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6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台湾岛的样子。
  来到台湾的两万江宁营将士,悉数都要留在台湾,这些将士的家人,不长时间,也要来到台湾,当然,这些人还远远不够。按照苏天成的预计,至少移民二十万人左右。来到台湾,这就需要做好区划了,设立府州县,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建立起来城池,开始有序的管理台湾。让台湾开始快速的发展。
  赤嵌城,宋克的总督府,已经变成了江宁营临时的指挥中心。
  苏天成、渠清泽、王大治、宋思军等人,都在这里,他们的面前。是一个偌大的沙盘,台湾全部的地形地貌,包括澎湖列岛。
  沙盘不可能涵盖台湾所有的地形地貌,只能够表现出来大概,和地图没有太大的区别。
  如何设置台湾的区划,苏天成是煞费苦心的,他初步的计划,将台湾设立为一个省,但不会按照朝廷管辖的其他省那样设置,不会设立那么多的官职,台湾省设立巡抚一人,不设立三司,巡抚为台湾的最高长官,全面负责军事民政事宜,设立巡抚衙门,所有官吏,人数控制在二十人以内,分为军事和民政两个方面。
  巡抚下面,设立三府三州十县。
  三封堵为台北府、台中府和台南府,巡抚衙门设立在台南府。
  三州为基隆州、嘉义州和高雄州,其中基隆州由台北府直接管辖,嘉义州和高雄州,归台南府管辖。
  十县,分别为澎湖县、花莲县、屏东县、云林县、南投县、彰化县、苗栗县、桃园县、宜兰县和新竹县。
  这个区划设置,与几百年之后的差不多,但也有区别,譬如说台北府下面不在设立台北县,知府衙门直接管辖所有的事宜,其余台中府、台南府、基隆州、嘉义州和高雄州,都是这样的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官吏的数量,减轻负担。
  至于说台湾的中心地带,在台南府,这也是苏天成仔细思考的结果。
  几百年之后,台湾的中心地带,包括政治中心,大都是在台北,为什么会形成那样的情况,苏天成不是很清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福建联系最为紧密的还是台南地区,澎湖列岛的位置更是重要,可以直接控制整个的台湾海峡,控制海上的航道,不管是郑芝龙、荷兰人还是西班牙人,重点关注的也是台南,这些年或多或少的建设,大都是在台南,从这个现实情况来说,中心地带还是在台南。
  当然,区划的设置,预示着大量的投入,建设城池,明确各县所辖地方,包括开垦耕地、发展商贸等等,太多的事情,都是白手起家,苏天成在沙盘上面标出的诸多的县,目前的实际情况,还是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
  就算是台南府、台中府和台北府这三个最为重要的城池,除开台南府稍微像一些样子,台中府和台北府的规模,甚至比不上南直隶京畿县所辖的某些集镇。
  差距是巨大的,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的时间,台湾的建设任务是异常艰巨的,是需要大量投入的。
  苏天成指着沙盘侃侃而谈,很快说清楚了台湾的整个区划。
  在这个过程中,渠清泽、王大治和宋思军一句话都没有说,他们感觉到眩晕,弄不清楚苏天成为什么这么熟悉台湾的情况,当然,进攻台湾之前,苏天成看了很多的情报,包括台湾的地图,他们只能够认为,估计在很久之前,台湾的所有事宜,都进入到苏天成的脑海里面去了,苏天成就在认真思考了。
  渠清泽和宋思军是清楚苏天成的想法的,但苏天成能够如此清楚的说出来台湾的区划,设立三府三州十县,这也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换做他们,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拿不出来这样的区划意见,两人也能够自嘲,人家苏天成是什么人啊,自己能够跟着做事情,能够跟上节奏,就算是很不错了。
  宋思军受到的触动是最大的,刚刚登上台湾岛,因为肩负的责任不同了,宋思军很注意观察见到的所有情况,可越看越是心凉,要说以前的陕西,情况够糟糕的,可比起台湾来,算是很不错了,就连遭遇战火最多的延安府,也比赤嵌城强上百倍,想要在这样的地方发展商贾,难度太大了,况且苏天成的要求不同。
  苏天成是要求建设好台湾,不会掠夺这里的财富,荷兰人与西班牙人的目的不一样,就是想着在这里掠夺的,他们不会管这里是不是发展,所以说,宋思军在这里发展商贸,就是要让这里繁华起来,人多起来,粮食丰收,老百姓的日子好过。
