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些计划,他不一定有时间去做了,七月份就要到太原府去参加乡试,那个时候,玉蜀黍和甘薯都可以收获了,chūn小麦也差不多收割了,接下来可以休息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到了十月,继续种植冬小麦。
  所以说,这段时间,很多的规矩要定下来,具体可以由苏平阳去实施。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苏天成隐隐的记得,在崇祯四年的时候,农民起义军好像有什么大的动作,地点就是在山西,具体在什么地方,他记不清楚了,这是最大的隐患,绝对不能够让起义军毁掉自己苦心经营的成果。


'正文 第四十六章 知府大人召见(1)'

  二月十六,刘大华亲自到苏府来,告诉苏天成,知府大人召见,苏天成连忙收拾了一下,跟随刘大华出发了。
  平阳知府翁同章,万历年间的进士,先后担任过知县、都察院监察御史、工部员外郎、南京户部郎中,崇祯二年,出任正四品的山西平阳府知府。
  崇祯三年,苏天成通过了府试,成为平阳府的生员,翁同章自然是他的恩师了。
  知府也就是几百年之后,地级市的一把手,权力不可谓不大,可明朝还是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京官的地位崇高,地方官差一些,这也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罢黜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提高了六部尚书的品秩,尚书为正二品,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为三品,直接听命于六部,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其结果是大家都听皇上的。
  宣德年间,巡抚一职正式出现,节制地方三司,这也是因为三司各自属于吏部、户部、刑部等部门统属,相互之间扯皮,耽误了事情,巡抚大都是六部侍郎或者是都察院副都御史担任的,也有知府直接提升为巡抚的。
  因为巡抚的出现,知府的权力开始大一些了,无他,巡抚节制三司,三司没有多大的权力了,巡抚的权力大了,知府上面的直接领导少了,自身的权力也就大一些了。
  翁同章对苏天成的印象是不错的。
  十七岁就通过了府试,成为生员,这很不错了。
  翁同章对苏天成的印象深刻,还是因为苏天成府试的试卷,那一篇文章,写的确实是不错的,但文笔之间,缺乏霸气,中规中矩,府试之后,他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了苏天成家里的情况,暗暗叹息,觉得苏天成这样的学子,将来难以有出息。
  想不到去年十月以来,苏天成接连做出来令人震惊的事情。
  翁同章有些不敢相信,以为自己的判断出现了错误,故委托刘大华,招待苏天成,试探苏天成的认识,苏天成说出来的话语,令他更加的吃惊。
  乡试在即,按照翁同章的看法,苏天成通过乡试,应该有很大的可能,所以说,他觉得,自己应该见一见这个苏天成了,如果苏天成真的是人才,那么,自己可以向上面推荐。再说了,自己的学生,如果将来有出息了,老师也是光荣的。
  苏天成从来没有到过府衙,这是第一次。
  明朝的衙门,四周都是高墙,与外界隔绝,显示了衙门的威严,衙门的形制,四方规整,围绕一条中轴线依次铺开。
  经过了府衙前面的照壁,一座牌坊出现在眼前,匾额上面题写“忠廉坊”三个大字,穿过牌坊,就是府衙的大门了。
  这里有军士把手。
  看见刘大华带着苏天成,军士没有询问。
  进入大门之后,一条长长的甬道,左右两边都有房舍。
  “坤元,第一次到府衙来吧。”
  “晚辈第一次来。”
  “嗯,这右边是典狱,左边是寅宾馆,衙神庙、土地祠,包括皂班、壮班,前面是仪门,平常都是不会打开的。”
  从仪门左边的小门进去之后,一个大院落出现在苏天成的眼前。
  院子中间一个小亭子,亭子中间树立一块石碑。
  刘大华带着苏天成,专门看了这块石碑。
  “坤元,这是戒石坊,正面刻着公生明三个字,背面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你是生员,我不解释,你都是清楚的。”
