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衙的吏员衙役;浩浩荡荡的到村里去了。
  村里出现了波动。
  县衙不少书吏和衙役;家是在乡村的;这次的兴修水利;以及整修官田;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农民都有些不敢相信;可书吏和衙役下来宣传;事情就是真实的。
  县城附近的里长和甲首;聪明很多;他们带着本村的青壮;主动找到了县衙;签下了保证书。
  没有什么开工仪式。
  十一月一rì;整修沟渠和官田的工程;正式动工了;工房的吏员;分布在四周;做具体的指导;当天上工的青壮;只有两千余人。
  这些人分布在两万公顷的耕地上;显得寥寥无几;这里面;还有原来的佃户;也参与了整修水渠和改造官田的事宜。
  生活是保证的;能够吃饱饭。
  这两千多人;在吃饭的同时;也禁不住担心了;县衙保证了生活;难道还会给银子啊。
  酉时三刻收工的时候;户房的吏员;早就等候在一边了;兑现银两。
  拿到了一钱银子的农民;感觉是在做梦。
  消息飞快的传出去了。
  大量的农民在里长和甲首的带领下;赶过来了。
  短短两天时间;到达的农民;已经有三万余人;超出了以前的预计了;请示了苏天成之后;苏平阳果断决定;来的农民;都参与做事情;报酬一样。
  农民不相信县衙这么做;也是有道理的;在他们看来;这整修沟渠和官田;是要出徭役的;县衙出银子保证生活;这好像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可这一切都是真的。
  农闲季节;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去卖力挣银子;生活不愁;节约了家里的开销;这样的好事情;谁不做是傻子了。
  要说农民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一点都不假。
  开始整修沟渠和官田之后;江宁县所有的村都行动起来了;工房的书吏特别的辛苦;必须做具体的指导;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每rì里的补助;而是工程必须要符合要求;这沟渠工程;可不是开玩笑的;涉及到农田的灌溉了;若是不合格;那是有大麻烦的。
  卢天明和苏平阳估计是最忙碌的;县衙根本就看不到他们的影子;每rì都是在工地上。
  苏天成也抽空去看了看情况;确实是很不错的;农民特别的卖力;有些地方的公路;过于的泥泞了;也有农民在整修。
  难度大一些的;还是水渠、水池和堰塘。
  这些需要工房的吏员具体的指导;按照图纸的设计施工。
  江宁县城郊出现如此的大场景;惊动了上元县;包括应天府。
  相关的情况;江宁县县衙已经给应天府呈报了;府尹王道直初期是没有注意的;觉得匪夷所思了;需要开支如此多的银子;江宁县怎么可能拿出来;再说了;明明是可以动用徭役的;却支付银两;还开出来报酬;怎么看都有些不合适。
  十一月一rì;开始动工了;王道直才发现;这一切都是真的。
  苏天成做出来的事情;令他都有写不透了。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调整了县衙的吏员;裁撤了绝大部分的衙役;壮大了巡检司的力量;接着是查抄匡思明的府邸;震慑江宁县的盐商;后来又胆大包天;抓住了周顺清;偏偏内阁首辅周延儒什么都没有说;也没有表态。
  现在又开始整修官田;兴修水利了。
  要说做这样的事情;当然是应该的;农桑是大事情;整修好了官田;能够得到丰收;能够收获更多的粮食;这是利民的事情。
  十一月六rì;王道直亲自到工地上来看了;苏天成当然是需要陪着的。
  看见了热火朝天的大场景;王道直有些感慨;不停的询问了不少的问题;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牵涉到徭役的。
  “苏大人;江宁县的农民;都是要承担徭役的;这整修耕地、兴修水利;是好事情啊;为什么没有想到动徭役啊;县衙一下子支出这么多的银子;来源可以保证吗;借盐商的十六万两白银;加盖了县衙的大印;总是要归还的啊。”
  “禀报大人;下官已经想到了一些办法的;下官在河南赈灾的时候;就考虑到这样的事情了;县衙雇佣农民做事情;给付一定的报酬;可以帮助农民度过难关的;下官了解到了;去年的时候;江宁县的农民;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灾害了;今年的收成;也不是很好;若是继续征徭役;农民的积极xìng不高;整修官田和水渠;包括修建水池堰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最终的损失会更大的。”
