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4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督师府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受兵部的节制,可以决定管辖范围内军官的升迁和罢黜事宜。
  督师府的官吏配备,一直都是苏天成头疼的问题。
  有几个人已经确定下来了,那就是苏俊、苏二童、蓝桥正、邓辉等。这些人,都在陕西做事情,这一次,苏天成已经上了奏折,调他们到辽东来做事,这些人都是以都察院佥都御使的身份,出任正五品的断事官。这些人工作的重点,也就是在民生方面的。
  至于说都督同知,就是洪承畴了。
  至于说都督佥事,有两个人选,分别是榆林营都指挥使卢象升和大同总兵官张凤翼,这两人都是负责边防的,也是在苏天成的直接领导之下的。
  苏天成还需要一个最为重要的助手。
  这个助手,必须能够主持督师府的rì常工作。苏天成不一定时时刻刻都呆在督师府的,他需要到山海关、锦州、大凌河城等地方去巡视,甚至会到大同、宁夏以及登州、莱州等地方去,离开宁远的时候,必须有人主持事务,这个人非常关键。
  有了这个助手,苏天成能够摆脱繁杂的rì常事务。专心与战略方面的思考。
  督师府的具体事情很多,自己没有那么多的jīng力。
  这个人必须是官,而且熟悉军事的,能力不能够欠缺。辽东的事情非常复杂,需要能力来协调指挥。
  思来想去,苏天成想到的最好人选,就是自己的恩师,兵部左侍郎徐尔一。
  崇祯十二年正月十六。
  圣旨下来了。
  洪承畴以兵部尚书、江宁营都指挥使的身份,兼任都督同知,徐尔一以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的身份,出任都督同知,卢象升以兵部右侍郎、榆林营都指挥使的身份,兼任都督佥事,张凤翼以兵部尚书、大同总兵官的身份,兼任都督佥事。
  苏俊、苏二童、蓝桥正、邓辉以都察院佥都御使的身份,兼任断事官。
  柳敬亭出任经历,徐继礼出任知事,顾兴松出任典史,俱为正七品的官员。
  徐继礼是柳如是的堂哥,顾兴松是顾横波的哥哥,这也是因为柳如是的家人和顾横波的家人联系到两人了,想想柳如是和顾横波都嫁给了苏天成,身份显赫,身居京城,谁敢说她们过去的事情,所以家人找上门来了,还是朱审馨做主,在两家人之中,分别推举出来一个能干的年轻人,跟着苏天成做事情。
  朱审馨做主的事情,苏天成也不能够反对,只好将两人安排在自己的身边,看看两人的能力如何,考虑今后是不是推荐到其他的地方去做官,好在这两人都是贡生,也算是读书人,如此的安排不会引发多大的争议。
  至于说督师府其余的官吏配备,苏天成不会考虑那么多了,这些具体的事情,都要交给即将上任的徐尔一去考虑了。
  正月二十,徐尔一等人走马上任。
  苏平阳也顺利致仕,回到了京城,开始安安心心的做苏府的管家了。
  徐尔一等人到了宁远,苏天成专门安排酒宴,为他们接风,同时也大大舒了一口气。
  徐尔一很是注重规矩,虽说是苏天成的老师,但现在是苏天成的直接下属了,礼仪还是很到位的,徐尔一就是这个脾气,苏天成也没有办法,只能够是接受了。
  苏天成很是爽,吃饭的时候,宣布督师府一切的大小事宜,都请徐尔一负责,也就是说,rì常的事情,都是徐尔一说了算。
  饭后,惊愕的徐尔一还没有明白过来,苏天成坦言相告,自己是不会关系督师府里面的具体事宜的,包括诸多官吏的配备,这些方面,请恩师多多考虑,两天之后,自己就要离开宁远,到锦州和山海关去看看情况了。
  苏天成也没有忘记,重点说到了民生方面的问题,辽东各地荒芜的情况,令人揪心,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改变,其实这里的土地还是肥沃的,但因为多年的战事,人敢于耕种,这种情况令人痛心,可要改变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徐尔一有着同样的感受,认为不能够解决民生的问题,辽东难以稳固下来。
