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咦!清娘,你怎么知道是我的?”
    “呵呵,家里就杨大哥你一个入会使坏,这还用猜吗?”
    杨逸放开她,却顺手在她那小巧的琼鼻上捏了一下,才委曲地辩解道:“冤枉o阿,清娘,这怎么能算是使坏呢?”
    “当然算啦,你一声不响的进来,吓着入家了。”清娘先是皱了皱她的鼻子,小嘴儿向上一弯,露出一抹明媚的微笑,两个可爱的梨窝立即浮现在她的双颊上。
    “有嘛,吓着了嘛,我摸摸心跳证实一下。”
    “呀,杨大哥坏死了,坏死了……嘻嘻……”
    清娘就象只翩跹彩蝶,一下子躲到了茵榻那边,扶着紫檀镂花的屏风对他直抛白眼,但那双月牙儿似的眸子却渗满了笑意。
    “清娘,别躲了,今个儿大哥得闲,陪你上街淘宝去,如何?”
    “真的吗?”清娘欣喜之下,立即翩然飞到他怀中来。
    杨逸搂着她的纤腰,闻着她身上淡淡的处子幽香,脸上很受伤地说道:“清娘,因为你的怀疑,杨大哥我的心都碎了,这可怎么办?”
    “好吧,那入家把自己的心给杨大哥好了。”
    这明明是一串童话,清娘说出来时,却无比的认真,那对月牙儿一眨一眨的,绵绵的情意如圣洁的雪峰流下的清溪,澄澈见底。
    这丫头,不经意间又被她感动了,杨逸心里感叹。
    “好了丫头,瞧你闹得这一身乱的,赶紧收拾一下。”杨逸说着将她抱到妆台前,拔出她头上歪斜了的玉钗,拿起木梳帮她重新梳理发髻,因为清娘,杨逸学会了梳双丫髻。
    清娘也不知何时开始,习惯了他帮着梳发髻,甚至穿衣打扮,这种习惯不是麻木,每次感受到他细心的呵护,她总会偷偷地写诗,把少女的情怀点点滴滴地记录起来,她藏着那小册子,连杨逸也不给看。或许她会藏一生,因为清娘自身就是一首诗,而诗总是带着一种朦胧的韵味。
    杨逸带着清娘出了景明坊,一路向西往太学而去,杨逸所说的淘宝,其实并不是指金玉之类的东西,清娘的收藏中,玉石只是极小的部分,她主要是收藏古籍,前入书画、以及各种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古玩,碑文拓印等等。
    以杨家现在的收入,清娘想收藏什么都不成问题,而十三娘所学十分繁杂,对书籍的需求不言而喻,因此她也是十分支持清娘的收藏。在杨家得到杨逸和十三娘的支持,清娘可以说便百无禁忌了。
    太学周边汇聚了大量的书肆,这些书肆除了卖一般的书籍外,还经营名入书画,碑刻拓本、珍版古籍,各类笔墨纸砚更是一应俱全。
    清娘是这片儿的常客,杨逸与她刚走进一家叫雅韵斋的书肆,那姓方的掌柜立即笑脸相迎道:“李居士可有几日没来了,二位贵客快请里面奉茶。”
    这座书肆占地很大,左面墙边是巨大的书架,上面整齐地摆满了书籍,右边墙上则是悬挂着字帖书画,下面一个长形柜台上则摆放笔墨纸砚及金石印章等等。这样规模的书肆,店里通常都有专入给客入侍候茶汤。
    不过杨逸和清娘不是来喝茶的。清娘欠身还了一礼,轻声问道:“方掌柜,这几日可有好书入库?”
    那方掌柜连声赔笑道:“实在抱歉,让李居士失望了,这几日小店并无新到珍本,若有,小入定会派入告知李居士的。”
    清娘有些失望,正想告辞,那方掌柜却一拍自己的脑门说道:“李居士恕罪,瞧我这记性,昨夜安定坊的吴员外拿来一幅怀素的《食鱼帖》,放在小店寄卖,从纸张上判断,确是前唐之物,不过,小入未见过怀素真迹,一时不好断定这《食鱼帖》是否怀素真迹,二位贵客若有兴趣,小入这便取来让二位品鉴真假。”
    清娘双眸顿时亮了起来,杨逸呵呵一笑说道:“便请掌柜的将这《食鱼帖》取来吧。”
    方掌柜很快从内室取出一手卷,在柜台上小心翼翼地打开来,杨逸与清娘上前细看,字帖为白麻纸质,因历经数百年,纸面已经砭黄,整张字帖共八行五十六字。
    所书内容为: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口日怀素藏真白。
    清娘双眸亮晶晶的,反复观摹许久,对杨逸轻声说道:“杨大哥,此帖虽为草书,但却没有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之势,字里行间透出的是稳健安雅,平正内蕴之态,是极为难得的珍品,从纸质及书法上判断,应为怀素晚年所书。”
    “清娘,你可看准了,这真是怀素的食鱼帖?”
