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烽烟-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人心中微觉惕然,当即掀起掩住车窗的防尘纱帘,向骑马随侍于车傍,寸步不离左右的李志常说道:

“闻此雷声,可知其后之雨势必然猛烈异常。半月之后就是爻麦时节,遭此疾雨,只恐民生不安啊。”

“师尊所料极是,只不过弟子虽闻雷,却未见天空有风云变色之意,莫非这雨下在远处了不成?”

闻得李志常的回答,真人将头伸出车窗,仰望天空。果见红日当头,万里无云,全无一丝雨意。再向传来雷声的方向的天际望去,也未发现什么风起云飞的状况。一切都是那样晴朗、明澈,毫无异样。然而,当视线垂落向更远的地平线上的时候,真人的目光仿佛被那里的一块巨大磁石所吸引,再也无法挪移分毫。

在天地相接之处,似乎发生了什么乱子。看上去如同天上云影的倒映,又好象黑色的海浪,上下起伏着,不停地窜跃着向这边汹涌而来。

——那究竟是什么?自从进入这片陌生的异域,真人已经亲身经历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奇事,观瞻了众多匪夷所思的奇景。然而,却没有哪一件可与今日之所遇可堪相提并论者。

“哎呀呀,真是好运气啊,我们赶上了大汗的亲狩呢。”

“是啊,这还要托博儿术大人的福呢。”

博儿术与札巴儿火者的交谈解开了真人心中的谜团。过了一阵,车队终于与奔来的大股兽群直接相遇了。他们择一小丘而避开了猎物们的驰突通道。兽群如洪流般从他们的脚下冲过,这其中,野牛、野驴、野猪、黄羊、羚鹿等等是真人所认识的,然而更多的却是他前所未见的动物。这些习贯性情不同,生存环境各异的动物,此时却成群结队地挤在一处,仓惶奔逃着,这样的场景在中原之地是绝难一见的。

真人不禁暗想:如此庞大的兽群,人力恐难拦阻,若是就此逃逸而去,却也是一件好事。

正想之间,忽闻四面长草丛中号角齐鸣,随之即有无数战马齐嘶,响彻行云!大批的蒙古军突然出现在车队的左右!双方所处之地,相距不过十余丈,然而这么多部队与战马居然可以隐伏得令人无法察觉,及至突出之际,确乎予人以措手不及之感。若是应用于战场之上,岂非神兵天降?长春真人纵然对军旅之道不甚了了,也不免暗自称奇。

但见这些伏兵并非一拥齐上去捕捉猎物,而是瞬间列为数队,采取分进合击之术,直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同时不断发射箭簇,驱赶着兽群不得不变向奔逃。一旦目的达成,这些蒙古军便不再射箭,而是不断吆喝着在背后驱赶,使得这群其中不乏猛兽的兽群犹如被放牧的羊群般向着蒙古人预定的地点奔去。他们即使处于高速驰骋之中,依旧保持着严整的队形,一丝不乱地帖地疾行。在他们所过之处,留下了无数的野兽尸体,还有些未死的却也只剩下奄奄待毙的份了,而那些追逐兽群的蒙古军对此根本不屑一顾,只是埋头追逐着。

这一场倏来倏去的狩猎恰似骤然掠过的疾风,转眼之间已脱离真人的视线,消失于目力不及之远方。稍顷,草丛之中再度行出一群人来。这批人步骑混杂,然而行动也相当整齐划一。骑在马上的是蒙古军,却不甚多,步行者则是一些本地人。由于双方之间的打扮截然不同,因而极易区分,显然是监管者和被役使者的关系。本地人开始收敛兽尸,而蒙古人则飞马来到那些垂死的野兽面前,用手中的兵器补上最后一击,使之毙命,然后命本地人收拾。真人发现,这些本地人相当驯顺,即使他们的人数倍于蒙古人,却没有哪个敢于反抗。他们俯首帖耳地工作着,很快便将所有的猎获物集合在一处,堆成一座小山。

“老先生是否有兴趣前往猎场一观盛况?大汗应该也在那里的,正好与您相见。”

听到刘仲禄的声音,真人忽然想起一事,当即点头。于是这支队伍加快了速度,向着蒙古军驱兽而去的方向追了上去。

行了一时,他们上了一座小丘。真人向下望去,才发现眼前是一片山间草原,四周为丘陵和小山所包围,分别有几个山口通往其中。草原上,黑鸦鸦的兽群拥挤在一处,数量较之适才所见的那群又不知多出几许,并且还有更多的野兽不断从各个山口向内涌入。而周遭的至高点上,到处是蒙古军的人马。于无数战旗之中,刘仲禄手指地势最高处的一面悬九尾,上竖白旄的大纛说道:

“老先生请看,大汗就在那里!不过,我们最好还是等到狩猎结束之后,再前去参见吧。估计大汗少时定然亲自出猎。”

“不!我们现在就去,我有一些话要立刻对大汗说。”

“这……”

见刘仲禄迟疑起来,真人又道:“是与大汗希望获得的长生之道有关的!”

