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第9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确保命令得到贯彻,临时分成小队的宪军在一名虞侯带队和一名通晓多种语言的通译引领下,巡视在这些街道上。
    以实际行动监督他们抢掠的过程和行为。避免抢红眼的他们情绪和理智失控后,毫无理xìng的盲目扩大破坏和杀戮,对那些未来潜在的资源和财产,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损失。
    虽然不免有些头脑发热之徒,试图挑战基本秩序的底线。但大都在吹响了jǐng戒的哨声后。就被更加严厉而残酷的手段和处刑,给就地镇压下去,
    这些负责巡游和督导的宪军游骑,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向某些曾经参与合作的,诸如景教徒、希伯来人等非穆斯林团体和族群的代表,发放一些具有身份保护意义的标志,以免他们被乱军误伤,同样的。辅助部队和仆从军的穆斯林,也会得到类似的东西。
    在他们的引导下,一些家庭和宅院所在的街道甚至是街区,也被挂上特殊的标志,比如一面旗帜,那些如同蝗虫一样散布在城区里寻找目标和的,那些私下寻找抢劫目标的藩属部队和仆从军的士兵们,就会比较自觉的绕道过。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造成了某种后果。比如一个与赛里斯人联姻的家庭,往往就能保护一整条街道,乃至整个街区,因为不好辨识,干脆扩大范围。留待rì后再来甄别。
    在这些敌国首都居民,血泪斑斑的伤痛之中,作为临时驻地的阿巴斯皇家大清真寺里,
    例行的战争分红也开始计算。分为几大块,最基本就是个人战利品的分成。也就是在上官允许的时间和范围内,个人抄掠所能携带的财物;
    其次是团体缴获物的折价分摊,也就是按照人头分一份,然后按照出力的多寡和表现分一份,依照官身和品阶再算一份。
    然后是按照个人表现和功劳的战地犒赏,以及兑现战前的一些额外承若,一般从现场所获的府库财货中拿出来,有时候也不局限于财物,土地,宅院、物业和女人都可以列入这个范畴,一些率先登城或是破阵、拔营的将士,将得到额外嘉勉的优先挑选权;
    再者就是战争公债的结余盈利,以及对随军商人按交易额的抽水,这部分一般不直接发送手上,而是以账目形式累加在将士个人的互济会、合作社的数额内。
    最后则是所谓军队名下拥有商团、矿山、庄园、工场之类的经营联合体,定期所产生的固定孳息,只要在军队服役一天,这份分成不管多寡,就会源源不断的在薪饷和各sè津贴、补助、福利之外,继续拿下去。
    这样下来,虽然谈不上最公平,但是也足够利益均沾,激励人人有份。
    光是统计那些先行封存公共设施里获得各种物资,打开外城的初步收益,就让人心满意足的,个别说聚集了皇宫和大多数贵族、富商豪宅的内城,多么令人期待了。
    不过首先要等待那些用来攻坚的重型炮车和石炮、车弩,运送到城里来再说,毕竟内城的城墙又比外城高上许多,原本外城因为工程浩大和取材容易的典型夯土泥砖城墙,也变成了大面积使用砖石的内城城墙,同时需要防守的面积也缩小了十几倍。
    同一个时刻,
    内城的一角,长期卧病在床的首席大臣,伯克麦尔。哈立德,也在巨大的纷扰声中,睁大眼睛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而聚集在这里的伯克麦尔家族的成员及其亲眷们,也只能流着眼泪,惊恐万分或是咬牙切齿的,居高临下的看着自己的庄园和宅院,以及遍布在街道上的产业,被突入城市的敌军洗劫了一遍又一遍……
    美索不达米亚北方的小札仆河畔,
    “这就是我们的宿命么……”
    斑驳的阳光,透过破败的小教堂里裂隙,散落在一个伤痕累累的身体上。
    “主啊,您给予我们的考验,实在太残酷了……”
    同样陷入愁云惨淡和不知所措情绪的,还有位于米迪亚行省和亚述西北的亚美尼亚人,虽然暂时仅限于上层。
