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敢不敢,秦公公万万不要如此客气,本官可不敢当啊。”
  闵洪学甚至伸手去扶住了秦三德,他是吏部尚书,朝廷二品高官了,秦三德不过是司礼监长随,从六品的品级,见到了吏部尚书,当然是要行礼的。
  闵洪学是吏部尚书,要求自己不要多礼,这在秦三德看来,当然是瞧得起自己了。
  “咱家不知道闵大人有什么事情,接到消息,就急匆匆赶来了。”
  闵洪学故作神秘,凑近了才开口。
  “秦公公,本官很是为难啊,今rì去请示了周大人,本来是提议苏天成外放到南直隶为官的,谁知道周大人毫不客气训斥了本官,本官还专门解释了,说是苏天成有着不一般的才学,外放为官,能够发挥很大作用的,谁知道,周大人训斥本官,坏了朝廷规矩。”
  “闵大人不是已经解释了吗,难道周大人还要为难。”
  “周大人说了,吏部授官,要为皇上负责,要为朝廷负责,本官也是无奈啊,只能够按照周大人的意思办了。”
  给闵洪学传递消息的,就是秦三德,王承恩是不可能直接见闵洪学的。
  司礼监与内阁之间,本来就存在诸多的较量。
  大部分的太监,气量都是很小的,因为身体的残缺,太监特别害怕他人的轻视,一旦提出来要求了,就一定要做到的。
  秦三德代表王承恩,直接找到了闵洪学,提到了苏天成的事情,而且在品秩的安排上面,也说的很直接了,苏天成的品秩,不能够低于状元陈于泰。
  想不到周延儒根本就不买账,还是安排苏天成到翰林院,出任七品的编修。
  周延儒历来瞧不起太监,秦三德哪里忍得住怒火。
  “周大人真的是这样说的吗?”
  “秦公公,本官说的句句是实啊。”
  秦三德脸sè变得煞白,几乎要开口骂人了,不过,他还是忍住了,做事情还是要小心,周延儒是内阁首辅,不是他这个小太监惹得起的。
  “咱家知道了,麻烦闵大人了。”
  “哪里哪里,本官不好意思啊,这点小事情,都没有办好。”
  秦三德忍住了怒气,很快告辞了。
  看着秦三德怒气冲冲的离开了,闵洪学的脸上,露出了微笑,总算是不辱使命了。
  这里面的缘由,他已经清楚了,苏天成是殿试榜眼,外放为官,这么大的事情,皇上一定是同意的,有意思的是,皇上没有直接告知周延儒。
  这里面就值得琢磨了。
  苏天成是一定会被安排到南直隶去的,就算是周延儒反对,也不会用丝毫作用的。
  看来皇上对周延儒,已经有了一些看法了,变故往往出现在细节方面。
  讨论头甲三人授官,周延儒一定会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的,若是以往,这样做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自己在后面,加了一把火了,烧不死周延儒,也会令周延儒异常难受的。
  闵洪学一点都不担心,就算是周延儒知道了里面有蹊跷,又能够怎么样,有温体仁的支持,不会出现什么大事。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授官风波(2)'

  朱由检看着内阁呈上来的奏折,满脸的不高兴。
  “公公,朕的意思,你说到了吗,怎么这个周爱卿,依旧是如此的安排啊。”
  “皇上,这里面有原因的,容奴婢承奏。”
  “有什么情况,你直接说,朕听着。”
  “吏部的闵大人,本意是安排苏天成到南直隶的,不料周大人认为,皇上钦点头甲三人,按照惯例,是要留在翰林院的,这是朝廷重视人才的表现,头甲三人也需要在翰林院磨砺,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闵大人为此,专门向周大人提出来了意见,认为苏天成很有能力,用人之际,可以考虑外派为官,最大限度发挥特长,不过周大人以为,一切都要以朝廷为重,不可乱了规矩。”
  王承恩非常会说话,没有一味的贬低周延儒,他深知朱由检的脾气,有了魏忠贤的教训,宫里的太监,越是贬低朝廷中的官员,朱由检越是不耐烦,相反,你将事情原原本本说出来,在里面稍微加一些佐料,效果一定很好的。
  王承恩的佐料,就是朱由检的面子。
  朱由检看好苏天成,本来想着钦点为头甲第一名,被周延儒给搅合了,朱由检忍下了这口气,吏部授官的时候,周延儒再次的干涉,口口声声以朝廷为重,你也不想想,天下都是皇上的,皇上想要做的事情,当然是最大的事情了。
