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7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手的东西,苏天成是绝不会吐出来的,以前吃过太多的亏了,早就有教训了,何况是领土的问题,这方面,苏天成不存在让步,他还想着能够占领更多的领土,包括几百年之后被邻国强占去的国土。
  李玄机说完之后,苏天成冷冷的开口了。
  “作为使者,你履行自身的职责,我很是敬佩,但请你回去转告你们的国王,宣州、铁山等地,是我大明的领土,这方面不存在争议,若是你们的国王不服气,尽可以直接到京城去,找到皇上倾诉,我这里不需要说到这样的事情,宣州在我大明朝廷的治下,一片繁荣,这些签字的老百姓,若是觉得宣州呆不下去了,尽可以搬到平壤去,要是他们觉得路途遥远,我江宁营将士完全可以帮助他们的。”
  李玄机的脸色发生了变化,他可能没有想到,苏天成说的如此的直接,而且还要对这些签字按手印的人进行清算,看来有关领土的事宜,根本不要想着有任何的结果,弄得不好,得罪了这位大人,李家有可能无法统治朝鲜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新的情况'

  (感谢zhou4770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有关领土的问题,李玄机很快住嘴,不在说了,但说到的下一个情况,引起了苏天成的注意,原来近段时间以来,朝鲜的平壤,日本人开始多起来了,这个情况,引发了朝鲜王室的注意,认为日本人要侵略朝鲜了。按说日本人多起来了,不是多大的事情,人家到朝鲜做生意,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而且到登州做生意的日本人,也是不少的,甚至有到沈阳的,可李玄机说了,朝鲜王室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遭遇过日本人侵略的他们来说,往事特别容易激起猜想。
  事情的起源还在万历年间的时候,日本入侵朝鲜,由当时的大将军丰臣秀吉主导的这场侵略战争,几乎占领了朝鲜全境,当时朝鲜所辖的八道,沦陷了七道,于是万历皇帝派兵增援朝鲜,经历前后两次的征伐,终于将日本人彻底赶出了朝鲜。
  事情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了,如今的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丰臣秀吉早就不在人世了,日本也进入了幕府统治的时代了,但当年的情形,以及遭遇到的一些事情,还是口口相传下来了,这里面就包括日本人突然增多的事情。
  这已经成为朝鲜人注意日本人动向的一个标杆了,一般情况下,朝鲜是不欢迎日本人的,就算是做生意的日本人,也很难进入朝鲜,若不是因为后金鞑子的入侵,到现在为止,朝鲜也不会允许日本人进入平壤、王京(首尔)、釜山等地方的。
  到朝鲜做生意的日本人不多。朝鲜也不是很欢迎这些日本人,可最近一段时间,到朝鲜的日本人突然增多了,每一个商贾进入到朝鲜,带来的往往是好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这些人来到朝鲜之后,就没有离开的打算,这种情况,与万历年间特别的相似。
  李玄机说的很是详细,仿佛日本人已经准备入侵朝鲜了。
  苏天成没有太在意,毕竟在他的印象里面,在朝鲜战败之后,日本国内的政权更迭,经过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等。慢慢开始趋于平稳了,后来甚至有人形容了,织田信长是种麦子的,丰臣秀吉是做饼的,德川家康是吃饼的,之所以这样形容,这里面具有深刻的含义,织田信长是开创者。敢于任事,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丰臣秀吉一心想着扩大日本民族的影响力,甚至做过颠覆大明王朝的美梦,两人都有着巨大的野心,也容易对外发动战争,希望依靠掠夺来壮大实力,德川家康相对保守一些。重点还是致力于自身的建设,想着踏踏实实的让日本强大起来。
  如今掌握日本政权的,是德川家康创立起来的幕府家族,应该是趋向于平稳的,不存在主动进攻朝鲜。
  至于说朝鲜的日本商贾突然多起来。也许是一种巧合,同时张凤翼率领的大军,还驻扎在平壤,有了这一股的大军,难道还怕日本人入侵吗。
