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着骂道,现在他不充利令了,脑门上慢慢有汗水渗出来,一股莫名的兴奋从心底涌出,驱散了身上的寒意。连窗外地寒风听起来。也比原来悦耳。

老狐狸林仲达咧了咧嘴巴,笑容依旧高深莫测。“我只是觉得《平等宣言》出来了,他们应该拿点实际利益来换取诸侯的支持,没相到他们一下子拿出了这么大。这样一来。您的权力比原来”关在王府里,不得干涉地方官治政“大得多,也有保障得多。咱们不如打着响应《分权与制衔》原刚的旗号出兵,让将来燕王当了皇帝。也不好反悔”!

“对,敲砖钉脚,让他们没办法反悔。咱们也发一个宣言,印到报纸上。说是支持《平等宣言》和《分权与制衡原则》,让天知道除了燕王和湘王,我晋王也是个开明王爷。”晋王朱棡眉宇间地悒郁一扫而空。“明天一早我就聚集将士们说这个事情,这年头,谁起兵晚了,连自治这杯羹都分不到。”

参与不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分一杯羹。这一年冬末,很多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抱着这个目地宣布了自治。京城内的建文皇帝气得暴跳如雷。一道又一道圣旨催促在前线的李景隆和耿柄文迅速解决掉北平,给各地以威慑。现实却让他大失所望,计逆军主帅李景隆面对着北平孤城。三十余日未能前进一步。非但如此,负责北向迂回,抄新政老巢怀柔的大将王浩临阵倒戈,带着两个师一个旅地计逆军加入了北平保卫都行列,将居庸关到宣府三卫之间让出一大断空白地。拥兵在宣府三卫的威北军借势东下,前锋直抵白羊口,将怀来,延庆、怀柔等地牢牢的护在其羽翼下。

“逆贼”!皇宫内,建文皇帝望着朝廷越来越少的实际控制地愤愤不已。他不知道叔叔们到底在想什么,朱家地江山,能轻易让给他人么。如果皇帝只剩下的签字的权利,那他还能称为皇帝么。

“朱家的江山重要,可我和儿孙们的脑袋更要紧”,大宁城外,大病初愈的燕王朱棣苦笑着想。世事不由人做主,他没有牺牲自己一家,从而挽救整个朱家王朝的觉悟。自从近卫师长张正心陆陆续续将他昏迷后发生地事情告诉了他,朱棣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他恨郭璞,恨得牙根痒痒。二十年来,朱棣苦心孤诣将亦师亦友的武安国拒绝在北六省之外,怕的就是手下弟兄们受了武安国地迷惑,动摇了自己在六省的统治。谁料到关键时刻,朝廷逼得郭璞走出了第一步。

这一步走出去就难收回来。朱棣知道自己不能出面反对郭璞,如果在这时候自卫军内部出现不和谐声音,最后得益的肯定是朝廷。并且朱棣也不知道一旦此时和郭璞翻脸,麾下将领们到底支持郭璞的多些,还是支持自己的多些。郭矮子虽然一直没领过兵,可军中将领几乎都是他的好友,高级将领每人在北平都有产业。共同的利益面前,他这个临时被拥立起来建立新政府的首领,有可能被大伙抛弃。他朱棣只能签字的皇帝权力太小,不在乎权力小的朱家子孙有的是,包括晋王和湘王。

所以好汉不吃眼前亏,按现在的局势,朱棣只能接受郭璞等人的推举。在大伙齐心合力推翻建文朝廷后,才能再徐徐图之。按那个出卖过他的妖僧姚广孝的说法是,先出了力,然后在制宪时凭借个人威望最大限度保障皇权,之后在慢慢将分出去的权力收回来。

现在朱棣回想起来当天战场情况,能清晰地推测出有人将自己亲临一线的情报出卖给了李增枝。而那个人最大可能就是姚广孝,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两边计好,无论哪能一边获胜都能捞到好处。但朱棣不想和姚广孝算这个账,他在能下床理事后,亲自交待大伙放弃了对此事的追查,而反责任归结为某种巧合。姚广孝不同于麾下将领,这个贼秃是个游士,既到处出卖自己的智慧,凭借智慧投靠强都的毒蛇。只要你有把握证明自己的强大,就能永远使用他的智慧。而麾下将领不同,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力,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刻。他们会尽量凭借良知做事,面不是肓从。

