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傲世天骄-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出所料,抢劫开始了!跑得最快的是健壮的男人,这些男人进入因帕尔后,首先遭殃的是超市,摊贩和士多店,所有的饮料被一抢而空,近百万人口的因帕尔在数百万人潮面前,仿佛一个少女遇到李XX的儿子和他的同伴们,只能被*,也就是梦X说的轮流发生姓关系。前面的人抢了饮料,后面的人就抢食品,再后面的人直接进入民居,吃吃喝喝。最后到达的,把因帕尔人最后可以带走东西全部带走。让呆若木鸡的因帕尔人瑟瑟发抖。
    印度人疯狂了,就这样被人欺负,就这样完全无助,向新明国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新明国一伙人,在接到印度政斧的抗议后,开了个会,主要在陈维政的主持下讨论关于在中南半岛的统一战争中杜绝人口扎堆的问题后,抽空吃了餐饭,还喝了点小酒,睡了下午觉,下午快下班时,才突然想起印度言辞强烈的抗议。陈维政告诉吴大花差,新明国实行的是人头税制度,这些人都是不交人头税的,已经自动脱离与新明国的关系,他们要去西部寻找佛之故乡,要与佛祖成为同胞,新明国很为他们这样执着的信念所感动,因此任由他们去他们想去的地方,今天,收到印度的通知,才知道他们已经到了印度。作为佛教的兴起国,新明国希望印度给这些佛之信徒以照顾,满足他们的向佛之心。
    印度总理多温拿着新明国的回复,狠狠的拍在案桌上,咬牙切齿的骂了句:“无赖。”准备召集紧急会议,商议如何处理这些新明国来的客人。
    会议进行得非常顺利,通过了最终的处理手段:“杀光这批无赖!”
    正在紧锣密鼓调集部队时,实然传来总统帕多瓦的声音:“在进行军事行动前,应该听听国际上的声音。”
    中国等佛教国家都对这些僧众的行为予以正面的评价,认为这是一批追求信念的人,为了他们心中的佛祖,开始他们的追寻。印度应该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对这些僧众的行为予以高度的赞扬,认为这是对真理的探索,对理想的追求,对人姓的完善。同时对新明国任由他们自由出入,自由选择的做法很认可,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明煮,是西方社会追求了很久也没有达到的真正的明煮。
    曰本人认为,信仰的选择,完全是个人的行为,所有的信仰,并没有高低之分,你可以选择信仰佛教,也可以选择'***',人不会因为选择了'***'而变得高尚,也不会因选择了佛教而变得低俗。但是无论你是高官还是僧众,都不应该有特殊待遇,依法纳税是每个人的义务。对于新明国的做法,曰本人认可。
    欧洲一些国家则支支唔唔的说,税收是必须每个人都交,但是僧众是否一定要交,还需要商讨。一些被宗教过度控制的国家则认为,僧众交税,太岂有此理,僧众没有收益,生活全靠布施,节衣缩食才能生存,没有交税能力,相反,所有信众,应该向教堂交纳传教费,否则,教会将难以为继。
    印度一帮人,看了国际社会上的普遍反映,对于出兵印度东,又开始犹豫起来,就在这犹豫当中,僧众们已经进入科希马。进入科希马的僧众,已经完成成长为暴徒,在边境线上,踩翻兵士的武器被后来的僧众捡起,推翻帐蓬的武器也到了僧众手中,在希科马,当地警察开始还想干预僧众的行为,要求僧众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当看到回答他们的是冰冷的枪口,上弹的AK突击枪里弹头蠢蠢欲动,马上让开大道,腾出两厢,让僧众们肆意施为。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当僧众大部队到来时,警察挂在腰上的橡胶棒也成了对方的战利品。
    消息传到首都新德里,政斧一帮人如热锅上的蚂蚁,打又不能打,走又走不了,如何对付,很伤脑筋,没办法,继续开会。总得做出一些态度,不然被搔扰地区会有意见。于是出台了《新明国朝圣僧众管理办法规定》,在规定中要求僧众必须遵守各地制度和法规,在当时政斧和引导部门的协助下,自行自我管理……等等等等。
    陈维政们看到这个管理规定,很开胃的笑了一通,莫丛说:“又要做婊子,又要立贞洁牌坊,比单纯做婊子,要辛苦得多,也要丑陋得多。”
    连吴大花差也不由摇头,说:“真看不出来,印度政斧会这样做,每做一样事就得看国际上的看法,过于仰人鼻息,这还是一个读力主权国家吗?”
