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活-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系挠筒涞舨豢伞2还硬桓『⒆右嵌V鲂『⒆犹嫠P『⒆用峭拇埃骸溆偷陌盐乙路系挠筒涞羿叮 

看来,这个蹭油的还真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而且他还找到了不花钱的最有效的宣传广告方法。

老人们都说蹭油的在天桥呆了四五十年,但什么进候来到天桥的又说不准,甚至连什么时候离开天桥的也不大有人注意他。真可谓:来无踪影传美名,去无踪迹怪人称。人们却记住了他,他也列入了第三代天桥八大怪之中。

(七)拐子顶砖

俗话说:“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可是在民国初年,在天桥出现了一位以砖见真功夫的无名拐子残疾艺人,他不是光说不练,而是光练不说。

这个拐子年过四旬,一条腿从膝盖处截去半条,来往拄着拐杖。无论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冰冻三尺的严冬,他总是袒胸露背跪于地,头顶二十余块青砖,重达百余斤,闭目合掌,似古刹壁画中的“达摩面壁”,纹丝不支,不发一言。从上到下,得有五六尺高。在他面前,几块石子压着一张地状,上面写着:‘拐子要钱,靠天吃饭,善人慈悲,功夫难练。”等到他要够了一天的饭钱,便把青砖一块块卸下来。拐子对赏钱观众,翕动嘴唇,似为行善者祈福,并作揖以致谢。这时,细心的人会发现,拐子的头顶上露出一处拳头大小的凹坑。由此可见拐子的功夫非同一般。

一位在20世纪30年代见过拐子顶砖的老人说:“这个拐子当时大约有40来岁,人长得四方大脸,黑黝黝的,脸上还有极深的皱纹。他每天都到天桥,等到游人一多,他就双膝跪地,在面前展开那张地状,状子上只有十六字(就是前面提到的十六字)。然后他把身边的二下风块大方砖,一块一块地放到头顶上摞起来少说也有百十多斤重。就这样跪在地上,一声不吭,仿佛哑巴一样。谁要可怜他,就扔下几个铜子,他听见后,就嘴唇动动,两后作个揖,就算完了。”

拐子在天顶砖十几年而未尝说过一句话,这与其他靠“春典”(艺人行话,指以能会道吸引观众而赚钱)广为招徕的做法截然不同。此人于30年代后即销声匿迹,其姓名一直不为人知。有的人说,拐子早年为铁山寺(明代古刹,地址在北京前门外珠市口路北)的“替僧”(替代有钱人出家的和尚),因所掌管的“法器”(指僧道举行宗教仪式所用的钟、鼓、铙、钹、引磬、木鱼等器物)失盗而被方丈打残废,遂愤然还俗,后为生活所迫而在天桥以顶砖谋生。

尺管无人知道拐子的下落,但他的“光练不说”的真功夫给当年的观众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被人们尊为第三代天桥八大怪之一。

(八)赛活驴

“赛活驴”原名叫关德俊。他靠自己制作的一副驴形道具,在天桥撂地表演各种驴的动作,如“驴子散花”、“驴尥蹶子”、“纺失前蹄”等而出了名。表演时,他的妻子乔金凤化妆骑在驴背上,手打一副三寸长一寸宽的竹板唱莲花落子,使整个节目声情并茂,身形惟妙惟肖,浑然合为一体,被广大观众所接受认可,称为“赛活驴”。

关德俊最初跑过京剧龙套。20世纪30年代,北京大栅栏广德楼戏园经常上演神话传说的剧目《八仙得道》,剧中张果老所骑的那头白色毛驴便是由关德俊扮演的。剧情中有张果老所骑的毛驴过桥,剧团为了以险叫座,特意设计了让毛驴驮着张果老从悬于舞台上空的两根毛竹上面踏过。表演时剧场内灯光大都熄灭,只有一盏橙色聚光灯照射着张果老与驴形。此进锣鼓轻击,箫声悠扬婉转,但见身穿道袍的张果老,修闲自得地倒骑在驴背上,胯下的那头“白驴”,或摇头摆尾,或尥个蹶子,或打个响鼻儿,四蹄敏捷而熟练地踏在毛竹上,亶亶悠悠地从“上场门”一直走到“下场门”,把个毛驴表演得活灵活现,简直就同真的毛驴一般,博得全场观众的喝彩。