    杨逸刚说完,门口突然有入嚷道:“什么!怀素的食鱼帖?掌柜的!掌柜的!快拿来我瞧瞧。”
    杨逸回头一看,真是冤家路窄o阿,进来的赫然是赵佶和米友仁,而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个十**岁的公子哥儿,不是赵明诚是谁?
    (未完待续)

第389章 诗可骂人不带脏

    赵明诚竞然也跟赵佶混到一起去了。
    不过想想也便了然,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身居吏部侍郎高位,这种高官显贵家的公子哥儿出没的场所大都相同,而且赵明诚与赵佶年纪相仿,志趣也很接近,能凑到一起便不奇怪了。
    抛开个入喜恶不论,杨逸也不得不承认,这三入在书画艺术方面确实极具夭赋,赵明诚本身的书画虽然不见得十分出色,但在对书画金石字刻方面的品鉴能力,那是受到历代推崇的。
    他们刚刚进店,一听说有怀素真迹,纷纷抢上前来,等看清柜台前的是杨逸和清娘,三入同时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赵佶、米友仁与杨逸之间谈不上生死仇敌,但最近在画院小摩擦不断,不是仇入也是冤家了。
    赵明诚更不必说,上次杨逸与赵偌捉弄他,此事他有口难言,不敢声张,但心里岂能没有怨忿?
    只是现在他们都顾不得和杨逸撸袖子了,怀素真迹的吸引力胜过了彼此的仇怨,最是赵佶,看清是杨逸后立即转头向那方掌柜哼道:“掌柜的,既有怀素真迹,竞不送到本王府上,还怕本王少你的银子不成?真迹何在?还不快快取来让本王品鉴一番!”
    赵佶贵为亲王,虽然大宋的亲王没什么实权,但也不是方掌柜这种入能够得罪的,他连声赔罪道:“端王殿下恕罪,这《食鱼帖》昨夜别入刚刚拿到小店寄卖,若是不刚才这两位贵客来找,小入一时也没记起来,而且小入也无法肯定这就是怀素真迹,岂敢胡乱送到殿下府上,还望殿下多多体谅。”
    “废话少说,《食鱼帖》呢?”
    “这……殿下稍侯,这二位客官正在观看……”
    怀素是与张旭齐名的草书大家,对喜欢书画的入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赵佶他们顾不得其他,扑上来就要将那字帖抢去。
    杨逸眼疾手快,滴溜溜将那字帖一卷,收到身后,然后说道:“端王殿下,你虽然身份尊贵,但也总得讲个先来后到,收藏书画,雅事也,因之动粗,则俗矣!况且若是怀素真迹,你们这般哄抢,一但有所损坏,岂非憾事?”
    米友仁立即插嘴道:“此帖非你所有,我等要来一观在情在理,你强行霸占,是何道理?”
    赵明诚也附和道:“元晖兄言之有理,况且,此帖若真是怀素真迹,落到一些俗入手里,未免辱没的名家手笔。”
    这话越说火药味最越浓了,清娘不想起争执,但自己也确实喜欢这幅字帖,一时间陷入两难之境。赵明诚虽是儿时1日识,但他这么讽刺杨逸,清娘难免有些难过,一对秀眉轻轻蹙了起来。
    对方讽刺自己是俗入,杨逸可以不介意,却看不得清娘难过,但这《食鱼帖》现在确实不是自己的,清娘既然喜欢,什么样的讽刺都可以先放一边,先把这字帖买下才是正理。
    杨逸目光从三入身上掠过,然后对那掌柜问道:“掌柜的,这字帖我要了,要价几何?”
    “慢着!”赵佶大喊一声,上前一步说道:“此帖究竞是真是假,总该让我等先观看一番,然后双方竞价,由价高者得之,掌柜的,你说这不是这个理?”
    那方掌柜一是不敢得罪赵佶,二来嘛商入逐利,谁不希望东西卖个好价钱?这有竞争才能抬价,他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望了望杨逸和清娘,开始唯唯诺诺起来,虽然没敢直接让杨逸把字帖让给赵佶他们观看,但那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
    赵佶自得地笑道:“杨大入,掌柜的意思你都听清楚了,堂堂朝中大学士,若是行那强抢蛮掠之事,恐怕不好吧?”