    罗长洪说:“我当初听维政说,我一个山地师,一个星期能拿下印度,还认为维政吹牛,现在看来,不仅不是吹牛,是保守。”罗长洪告诉大家,国内送来的龙山骑士和龙山洪流都已经进关,特种师看到那些军备,眼都花了,特别是庆龙18,一个过去,还不炸崩一座山。
    陈维政告诉他,这些东西还会源源不断的从国内送过来,送过来不是白送,是要钱的,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钱给挣回来。
    吴大花差问怎么挣?陈维政说,印度的管理办法给了上方宝剑,让石雄的部队,化装成僧众,去印度做他们的老本行,抢他妈的去。
    吴大花差听到这话,白眼一翻,差点没死过去。


第三四二章 紫色藏南
    第三四二章紫色藏南
    就在印度政斧因为这点小事焦头烂额时,陈维政悠哉游哉来到中印争议地区,阿鲁邦的首府伊塔市。
    这是一个座落在山坡上的城市,背山面水,地势开阔,城市不大,高楼也不多,城市里的绿化很好,树比楼高。城市很零乱,交通更混乱,车马靠左走,陈维政几次让车都差点让出事故,整个感觉,就是一个不怎么繁华的小县城。好象,值得抢的东西也不多,嘿嘿!
    花了点钱,请了一个会中文的印度人向导,这位所谓的中文,就是一口南流话,好在陈维政是红河北部人,能听懂,官话跟南流话相差不多,如果是红河南部人,只能对着这个中文目瞪口呆。
    这个印度人长得不象平时印度电影中看到的那种黑麻麻大鼻子大嘴巴的模样,到是有点象南流西边的人,与瓦国人更有几分相似。一问,果然,是北部的迪邦县人,印度名字很复杂,长且难记,可以省略的叫他丹巴。
    丹巴告诉陈维政,伊塔市并不是太值得玩的观光点,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纳姆达帕、阿卡希甘加、塔莱谷去玩,丹巴有一辆摩托车,可以骑摩托车带陈维政去游荡。陈维政说最好有越野吉普,摩托车比较危险,丹巴说越野车也有,是他朋友的,就是费用很高。陈维政告诉他身上的印度卢比不是很多,要找一个银行兑换一些,丹巴说如果用人民币兑换不太划得来,因为伊塔这个地方对中国不太友好,陈维政说可以用新明国币,丹巴说新民国币不错,比较划得来。去到银行,人民币1:10,新明币1:14。陈维政用一万元新明币换了十四万印度卢比,对丹巴说:“你完全可以做这个生意,在新明国,人民币与新明币比是1:1。用一万元新明币换成十四万印度币,再用十万印度币换成一万人民币,然后去新明国又换成新明币,一次赚四万印度卢比。”
    丹巴算了算,当真如此。问陈维政,如果他拿人民币去新明国,能不能1:1换成新明币,陈维政说绝对没有问题。
    没多久,丹巴的朋友到了,开一辆老式的曰本丰田陆地巡洋舰,陈维政说准备在这里玩三到五天,怎么玩一切听从丹巴安排,先给了他四万卢比费用。丹巴的朋友是一个比丹巴更像中国人的印度人,名字叫洛洛,三十五六岁,就靠开这辆老车出租为生。当地长得像中国人的人,很难做生意,印度人对他们排斥很厉害,说他们是天生的判逃者,如果中印出现战争,这些人随便可以扮成中国人跑路,不象印度人,只有死顶一条路。陈维政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逻辑,不禁哑然失笑。问:“长得像中国人的,来这旅游的多吗?”洛洛说:“长得像中国人的不少,真正中国人,不多,大多是曰本,韩国、大马人。”
    第一站安排去一个叫巴昔卡的地方,在路上,洛洛很自然的向陈维政介绍一路的风光和关于巴昔卡的知识。这是一个彩色的高原脚下,放眼望去,各种色彩纷呈,尤以紫色为多,显出一种梦幻色,那里是雅鲁藏布江从咆哮变成温柔的过度点,千百年来,伟大的雅鲁藏布江承载着辉煌的吐蕃文明从她身旁滚滚南流,流向浩瀚的印度洋。巴昔卡还是著名的雨都,背靠喜马拉雅山、面向孟加拉湾的巨大喇叭口,将印度洋匆匆而来的暖湿气流和丰沛的降雨尽收囊中。卡终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中国大陆地区降雨最多的地方。巴昔卡森林茂密,四季常青,物产丰饶,各种热带植物生长茂盛,藤本植物交织缠绕,满山遍野的野芭蕉林、野柠檬林、香蕉、甘蔗、棕榈等热带植物。除宜种植热带经济作物,还可播种农作物,一年三熟。热带雨林中栖息着孟加拉虎、犀鸟、太阳鸟、蟒蛇、孔雀等上千种珍禽异兽,构成一幅美丽的热带风光。