  “恩;本官听说;你赞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办法;是不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让你做出来如此的决定啊。”
  “下官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今年改造两万公顷的耕地;只不过是开始;若是效果好;明年准备在全县铺开;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粮食的丰收了。”
  “想法是不错的;可这样做;花销了太多的银子;县衙必须要能够承受的;若是银两短缺了;好事变成了坏事;本官也不好替你说话啊。”
  苏天成嘴里应承着;没有多说话;他想到的更多;只怕江宁县常例银子的标准正式出台之后;轰动会更大的;还有四天时间;县衙就要发俸禄了;到时候;王道直会过问的;甚至兵部尚书、直浙总督、参赞军务唐世济;镇守太监秦三德;也会过问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一章 两边都要兼顾'

      江宁县的商贾;还是有着一些名气的;比如说什么济生客、苏酥坊、桂花坊、绿香坊、远朋坊等等;这些老字号的店铺;有的是经营粮食的;有的是经营糕点的;有的是经营茶叶的;有的是药店;有的是经营盐业的;都是南厩数得着的店铺;东主就更不用说了;有头有脸的;和官府的接触也不少。
  不过;两千多家店铺中间;真正的大户;不过一百余家;其余的都是小商铺;依靠可怜的收入;养家糊口。
  可惜;一千两银子的商税;就是这些养家糊口的商铺承担的;真正的大户和富户;不承担一钱银子的赋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心知肚明。
  最近几rì;江宁县的大户和富户的东主;几乎都到县衙来了;目的只有一个;他们的店铺;要么就是遭遇了sāo扰;要么就是被偷盗了;要么就是店铺里面的伙计;无缘无故被泼皮和流氓教训了;已经到了冬月;马上就是腊月了;正是一年之中;生意最好的时候;遭遇的麻烦事情;掌柜禀报东主;东主能够不着急吗。
  所以说;他们纷纷到县衙来了;找到卢天明、刘仲基等。甚至找到苏天成;诉说苦衷。恳请县衙维持好一方的治安。
  苏天成接待了这些商贾;说是县衙一定要保护一方的平安;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几天时间过去了;到了十一月下旬;情况越来越糟糕;有些大户和富户的家里;也遭遇到盗贼了;人家还留下了字条。限令交出来多少的银子;否则不要想着安生过年了。
  县衙也派出来了衙役;刘仲基还亲自到现场去看了;可没有什么结果。
  万成贵是苏酥坊的东主;也是南厩里面;数一数二的富户了;在商贾中间。有着不小的影响;他的店铺;也遭遇到麻烦了;最令他胆战心惊的是;家里来了盗贼;也不知道盗贼怎么这么厉害。东西倒没有偷多少;却留下了字条;索要一百万两银子;否则叫他不能够安生的过年;后面的落款。居然是义军。
  义军就是流寇;若是被流寇盯上了。那就真的麻烦了;万成贵是知道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的一些富户;惨遭流寇的洗劫;钱财被抢;家人的xìng命都难以保住的。
  他虽然不相信;堂堂的南厩;怎么会有流寇啊;可这些流寇;据说能够飞檐走壁;万军中取人头的;谁知道自己是不是被盯上了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找到县衙求助;是唯一的办法;江宁县巡检司的军士;威风凛凛的;要是得到了他们的保护;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所以说;万成贵也专门到县衙去了;而且见到了知县苏大人;苏大人说的是很好的;他也放心了;但三天时间过去了;情况没有丝毫的好转;相反;府里再次接到了恐吓信;这下;万成贵坐不住了。
  十余个商贾;在万成贵的府里集中了;大家要集体商议;怎么应对这些恼火的事情。
  万成贵清了清嗓子;首先开口了。
  “诸位;我等好好的做生意;想不到遭遇了这么多的事情;刚刚听过了大家的闲言;万某一直都怀疑;流寇怎么会侵扰到江宁县来;这不可能啊;万某也去找过苏大人了;苏大人做出来了承诺;可这几rì过去了;看不见丝毫的动静啊;不知道诸位是什么情况啊。”
