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出来的不足四千人,其余两万一千多军士,悉数阵亡。
  若是对阵后金,遭遇如此大的损失,朱由检还不至于如此的生气,满洲八旗和蒙八旗的战斗力,确实很不错,实话实说强于明军,可流寇接连遭遇重创,特别是中都一役,jīng锐损失殆尽,如今大都是一些乌合之众。
  正是这些乌合之众,竟然歼灭了朝廷两万多jīng锐的军士。
  洪承畴和贺人龙,悉数被押解到京城,流寇围魏救赵的战略部署,他们不能够洞悉,身为剿灭流寇的统帅和重要将领,难辞其咎。
  朱由检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严惩洪承畴和贺人龙,可任命谁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却令他为难了。
  苏天成是很好的人选,但刚刚就任河南府知府,若是突然总督五省军务,资历肯定是不行的,朝廷里面也通不过。不管苏天成立下多大的功劳,他还是太年轻了。
  朝廷里面,难以选拔出来这样的人才了。
  原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使杨嗣昌还是不错的,自崇祯元年开始,巡抚永平、山海关等处,以知兵闻名,他在巡抚山海关期间,整饬防务,修筑山海关两翼城,有效的抵御了后金的入侵,可惜其父亲杨鹤去世,回家丁忧去了。
  杨鹤同样是著名的将领,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曾经提议招抚流寇,后来失败,被朝廷免去了职务。
  孝道重于天,就算是朝廷里面有大事情,朱由检也不敢随意招杨嗣昌进京。
  兵部提出来了好几个人选。朱由检都不是很满意,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张凤翼甚至提出来,亲自去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
  这些都不是好的选择。
  思来想去,朱由检甚至准备做出来决定,训斥洪承畴之后,继续让洪承畴统领剿灭流寇事宜。
  可这一次的损失太惨重了。
  被歼灭的两万余军士。都是身经百战的军士,属于朝廷的jīng锐军队了,为了能够早rì剿灭流寇,朝廷也是花费了血的,不管需要多少的银子,都是保证拨付的。而且严令各府州县供给粮草,有大臣提出来劾,意思是剿灭流寇的大军,存在军纪败坏、杀良冒功的事宜,朱由检都是睁一眼闭一眼,蒙混过去了,想着剿灭流寇之后。好好的安抚百姓。
  这等的结果,谁都是难以接受的。
  此等的情况下,提议洪承畴继续统领剿灭流寇的事宜,肯定是不合适的。
  可洪承畴打战确实不错,曾经取得西奥大捷,而且很早就认识到,对付流寇不能够手软,首要的是剿灭,接着才是安抚,这样的认识。与苏天成的不谋而合。
  剿灭流寇的事宜,决不能松懈,流寇这次歼灭两万余朝廷大军,士气高涨,肯定是想着扩张的。若是不能够重创,气焰一定是越来越嚣张的。
  面对两难的境地,朱由检陷入了彷徨之中。
  苏天成看着暗线送来的情报,沉默了接近一天的时间。
  遭遇如此重大的损失,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两万多军士被杀,形成的震动是巨大的,肯定打击了明军的士气,而且,这样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北边的后金,也会蠢蠢yù动的,趁机占便宜,是后金最擅长使用的手段。
  朝廷再一次的陷入到了危机之中。
  当然,这一次还不是灭顶之灾,毕竟流寇只是在陕西一地活动,尚未四处扩张,再说了,流寇十万人,围攻两万五千人,据传自身也损失了近三万人,冲出去的军士,接近四千人,这充分说明,流寇多强的战斗力。
  渠清泽赶到了洛阳。
  他已经知道了消息,感慨苏天成的判断。这一次来到洛阳,他也有小心思,江宁营可能要出征了,他想着,能够再次进入江宁营,跟随大军出征。
  王大治带着他,进入了府衙的三堂。
  “老渠,你来了,坐吧。”
  “下官刚刚听王大治说,大人一整天都在这里啊。”
  “没什么,我在考虑一些事情,对了,正是秋收季节,你不在陕州督阵,跑到府衙来干什么啊。”
  “下官想到了一些事情,特意来给大人禀报的。”
  苏天成看着渠清泽,没有说话。
  “大军遭遇如此重大的失利,朝廷的震动一定是很大的,洪大人和贺千户已经被押送朝廷了,下官觉得,江宁营一定是要出去剿灭流寇,大人您看,下官一直都是在军中的,这突然到陕州,还是有些不适应的。”