  “前面就是大堂了,你在大堂后面的门房稍微等候一下,我去禀报大人。”
  经过大堂的时候,苏天成注意看了一下,正中设有桌案,后面挂着牌匾,上面写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堂前还有栅栏。两侧的耳房都是紧闭的。
  门房不大,里面没有人,苏天成老老实实的在这里等候。
  半刻钟的功夫,刘大华过来了。
  “坤元,随我去见大人。”
  穿过大堂,一排厢房出现在眼前。
  “坤元,这里就是六房所在,是我们办公的地方,左侧是吏房、户房和礼房,右边是兵房、刑房、工房和粮房,两头是马科、铺长司、承发房。”
  苏天成有些奇怪,刘大华给他介绍这些干什么啊。
  经过了厢房,进入了二堂。
  二堂就小很多了,这里本是知府大人小憩的地方,一般称作退思堂。
  到了门口,刘大华恭恭敬敬的禀报了。
  “大人,属下将苏天成带来了。”
  “进来吧。”
  一个略显威严的声音传来了。
  早堂已经结束了,翁同章正在这里稍微休息一下。
  苏天成跟随在刘大华的身后,进入二堂之后,看见翁同章坐在中间。
  “学生苏天成拜见知府大人。”
  他是生员,已经有了功名,见到了翁同章,不用下跪。
  翁同章暂时没有开口说话,仔细的看着苏天成,他有些奇怪了,去年府试,他见过这个苏天成,气质不是怎么好,显得有些畏畏缩缩的,可眼前的苏天成,落落大方,气度不凡,看不出来有不适应的地方,怎么前后变化这么大啊。
  当然,翁同章不是很了解苏天成,毕竟只是生员,只不过是现在关注了,才感觉到奇怪。
  “坤元,你是老夫的学生,不要拘束,今rì找你来,老夫是有几个问题,想着和你探讨的,你可不要藏私啊。”
  苏天成暗暗嘀咕,尼玛的,要我不要拘束,没有人给我倒茶,也不叫我坐下,这本来就是摆谱了,不过你是平阳最大的官,我是老百姓,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
  刘大华倒也灵活,连忙给苏天成泡了一杯茶。
  等到刘大华离开之后,翁同章再次开口说话了。
  “坤元,坐下说话吧。”
  苏天成恍然大悟,原来是刘大华在这里,翁同章必须要摆出自身的尊严,等到刘大华离开之后,才开口叫自己坐下的。
  官场上的规矩就是多,几千年的传承,早已经是炉火纯青了。
  “恩师在上,学生不敢坐下,站着说话。”
  翁同章面带微笑,轻轻点头,苏天成的表现不错。
  “也好,老夫时间不多,你是老夫的学生,老夫也就不客气了,有三个问题,想着和你商谈。”
  苏天成颔首低眉,注意力已经是高度集中了,翁同章所谓的探讨,其实就是考校自己的,看看自己怎么回答问题,说不定这三个问题,很厉害的。
  “第一个问题,你对读书时什么看法啊,你是平阳府生员,经过了县试、府试,想必有了很多认识了。”
  这个问题太大了,学而优则仕的道理,尽人皆知,自己要是这样回答,太普通了,翁同章肯定是不满意的,但有些话,也是不能够说的,毕竟这是给领导汇报思想,志向太大,也不现实,总不能说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话语。
  稍微思索之后,苏天成较为谨慎的开口了。
  “恩师,学生以为,学以致用是最为关键的。”
  “哦,你解释一下意思。”
  “学生刻苦学习,秉承学而优则仕的道理,若是能够金榜题名,上报效朝廷,下为黎民百姓造福,若是不能够高中,也要遵纪守法,尽自身的本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以为,要做到这些,死读书是不行的,必须考虑到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加以应用。”
  话不需要说很多,点到了关键处就可以了,苏天成相信,自己的意思,翁同章是完全明白的,说多了反而无用,现在不是大表忠心的时候,也不是趁机讨好的时候。


'正文 第四十七章 知府大人召见(2)'

  好半天,翁同章都没有开口说话,苏天成有些奇怪了,略微抬起头,看了看,想不到翁同章正在目光炯炯的看着他。
  见到苏天成抬起头来了,翁同章才开口说话。
  “坤元,你如此的回答,老夫有些奇怪啊,志向不小,修身养xìng乃是读书人的本分,正己才能正人,老夫也感觉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些不行了,不过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是秉承这个道理的,看来,你能够妥善处理佃户的事情,不是心血来cháo啊。”