    夺取迪亚拉城的截断部队被来自米迪亚地区的兵团击败,只是一个开端,
    对手中同样有不少亚美尼亚人,虽然是被驱逐和流放的反对派,但是和为赛里斯人效力的同胞作战的现实,让这些大小贵族整合而成的王**,士气一下变的混乱起来。
    而随后传来的,穆斯林帝国的哈里发已经彻底战败的消息,给了这位亚美尼亚王新鲜出炉的野望和信心,一个沉重的打击。
    不出意外的话,新生的亚美尼亚王国,将成为那些东方征服者的下一个目标,除非他放弃美索不达米亚北方诸省,乃至阿塞拜疆地区所获得利益,退回到北亚美尼亚高原去,或许还能靠地理上的阻隔,避开赛里斯大军的兵锋。
    但是即便他是国王,却也没有办法违背绝大多数人的意志,那些已经习惯在墙头草一般的左右逢源中,已经攫取了大量利益的贵族们,却不愿意轻易放弃现有的土地和人口,寄希望与赛里斯人在攻略过程中遭受惨重损失,或是他们只会满足与两河中游,之类的侥幸心理,也是大有人在的。
    因此这位王者怀着抑郁和悲愤的心情,仅穿着亚麻内衣,跪在小教堂里的祷告间,一边用散头的鞭子,抽打这自己脊背,一边虔心的祷告着
    像是上帝听到了他的祷告一般,又像是他自残**的表现感动了某个意志,很快就在现实中,给予某种启示。
    一名斥候骑兵的军官,突然闯入教堂,半跪在祈祷室外低声道
    “王上……”
    “西方的希腊军队正在向这里进发……”
    “我们的转机出现了……”
    PS:嗯,谢谢大家的支持,可惜我在书评区的那个号,貌似密码忘了,所以没法具体回复大家了。
    对于地图不明的问题,我会后续补充上来的

第七百八十二章 千古英雄成底事

    但凡是在太阳和月亮照耀之下,江河湖海流经过的,大地上之上生活的臣民啊,你们遵从伟大的上国,就像是最忠贞的小妾,侍奉自己的夫,自己的父一样,谦卑而恭顺,
    “凡rì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汉臣妾”
    美索不达米亚出土文物——阿拉米、波斯、汉文三种字体勒纪的唐式铁碑,及其疏注译体。
    。。。。。。。。。。。。
    巴格达城中,高耸如林的宣礼塔,已经整整三天没有听到晨起晚归的祷礼声了。
    几门粗身管的臼炮,被放在特制的炮车上,沿着呼罗珊门和伊朗门之间的zhōng yāng大道石板路面,缓慢的拉到相当靠近的shè程,调整好标表和shè界,用长杆填入棉布包的药柄和弹丸,
    随着重重的管身后错,一颗炮弹飞舞着,打在内城伊朗门的金sè包边上,崩下一片砖石来,
    这像是一个信号,又像是一个征兆,城头上的新月旗倒了下来,一阵突发短促的嘶喊声和惨叫之后,一些血淋淋的尸体被抛下来。
    城门突然被从内部打开了,一名中年的副将带着部下出城投降了,这些军人放下武器,双手高举着跪伏在城门两侧。
    任由集结在城门前的唐军将士越过身边,山呼海啸这着冲进内城去,然后与赶来的守军,厮杀成一片。
    虽然阿拔斯王朝的最后关头,并不缺乏忠臣良将。但是什叶派毕竟是穆斯林世界的最大派系之一,特别是对于巴比伦尼亚这片土地来说。哪怕幸存的军队和禁宫卫士之中,也有无可避免的存在。
    而他们很多人的家人都还沦陷在外城之中,这无疑是一个极为给力的筹码和突破口。
    愈演愈烈的怒吼厮杀声中,代表赛里斯人的红旗,很快就在城头上竖立起来,而作为城中守军反扑的叫喊声,却似乎正在向内城远去。
    “什叶派的兄弟姐妹们,会感谢你今天为他们所做的一切。。”
    一名资深的伊玛目。对着陪同出来的副将,宽慰道。
    “我们将建立起自己所属的地方政权,你和你的部下,将是我们的第一任军事长官。。”
    当然,这位伊玛目没有继续说出来的是,那些赛里斯人许诺他们的地方自治领,是一个由各级什叶派神职人员为主导的政权。治下的大部分职位和权利,将有他们组成的会议来决定和行驶。
    。。。。。。。。。。。。。。。。。
    随着内城的易手,好消息似乎接踵而来,伊朗高原的伊斯法罕粮台,送来了两则大后方通报,
