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会支持你的。”
  皇太极说出来这番话之后,范程连忙跪下了。
  “皇上知遇之恩,奴才无以为报,唯有尽心竭力,奴才一定尽力,不辜负皇上的重托,奴才不求什么回报。。。”
  “好,你安心做事情,朕心里有数。”
  范程离开大殿的时候,内心是欢喜的,不管怎么说,有了皇太极的鼎力支持,自己的地位暂时是巩固的,事在人为,总是要一路走下去的,车到山前必有路。
  可惜这一次,范程想错了,他接受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qidia阅读。)


'正文 第四百七十章 朝廷的旨意'

      八月下旬,朝廷的旨意终于出来了。
  江宁营剿灭了三万鞑子,作为江宁营的主帅,苏天成的变动,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谁知道,这次的旨意,没有牵涉到苏天成。
  卢象升出任辽东经略,张凤翼出任大同总督,至于说梁廷栋,被留在了京城,进入了工部,成为了工部的右侍郎。
  这样的调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明眼人都知道,辽东经略的位置,是强于大同总督的,毕竟辽东经略全面负责防御鞑子的事宜,大同总督仅仅是负责一部分的事宜,要知道,张凤翼曾经是兵部尚书,是卢象升的直接上级。
  就连苏天成,也没有想到,朱由检会这样的安排。
  这等的安排,爱憎分明也过于的明确了,要知道,皇上做事情也要注意一下的,有些事情需要协调,没有人能够做到十全十美,这次张凤翼带领军士,能够护卫昌平府城,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不存在调整的,经历过这样的一场大战之后,张凤翼肯定显得胸有成竹了,到了辽东,也能够很好的指挥大明的军士,抵御鞑子的入侵。
  功过分明,来是好事情,可也要看时候的。
  至于说苏天成自身的变动,他已经从不同的渠道得到了消息,开年之后,他就要离开河南府,赶赴陕西了,这些年以来,自己总是在跳火坑,好在已经习惯,加之江宁营有这样的实力,到陕西去剿灭流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不少,至少要囤积足够的粮食,带到陕西去。
  陕西的情况很乱,想着完全依靠武力来剿灭流寇,不是最好的选择,首要的问题。还是要安抚民心,断掉流寇的后路,让流寇失去支持,那样就能够彻底剿灭了。
  孙承宗的年纪大了,做事情有些力不从心了,七十多岁的老人,jīng力确实是有限的。好在他老人家威望不同于一般,手下的将军还是乖乖的听话,加之孙承宗做事情老成持重,能够抓住最为关键的地方,所以说,大半年的时间以来。流寇只能够在陕西境内流窜,不可能四处劫掠,就算是鞑子入关侵扰北直隶一带,孙承宗也能够妥善安排,稳住陕西的局势。
  可孙承宗因为年纪大了,做事情还是有些不足的,比如说在开创方面。就显得有些缺陷,按说应该对流寇发动几次大规模的攻击的,但一直都没有,这是因为孙承宗一直都认为,手头的兵力,不足以彻底的剿灭流寇。
  其实征战最为重要的方面,还不是兵力的多少,重点在于军心和战斗力。
  流寇的士气遭遇到重创。特别是在张献忠带领的五万流寇,全军覆没,张献忠人被生擒,而后被朝廷斩首之后,流寇中间的有些人,开始动摇了,认为今后没有什么前途了。想着能够投降朝廷,最不济也不至于掉脑袋。
  至于说江宁营的威名,早就在流寇中间流传开来,谁都惧怕江宁营。流寇中间的某些有识之士,认为江宁营进入陕西是迟早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可能就是厄运来临的时候。
  流寇抱着这样的心思,士气低迷,正是进攻的好机会,可惜孙承宗没有能够做出来决定。
  毕竟流寇号称三十万人,孙承宗能够调动的兵力,不超过五万人,倒不是说只有这些军士,关键是军士多了,孙承宗养不活,朝廷拨付的饷银有限,最多能够维持到四万到五万的军士,用不足五万的军士,去对付号称三十万的流寇,这不是孙承宗做事情的风格。
  苏天成也有着另外的一种想法。