乔金凤16岁嫁给了关德俊。在她未嫁到关家之前,曾跟着一个叫欧瞎子的瘦高个儿学唱过莲花落子,还曾到小小电台和几家旧时百货公司电台唱过。她的天赋和聪明使她到了关家以后,和关德俊一同在天桥撂地卖艺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关德俊是个非常聪明伶俐的人,他有心计,爱捉摸新点子,出个新花样。他觉得老唱莲花落子是个俗套子,久而久之观众就会厌烦。他在天桥街上看到了小毛驴,看到了毛驴的蠢相常常的引人发笑,于是有一天,他对乔金凤说:“我装扮成一条驴吧!”乔金凤说:“装成驴,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关德俊说:“我们总得要吃饭呀!”就这样,夫妻二人找一块黑布和竹恖子,做好了驴衣和驴头。再用白粉,画出了驴鼻子和驴嘴巴。关德俊穿上驴衣,套上驴头,弯下腰扶住两根短木棒,走动起来,果然像头驴了。他就让乔金凤骑上去,让她唱太平歌词。

就这样,他们夫妻二人练了很久,尤其是关德俊挨了不少摔,吃了不少苦,但终于练成了一头灵巧的驴子,可以上凳下凳,可以驮上媳妇抬起后蹄,可以踩玻璃球儿,还可以表演各种自己创作的技巧和节目。

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天桥市场上发现了一头黑驴,驴背上驮着个小媳妇。这个小媳妇穿红袄,绿裤子,鞋面上还绣着牡丹花,长长的刘海儿把前额遮住,扑闪着两只明亮的眼睛,脸上还搽花粉,头上戴着珠翠。驴子神气地走着,背上驮着的小媳妇放天嗓子唱道:

上得台来我心留神,看到财神和吉祥。神怀抱着摇钱树,喜神怀抱着聚宝盆。聚宝盆里有金马驹子在,金马驹子背上驮着金人。金人他手里捧了八个大字:招财进宝,日进斗金。

观众越多,夫妻俩表演兴致也越浓。乔金凤只要扬鞭轻轻一抽,“驴”便往开四蹄儿跑起圆场来。正跑得飞快时,突然间失了前蹄,卧于地上,几番挣扎忽又站起,抖动一下身上的尘土,旋即腾空而起,跳上一条高而狭长的木凳上面,那木櫈的三条腿度下各垫一个核桃般大小的玻璃球,另一条腿却悬空,看驴身,却稳如泰山。喝彩声刚落,又见小媳妇横站在驴背上徐徐仰身,弯上一个非常漂亮的“后桥”(戏曲毯子功。斤斗之一种,动作与“小翻”略同,不过节奏较慢,系小翻的基本功),用嘴叼起凳面上的茶杯,紧接着一个“后空翻”,轻轻落于地下。一系列令人目眩的神速高难动作,把围观的人们惊得目瞪口呆,直到“赛活驴”脱去驴形道具打钱时,方热烈鼓掌来。大伙儿纷纷议论道:“这真是赛过活驴了!”

于是“赛活驴”便成关德俊的艺名。他们夫妻二人在天桥演艺界渐渐有了名声,被公认为天桥第三代八大怪   之一。成善卿先生有诗赞“赛活驴”的技艺:

曾扮张果老坐骑,包银不足谋生计。还操旧业来天桥,仍作驴身驮爱妻。脖挂铜铃叮当响,摇尾亮掌又翻蹄。球垫凳腿当木桥,几番上下如履地。二十余载名声噪,绰号人称赛活驴。

“赛活驴“夫妇均已谢世多年,其绝技并无人继承。其演出形式在今天桥乐大茶园曾有赏模仿表演过。但今天的表演据”权威老天桥观众”讲:“只算皮毛,比当年关德俊差之远矣。”

第一卷 贼爷 第一手 贼这一行

老子是贼爷!

老子的的确确是贼爷!

不要误会,所谓的老子是贼爷并不是我说自己是个贼爷,在盗贼这一行,我还没有自大到自称是贼爷的地步。

做贼这行,从来就没有什么贼王,因为我们这行不像赌徒那行,不兴叫赌王赌圣赌神什么的,行里有行里的规矩,“钳”活儿好权势也最大的贼头们,被我们叫爷。

在做贼这一行里,各级各层的贼头,其高低大小是按称呼排的,你要是被称之为“贼哥”,那说明您已经是个小头目什么的了,往上而论的什么贼叔贼婶,贼伯贼舅什么的各是不同等级切口称呼。

做贼这一行,也就好像一个金字塔,最底层的自然是我们这些贼子贼孙们,再往上数,自然有贼兄贼姨贼爸贼妈。

而金字塔的顶端,则有一批最高的存在者,一批权位与功夫都是最NB的人。

他们就被称做“贼爷”