  “原来你是想着回到江宁营啊,我以为是什么大事情,这件事情,你暂时不要考虑,做好陕州知州,江宁营这次不一定出去剿灭流寇。”
  渠清泽大为吃惊。
  “大人为何如此说啊,下官以为,大军遭遇重创,朝廷一定是要一力镇压流寇的,下官甚至以为,大人会统领五省剿灭流寇的事宜啊。”
  “哦,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啊,详细说说。”
  “也没有什么详细的想法,就是觉得,大人多次重创流寇,一定是能够胜任的。”
  “原来如此,今后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了,我不会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不会统领五省军务的,若是我这等的年纪,坐上如此的高位了,朝廷里面那么多的大人,颜面摆到什么地方去啊,这没有可能,至于说剿灭流寇的事宜,我个人的认为,如今的情况下,还是不要着急,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要冷静,剿灭流寇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事情。”
  “大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啊,下官觉得,朝廷一定会有大动作的。”
  “你说的不错,不过我已经上奏了,建议朝廷不要着急,流寇虽然取得了一次大胜,可并不能够证明他们就强大了,这样的时候,朝廷最需要做的事情,还是稳定军心,你应该还记得,我曾经说过,剿灭流寇,不纯粹是军事上的事情,重要的是在民生方面。”
  “这下官是清楚的,在江宁县那么长的时间,下官跟着大人,已经学到不少了,陕西流寇之所以猖獗,就是因为民生的事情没有抓好,老百姓没有饭吃,所以加入到流寇的队伍之中了,若是一味的剿灭流寇,不能够斩草除根的。”
  “是啊,不过也不是说,因为这样的情况,就任由流寇发展壮大了,必须要双管齐下。”
  渠清泽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有些不够用了,一方面要发展民生,一方面要剿灭流寇,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啊。
  看着渠清泽疑惑的表情,苏天成知道,自己说的有些含糊了,其实不仅仅是他说的含糊,他的内心,也是含糊的,朝廷究竟会如何的处理这件事情,他不是很清楚,不过,他已经提出来了自身的建议,是否采纳,那是皇上考虑的事情了。
  “老渠,其实我也有些疑惑的,所以说,一时间不能够说清楚,朝廷若是派大军征缴流寇,江宁营一定会出动的,陕西、山西境内的卫所军士,也可能出动的,但这样做,是不是有些适得其反了,流寇习惯于四处流动,经历了这一次的大胜,恐怕他们的士气正旺,巴不得朝廷大军剿灭他们。出现了这样的局面,他们岂不是能够有着大的活动空间了。”
  “大人的意思,以前坚持的战略,还是没有错误的。”
  “对,总体的战略是没有错误的,必须要稳扎稳打,一步步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流寇既然飘忽不定,朝廷大军以不变应万变,巩固城池,逐步向村镇渗透,同时,各省要联合协调,情报共享,在交通要道驻扎大军,逐步堵死流寇的活动路线。”
  渠清泽总算是明白意思了,原来苏天成的意思,还是要压缩流寇的活动空间,朝廷大军首先需要做好的,就是将流寇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流寇大规模的转移,各省的卫所,按照这个要求,压缩流寇的活动区域,如今的形势下,跟在流寇屁股后面追着跑,效果恐怕不是很好的。
  “老渠,意思你都明白了,还是赶回到陕州去,秋收一定要抓紧,不能够耽误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是要关心百姓的生活,万万不能够出现偏差。”
  有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苏天成暂时没有告诉渠清泽,他已经向皇上推荐了统领剿灭流寇的大帅,那就是孙承宗。
  孙承宗虽然年纪大了,但有着丰富的经验,曾经抗击过后金满洲八旗,孙承宗最大的优点,就是稳扎稳打,不会急躁冒进,不会冲动,而且孙承宗善于发现和举荐人才。
  中兴学社的影响已经出去了,完全走上了正轨,这样的条件下,孙承宗没有必要继续牵头了,毕竟中兴学社从事的,主要是理论研究方面的事情,让孙承宗一直都在中兴学社,颇有些大材小用的意思了。