  几年时间过去了,江宁营建立了巨大的功勋,想要低调都不大可能了,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引发朝廷里面某些大人的猜忌,很有可能在皇上的面前说一些什么话,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情况,此等情况之下,谁知道朱由检会怎么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如此的情况下,孙承宗采用守势,迟迟不对流寇发起大规模的攻击,实际上是留给江宁营和自己机会,如果能够剿灭流寇了,建立了这样的功勋,不管是谁,都不能够轻易否定自己了,哪怕是首辅温体仁,也没有那样的能力了。
  孙承宗有着非同一般的资历,朝廷里面的大臣,就是想着攻击,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看看能不能起到作用,再说了,孙承宗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谁都知道,孙承宗不可能长时间占据高位,越是年纪大的人,越是平和低调,看透了一切,很少有激动的事情了。
  张溥进入三堂的时候,苏天成正在沉思。
  他与张溥之间的关系,已经很不错了,张溥这人,虽然有些高傲,也曾经因为高傲,走了一些弯路,但张溥的xìng是很好的,没有什么歪心思,更没有被朝廷里面的党争彻底污染,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之后,改正非常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将河南府治理的井井有条。
  “张大人,有什么事情吗?”
  “秋收已经结束了,今年的收成很好,河南府再也不会出现饥荒的情况了,只是安置移民的事宜,还有些麻烦,今年以来,进入河南府的流民更多了,各州县都在叫苦了,上月统计的情况,河南府一州十三县,总人口已经突破两百万了,好在商贾很是消化了一些流民,帮了官府的大忙啊。”
  “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府衙的事情,我几乎没有过问,一直都是在江宁营。”
  “大人,万万不要这样说,下官一直都是向大人学习的,期盼能够建功立业,跟在大人的身边,下官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想来,以前的所作所为,真是不堪回首,若不是遇见大人,下官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啊。”
  “张大人,这些话就不要说了,你我之间不需要说这些了,目前有什么困难吗,安置流民的事情,我知道,很是辛苦,可这样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做,天大的困难,也是要承受的,你想想,因为河南府安置了诸多的流民,陕西、山西以至于河南一带,都很是平静,虽然说山西遭遇了很大的饥荒,但也没有出现巨大的波动,让老百姓有饭吃,是朝廷的责任,更是你我这些下面官员的责任啊。”
  “大人,下官还是有些担忧的,河南府的承受能力有限,临近府州县大部分的流民,都涌进来了,万一承受不住了,后果不敢想象,府衙实施的户籍制度,与朝廷规定的有些不相符,若是遭遇弹劾了,恐怕事与愿违啊。”
  “这件事情,不要去管他,我知道,有些大人看见河南府如此发展了,接纳了众多的流民了,内心是有些不舒服的,这不彰显出来他们无能吗,连下面的百姓都无法养活,我早就有这样的认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甘薯,我不弹劾他们,就算是好的了。”
  说话的时候,苏天成的脸sè有些严肃。
  张溥看了看苏天成,微微叹了一口气。
  “大人,下官听见一些传闻,说大人和江宁营立下大功了,来是应该得到提拔的,可朝廷的邸报来了,大人没有调整,恐怕是大人得罪了朝廷里面的某些高官了。”
  “这些传闻,我也听到了,还是那句话,不要去管他,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河南府今年的收成很是不错,特别是甘薯,大丰收了,所以说,府州县要尽最大的能力收购粮食,老百姓吃不了那么多的粮食,能够卖出来,得到银两,也是好事情。”
  张溥离开之后,宋思军来到了府衙,这一次,苏天成没有啰嗦,直接安排任务了。
  “宋老板,秋收结束了,你目前的任务,就是收购粮食,你的粮行已经初具规模了,有着很大的吞吐量,我给你的任务,是收购到三百万石以上的粮食,河南府地不够,就想办法在江宁县一带去收购,不要舍不得银子,银子没有粮食重要。”
  “大人,在下一定会完成粮食收购任务的,前些rì子接到了大人的要求,在下已经想方设法收购了不少的粮食,目前有一百七十万石存粮,只不过在河南府不可能收购到那么多的粮食了,估计是要到江宁县去收购了。”