  作为做了多年生意、之后参与到管理之中的宋思军,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叫苦的,可面对台湾的情况,他都暗暗叫苦了,要是有可能,他无论如何都想着到登州去。
  可苏天成提出来了台湾区划的意见之后,宋思军心里有底了。
  原来苏天成早就有所考虑了,按照这样的区划,只要有这足够的物资支持,台湾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大量的城池需要构建,这就需要劳力,城池建起来之后,一大部分的劳力得到了报酬,足以维持家人的生活,江宁营将士的家人,来到这里之后,能够将粮食种植的技术也带到这里来,一旦府州县城池建好了,官府能够有效的进行管辖了,这里就一定能够吸引到大量的百姓,说不定在建设城池的时候,就能够吸引到很多的百姓。
  人多了,意味着消费,意味着银子的流通,意味着商贸能够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
  经历了这么多,特别是在陕西、安宁堡和靖边的体验,让宋思军清楚了,白手起家,只要能够很好的把握方向,建设成果比较那些有着雄厚基础的地方,还要好很多的。
  也就是在苏天成说出来了台湾的行政区划意见之后,宋思军也下定决心了,留在台湾,好好的建设这里,何况苏天成的目的,他是知道的。
  明确了台湾的区划之后,苏天成专门和王大治交底了。
  王大治是他最为信任的心腹,加之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了,所以苏天成是完全放心的。
  苏天成很明确的告诉王大治,必须要建设好台湾,这里是将来立足的地方,建设好台湾,也就是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他将向朝廷建议,王大治出任台湾省的巡抚,至于下辖的三府三州十县的官吏,除开知府、知州和知县等主官,其余的王大治与宋思军两人商议,配备齐全,官吏人数必须控制好,人员从江宁营将士之中挑选。
  王大治这个时候才明白意思,一直以来,他也有些担心,长期跟随在苏天成的身边,朝廷的猜忌,他是清楚一些的,也想着今后可能有麻烦的,想不到苏天成已经做出来了规划,而且建设的担子落在自己的头上。
  王大治爽快的接受了任务,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说出来的信任,苏天成将身后的事情,完全托付给他了。
  花费了十天左右的时间,苏天成在整个台湾岛走马观花的看了一边,大致确定了府州县城池的位置。
  时间到了三月底,苏天成无法耽误了,而且江宁营将士也做好了准备,在熊子健和郑鸿逵、郑成功等人的率领下,要开始征服吕宋和南洋等地了。
  三月三十日,苏天成离开台湾,赶赴登州,这个时候,登州的大量商船,开始前往台湾来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百八十三章 序幕拉开'

  皇太极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是真的出现问题了,最近一段时间,他的精神难以集中,时常感觉到恍恍惚惚,上朝议事的时候,总是难以坚持很长的时间,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更加焦虑的是,皇太极好几次做梦,梦见了父皇努尔哈赤。
  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兆头,梦见已经故去的人,按照朝内有些人的分析,那就是要上天去见这个人了,要到另外的一个世界去团聚了,或者说亲人在那边召唤自己了。
  皇太极感觉到更加的郁闷,大清国正处于关键的时刻,这个时候,梦见了父皇,绝非是什么好事情。
  草原的战报传来了,科尔沁部落的军士,损失惨重,不过苏天成也没有坚持继续进攻,而是撤回了河套草原,双方似乎安定下来了,但皇太极很清楚,草原不可能安静下来了,苏天成带领江宁营,还有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军士,剿灭了察哈尔部落,这已经在草原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了,草原其余部落,不可能完全安心了。
  皇太极很是感慨,苏天成很聪明,及时停止了进攻。