现在朱棣急需要做的事,是在自卫军中加强自己的威信,从各方面将郭璞的风头压下去。解决大宁守军,加师北平,击溃李景隆,以新政的救命恩人形象重新出现在北平众人面前。这是他在病榻上想到的复辟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步骤更难,更艰辛。但朱棣倔强的告诉自己要坚持,坚持将朱家对这片江山的控制权夺回来传给子孙后代,无论这条路多么难,要流多少人的血。

他是朱元璋的儿子,这是他对家族应尽的职责。

《明》第三卷国难第十章碧血(五)

身背后传来一阵悉悉窣窣的脚步声,空气中飘荡着股人参的味道。不用回头,燕王朱棣也知道是自己的侧妃陈青黛来了。受伤的这些日子里,妻子陈青黛每天守候在病榻边,整个人都瘦了两圈。

“殿下,喝碗热汤暖暖身体吧。”陈青黛放下黑陶药罐,轻手轻脚的倒了碗参汤,用嘴吹到半凉,端到了朱棣的身后。

古人说举案齐眉,就这样子吧。燕王朱棣冰冷的心里涌起一阵温暖,转过身,接过参汤放于桌子角,将妻子孱弱的身体拢入怀中轻咬着她的秀发说道:“小蝶,这些天难为你了!”

陈青黛的背硬了硬,身体尽力挣扎了几下,无法挣脱,又软软的趴在丈夫的肩膀,低低的回答道:“哪的话,都老夫老妻了,我们不是同命鸟么?”

“是啊,我们是同命鸳鸯,我说过要保护你一辈子的。”燕王朱棣柔声说道。努力把雄图霸业放到脑后。他爱这个侧妃,虽然随着岁月的洗涤妻子脸上已经没有了当年那分神采,但一些曾经的温柔,却点点滴滴铭刻于心。

陈青黛轻轻的伏在丈夫的肩膀上,贪恋着着难以割舍的温情。这份温情她不知道能维持多久,洪流一般的变革时代,命运很容易将两个人冲开,从此成为末路。升斗小民如此,王公贵族之家亦如此。一步始料不及的选择后,夫妻就可能成为陌路,朋友就可能成为仇敌。就像现在的丈夫与郭璞。作为一个机灵的女人,陈青黛清楚的明白,《北平宣言》发表后,朱、郭二人再不可能像原来一样配合默契。她清楚郭璞的性格,更清楚丈夫的手段。带着淡淡的伤感,陈青黛低声说道:“我父亲从天津来信了,天津港的守军和驻港水师五天前宣布举义,响应北平的宣言。他们驱逐了朝廷驻扎在那里的讨逆军,并且推举我父亲做了天津总督。父亲来信告诉逆,陈家永远站在逆身后!”

什么!燕王朱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抱着妻子的手臂瞬间伸直,从紧抱变成了撅拢状态。陈青黛看着丈夫的眼睛展颜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凄凉与无奈。“父亲当了天津总督,马上要派人与布政使郭璞大人会师,共同抵抗讨逆军。他私下给我来了封信,告诉我陈家将来会唯燕王马首是瞻。”

这个消息对朱棣而言,简直比喝了陈青黛端来的参汤还补。只见身体虚弱的燕王殿下脸上猛然冒出几分潮红,放开妻子,撮着手大踏步踱到挂在墙壁上的如画江山图前,歪着头想了想,抓起笔在天津所辖地区重重的划了一道红色。眼下地图上已经有数个区域被标成了红色,每一道红色即意味着一片土地脱离了朝廷。地图上多一道红色,即意味着建文皇朝少去了一个支撑点。同时,也意味着个别地方成为燕王的势力范围。眼下西凉地区归蓝玉控制、漠南和山西归晋王朱棢,湖广归湘王、四川归蜀王,云贵归沐家,两广和福建名义上还属于朝廷,但谁斗知道靖海公曹振在那里布下了重兵保卫水师的补给点,朝廷根本调不动两广和福建一兵一卒,也不敢再去捋曹振的虎威。建文能控制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了直隶、江西、浙江、河南、山东五个省(注,当时没有河北省这个行政区),而燕王控制地,出了东北三省外,又加上了一个天津。这些是他将来争夺天下的资本,多一个天津财团,则意味着即使识趣辽蒙联号的支持,他燕王依然有本钱与郭璞等人不动声色的斗下去。

兴奋了好一会儿,燕王朱棣突然想起妻子还站在自己身后。抱歉的回过头,刚好看到侧妃陈青黛那充满失望的眼神。“傻蝶儿,”朱棣笑着走回到妻子身边,抚摩着她的头发说道:“我这也是为了你和孩子,还有陈家。你知道,有些事情我是不能不做的。”

“我怕。”陈青黛鼻子一酸,瑟缩在丈夫怀里说道。

“有什么可怕的。”朱棣轻轻紧了紧手臂,让妻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我和郭大人这么多年的交情了,大家都是聪明人,知道对方实力强弱就行了,不会真的翻脸,也不会兵戎相见。这点,蝶儿,你放心好了!”

