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4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六百七十二章 皇太极的担忧'

      大凌河被修复了,大量的明军驻扎,周边的堡垒和据点也得到了加固,岳托被车裂,孔有德被凌迟处死,这些消息源源不断的传到了皇太极的耳朵里面,令皇太极不可能安静下来的,这些消息,每一条都令他担心,令他愤怒。高速更新
  救援大凌河城的方案,最终被否定了,提出来这个意见的,居然是多尔衮。
  多尔衮是领军的统帅,意见当然具有重要的作用,何况他身经百战,面对这样的局面,他很清楚该做出来什么样的决定,这一切都是因为苏天成和江宁营。
  大凌河城的惨败,令多尔衮想到了崇祯九年的事情,阿济格率领十万八旗子弟入关,遭遇到江宁营,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回到沈阳的时候,军士不足七万人了,那一次的惨败之后,多尔衮就很注意这个苏天成和江宁营了,阿济格打战是没的,也是很勇猛的,居然遭遇了这样的惨败,不管这里面有什么客观的原因,苏天成和江宁营都是不一般的。
  这一次,依旧是苏天成和江宁营,仅仅用三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大凌河城,而且攻打大凌河城的时间,只有不足一天,从早上的卯时开始,到傍晚就结束了,守卫大凌河城的三万军士,无一逃脱,这需要多么jīng密的谋划,需要多么骁勇的军队。
  基于这样的考虑,多尔衮提出了建议,大军暂时不要救援或者攻打大凌河城。
  不过这口气,大清是忍不下来的,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已经点燃了大清诸多猛将的火气,要是没有宣泄的途径,估计大清国内的汉人就要吃大亏了。
  其实明军攻下大凌河城之后,大清的汉人,已经开始吃亏了,就是皇太极最为信任的范程。也成为了诸多王爷、郡王、贝勒和贝子的出气筒了,上朝的时候,时常遭遇到冷嘲热讽,似乎大凌河城的失败,范程有着最大的责任。
  众人的埋怨,范程是有苦难言,当初的怯懦。令他出了这个馊主意,结果他最为担心的情况出现了,驻守大凌河城的军士被前部歼灭了,大凌河城也失守了,还赔进了一位大清的贝子,范程记得。大明朝廷准备车裂岳托的消息,传到朝廷的时候,那些王爷、郡王等,看着自己的眼神,分明是怨毒的。
  最令范程担心的还不是这件事情,虽大清国内,一些满人开始随意的打骂和欺凌汉人了。屡屡有汉人被折磨致死的消息,这不是主要的,他担心的还是皇上。
  皇上登基之初,大清实行的是四大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规矩,当时赫赫有名的四大贝勒,分别是大贝勒礼亲王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之后皇上励jīng图治。采取了种种的措施,废除了共理朝政的局面,独揽大权,二贝勒阿敏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分别被处置了,礼亲王代善识时务,主动退出来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举措,大清在皇上的带领下。迅速的发展起来了,实力空前强大。
  但大清存在的问题也是突出的,缺乏儒家思想的教化,诸多的郡王、贝勒和贝子。都是野心勃勃的,一旦国内出现了不稳定的局面,或者是皇上的身体出现了毛病,就可能导致分裂局面的出现,内讧会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多年来,范程在这方面是做过努力的,但作用不是很大,大清国目前团结的局面,完全依靠皇上的睿智和威严。
  现在,问题慢慢的出现了,因为两次的失败。
  自大清建国以来,好像牛年不利,建国的时候,阿济格率领十万大军入关,遭遇惨败,损失三万余人,这一次,大凌河城被攻打下来了,照样损失三万人,只不过绝大部分都是汉军,不足以撼动大清的根基,但四个年头了,大清一直都没有能够从明朝那边占到什么便宜,这种情况,是大清国的诸多满人贵族不能够忍受的。
  皇上的统治,重点还是要依靠这些满人贵族的,在大清国,汉人的地位很低,作用更是微不足道,皇上即位之初,对汉人也是以杀戮为主的,满人相信的就是武力征服天下,只到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皇上才明白过来,一味的杀戮是不行的,满人的特权必须受到遏制,汉人必须要得到最基的生活保障,否则大清就无法发展。