  凡此种种情况,暂时迷惑了苏天成,苏天成根本不会想到,朝鲜的使者马上就会到京城,向皇上提出来要求,恳请明军撤出朝鲜,这也就导致了后面一系列事情的发生。
  使者没有逗留多长的时间,或许是看见,苏天成对这一切都没有多大的兴趣,也就很知趣的离开了。
  使者离开之后,洪承畴、孙传庭、毕懋康等人,都进来了,他们刚刚在一起接了圣旨。
  不管皇上有什么旨意,在这里,一切都是苏天成说了算,是不是展开进攻,或者是暂时的防御等等,所以大家来,也是想着听听苏天成有什么要求的。
  苏天成看了看众人,慢悠悠的开口了。
  “皇上下旨了,估计是朝廷里面,有些大人着急了,他们也不想想,我早就说过了,战役期间,不想有人插手干预的,故而朝廷里面的议论,我们不必去理财,我还是那个意见,需要明确后金鞑子如何调整部署,需要掌握准确的情况,不能够盲目的出击,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准备的时间长一些,我们的损失就小很多了,水师从登州运送来了不少的炮弹和子弹,这是我们急需的,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补充兵力,上次统计的准确数字出来了,江宁营阵亡六千余人,重伤一千余人,损失接近十分之一了,这样的损耗,我们是不能够多次承受的。”
  “投降的六千汉军,如何处置的问题,洪承畴提出来了意见,朝廷的意思,是让我们自行处理,这个意思很明确,朝廷不会接这个包袱了,那我们就要自行消化,我考虑过了,洪承畴的意见是有道理的,这些汉军,不管怎么说,长期在军队之中,基本的素养还是有的,至少比寻常的百姓强,所以我们可以从中挑选一些军士,进行强化训练,招募军队的事宜,一直都是洪承畴负责的,这次还是你来负责。”
  “不过对这些汉军的训练,必须要严格,甚至是严酷,这些汉军的习气很不好,存在的缺点很多,要花费大力气,纠正他们的缺陷,训练要严酷,违反军法的,一律斩首,相信不要多长的时间,就能够纠正这些兵油子的痞气。”
  “关于征伐的事宜,我的意见是,暂时不要着急,现在后金鞑子比我们着急,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损失,皇太极一定会调整战役部署的,到时候,是从海州方向发动进攻,还是从辽东方向发动进攻,需要我们思考,我们就是要找到后金鞑子薄弱的地方,有句话说的好啊,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两天之后,苏天成的想法出现改变了,他开始高度重视一些事情了。
  李玄机被渠清泽灌醉之后,终于说出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恳请明军撤出平壤,据说皇上准许了这件事情了,认为在平壤驻军,没有多大的意义,恐怕也是因为明军即将撤出朝鲜,所以李玄机才说出来了担心,朝鲜的日本人突然多起来了,会不会是因为明军要撤走了。
  刚刚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苏天成很是气愤,自己辛辛苦苦的带领大军,占领了宣州等地,接着进驻朝鲜,就是要控制朝鲜,从中获取好处,这世上历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朝鲜身为大明的属国,受到保护,就是要进贡的,要做出来贡献的,否则朝廷凭什么罩着朝鲜,那样的事情,傻子才会干,要说张凤翼驻军平壤,也是掠夺了朝鲜不少的财富,就连苏天成都感觉到做的过分了,不过这是殖民者的本来目的,也不算是什么大事情。
  皇上同意从朝鲜撤军,这令苏天成不明白,他也更加看清楚了,朱由检存在的致命缺陷,就是用个人的感情替代了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从朝鲜撤军,接受众人的欢呼,朱由检的脸上有面子了,表现出来伟大和高尚的一面了,而且朝鲜使者来朝拜,总是回赠很多的东西,远远超过人家送的东西,展现所谓的大国形象,这一切都是屁话,利益才是最为主要的。
  不仅仅是在朝鲜的事情上面,包括剿灭流寇的事情上面,朱由检一样是优柔寡断,甚至同情流寇,从而导致了流寇的嚣张,险些颠覆了大明王朝。
  愤怒归愤怒,从这件事情上面,苏天成嗅出了不一般的气息,若是日本真的进攻朝鲜,在朝鲜挑起了事情,谁会受到最大的影响,那就是进攻后金鞑子的江宁营,谁会得到好处,那就是处于危局的后金。
