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5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协被废,曹操还能硬着头皮不承认,但是现在,刘协干脆死在了那两个野心家的手里,这就让曹操受不了了。
    刘协和刘协代表的汉朝正统,已经就此覆没,那他曹操这个大汉丞相,又将去效忠谁呢?
    颜良?当然不可能。
    不是颜良,难道是邺城的那个刘备吗?
    不,更不可能。
    虽然说刘备称帝,自称自己奉有刘协遗诏,所建之国国号也为汉,但曹操却无论如何,也不会选择向刘备表忠。
    尽管这种表忠,只是表面上的文章而已。
    那么,照眼前的形势来看,曹操这个大汉丞相的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甚至变得有些“不合法”。
    这般形势,对于习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着天子名义征伐四方,号令群臣的曹操来说,形势是颇为不利的。
    “大耳贼,竟敢谋逆称帝,早知如此,当年徐州之时,本相就该直接宰了他。”曹操将情报往案上一摔,愤愤不平的骂道。
    左右群臣,忙是大骂刘备,各表愤慨。
    愤慨了一番后,众人的情绪,却都焦虑黯然下来。
    “如今颜贼和大耳贼皆已称帝,天子已然被害,晔以为,现今的形势,对丞相的处境很是不利呀。”刘晔忧虑道。
    “哼,有何不利,颜刘二贼尽皆称帝,正好互相厮杀,让本相从中渔利。”曹操明知自己处境不妙,气愤之下,却不肯面对。
    刘晔干咳了几声,说道:“晔的意思是,天子已逝,汉朝已覆,丞相再以大汉丞相的身份号令西北将士,似乎有些,有些……”
    刘晔似乎有难听的话,不好启齿。
    “有些什么,子扬尽管直说。”曹操拂袖道。
    刘晔便吸了一口气,默默道:“那就恕晔直言了,丞相再以大汉丞相的身份统领众将士,晔以为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不伦不类!
    曹操身形一震,眉头暗暗一凝,并没有说话。
    很显然,刘晔这一句“不伦不类”,正戳中了曹操的痛处,大汉天子和大汉朝都没了,你这个大汉丞相,可不就是不伦不类吗。
    “那依子扬之见,本相该当如何解决这个不伦不类的难题?”曹操望向刘晔。
    刘晔眉头微凝,一时似乎也拿不出什么主意来。
    正当时,曹丕走上前来,拱手厉声道:“汉朝已经没了,颜良这个匹夫,还有刘备那个织席贩履之徒,他两个乱臣贼子都能称帝,父亲为何不能称帝。”
    称帝!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神色都是一震。
    曹操蓦的抬起头来,以责备的眼光瞪向曹丕,训斥之词脱口欲出。
    话到嘴边,曹操却终没出口。
    这么多年来,其实也不是没人劝过曹操,但每每都被曹操压制了下去,而曹操更是再三表示,自己最多也就想做个周公。
    如果在以前,曹丕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词,而且还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曹操必定会当场痛斥他一番,把曹丕骂个狗血淋头。
    但在今天,曹操却克制住了,因为他意识,如今的形势,已与往昔不同。
    一片沉寂中,曹操只摆了摆手,示意曹丕退下。
    曹丕非但不退,还更激动的叫道:“当年天子尚在,汉朝尚存,父亲怕授人以柄,所以才不肯称帝,如今天子和汉朝都没了,父亲还有什么可顾忌的。”
    曹操的身形深深一震,眼眸之中,开始闪烁出动摇之色,仿佛,他已为儿子的慷慨之词所说动。
    这时,刘晔也拱手道:“丞相,晔以为大公子言之有理,颜刘二人均已称帝,丞相称帝有何不可。”
    刘晔这般一进言,其余惊怔的众臣反应过来,也纷纷的向曹操劝进。
    曹操却只苦笑了一声,摇头一叹。
    “当年本相坐控半壁河山时,都自问没有称帝的实力,眼下到了这般地步,只据有西北一隅,你们觉得本相还有称帝的实力吗?”