  万成贵刚刚说完;府里立刻就热闹了;众人七嘴八舌;全部都是抱怨;虽然说年关将至;以前也遇见过窃贼;要过年了;有些窃贼;趁着这个时间;弄一些银子;可以理解;但从来没有恐吓信的出现啊;这些窃贼的胆子也太大了。
  吵闹中;有一个商贾开口了。
  “在下听说;流寇已经流窜到浙江了;朝廷正在围剿;这些流寇;该不是缺乏了银两;从浙江到南京来了;想着能够筹集一些军饷吧。”
  此言一出;府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其实都知道这个事情;流寇张献忠;已经从山西一带;朝着南方转移了;最终的目的;好像是到四川去;四川是鱼米之乡啊;地势险要;到了那里;朝廷就不好剿灭了;只不过朝廷大军一路剿杀;这些流寇;分兵多路;有两股已经到浙江一带来了。
  这些消息;本来是朝廷官员才知道的;可在座的都是大户富户;都是江宁县最有钱的人;当然有办法得到消息了。
  “既然如此;我等一定要再次找到苏大人啊;苏大人是本县的知县;是我等的父母官;出现了这等的事情;只有找到苏大人;才能够想到办法啊。”
  万成贵摇了摇头;长期经商;他岂能看不出来苏天成的态度;已经去找过了;如果继续去找;还不是那邪;没有多大的区别的;他也知道敷衍的意思;自己又不是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万老板;您是我们县里最大的商贾了;您给出个主意啊。”
  万成贵稍微思索了一下;慢悠悠开口了。
  “诸位;万某有个想法;以前;我等都是私下里去找知县大人的;从来没有公开说到这些事情;如此一来;官府就是要处理;也是私下里的;就算是不能够擒获盗贼;不能够惩治那些泼我等也是无话可说的;不如我等写下状纸;到县衙告状;要求县衙处理;不知道大家认为如何啊。”
  府里一时间安静下来了;到县衙告状;在这些人看来;确实是很好的办法;但若是能够私下里解决;岂不是更好啊。
  一个商贾开口说话了。
  “万老板;我等可以惩治那些泼皮的;若是官府不做;我等可以要求护院;教训那些泼这不是问题啊;何必到县衙告状啊;至于说流寇;只要没有进攻江宁县;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啊。”
  马上有人附和了;认为是有道理的;谁家没有几个护院啊。
  万成贵再次摇摇头。
  “诸位;不能够这样做啊;官府到底是何政策;我等都不清楚;贸然的动手了;若是苏大人发怒了;吃亏的还是我等啊;苏大人从未说过不处理的;万某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到县衙告状;只要我等将事情摆明了;官府依旧不能够处理;我等再来自行处理;也是说得过去的;我等都是有脸面的商贾;做事情需要有理有据啊。”
  万成贵说出来了这番话之后;大家暗自思忖;觉得是有道理的。
  “万某知道诸位的担心;无非是想着;害怕摊上了麻烦事情;其实万某的意思;也是明确的;若是官府事情多;不能够应付这些事情了;我等就要自行来处理了;官府有官府的规矩;我等按照规矩来;这到县衙告状;说到底;就是为我等动手;找到一个理由的;至于说官府那边;随便的应付一下;事情就过去了;诸位觉得如何啊。”
  万成贵提出来的办法;确实是不错的;商贾都是jīng明的;略微分析;就明白了其中的好处;还有谁不赞成啊;继而;大家开始商议如何的实施了;这准备工作;是不能够疏忽的;既然要告状;声势就要大一些的;当然;不是所有的商贾都到县衙去;那样做反而坏事情;去几个代表就足足有余了;领头之人;当然万成贵了。
  其次就是状纸了;这告状;诉状是非常重要的;空口无凭;关键在于诉状;诉状写好了;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众人商议之后认为;江宁县大大小小的商铺;都要在诉状上面署名;不管是遭遇了麻烦事情;还是没有遭遇到麻烦事情的;有些商铺;如今没有事情;怎么能够保证今后不出事情啊。
  所有商铺都署名了;这影响可非同一般啊;县衙就是想着敷衍;也需要思考一下了。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提出来;是不是请商行出面;万成贵果断否决了这个意见;他本人就是商行中的一员。
  所谓的商行;就是商贾中间的一个管理机构;不是官方的;属于民间组织;但作用还是不小的;说的不客气一些;商行有些时候的作用;比官府的作用还要大的;包括维护商贾的权益;有些时候和官府理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