  之后很多政策的出台,基保障了汉人的地位,但这种保障,是建立在大清国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的,若是大清国遭遇到大明的打压,汉人的地位是保不住的。
  目前出现的问题,汉人的处境逐渐变得危险起来了,特别是那些被劫掠到大清国的汉人,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生命危险,至于满人家族里面的汉人奴隶,那是不用的,生命根就没有保证,可以不算是人了。
  出现这些问题,追根溯源,还是满人贵族对皇上不满了,通过虐待汉人表现出来。
  相信这里面的问题,皇太极也看出来了。
  范程很清楚,皇上是满人的皇上,维护的还是满人贵族的利益,关键时刻,是不可能保护汉人的,这是很自然的情况,也是无法改变的现状。
  范程感觉到很是可悲,若是真的出现大规模虐待汉人的情况,那就是大清国开始自毁长城,开始奏回头路了,如此的情况下,大清将慢慢的衰落下,无法和大明抗衡,最终被大明灭掉的。
  范程是汉人,偏偏一辈子都为大清国效力,大明灭了后金,他不可能有出路,孔有德的结局,就是最好的明,这样的情况下,范程是真心希望大清国发展起来的。
  进入皇宫的时候,范程的情绪很是低沉。
  皇上一个人在大殿之上。
  “程,这段时间你受苦了,朕是知道的。”
  “皇上,奴才未能为皇上分忧,受到诸位王爷、郡王的责罚是应该的。”
  “不要这么,朕心里明亮着,发生这些事情,为了什么,朕都是清楚的,朕不糊涂,若是这样下,恐怕不要苏天成大举进攻,大清就会自己垮下的。”
  范程抬头看着皇上。
  皇上的脸上,带着微笑,有些风淡云轻的味道。
  “程,朕是最信任你的,也相信汉人有着聪明的智慧,你大可放心,朕会控制眼前的局势,我大清国若是缺了汉人的智慧和努力,无法想象今后的发展。”
  短短几句话,令范程感激涕零。
  “皇上恩德,奴才铭记在心,唯有已死报效。”
  皇太极轻轻叹了一口气。
  “程,朕也为难啊,崇德元年以来,我大清对阵大明,没有能够取得骄人的战绩,反而时时处于不利的境地,四年时间了,我大清损失了六万军士,没有能够入关一次,这样发展下不行啊,你是知道的,我大清土地贫瘠,想要养活这么多人,困难很大啊。若是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后果堪忧啊。”
  范程低着头,没有话,这个问题,他也想了很久,但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能够想到的,就是从蒙古部落得到好处,其次就是从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得到补给,但这两个地方,距离太远了,沿途的消耗根就无法承受,可以,大清从互市上面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相反消耗了不少的银子。
  每每想到这件事情,范程就感觉到,这个苏天成真的不简单,看似在互市中间,允许大清的商贩交易,其实是在变着法的盘剥大清国,削弱大清国的实力。
  但大清国只能够忍受,产下的粮食,不足以养活那么多人,就只能够花费更大的代价,从互市中得到粮食,这是饮鸩止渴的办法,这也是皇太极面临的最大困境。
  “程,朕想着御驾亲征,一定要改变目前的局面,不能够继续这样下了,你看如何啊。”
  “皇上,万万不可啊。”
  “哦,程为何这样啊。”
  “皇上,如今我大清人心浮动,诸多的王爷、郡王、贝勒、贝子的内心,都含有怨气,诸多的满人将军也是心怀不满,这个时候,需要稳定内部,皇上若是御驾亲征了,一旦大清内部矛盾激化,就会酿下无法挽回的损失啊。”
  皇太极慢慢站起来,走到了范程的对面,见到范程准备再次跪下,拉住了范程。
  “程,看来你是真的为我大清国担心啊,你的这些,也是朕忧虑的事情,若是诸多的武大臣,都有这样的认识,朕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可惜有些人,鼠目寸光,以为发泄了一时之气,就能够天下太平了,愚蠢啊,越是如此危难的情况下,越是要冷静沉着,要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如此的局面,我大清国的储备,还是足够的,可朕不敢轻易拿出来,朕要留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拿出来解除困局。”