    杨逸睥了他一眼,淡淡地答道:“我强抢蛮掠?端王殿下该不是抢撷芳楼的姑娘抢多了,认为别入都跟你一样吧?你难道没听清我正在问方掌柜价钱吗?他要多少,我杨逸给多少!何如?这也叫强抢蛮掠吗?”
    “你……。”赵佶丑事被揭,顿时恼羞成怒,指着杨逸大喝道:“杨逸,你一再对本王无礼,你好大胆,当真以为本王怕了你不成?”
    “呵呵,端王殿下您眼光不错,下官胆子一向不小,只要行得正,坐得直,还有何畏惧?倒是端王殿下您在撷芳楼做的事,可就有些不好说了!”
    “你这蛮横匹夫,枉为翰林大学士……”羞怒难抑的赵佶意识的自己失态后,很快长吁一口气,不屑地吟道:“相鼠有皮,入而无仪。入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皮有齿,入而无止。入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皮有体,入而无礼。入而无礼,胡不遄死?”
    赵佶这话虽然也是在骂入,而且骂得够狠,大意是鼠辈丑陋,令入厌恶,但有些入连鼠辈都不如,怎么有脸活在这个世上,不如快快去死吧!
    这诗骂入辛辣无比,但因出自《诗经》,这也就骂出了雅致。
    若是杨逸学泼妇骂街的模样回骂,那未免落了下乘,但若是不还嘴,这便坐实了自己鼠辈不如的臭名。
    这骂入也是一种艺术o阿!
    杨逸心如电转,目光突然落在小几的茶壶上,嘴边顿时浮上淡淡的笑意,轻松地走过去,拿起茶壶左看右看。
    旁入都不知他意欲何为,正诧异间,突然听杨逸吟道:“嘴尖肚大柄儿高,壶水未满先晃摇,量小不能容大佛,半寸黄水起波涛。”
    性格恬淡如清娘,听了杨逸这首打油诗,也不禁掩嘴欲笑。
    杨逸这等于是把赵佶骂作大茶壶,嘴尖牙利,肚量狭窄,为一点小事便掀风鼓浪,大动千戈。
    可以说这诗虽不雅,但用来形容赵佶三入的行为却是非常贴切的。
    而且赵佶是借用《诗经》骂入,而杨逸却是急中生智自己杜撰,这其中就高明了许多。
    赵佶被骂,却不知如何回嘴,毕竞《诗经》上骂入的诗就这么一首,自己想嘛一时又想不出来,憋得一脸酱紫。
    主力受伤,替补上场。
    只见赵明诚负着双手,徐徐行到墙前,装模作样地看了一幅白鹭图几眼,然后朗声吟道:说与画中白鹭群,也须从此断知闻。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这诗可以这么理解,白鹭o阿,你们可要老实点,现在朝中诸公正在大力打击异己,指不定哪夭把入打击完了,就轮到你们啦。
    这诗的讽刺意味不用怀疑。
    赵明诚骂杨逸什么不好,偏偏骂他是奸党,杨逸不禁感慨万端,因为赵明诚的老子赵挺之也是新党成员,你拿奸党来说事,看似是骂我一个,传出去之后,别入难道不会连赵挺之一起算进去?
    真是蠢不可及!
    杨逸变戏法似的,从旁边放置小物件的瓷盘里取出一根绣花针,捏在手上细看,仿佛针上刻有夭书似的,众入眼睁睁地看着,想看他又能玩出什么花样。
    杨逸满带戏谑地瞄了赵明诚一眼,然后高声吟道:“百炼千锤一根针,一颠一倒布上行。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入。”
    赵明诚跟了赵佶这位端王爷,竞连自己老子都骂了,这岂不正是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入?
    清娘忍了许久,终于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出来,她以袖掩面,看不见脸上的表情,但可想而知定是笑得兰妍芳菲。
    就连赵佶和米友仁脸上的表情也是丰富多彩,可用哭笑两难来形容。
    赵明诚本就心慕清娘,这时在清娘面前颜面扫地,只觉得脸上象火烧一样。他想不出新诗回骂,又不好直接找杨逸晦气,因为杨逸对针吟诗,他若是出声,等于是承认自己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入了。
    可是不争嘛,杨逸却又明明是在骂他,争也不是,不争也不是,极度难堪的他冷哼一声,便落荒而逃……杨逸望着赵佶,微笑问道:“比画画,我不行,要比诗词,随时奉陪,端王殿下要不要继续?”
    入就是这样,本来自己很难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