    在路上,陈维政一车三人多次被检查证件,陈维政拿出的是新明国公民证件,如果是中国人,前往巴昔卡还需持“特别通行证”。几次印度阿三看到陈维政的证件就说,想来印度旅游就好好的来,像那些僧众,直冲进来,成什么样子。陈维政很同情丹巴和洛洛,因为长得像中国人,每次检查他们都特别认真,完全把他们当成敌人。
    “别说,在这里生活的中国人,还真够窝火的!”陈维政说。
    “别说是中国人,就是像中国人,也受不了!”洛洛说。丹巴告诉陈维政,当地人都不喜欢娶印度人,认为印度女人没结婚时象狗,可爱的哈叭狗,结了婚就成了一头猪,肥噜噜的大母猪。洛洛的哥哥,一个叫洛巴的大叔年青时立志要娶一个中国姑娘,结果没有娶到,退而求其次,娶了个越南姑娘,一个很漂亮的越南姑娘,现在他们的大女儿,十七岁了,在迪邦,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她现在最大的志愿就是去中国读书,她说,跟中国人站在一起,就特别的舒服。
    陈维政问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不然怎么会传出印度东北几个邦想脱离印度,加入中国。
    洛洛说不是所有的邦都有这种想法,只是黄色人多的地方这种想法比较强烈。其中阿鲁邦是回归,这个地方本来就属于中国,过去阿鲁邦只有三十来万人,大多是门巴人和咯巴人,现在印度政斧迁了六十多万人来定居,才发现,眼前的印度人越来越多,估计再过几年,这里的人就全部是印度人了!洛洛还说,之前想脱离的还有两个县,一个叫长朗县,一个叫特拉普县,不过他们脱离不是为了加入中国,而是想加入瓦国,现在这两个县特别郁闷,瓦国成了新明国,搞得他们有点不知所措,前景模糊。
    陈维政呵呵大笑,说,回去跟新明国的领导说说,让他们去接收长朗县和特拉普县。
    洛洛问陈维政是新明国人,认识新明国的领导。陈维政说他是红河人,在新明国做生意,跟新明国的总理莫丛在平南市的家是邻居,在新明国也经常在一起喝酒。洛洛问这次僧众离体出逃是什么回事?陈维政告诉他,主要原因是收税,新明国现在不管什么人,哪怕是国王,也要交人头税,交完了税你挣多少都是你的,如果不交税,就不算是新明国人,不受新明国保护,被人杀被人打,没有法律帮你作主。僧众不愿意交税,所以集体离开。印度还不错,能够接受他们进入,如果是新明国,早就机枪扫射了。
    丹巴跟洛洛说,如果是这样,能够加入新明国也不错。
    洛洛沉默了一会,用手拍了拍方向盘,下定决心的说:“陈先生,你能不能介绍我们的领导认识新明国的莫总理?”
    “那要看是什么组织的领导,如果只是村长乡长,就免了吧!”陈维政说。
    “不是村长乡长,是东印度读力委员会,简称东独。我们有一个党派叫东印度人民党,还有部队,叫东印度人民游击队。我们也曾经进行过一些武装斗争,每次都是因为实力相差太大而不了了之。”洛洛说。
    印度东北部地区由大约160个部落、5个不同的民族和非部落人口组成。算上伪阿鲁邦共有八个邦,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藏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但却是印度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由于地理上与印度腹地广大地区的隔离,东北部在印度全国的政治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比较特别的地位。这里是地方少数民族分离主义运动最活跃的地区,动乱频繁。根据印度官方统计,自印度1947年读力以来,东北部的动乱就未曾停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