    曹操的意思已很明白,他并非不想称帝,而是顾忌到自己眼下的实力,似乎并不足以称帝。
    “此一时,彼一时也。”刘晔继续劝道:“今日丞相称帝,并非是关乎实力,而是要借此来凝聚人心,号召西北军民追随丞相,以抗击外敌也。”
    刘晔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要曹操称帝,对部下封官许爵,对那些普通战士和平民百姓,让他们有皇帝这么个精神领袖,使他们有归属感。
    刘晔这一席话,深知众人之心,众人一时纷纷附合。
    曹操陷入了沉默,他捋须沉思,反复的权衡着刘晔所说,他不得不承认,刘晔的这番话的确是极有道理。
    天子和汉廷已覆,他这个大汉丞相已是不伦不类,如今的曹操,必须再有个合适的头衔,来统帅西北军民。
    他曹操的两大敌人,颜良和刘备二人,皆已称帝,倘若他曹操不称帝,那么他无论给自己安上个什么官位,都会低那二人一头。
    曹操官职低,给部下们的封官,自然也要跟着低,同样资历的文武官吏,在刘备和颜良那里的官位,却要远高于在曹操这里的官位,而且还名不正来言不顺,如此这般,自然不利于稳定人心。
    权衡到这里,曹操已经是意识到,想要解决眼前的尴尬局面,想要稳定收取人心,他是非称帝不可了。
    可是,此前多少人曾劝进,都被他义正严辞的拒绝,而今若再反悔称帝,岂非叫天下人笑他曹操。
    一时之间,曹操觉得台阶下不来,便默不作声。
    此时,曹丕“扑嗵”跪了下来,拱手正色道:“大敌当前,父亲若不称帝,必会令将士寒心,儿请父亲为大局计,进位为帝。”
    曹丕这般一跪,刘晔等在场群臣,皆随之轰然而跪,齐呼:“请丞相为大局计,进位为帝。”
    看着跪伏于地的儿子,还有群臣那祈求的目光,曹操心潮澎湃,已知自己到了必须要抉择的时候。(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六章 与朕为敌,就得死!
    沉吟许久,曹操长长的叹了口气,苦笑道:“尔等如此相逼,是要把我曹孟德往火坑里推啊。”
    曹操这一声叹,虽有抱怨的成份在内,但言下之意,却已是允了众人所请。
    曹丕与刘晔等人大喜,大堂之中的气氛,顿时一片欢欣鼓舞。
    如今曹操既已默认答应称帝,那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于是,在曹操的默许下,刘晔等众臣,很快就忙碌了起来,为曹操的称帝造势。
    接连一月之内,凉州,陇西诸郡的太守们纷纷上表,声称各地都出现了麒麟凤凰等祥瑞征兆,预示着曹操受上天暗示,当为真命之主。
    而同一时间,刘晔又亲手在民间炮制出传言,声称天子刘协在长安城破之时,后悔莫及之下,派人送了密诏给曹操,声称倘若天子有所不测,便准曹操自立为帝,为其报仇血恨。
    这般舆论风潮一起,曹统区内的那些聪明官吏们,很快就领悟到了曹操的意图,知道曹操这是想效仿颜良和刘备,已有称帝之心。
    于是,这些聪明的官吏们,便纷纷上表,劝说曹操奉汉帝遗诏,进位称帝。
    地方上的劝进风潮,很快就刮到了天水冀城。
    刘晔等群臣见时机已成熟,便群起联名上表,奏请曹操身登大宝,进位为帝。
    曹操不是颜良,他自然不会那么痛快的答应,对于群臣的上表,曹操自是一番谦逊,拒绝了群臣的奏请。
    刘晔等人当然知道,这是曹操在做谦让的样子,于是便接连又上了两道联名书,奏请曹操称帝。
    曹操二次拒绝了群臣上表,到得第三道表时,却才表示自己才德学薄,本不敢窃居帝位,只是不忍寒了群臣拥戴之心,更不敢不遵汉帝的遗诏,便只有勉为其难的进位为帝。
    曹操这么一答,群下们马上紧锣密鼓的忙乎起来,筹备起了称帝的诸般准备。
    仅三天功夫,一座高台便在冀城南郊筑城,入夏时,曹操便挑了个黄道吉日,在冀城南郊祭拜天地,宣布进位为帝。
    因是曹操建国于秦朝故地,便建国号为大秦,定都于冀城,并改天水郡为天水尹。
    天水一郡虽为陇西最富庶的一郡,但汉末群雄争霸以来,人口锐减,经济远不如前。
    而且,天水郡到底乃西北边地,郡治冀城无论是规模还是繁华程度,都远非长安、洛阳、邺城,甚至是汉末才兴起的应天城。
    但冀城的士民们却做梦也没想到,有这么一天,自己的家乡,竟然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国家的都城。