此言一出,立时收效。刘仲禄将真人的言词转译为蒙古语,向博儿术和札巴儿火者二人解释了一番。他们也不敢怠慢,当即催驾疾往,同时派出一名部下飞马先行前去禀报。

※※※※※※※※※

在庞大的金色宫帐之中,成吉思汗会见了长春真人。在他面前,真人并不下拜,只是双手合十,微微躬身,行了一个普通的道家礼节。一名怯薛歹正待出言指斥,却被成吉思汗挥手阻止并微笑着说道:

“老先生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啦。您拒绝了南家思皇帝和阿勒坦汗的征聘,惟独回应了我的邀请,真是太令人感动了。”(1)

“陛下过奖了。山野之身奉诏来见陛下,实乃天意使然。”(2)

真人在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目光的焦点不在成吉思汗的脸上,也不在帐幕内任何一人一物之上,却在虚空里流散着,而他的全部心思都在那些正在山谷里命悬一线的野兽身上。

 

第八十章   长生?

“真人远道而来,可知这世间是否长生之药呢?如果有,请给我一些指点。”

对话的二人,都已步入老境,然而双方的生活方式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长年沐浴于兵燹战火之中,使得成吉思汗的脸颊笼罩着淡淡的黑气。缒着九条白狐尾的圆帽下,鬓发斑白的现象愈发严重起来,配合着下巴上的花白胡须,刻写出苍老已经不可避免地侵袭着这位世界征服者的躯体。惟有那一双祖母绿宝石般的眼睛依旧烁烁有神,昭示着他那与众不同的气魄与意志。真人注意道,他的衣着相当朴素,全身上下没有哪里挂金饰银,镶珠嵌宝。可以说,他和一名普通的蒙古士兵几乎没有区别,只是那一股凛然的王者之气,却足以使之于万千人丛中脱颖而出。

成吉思汗也在打量眼前的修道人。须发皓白的他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衣着即使不能以破旧来形容,却也相当寒酸。灰布的袍子经过长途旅行之后,衣襟与下摆等处都已沾染了许多污秽痕迹,但是黑色的眸子却如两颗黑真珠般闪耀着温和润泽的光芒。

以上是彼此之间的共同之处:专注于某一事务之中,为了认定的目标而不息耗尽毕生之精力,全然不在意自己的外表。然而,他们的身上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于是将两人完全隔绝于不同的立场之上,完全是泾渭分明,不可调和。

这位中国道士避开尘世的烦扰,隐遁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终身钻研学问,9嘿嘿;那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外面太乱了0探求生命存在的意义和解脱世人苦恼的方法,尽可能地帮助那些向他做出恳求的人们,甚至是其余生物,也从不忽视其生存的权力。而成吉思汗呢?做为一位国家的统治者,所有毡帐民族的领袖,他必须带领自己的臣民去征战,去拼杀,以毁灭其他民族的方式来拓展生存的空间,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求得繁荣与富强。命运之手在他们的身上尽情展现着不可思议的神力,将两位有着诸多共性的老人塑造为一个世界上的两个互为逆反的镜像。

其实,二者之间真正的不同既非表象,亦非经历,而是在面对死亡的态度之上。真人从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长生不老之药,因为他可以放下许多事情,安静地面对死亡的降临。而成吉思汗却有太多的放不下,他的帝国,他的战斗,他的苍狼之梦……每一桩,每一件都象大山般压在他的肩头,使他的心境永远无法安宁。这一点,真人看得很清楚,因此他认为自己在这次对话之中已经占据了一个超然的地位,因而说话的方式愈发无所拘泥起来:

“陛下欲致长生,需先答应山人一个条件。”

“贤明睿智的圣人,法力无边的神巫,你需要什么就请直说,千万不必客气。只要你能传授长生的秘药,我将给予你不可估量的报答。说吧,你要什么?权力?我可以让你统制全世界的修道者,成为享受答剌罕(3)待遇的那颜!金钱吗?我会将十峰满载黄金的骆驼送到你的面前!与它们同来的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一百名美女,她们会永远陪伴着你!”