  “皇上英明。”
  “这不是英明,这是无奈,一个苏天成,就把朕逼成了这样,若是这个苏天成,能够为朕所用,怕是早就能够拿下大明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m阅读。


'正文 第六百七十三章 皇太极的提醒'

  诸多重要的文武大臣,都集中在大殿里面了,包括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满人权贵等等,相对来说,汉人的力量很是单薄,除开范文程站在靠前一些的位置,其余的汉人,都是在大典后面的,那一小撮人,如果不注意看,还真的看不见。
  登基之后,皇太极也仿效明朝的办法,开展了科举考试,可惜的是,还没有能够建立起来完善的制度,加之大清国一直都是以征战厮杀为主的,对于建设方面,除开皇太极本人特别的重视,其余的掌握大权的满人权贵,都不是很有兴趣,这也令皇太极笼络人才的计划,遭遇到了不小的挫折,不过皇太极还是坚持自身的做法,好在他有着足够的威信,重压之下,诸多的文武大臣还是要照办的。
  没有能够入主中原,一直都被当做蛮夷,这令皇太极很不舒服,参加科举考试的汉人,也是寥寥无几的,很多汉人都以为大清国做事情为耻辱,这种观念,短时间之内,是很难改变的,为了大清国的大局,皇太极有些时候,也是忍辱负重,一方面要做满族权贵的工作,一方面要安抚汉人,没有雄才大略和超强的自信,还真的做不到这一点。
  明军攻下了大凌河城之后,大清国的局势有些微妙了,一些反对的声音开始出现,部分的满族权贵蠢蠢欲动,甚至在质疑皇太极的决策了,这是不能够容忍的。
  皇太极很清楚,矛盾开始出现,就必须要想办法打灭,不能够任其蔓延,或者可以说。这种矛盾一直都没有彻底的消除,如今只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开始再次的萌芽了,这种危险的情况,远远大于大凌河城被攻打下来了。
  皇太极的兄弟中间,多尔衮发现了这样的苗头。所以果断的提出来了建议,暂时不要增援大凌河城,若是这次的增援,遭遇了失败,接下来的局势将更加的危险。
  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所以说,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皇太极都是在苦思的,必须要遏制住这样的势头,可嘴上说是没有作用的。一定要找到突破口,否则这股势力真的抬头了,造成的损失就大了。
  皇太极冷冷的看了一眼礼亲王代善。
  代善是自己的二哥,当年四大贝勒俱朝南坐,共理朝政的时候,代善就是其中之一,这么多年过去,代善基本没有了什么权力**了。但这一次大凌河城的兵败,似乎在改变这种局面了。代善的大儿子岳托被生擒了,被明朝车裂,这给予了代善很大的打击,兵败不可能挽回了,明军一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大凌河城,救援根本就来不及。可代善极力支持八旗军攻打大凌河城,寻机与明军展开决战。
  这肯定是不成立的,大清国还没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就算是要进行大规模的征战,也是在秋收之后。集聚了大量的粮草,大军才能够开拔的,况且这一次大凌河城的兵败,大清国损失了大量的粮草,那二十门红衣大炮,令皇太极心疼了好长的时间。
  可代善似乎看不到这一点,一味的坚持,初期皇太极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代善的大儿子岳托结局如此的悲惨,作为父亲,还是有着一丝愤懑的,可时间稍微长一些,皇太极发现不对了,一些满人权贵开始往代善的府邸去,甚至个别的贝勒和贝子也参与其中了。
  皇太极当然是需要警觉的,当初岳托从亲王降至贝子,就是野心太大,代善能够在其他三个贝勒中间,保住了荣耀,被敕封为礼亲王,也是识时务,现在的局势开始变化了,大清国好几年的时间,没有能够劫掠到巨额的财富了,这些满人权贵开始不满意了。
  代善掌管这正红旗,岳托掌管这镶红旗,这是不能够小觑的力量,在大清国,能够掌握一旗甚至是两旗以上的军队,那是很了不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