    一则是。应我之求,来自国中的大批书籍,已经送到了西键城的岭西大学堂,这批书籍分作经史子集杂学五部,七百多门类。六十万卷,二百三十万册。光是运送的马车就达到了上千俩,要动用两个营的骑兵,才能满足沿途护送的需要。
    这批书,其中有少量是朝廷以教化域外为名赏赐的,还有部分是西征带来的各种利益团体捐献的,而剩下的大部分,则是很早开始从两京的各大书坊和印局里分批次开始印制的,随同而来的还有配套的书版和各sè活字。
    当然,其中相当部分,是动用了我作为内枢密使的特权和影响力,才得以刊印完成的。
    有了这批国内书籍作为基础,再加上当地翻印和拓录补充的,只要培养出足够数量粗浅识字的人群,基本可以满足新征之土上,光带军府屯庄的基本民族认知和传统教育需求。
    就不知道后世会不会有所谓黄汉主义的激进分子,挑出来指责我造成了华夏民族的知识流失之类的云云。
    一则是北天竺经略府夏收已经完成,粮草杂sè三十四万石已经发运到了西键城,随同一起抵达的还有数万口天竺土奴,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适龄的男女青年,目前这批土奴已经抵达宁远,不rì将前往河中地区,最终到达伊朗高原安置的大概有一万多人。
    这只是第一批的尝试,如果成功的话,之后还会有若干个批次,前后预计约有二三十万口的规模
    虽然让这些生活在低纬度热带和亚热带的天竺人,到高纬度的温带地区生活,肯定没那么容易适应,其中会死掉多少不好说,但是起码从宁远到河中到呼罗珊…伊朗高原一线的各地劳动力紧缺,可以得到一定缓解了。
    历史上多少征服者因为后力不继,而不得不黯然放弃已经唾手可得的成果,而让敌人绝地逢生或是拥有卷土重来的能力。
    在这种良好心情的环绕下,我特地抽出时间参观了位于内城的皇家大图书馆。
    负责陪同兼作向导的,则是当地著名医院的院长,景教徒朱尔吉斯,一位头带平折方巾,身穿黑sè褶边大袍,留着大把花白胡子,他也是曼苏尔的医学顾问,现在则是城中景教徒推举出来的代表。
    这时也是早期阿拉伯帝国的一种常态,由于崛起于沙漠中的阿拉比亚民族的文明底蕴有限,事实上国内那些诗歌、语言学、、数学、天文星象、医疗、工程师、高级工匠等职业和领域,都是由前朝沿袭下来的,那些其他信仰和民族的臣民为主。
    皇家大图书馆里,无数层层叠叠盛放在石质和木板隔间里的大小卷轴,构成了一面面的扇形隔墙,大部分是羊皮和纸草,还有少量可在木版和金属片上的古籍。
    其中只有很少的伊斯兰教相关的著作和典籍(语气诞生不过两三百年有关),大部分是其他民族和外国的作品,欧几里得到托勒密。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著作。
    据说相当部分都是来自埃及的亚历山大大图书馆。
    此外还有大量不知道用途的古物。希腊、埃及、波斯、乃至更久远巴比伦、苏美尔风格的饰物,像是博物馆一样陈列在空旷的穹顶之下,其中大部分来自阿拔斯王朝建立过程中的贡品和战利品,还有小部分则是通过商人,从各地收集而来的。
    堆放着大量空白的羊皮纸和草纸版的,抄录大厅内,最多时可以容纳数百上千人同时工作,光是用来提供照明的集簇灯具。就多达数十座。
    此外还有格局稍微小一些的研究院和翻译厅,一些类似炼金术实验室及其材料库房之类的存在,另一些,则是由舒适的软榻和波斯沙发组成的休息室。
    四壁乃至穹顶上,用青金石和滇绿颜料彩绘出繁复的阿拉伯式蔓纹卷花,在墙柱和拱顶过渡的隔层之间,用金粉写上阿米尔文字的圣训教导。
    其中最大最显目的正面一条。按照翻译就是“求知,哪怕远在中国”。
    虽然只是一座皇家大图书馆,却代表了全国知识和学术成果和典藏的集大成者,已经很有些,后世那座大名鼎鼎作为学术研究,藏书兼翻译机构综合体的智慧宫的雏形。对阿拔斯王朝全国各地的宗教活动和理论研究,具有最终指导意义。
    理论上说,只要掌握了这里的一切,从文化承载和历史传承上,消灭这个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