真人垂着眼皮,不言亦不动,将自己化身为一座亘古如兹的高山,禁受着狂烈的欲望之风的侵袭。那风,正是来自成吉思汗口中那涛涛不绝的言辞:

“我将在你所修行的高山上为你建造起华丽的宫殿,壮观的庙宇,你将长居其中,受天下人的敬仰!以后,世间一切修道人都将去往你的宫殿之中参谒朝圣,顶礼膜拜。想想吧,只要我能永生不朽,你的荣耀就会长存不灭!”

说到这里,连成吉思汗自己也觉察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封官许愿,而是一篇带有极强诱惑色彩的劝说词。他的目光热切而专注,自开口讲话起就死死地盯在这个精瘦老人那张被岁月之刀刻写出无数皱痕的脸上。

成吉思汗的目光是热切的,但是落在真人身上的时候,却有着澈骨之寒,使得他不由自主得缩了缩身子。然而,这种瑟缩仅仅在他的身上停留了片刻,就再度回复了先前的淡定从容之态,以斜睨之姿迎接着成吉思汗的逼视,淡然答道:

“修道之人,与天地为伴,四时为友;以风露为食,旷野为庐,能得到这些已经足够了,何须这些俗物来打扰我这宁静的方寸呢?喜欢这些东西的人,在陛下的身边只怕数不胜数。如果我也是这样的人,那岂非辜负了陛下万里相邀之义呢?”

听到刘仲禄如实转答了真人的回复,成吉思汗的心灵之中感受到了某种震撼。他收回了迫切的目光,神色也渐渐平静了下来。寻思良久,方道:

“对不起,是我误会了您。现在,我将认真听取您的意见,不再自作聪明得去揣度您的思想,也不再用这些庸俗的事物来玷污您的圣洁。”

“多谢陛下的宽容。”真人再度微微躬身,“陛下欲求长生,必先深怀苍天好生之德。因此,山人斗胆请求陛下饶恕今日山谷之中所有的生灵,给它们一条逃跑之路。惟有如此,方可将您渴求长生的心愿通过他们上达苍天,获得赐福。”

“必须如此吗?我的士兵们会不高兴的。”成吉思汗表现出一丝犹豫之色,“按照我们蒙古的习俗,中断一次狩猎是相当不吉利的事情啊!”

“陛下可知天时运行之理否?”真人力下说辞道,“天时以春夏为阳,万物于此时繁衍生息,欣欣向荣。以秋冬为阴,当此时则万物肃杀,渐趋消弭。此乃常世之理。今陛下与阳生之际屠戮生灵,此乃有干天和,逆天而为之事。如此,安得苍天赐福?又怎能求得长生之道呢?”

真人的话令成吉思汗再度陷入沉思之中。宝座上的他将脸色隐入帘幕的背后,使丘长春难以窥其真颜。整个宫帐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

约莫过了两柱香的功夫,沉寂的气氛被成吉思汗的声音打破了。

“您说的这些我虽然不能完全了解,但也感受到其中的善意与真诚。好吧,一切就遵从真人的指点吧。纳牙阿,替我去传令,放掉那些动物,本次狩猎到此为止。”

“多谢陛下!”

这一次,真人以大幅度的躬身表达了自己真诚的谢意,他那一颗始终悬着的心终于安然落下。当收兵的号角声从远处传入他耳际的时候,形容枯槁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意。

是夜,成吉思汗再度邀请真人与他共进晚餐,刘仲禄做为通译,也同时与会。

宫帐内那巨大的银质烛台上燃起了粗如儿臂的大蜡烛,却没不能将两人的身影完全照亮。真人没有按照怯薛歹们的指示入座,反而选择了在成吉思汗的宝座前的地毯上席地而坐。成吉思汗也未勉强他,猜想这或许是某种神秘宗教的规矩,于是采取了任其所之的态度。也正因如此,原本可以照亮真人的烛光却失去了意义,只能以摇曳的目光窥伺着空荡荡的位置,一副无所事事的懒散表情。

当主客到齐后,晚餐的菜品就被陆续端了上来。真人注意到,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相当丰富,各种肉食、菜蔬、水果以及种类繁多的主食摆满了整个桌面,另外还有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