  苏天成最后说出来了实话,如果不能够解决辽东民生的问题,解决后金的问题,就从说起,必须要让辽东富裕起来了,有了足够的底气,才能够最终考虑剿灭后金政权的事宜,当然,要让辽东一带的老百姓安心种地,平静生活,大凌河城的问题必须要解决,这样关宁锦防线才算是完备了,后金轻易不敢觊觎这里。
  听了苏天成的话语,徐尔一很是激动,拍着胸脯说了,一切的事情,他都会办理妥当的。
  苏天成重点还是关心徐继礼和顾兴松的情况。
  这两人的身份不同了,若是不知道自制,占着特殊的身份,胡作非为,众人也是不好说的,包括徐尔一,都会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最多就是训斥一下,至于是苏俊、苏二童等人,苏天成一点都不担心,这些人做事情勤勉,头脑都是不错的,服从指挥方面,肯定是模范。
  苏天成在后花园见了徐继礼和顾兴松两人。
  考虑到柳如是和顾横波两人的感受,苏天成说话还是很注意的。
  柳如是幼年就被卖给名jì徐弗为养女,真正的身世,自己也不清楚了,徐继礼是徐弗的侄子,也算是柳如是的堂哥,至于说顾兴松,是顾横波的亲哥哥。
  两人入朝为官,肯定是柳如是和顾横波同意的,而且也是有着这样的想法的,女人都是有虚荣心的,自己的情况好了,能够帮助到家人了,周围人绝对是羡慕的,徐继礼和顾兴松两人进入朝廷,就是七品官员了,这样的事情,很就会传开的,有朝一rì,柳如是和顾横波回娘家去,不知道受到多高规格的接待。
  一番简单的交谈之后,苏天成算是满意的。
  两人都比较拘谨,他们是第一次见到苏天成,这个带有传奇sè彩的妹夫,在家乡早就是如rì中天了,要不是周围的邻居时常叨唠,他们也不好意思到京城去找的,想不到找到了京城,进入找到了一顶官帽子和一身的官服了。
  两人的xìng格都属于比较谨慎的,属于那种不爱惹是生非的人,这也是读书养成的习惯,但两人也不熟悉官场上的事情,不要说做事情了,在督师府做知事和典史,事情是不少的,而且很具体,需要和方方面面的人物打交道,甚至没有休息的时间。
  考虑到这些,苏天成说的比较多,主要就是叮嘱两人,做事情勤勉,不懂的地方,尽管请示上面,若是觉得不方便,可以直接找到徐大人询问,不要擅自做主,不要接受地军官的馈赠,万万不能够贪图钱财,银两不够用了,尽管给自己说。
  准备好了一切之后,苏天成要离开宁远了。
  祖大寿的话,他记住了,其实他的想法,也是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收回大凌河城,大凌河城作为第一道防线,有着异常重要的作用,那里的地形特殊,易守难攻,当初的大凌河之战,后金法攻打下来,采取围城的战术,令守城的明军崩溃,这才取得胜利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qidian阅读。)


'正文 第六百二十九章 巡视'

      正月二十二,苏天成从宁远出发了,祖大寿和邓辉陪着。
  他首先要到锦州看看。
  锦州的重要xìng,是不言而喻的,历史上就是要塞之地,锦州是辽东重镇,为辽东通往京师的必经之地,这里地势险要,一面靠海,是关宁锦防线的源头,守住了锦州,就等于掐住了后金的脖子,后金想要大军入关,突破关宁锦防线是最佳选择。
  前些年,皇太极或者是阿济格,率领大军从蒙古绕道,经喜峰口入关,肆掠大明境内,这实在是奈之举,因为后金法突破关宁锦防线。这听起来有些奇怪,按照现代人的逻辑思维,打不下关宁锦防线,绕过就是了,真正的关宁锦防线,也就是从锦州到山海关四百余里地的几个重镇,还有沿途的堡垒、据点,明军根不敢和后金八旗野外交战了,八旗军可以大摇大摆的绕过锦州和宁远,攻打山海关,借机入关劫掠,甚至可以破了大明京师。
  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就算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有着天大的信心,也不敢面对数十万大军于不顾,关宁锦防线驻扎有大明朝的重兵,其中山海关驻军号称五十万,真正有二十万,宁远驻军五万,实实在在,锦州驻军八万,也是实实在在,这些军士,包含有堡垒和据点里面的军士,也就是,后金不顾一切的攻打山海关,后面还有十三万大军虎视眈眈,且不是十天半月都不一定能够攻下山海关,仅仅是身后的十三万大军,可能就令后金睡不着觉。