    而冀城人自己,也一夜之间从边民,变成了天子脚下的京户。
    无论怎样,曹操的称帝已是不争的事实,凉州和陇西诸郡,如今摇身一变,已是变成了大秦国。
    而曹操称帝的当天,细作则将情报飞马东去,经过关中平原,星夜兼程的送往了洛阳城。
    五天后,颜良和大楚的百官,正式得到了曹操称帝的消息。
    “看来曹孟德也不甘寂寞,步了刘备的后尘,这天下间忽然冒出三个皇帝来,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颜良冷笑着,言语中充满了讽刺。
    曾经历史中,刘备仅仅拥有益州一地,便敢关起门来当起了皇帝,不过那时的益州,好歹是户口百万,成都天府之国,也勉强能养活刘备那些小皇帝。
    而眼下的曹操,虽说是据有凉州和半个雍州,但这点地盘上的人口,就算是加起来,只怕也没有刘备的一个益州多。
    就凭这点家底,曹操就敢称帝,颜良不得不承认,曹操确实是够胆。
    “汉朝为陛下所废,刘协又被刘备所杀,曹操这个大汉丞相就变成了不伦不类,曹操想以称帝来正名份,稳人心,这也不足为奇。”
    庞统一番讽刺,道破了曹操的真意。
    颜良却冷哼一声,“丞相所说,只是表象,归根结底,还不是他曹操本身就有做皇帝的野心。”
    历史上的曹操,在他活着的时日里,确实没有称帝,但他却称公称王,为儿子曹丕称帝做好了一切的铺垫。
    而且,曹操自己也宣称,他的梦想,只是做周文王而已。
    周文王是谁,那可是周武王的老爹,而正是周武王一手灭了商朝,改朝换代,成为周朝开国天子。
    曹操自己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想当皇帝,却明白的告诉世人,他默认自己的儿子去代汉而立,如此所为,谁还会相信曹操没有称帝之心。
    颜良对曹操称帝,其实已早有所料,甚至,颜良还有些佩服曹操,敢在此恶劣的处境下,还敢称帝。
    但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天下间只能有一个皇帝,谁敢跟我颜良争皇帝的位子,谁就必须去死。
    曹操你胆敢称帝,只是在自寻死路,加速我颜良灭你的速度罢了。
    颜良腾的站了起来,目光如电,杀气汹涌而生。
    阶下群臣身形一震,无不为颜良的杀气所慑,尽皆低头垂目,不敢直视。
    颜良俯视群臣,厉声道:“曹操自立为帝,罪不可赦,朕已决定,克日御驾亲征,诛灭曹贼!”
    凛烈的杀机,随着决然的宣战之词,如烈火狂生。
    金銮殿间,疯狂的杀气,与涌动的热血,转眼间填满大殿。
    殿中,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均为颜良的猎猎豪情所感染,众人的情绪立时激荡起来。
    “诛灭曹贼——”
    “诛灭曹贼——”
    群臣振臂齐呼,愤然的肃杀之声,直震得整个皇宫,都隐隐颤动。
    圣旨已下,中外诸军,很快便动员了起来。
    司雍二州的青壮丁夫,悉数被征调,加入到了运粮的队伍之中,将来自于荆州和豫州的粮草,源源不断的从洛阳运往长安。
    后续的粮草,加上先前已屯积在长安的粮草,开战之前,颜良已为前线准备了近百余万斛的粮草。
    粮草已备,颜良率下达开战旨意,总计达二十万的楚军,兵分两路向西北进军。
    南路方面,陆逊率三万益州兵,以严颜、张任为将,兵出祁山,直插冀城之南,以牵制曹操兵后方。
    中路主力方面,颜良御驾亲征,率十七万步骑军团,由洛阳进驻长安,浩浩荡荡的向陇山一线开进。
    其中,颜良又以骠骑将军文丑为先锋,潘璋、蒋钦为左右副将,御使中丞徐庶为谋主,将三万步骑为前军,先行发兵,直取陇山山口要隘街亭。
    大楚皇帝颜良,则自率十四万主力,随后跟进。
    此番西征秦国,大楚的良将已悉数而出,黄忠、赵云、李严、黄盖、朱桓等精英将领,尽数随征。
    此外,法正、贾诩等谋臣,也随皇驾西进。
    颜良出征之前,则留丞相庞统坐镇洛阳,代处朝政,并以甘宁、凌统、满宠等将统领青、兖诸军,以防备河北刘备的汉军趁机南下。
    诸事安排已毕,颜良遂起倾国之兵,急扑秦国而来。
    楚军大举进犯的消息,秦国方面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