  皇上的意思,能够在授官的时候,真正试探苏天成的能力,这样的事情,还需要提醒吗,安排在京城里面,进入了翰林院,短时间之内,是无法体现出来能力的,外放为官,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用祖宗的规矩,来办理所有事情,那皇上励jīng图治,提拔你周延儒,算什么事情。
  王承恩还想到了,你周延儒自持是内阁首辅,见到皇上斩杀了魏忠贤,就以为宫里的太监,不算什么了,不能够乱说话了,那你就等着。
  朱由检的脸sè果然变了。
  “这个周爱卿,是什么意思,朕要钦点苏天成为头甲第一名,他站出来反对,如今授官了,苏天成外派为官,怎么违背朝廷礼制了,难道说苏天成年轻,就一定要进入翰林院磨砺吗,朕十六岁登基,是不是也要磨砺啊。”
  王承恩吓得扑通跪下了,朱由检说到的这个话题太大了,若是忍不住,下了一道圣旨,处理了周延儒,绝对不是好事情的,满朝文武会怎么看啊,尽管自己对周延儒有意见,但一切都要为皇上考虑的。
  “皇上息怒,奴婢以为,周大人也是为了朝廷考虑的,苏天成进入翰林院,身份就很是尊贵了,这件事情,皇上可直接给周大人说说的,皇上万万不可动怒,身体要紧啊。”
  朱由检看了看王承恩,脸上露出了笑容。
  “起来吧,朕没有什么事情,朕知道,你是为朕考虑的,这授官的事情,周爱卿思考的,也是有些道理的,不过周爱卿建议陈于泰为头甲第一名,朕知道里面的缘由,朕心里有数。”
  “皇上这样想,奴婢真的是高兴,皇上万万不要动怒,将息身体啊。”
  看着王承恩诚流出来了眼泪,朱由检轻轻摇头。
  “朕很是孤独啊,朝廷里面,这么多的事情,天下也有那么多的事情,朕更是累啊,时常感觉到力不从心,此次殿试,本是选拔人才的好机会,想不到内阁大臣不能够理解朕的苦心,什么都是依照惯例。”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由检显然是动了感情了。
  “朕自继位以来,无时无刻都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夙兴夜寐,生怕做错了什么事情,朕一心强调节俭勤勉,朕恐怕满朝文武不服,就做出来样子他们看,可这满朝文武,哪里体会到朕的苦心,连年灾祸,流寇四处sāo扰,可恨那后金,也趁机侵扰,朕没有一rì是太平的,朕真的很累了啊。”
  听到朱由检的这些肺腑之言,王承恩已经是泪流满面了,其他人跟在朱由检的身边,总是想得到这样那样的好处,都是有私心的,可王承恩不同了,虽然也想到了荣华富贵,但若是朱由检遭遇了什么困难,王承恩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哪怕是赔上身家xìng命。
  “皇上,您一定要保重龙体啊,奴婢看见您每rì里cāo劳,心痛不已啊,奴婢恨自己不能够为皇上分忧啊,都是奴婢无用啊。”
  “公公不要这么说了,你一直都陪在朕的身边,朕有什么想法,都是和你说的,朕是知道你的忠心的,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唯独你是不同的,朕很清楚啊,北边有后金的sāo扰,中部有流寇的侵袭,加之灾祸连连,很多的朝廷将士,也兴风作浪,朝廷已经是不堪重负了,朕唯有寄希望于南方啊,湖广熟,天下足,南边千万不能够有任何的闪失了,朕感觉到,这个苏天成,是很不错的,想法不错,才能不错,外派到南直隶去,恐怕真的能够做出来一番大事,希望苏天成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皇上,奴婢相信,苏天成一定会体会到皇上的良苦用心的。”
  “希望如此吧,这个苏天成,和朕真的还是有缘分的,你的担心,还是有些道理的,若是苏天成留在了京城,依照他的年纪,还要好些年时间的磨砺,让他离开京城,也是不错的办法,朕倒是要好好想想,这个苏天成,放在什么地方合适啊,让他到应天府做推官,不是最好的安排,品秩虽然上去了,但不能够独当一面。”