  借道蒙古入关,听起来不错,但路途遥远,要经过草原和沙漠,补给极为困难,大军从山西一带入关。只能够是偶尔为之,目的是打劫,抢到了钱财、劫掠了人口,就要跑路的。
  很可惜,苏天成了解的情况,驻守关宁锦防线的三十三万大军,战斗力很是不行。
  按长期面对后金。时常有厮杀搏斗的,关宁锦防线的边军,应该是很不错的,可惜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这也是因为两个方面的拖累,第一是军饷。朝廷没有那么多的银子,难以养活三十三万大军,依靠着军屯,军士根养不活自己,所以,哗变的情况时刻存在,关宁锦防线的地位太重要了。朝廷拆东墙补西墙,一直都在糊弄,就算是这些年的情况好一些了,但也难以维持三十三大军的开销,何况山海关报出来的数目是五十万。
  第二是后金骑兵过于厉害,大明边军重点是固守城池,很少和后金八旗展开野战,后金八旗攻城的技术实在太次。他们擅长野战,这也促使大明边军守在城池里面,轻易不会出城交战的,时间长了,边军习惯于固守城池了。
  而且边军还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变成了某一家族的军队,表现较为突出的就是山海关的边军。一直都是在吴襄和吴三桂的控制之下,慢慢有些私家军队的味道了,要不是江宁营的飞速崛起,恐怕这种现象就有些严重了。好在苏天成带着江宁营进驻了关宁锦防线。不管是祖大寿,还是吴三桂,是不敢找死的,肯定是坚决服从指挥的。
  三十三大军,固守关宁锦防线,成为后金一道不可突破的防线,可惜的是,这道防线过于的僵硬了,这么多年过了,就知道死守,就算是京师出现危险了,也不敢轻易调动军队,害怕防线空虚,被后金突破了,所以好几次,后金从大同一带入关,肆掠京畿之地,关宁锦防线的重兵都是眼睁睁看着,这真的是巨大的讽刺。
  同时,三十三大军,不能够保护周围的百姓,就知道龟缩在城池、堡垒和据点之中,苏天成不禁有些疑惑了,要这么多的军队干什么,到底有什么作用。
  他这一次的巡视,就是要从这个方面入,大规模裁撤边军,保留jīng锐部队,其实关宁锦防线如果有十五万以上的jīng兵,三地做好衔接,保证后金看都不敢看这个地方。也就是,驻守在这里的有七万江宁营将士,三十三万的边军,最多保留十万人。
  身为蓟辽督师,苏天成有着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就是如何养活这么多的大军,他没有那么大的事,朝廷一样也是养不起的,所以,大规模裁撤边军,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是首要的任务。
  辽东如此的荒凉,如此多的土地,划拨给被裁撤的军士,正好可以就地安置,办法还是有的,只是裁撤会触及到军官的利益。
  正月二十三rì,苏天成到达了锦州。
  锦州的防卫,已经是左副御史、江宁营都指挥同知孙传庭全面负责了,边军的军官当然不敢有什么话的,江宁营的威名,他们早就知道了。
  孙传庭带着驻守锦州的所有军官,欢迎苏天成。
  看着众多的军官,苏天成沉着脸,。没有话。
  孙传庭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军官的人数太多了,江宁营的军官人数,一直都是严格控制的,决不允许增多,而且军官都是佼佼者,不管是卫指挥使,还是下面的百户,都是冲锋在前的,绝不会有龟缩在后面的。
  进入府里之后,孙传庭有些奈的开口了。
  “大人,下官驻守锦州,已经有四个多月了,很多的情况,都是奈的,江宁营将士,驻守在锦州的有四万人,这四万人,足以拱卫方圆几百里的地方了,可驻守锦州的,还有八万边军,除开守卫在锦州的五万人,还有三万人分布在城堡和据点里面,这锦州城,完全不必要驻守那么多的军队的,牵涉到边军的事情,下官也很奈啊。”
  “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实话实。”
  “下官肯定是实话的,最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