  “恩,这个情况,我是知道的,府州县衙门已经在大量收购粮食了,到时候,我会要求各级衙门,匀出来一部分的粮食的,你要准备好银子,买下这些粮食,收购几十万石是没有问题的,你记住,粮食越多越好,甘薯、玉蜀黍、小麦、大米,都可以,总之,不能够低于三百万石,这些粮食,我有用。”
  宋思军离开之后,苏天成舒了一口气,他现在最为需要的就是粮食,至于说金银财宝,退后一步了,这次歼灭了三万鞑子,得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但粮食不多,朝廷也有一些奖励,下一步,到陕西去之后,最为重要的还是粮食,剿灭流寇,不仅仅是军事行动上面,更加重要的是搞好民生方面的事情,才能够真正的彻底的剿灭流寇。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qidia阅读。)


'正文 第四百七十一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

      (感谢大迷糊、yzh187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jesonshers、john01b的打赏,拜谢了。)
  王大治禀报朱由菘来拜访的时候,苏天成很是吃惊。
  朱由菘是福王世子,身份尊贵,也有着很多的忌讳,一般情况下,轻易是不会出门的,更不会主动拜访朝廷官员,这可是自找麻烦的事情,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苏天成对朱由菘也是略有了解,说起来朱由菘这人还是不错的,很懂得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也不是很张扬,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这也难怪在朱由检自杀之后,朱由菘被推举为南明皇帝。
  这样一个厉害的福王世子,怎么会轻易拜访朝廷官员,难道不怕言官的弹劾吗。
  稍微思索了一会,苏天成来到了厢房,他在这里见朱由菘,rì后也好解释,厢房是办公和会客的地方,也是府衙官员处理私事的地方,至于说在大堂、二堂和三堂,就纯碎是处理正式的衙门公务了。
  朱由菘已经在厢房等候了。
  “下官见过小王爷。”
  “苏大人客气了,今rì我专门来拜访苏大人,是有着一些话想要说说的,这些话可能有些不合时宜,不知道苏大人是不是肯给我机会啊。”
  苏天成楞了一下,他想不到朱由菘会说出来这样的话语,上一次因为朱由菘的事情,自己奏报皇上,被严厉训斥了,这之后就很注意了,毕竟皇家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自己来就算是皇亲国戚了,夫人朱审馨乃是晋王朱审烜的妹妹,也是大明的县主。沾上这样一层的关系,在处理与藩王关系的时候,就需要特别的注意了。
  看见苏天成没有马上说话,朱由菘笑着开口了。
  “苏大人带领江宁营,叱咤疆场,我是非常佩服的,这段时间。一直都想着来拜访,无奈有着诸多的限制,所以总是犹豫,今rì想通了,鼓起勇气来见苏大人,若是苏大人觉得不方便。我这就告辞了。”
  苏天成的脸上也出现了笑容,朱由菘这样的激将法,对他没有多大的作用,若是朱由菘转身离去了,苏天成不会有什么心理包袱,可以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但他不能够这样做。河南府的发展,离不开朱由菘的支持,一年多的时间,福王确实带头了,支持府衙做出来的任何决定,这方面,倒是和历史的描写不同。
  但福王做出来这些贡献,一定是有条件的。若是什么都捞不着,说不定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改变主意了,河南府将面临诸多的困难,解决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可没有必要那样做,大家和和气气的。是最好了。
  再说了,苏天成一直都认为,大明朝如此的禁锢藩王,这等的政策的确是不合适的。人与人之间是有着亲疏关系的,用身边的人,用与自身有着一定血缘关系的人,自古以来都是有着如此的习惯,这样也能够很好的保证政策的落实,只要皇帝有着足够的能力,控制住藩王,打消藩王谋反的野心。
  “小王爷说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