说“老子是贼爷”,是因为据说我们这一行最早的一位贼爷,那就是春秋时代的大学问家老子李耳。

我现在讲的这个故事,它的开头就要从贼这一行的某个贼人开始。故事的主角姓华,单名一个六字,他的爷爷给他起的名字就是华六。

话说曾经有一年,这个叫华六的家伙上电影院去看一个叫做《广阔的苍穹之下并没有一个盗窃份子》的电影,那电影排的不错,里面一个光着脑袋的笑星扮演的一个叫“黎叔”的家伙倒是真有几分贼叔的模样,那故事也是在贼圈子里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

只不过故事的结局和电影里演的不是太一样,华六后来说他知道的真实结局是,贼夫妻最后投靠了贼叔,贼叔把自身本领倾囊相授,贼夫妻俩也是发奋图强,最后在贼行里做到了仅次于贼爷的“贼公贼婆”。

这是另外一个故事,我们这里不提,现在要讲的是华六在电影院里看着坐在他旁边的人笑得前仰后合,心里实在是替这位仁兄着急,这家伙是自己盯了好几天的肥羊,你说要是笑得背过了气去可怎么好?身边要是死了人,这一年钳东西都不牢靠,于是华六便很是悄然地钳了他的手机,往地下一顺然后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喂,这是你的手机?”

笑得即将背过气的兄台往地上一瞅,果然是自己的手机正躺在地上,于是非常感谢感谢非常地把手机装回了裤兜。华六则捎带手的拿下了他钱包里的CASH。

悄然无息中完成了这一切之后,华六开始往外走,银子落了袋就不要在事主周围瞎晃荡,从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爷爷就教过他这个道理。不过就在我们明白道理的华六先生正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走到了电影院旁边的一条小胡同的时候,背后响起了一个挺甜挺柔挺娇滴滴的女声。

“小兄弟钳活儿耍的不错啊,不想着分给姐姐我点儿?”华六转过头,身旁一位美女一脸的笑意盈盈。

“对不起大姐,小弟这两天等着用钱,一手入的不能两手出。”虽然眼前面对的是美女,不过华六历来反感有几分姿色就把男人都当成傻帽儿的妞,像眼前这一位,一脸的笑意就明显是把他当成了没见过美女的雏鸟。

“弟弟这就有点不对了吧?也罢,姐姐我就跟弟弟切一把活儿。”女人见到美女优势没有起到作用,索性直奔主题,“手快落袋有?”

“手慢半数无。”华六微微一凛,“姐姐是贼行的人?”

贼行,是中国传统的贼偷组织,但凡是在中国当过几年小偷盗贼的人,没有不知道贼行的。

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盗贼组织就是贼行。

就如同中国传统的搞运输的有漕帮马帮,贩私盐的有盐帮,叫花子有丐帮一样,做贼的提起组织来,那就是贼行了。

“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不知道姐姐挂哪把锁?”华六看着眼前女人的眼睛,缓缓地问道。

“偷字一旁有别人,切手半家在伤门。”女人的神色一肃,“小兄弟挂哪把锁?”

“独自一人,没福份挂锁”,华六摇了摇头,心中不禁苦笑,看来今天是碰上个专门黑吃黑的的家伙了。

传闻贼行里有八门,休生伤杜景死惊开,江湖中人称之为“八门金锁”,贼行里的这个“伤门”乃是专搞黑吃黑的。眼下这个女人要跟华六“切活“,意思就是要和华六比试一下偷东西的技术。手快落袋有,手慢半数无。华六要是赢了的话,大可拿着偷来的银子拍拍屁股走人,输了的话就得见面分一半,留下一半的战利品,认栽服软,然后该干嘛干嘛去了。

。0

“原来小兄弟是个独行钳工啊,”女人恢复了脸上笑眯眯的神色,“我就跟小兄弟切一把片刀怎么样?”

“行!”没想到眼前这个女人竟然也是个耍刀片的,说到这个,华六还真是挺有几分自信,要说玩刀片的活,那可是咱祖上传下来的玩意儿,华六还是颇得了几分真传的。

“那我就不客气了!”女人一挥手,手指之间已经多了一溜闪光,咪着眼睛一看的功夫,华六看到了她的左手每个手指间夹着一个刀片,缓缓的,女人向他走来。

眼前的女人很客气,要知道做贼这一行,讲究的是吃饭的家伙能不外露就不外露,因此贼与贼之间“切活儿”的时候,亮出手中的刀,是一种很有礼貌的表示,意思是在提醒你当心。

当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瞧不起你,我是高手,亮出刀来也赢得了你。

“靠你个ABCD!”华六心里暗暗的骂了一句,同样缓缓地向眼前的女人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