  苏天成在奏折里面,也为洪承畴和贺人龙说话了,不以成败论英雄,关键看是怎么吃了败仗的,不能够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否定整个人。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三章 英雄所见'

      取得了一次难得的大胜;高迎祥的想法;众多的义军;应该是团结起来了;共同对付朝廷大军;自己的首领地位;也能够完全巩固了。
  这一次的伏击;高迎祥亲自布置;知道这样布置的人不多;他告诉了李自成和张献忠;其余的首领都不知道;这也是为了预防消息走漏;上次偷袭中都凤阳;义军的损失太惨重了;令高迎祥怀疑了;是不是消息泄露出去了。
  可就是这样的布置;在义军首领中间;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最先提出不满的;竟然是罗汝才。
  罗汝才和高迎祥的关系;非同一般;每次召开首领大会;罗汝才都是支持他的;这一次的安排;因为不知情;罗汝才有了很大的意见;认为如此不相信兄弟;今后还如何的共事;起码的信任都不存在了;不要说其他的事情了。
  所有的首领;在召开的大会上;因为罗汝才的质疑;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认为高迎祥保密是可以的;有人认为做得过分;两队人马针锋相对;谁都不退让。
  高迎祥终于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首领不好当;谁都想着试一试;要以力量来对比的;以前紫金梁是首领;那是因为紫金梁的力量是最强的。
  吵吵嚷嚷一阵子之后;大家还是同意了紫金梁的建议;大军在陕西休整之后;还是要进入山西境内发展;这样能够得到多的补充;至于说河南;没有人提及。
  高迎祥内心最大的恐惧;就是江宁营。这一次若是对阵江宁营;他绝对不敢这样做;想当初;江宁营四千人;抵挡住了近五万人的攻击。自己的三万jīng锐部队;被江宁营悉数剿灭;这样惨重的损失;亘古未有。、
  江宁营驻扎在河南府;所有的义军首领;都是聪明的。大家不会提到江宁营;如果是江宁营剿灭紫金梁;可能有凑巧的成分;但中都凤阳之战;已经给众人烙上印记;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去触碰江宁营。
  朱由检收到苏天成的密折之后;看了好几遍;他还是有些犹豫的。
  孙承宗的年纪太大了;七十岁的老人了;如此的颠簸;是不是可行;再说了。朝廷里面的氛围;非同一般;武大臣都叫嚷着;一定要给流寇颜sè看看。
  可惜;这样的情形;面对后金满洲八旗和蒙八旗侵扰的时候;没有谁叫嚷。
  朱由检想到最多的;还是苏天成说到的双管齐下;内心里面;他是赞成这样的建议的。当初加征辽饷;他就感觉到不行;这样加重农民的负担;可能促成多的农民造反的。
  但他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有些事情是必须立刻就做的。不管是朝廷内部;还是市井之中;很多的事情;认识都是高度统一;他虽然是皇上;有着至高上的权威;但也不敢违背这样的一股洪流。
  思考再三之后;朱由检采纳了一条建议;那就是任命孙承宗挂兵部尚书衔;总督五省军务;负责剿灭流寇。
  孙承宗的任务很重;必须将流寇堵在陕西和山西一带;不能够向其他的地方流窜了;至于说采取什么策略;那是孙承宗考虑的事情了。
  这道圣旨;朱由检甚至没有征求内阁的意见。
  奇怪的是;孙承宗总督五省军务、负责剿灭流寇的圣旨;竟然没有遭遇到非议;朝堂上下;很是平静。
  江宁县;中兴学社;静思堂。
  奉召进京的孙承宗;已经得知了朝廷的决定;这么大的事情;法隐瞒。
  刘宗周和鹿善继也在做着准备;要到河南府去了;得知孙承宗出任兵部尚书;总督五省军务;全面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大家都来表示祝贺。
  孙承宗慢慢开口了;神情很是严肃。
  “感谢诸位的恭贺;老夫一大把年纪了;想不到也要披挂上阵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夫深感责任重大啊;不瞒诸位;得到了这个消息;老夫一夜未眠;老夫想到了苏大人;不知道为什么;老夫感觉到;这次一定是苏大人想朝廷举荐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老夫应该是勘破一切的时候了;荣华富贵于我真如过眼云烟了;可老夫依旧放不下;当初苏大人到保定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