身上,真正得到实现。
    每观于此,不由叹然怅然,我们曾经离海洋大帝国,或许只是措手可得的距离……
    因此,主角派人宣抚南海也不是没有来由,或是缺少时代背景,也算完成老皇帝的一个早年之念。
    ——

第三百六十四章 下马威

    第三百六十四章下马威
    长安城中,又是新的一天,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