  代善与豪格率领的大军,达到了五万余人,加上科尔沁部落的军士,人数上面,是不落下风的,这样的战斗,真正的展开了,谁胜谁负还是未知数,加之皇太极已经要求草原各部落,在特殊情况下,要联合起来,摒弃前嫌,对付明军的进攻,这样的命令还是有作用的,譬如说插汉部落和喀尔喀部落。就已经联合起来,准备应对明军的进攻了。
  苏天成在草原上取得了胜利,见好就收,这样的决定,一般人是作不出来的。
  皇太极也有些奇怪,为什么苏天成率领大军。进攻科尔沁右翼中旗的时候,代善与豪格没有能够与江宁营厮杀,尽管说济尔哈朗还在大明的京城谈判,但这是在草原上进行的战斗,大明朝廷也不好说什么的,大明朝廷一直都没有承认大清国,也就不承认蒙古部落已经归属大清国了,按照这样的判断,在草原上进行的战斗。与谈判的事宜无关。
  看了豪格写来的信函之后,皇太极仰天长叹,他不能够责怪代善,代善的谨慎还是有道理的,毕竟江宁营强大,而且是苏天成亲自指挥作战,正蓝旗和镶红旗真正和江宁营交手了,说不定是另外的一场惨败。那样的损失,大清国无法承受。他皇太极更无法承受。
  草原部落出现的变化,皇太极已经掌握一些了,苏天成撤回了河套草原,但控制了原来察哈尔部落控制的大片区域,锡伯族部落迁移到这片区域,开始行使管辖权了。这样一来,大明的宁夏、榆林、大同等地,就彻底安全了,可以说,苏天成这样的决定。一来保证了大明边关的安全,二来也为今后征服草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些时候,盛怒之下的皇太极,也想着亲自领军,进入到草原,与苏天成展开决战,但这样的决定,不能够付诸实施,大清国面临的局面,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辽东有卢象升率领的大军,复州、宣州等地,被江宁营占据,两路明军都可以直接威胁到沈阳,一旦沈阳的守备空虚,大清国的主要力量投入到草原上的战斗,接下来就很有可能是沈阳的沦陷,要是那样的话,大清国将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
  皇太极有时候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到十年的时间,情况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以前大清国节节胜利的局面,好像不复存在,征服大明朝、入主中原的计划,更是遥遥无期,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当然,这些事情都摆在眼前,与大明的决战,也没有正式开始,在大明京城的谈判,为大清国争取到了缓和的时间,至少正红旗重新组建起来了。
  皇太极内心最大的忧虑,是皇位继承的问题。
  人人都说皇帝万岁,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身体越来越差的皇太极清楚,他的时间恐怕不多了,父皇努尔哈赤也曾经是这样,身体垮下来之后,没有能够坚持多长的时间。
  因为皇太极身体出现问题,大清国内部,再次出现了暗流,这一次与上次不同,暗流变成了明流,通过朝廷的讨论,明确反应出来了。
  草原征伐没有取得应有的战果,已经在朝廷里面引发很多的议论了,结合到济尔哈朗在明朝京师的谈判,有人开始在这方面做文章了,而提出来异议的人,绝大部分都是正白旗和镶白旗出身的军官。
  这绝不是偶然的情况。
  多尔衮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这一点皇太极是非常清楚的,一直以来,他对多尔衮都是非常信任的,多尔衮不仅仅是手握军权,而且是朝廷里面的满人吏部尚书,大清国的六部,有些奇特,有满人和汉人之分,譬如说吏部尚书,有满人和汉人,但真正掌握权力的,还是满人,多尔衮身为吏部尚书,实际上掌握了人事权力,既掌握了官吏,又掌握了军队,这是很少见的情况。
  皇太极态度的变化,还是在那一次昏迷之后,昏迷的几天时间里面,大清国高层出现的事情,令皇太极开始反思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加之范文程一些相关的分析,令皇太极感觉到了,人的权力是需要抑制的,就算是这人无论怎么的突出,都不能够直接威胁到皇帝,包括准备接任皇帝位置的人。
  偏偏在这个方面,多尔衮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是原则性的问题。
  从这之后,皇太极开始改变做法,注意抑制多尔衮的权力了,虽然多尔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