  这世上历来没有无缘无故发生的事情,任何的事情都是有联系的,四十多年前,日本人进攻朝鲜,其主要目的是挑战大明王朝,否则万历皇帝也不会傻乎乎的派兵去教训日本人,如今李玄机认为,日本人可能再次进攻朝鲜,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了。
  当然,这仅仅是苏天成的分析,一切都需要有情报的支撑。
  苏天成期盼的情报,终于到了。
  皇太极做出来了重新的部署,多尔衮来到了海州,济尔哈朗调到了辽东,这都不算是什么大事情,但代善领军进入了蒙古,这就不是小事情了。
  得到了这些情报之后,苏天成将自己关在屋里,整整一天,谁都不许打扰。
  天黑之后,洪承畴、孙传庭、毕懋康和渠清泽等人进屋了。
  桌上摆着地图,画的密密麻麻的,上面有很多的标记,众人早就熟悉了这些标记,这表明了,苏天成经过了缜密的思考,恐怕是发现什么端倪了。
  众人进屋之后,看见苏天成抱着双臂,一直在看着墙上的地图,没有转身和众人打招呼,大家也不打扰苏天成,默默的走到了桌前,看着地图。
  令众人惊奇的是,地图上面,苏天成居然在日本和朝鲜两地,划线连接起来了,这在以往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
  渠清泽抬头看了看还没有转身的苏天成,欲言又止,洪承畴、孙传庭和毕懋康等人,不是很明白,不知道苏天成究竟想了一些什么。(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高瞻远瞩'

  就在众人默默等候的时候,苏天成终于转过身来了。
  苏天成的脸上,带着轻松的表情,看见了这样的表情,众人都松了一口气,这说明苏天成已经思考到了对策,或者说弄清楚了问题所在,至于说是什么问题,只要苏天成开口了,众人就会知道的。
  “前两日,朝鲜使者李玄机来拜见,我没有在意,险些疏忽一件大事情了,幸好渠清泽从李玄机的嘴里,掏到了情报,至于说后金鞑子的调整,你们都知道了,我也就不重复了,一整日的分析,我终于想清楚一些事情了。”
  “多尔衮调到了海州,济尔哈朗调到了辽东,这说明皇太极的整体部署还是没有改变,辽东方向是不会发动进攻的,依旧是防御,这可以理解,也说明皇太极很是清醒,那么多年过去了,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在辽东的关宁锦防线面前,都是栽过跟头的,如今的辽东,我大明边军更加的强悍,皇太极不会蠢到拿鸡蛋去碰石头。”
  “至于说我认为海州方向,不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这是源于兵力的判断,后金鞑子既要防御辽东,又要想着在海州发动进攻,他们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但皇太极安排多尔衮到海州来,显然没有改变初衷,将来合适的时候,进攻依旧会从海州发动,多尔衮骁勇善战,在满八旗旗主之中,是最为突出的,更是擅长于进攻,不会白白调到海州来。”
  “我一直有些奇怪,皇太极为什么会做出来这样的调整,你们都知道,代善到蒙古去了。显然是要从蒙古方向发动进攻了,如此看来,皇太极进攻的重点,肯定在蒙古方向了,但我思索了很久,否定了这个可能性。蒙古部落居住分散,蒙八旗也是分布在各地,而且蒙古草原缺乏粮食,养活如此多的军队,依靠的是各个部落的供给,代善就算是到蒙古去了,想着在短时间之内,捏合蒙八旗,是不大可能的事情。除非代善带着大量的粮草赶赴蒙古。”
  “草原地广人稀,后金在草原的影响,早就遭遇了破坏,表面上看,蒙八旗是草原最为强悍的军队,实际上,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军队,根本不弱于蒙八旗。完全可以抵抗蒙八旗的进攻,就算是代善率领正红旗和镶红旗的军士协助。大同边军也不是吃素的,而且满八旗和蒙八旗最大的缺点,是不善于攻城拔寨,既然他们要展开进攻,那就免不了要攻打城池,以己之短对彼之长。皇太极还没有这么笨啊。”
  “想到了这些,我很是迷惑,甚至以为自己的判断出现了错误,当初就应该再接再厉,直接攻打耀州。拿下耀州城,这样我们的把握就更大一些,即或是后金鞑子倾巢出动,我们也能够更加从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