  知府就是知府,绝非有些文章描写的,几句话就可以忽悠的,能够很快点出事情的本质,苏天成再次变得小心了,人家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待人情世故啊,譬如说,你是生员,总是需要有些交往的,老夫知道,你和刘仲基的关系是不错的。”
  苏天成眨了眨眼睛,翁同章怎么尽是问这样的高难度的问题啊,大的不着边际了,回答起来的难度更大,稍微不小心,犯了忌讳,前功尽弃。
  “恩师说的人情往来,学生以为是不能够忽略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带有个人喜好的,一味的结交与自身xìng格相符的读书人,或者是用身份限制交往,都是不可取的。”
  “好一个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错不错,老夫还是想着,你能够详细解释一下,你究竟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
  “恩师,学生的观点,上至富户士绅,下至贩夫走卒,都是要结交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绝对不能够依照个人的喜好去判断和结交关系,每个人的xìng格不相同,若是能够在交往的过程中,吸取他人的优点,改进自身的不足,才是人情交往最为重要的目的。”
  说出来这些话的时候,苏天成脸不变sè心不跳,这明显是撒谎了,人情往来的主要目的,就是结交关系,人尽为我所用,或者是找到最好的靠山,可这些话,他是不能够直接说出来的,否则翁同章会怎么看。好在自己才十八岁,还没有真正的到社会上去磨砺,如果身为朝廷命官,说出来这样的一番话,肯定是贻笑大方。
  翁同章脸上出现了奇怪的笑容。
  苏天成知道,自己的心思,可能被看出来了,他低着头,不说话,看看翁同章接下来会怎么说。
  “坤元,老夫已经说过了,探讨这些事情,听你前面所说,对人情世故是有着深刻认识的,老夫更是相信,你是按照这些认识去做的,去年腊月的时候,苏家突然增加了一百多下人,老夫已经知道,这些都是附近农家子弟,活不下去了,你能够想到办法安置,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翁同章说到这里,苏天成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了,看来下一个问题,更加的厉害,估计是牵涉到如何解决一些面临的问题了。
  苏天成的估计没有错。
  “平阳各地,连续两年,都遭遇了灾害,老夫身为知府,很是头疼啊,有心无力,向朝廷申报了多次,可朝廷也是有实际困难的,不知道坤元是不是能够帮着老夫出出主意,看看府衙该怎么应对这些饥民啊。”
  苏天成的头上冒出了汗滴,这个问题,他就真的不好回答了。
  这个翁同章也是,自己不过是生员,怎么可能参与到官府的事情里面,再说了,自己是按照几百年之后的认识,来处理很多事情的。
  可不回答也是不行的,翁同章今rì的三个问题,重点就是在这个问题上面,前面就是说的像花儿一样,这个问题回答不好,也是白搭。
  苏天成沉吟了好一会,没有马上开口,翁同章也没有催促。
  “恩师,学生对府衙的事宜,不是很清楚,若是言语中,有狂妄的地方,请恩师不要责怪。”
  “呵呵,老夫已经说过了,本就是探讨的,有什么话尽管说。”
  “学生以为,平阳各地,这两年遭遇了灾荒,加之去年流寇的侵袭,更是雪上加霜,恩师体恤百姓,时时刻刻记挂心上,学生是感动不已的。。。”
  “坤元,这些话,就不要说了。”
  苏天成暗暗埋怨,着什么急啊,我本来就没有想到,你知府大人,会提出来这样的问题,再说了,大明存在的有些问题,本来就是体制上面的问题,好比是晚期癌症病人,无力回天了,我能够有什么好主意,说出来的东西,也是换汤不换药的。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不恭维一下你知府大人,还能够怎么说啊。
  “去年,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