  王承恩完全明白了朱由检的心思,皇上将苏天成看作了自己的影子,期盼着苏天成能够成功,皇上登基的时候,面临着非常时期,时时刻刻都想着证明自身的能力,可过去好几年了,朝廷里面的麻烦事情,越来越多,皇上渐渐有些失去自信了,这个时候,苏天成出现了,机缘巧合之下,皇上注意到了苏天成,想到了自己的过去。
  苏天成殿试的那篇文章,皇上看了好多遍了,每次看的时候,脸上都有一种满足的神情,时刻陪伴在皇上身边的王承恩,岂能视若不见。
  朱由检提出将苏天成安排在什么地方,实际上没有指望王承恩回答的,但明白了朱由检心思的王承恩,这次主动开口提议了。
  “皇上,奴婢斗胆,有一个想法。”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没有说话,他的确在思索,将苏天成安排在什么地方,能够让苏天成发挥出来作用的。
  “皇上,奴婢觉得,苏天成有能力,最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他想着到南直隶,南直隶十五府,苏天成若是到府衙,品秩太高,有些不合适,若是到下面的县里,显得有些委屈,不如安排到应天府辖下的江宁县。”
  朱由检的眼睛亮了,是啊,江宁县知县,正六品的品级,苏天成作为榜眼,外派本来就是有些委屈的,南京是陪都,陪都知县,为正六品的品级。这样比较起来,苏天成和状元陈于泰,区别就不大了,若是苏天成外派了,品秩为从六品,和陈于泰的品秩一样,照样是委屈的,地方官员,和京官是有着不小悬殊的,京官到地方上去了,见官大一级的,京官能够享受到的政治待遇,就更不是地方官可以比拟的。
  安排苏天成出任江宁县知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满朝文武大臣明白,自己是看好苏天成的,苏天成虽然外派了,但绝不是遭遇贬斥。这样的情况下,苏天成能够有一个相对好的环境,做事情也便利很多的。
  “公公,你的这个建议,很不错啊,朕很是满意,朕就是要让满朝文武看看,年纪轻了,未必不能够做事情。”
  听见朱由检这么说,王承恩的内心颤抖了一下,苏天成啊苏天成,你大概不会知道,你还没有上任,就肩负着重任,若是不能够做好,辜负了皇上的期盼,只怕你死的比谁都要惨的。
  “苏天成殿试的文章,朕看过好几遍了,那个给银子不如给政策的建议,很是有些新意的,朕考虑,让苏天成到江宁县,可否做一些试点,只是这江宁县位置重要,不能够有任何的闪失啊。”
  “皇上,奴婢以为,皇上的考虑可行啊。”
  “哦,你说说理由。”
  “奴婢没有想到那么多,只是觉得,皇上想出来的主意,一定是好主意,苏天成一定不会辜负皇上的期盼的。”
  “公公这话说的有趣啊,好了,朕的心情好了一些了,这件事情,只能够暗地里cāo作,不可公开,朕可不想听见满朝大臣吵吵嚷嚷的上疏,什么不遵从礼制,什么违背了祖宗成法。”
  王承恩低下头,那个关于秦三德出任南京镇守太监的提议,看来也要缓一缓了,若是这个时候调整,肯定会引发朝廷大臣的注意的,皇上也会很为难的。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授官风波(3)'

  周延儒带着内阁所有大臣,来到了养心殿,早朝之后,内阁大臣照例是要汇报和商议朝政的,翌rì就要举行传胪大典了,还有不少事情,需要商议。
  皇上居然出来了吏部授官的事情。
  殿试头甲的三人,按照规矩,状元陈于泰出任翰林院从六品的修撰,榜眼苏天成和探花吴伟业出任翰林院正七品的编修,这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皇上提出来,陈于泰和吴伟业的安排不变,苏天成到南直隶应天府辖下的江宁县,出任正六品的京畿知县。
  周延儒猝不及防,将苏天成安排到陪都应天府,担任京畿知县,显然是不合适的。
  他想到了吏部的草诏,还有温体仁的建议。
  来不及多想,周延儒直接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不妥,苏天成文采出众,乃是皇上钦点的头甲第二名榜眼,臣不怀疑苏天成的学识,可苏天成年轻,没有经历过磨砺,骤然出任陪都京畿知县,恐难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