如果不动刀兵可以解决争斗,燕王朱棣还是希望不动刀兵。虽然他喜欢率领千军万马纵横沙场的那份豪情,但经历过一次生死,他不愿意再次到鬼门关走一遭。眼前就有一个不动刀兵可以解决的麻烦,在宁王朱权的调解侠,靖远军不想打了。

实际上,靖远军打不动了。当两军开始拉锯的时候,靖远大都督李增枝终于明白了当年在军校时,老师徐达说过的一句话:“到了火器时代,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打得是补给。”燕王朱棣受伤后,大宁城外的自卫军再没有主动向大宁方向发动过进攻。李增枝整顿兵马组织了几次大反攻,无奈副都督花鹏、大将军季二等人寒了心,出工不出力。攻守双方一时谁也奈何不了谁,就这样不情愿的进入了相持阶段。零星的炮战中,靖远军渐渐落到了下风。

这一天李增枝正坐在军帐中生闷气,帐下大将陈亨壮着胆子前来通报,靖远军的弹药快见底了。

天下七军中,靖远军是唯一一支没有自家兵工厂的部队。战争开始前,靖远军驻扎在大漠东北的靖远省。这个苦寒之地的矿产不丰富,但也不是贫困之地。大盐湖里天然析出的纯碱和精盐为这个省的官员们带来了滚滚财富;每年和燕王治下的东北三省的贸易往来不绝,丰富的生活用品让大伙没心思去开办武器工厂。贫瘠的矿山也吸引不到工厂主前来投资。最重要一点是,先皇朱标不放心在那么远的地方让军队自己能筹备补给。战争开始后,靖远军一路高歌猛进。从燕王手下夺回了大宁,占领了半个热河省,这下李增枝手里有了足够的煤矿和铁矿,但商路断绝,北平的工厂主们不肯来了。所以每打一仗,靖远军的家底就空几分,大批的矿石、精盐和火碱堆积在货场无处输送,整个热河、靖远二省的财政入不敷出。用大将陈亨的话总结就是:“再打下去,非但军火接济不上,官兵们的军饷也发不下来了。”

“荒谬!”靖远大都督李增枝的手重重的拍在帅案上,将百年松制造的帅案拍的咯咯直响。无论内心多么不情愿,他心中清楚的明白:“靖远军完了,建文朝廷也快完了!”晋王朱棢起兵后,热河、靖远二省已经成为夹在自卫军、威北军和苏策宇独立师三支部队中间的饺子馅。眼下虽然自卫军没大动作,但三家一同出手收拾掉靖远军是迟早的事。况且自己现在弹尽粮绝外加众叛亲离。

父亲李文忠在世时曾这样评价兄弟二人。“景隆通权谋却不知兵,可为布政却不可为将;增枝知兵却不通权谋,可为将却不可主一方之政。”当时兄弟二人不服气,现在看起来,父亲的话一点儿也没错。李增枝陷在帅椅里,郁闷的想。哥哥率领五十万兵马数月没拿下一座孤城,自己面对强敌却将士离心。长生天,你待李家为何如此不公!

窗外北风呼啸的刮着,没有人能回答他的质问。大宁的冬天长而寒冷,春天不来,雪不会化。而阳光北返之时,冰消雪尽的趋势不可逆转。这就是长生天的力量,非人力可以抗衡。

“不能再坚持下去了,希望燕王朱棣是个有心胸的人。”靖远大都督李增枝叹息着站了起来,他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在这场争夺天下的游戏中,父亲看问题透彻,却没看到最终结局。哥哥玩权谋精熟,自己打仗机智,却都没看清天下大势。在这个如车轮一样向前滚动的天下大势面前,权谋也罢,机智也好,都难挡住它前进的方向。而当初第一个将沉睡的车轮拨转的人是谁,李增枝觉得自己此刻已经看清楚了。那个执着,倔强的家伙,几十年好像什么也没做,其实他关键时刻那一推,已经足够了。一推之下,天下大势从此不可逆转。

“来人!”靖远大都督李增枝振作精神,冲着营帐外大声喊道。

“属下在,大帅有何吩咐。”帐前侍卫走进来,躬身施礼。

“去,将副都督花鹏,大将军季仓浪、刘真他们都找来,到中军议事。顺便将宁王也找来。”李增枝强大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