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8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况已经统计出来了,这一天江宁营阵亡的将士达到了八千人,连续两天作战,直接阵亡的将士,达到了破天荒的一万四千人了,还没有算重伤不能够继续作战的将士,这对于江宁营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尽管说迎战江宁营的五万大同边军,损失惨重,剩下不足万人了,后金鞑子的损失也是惨重的,估计整体的伤亡,超过万人,从伤亡的人员对比来说,江宁营是获得了重大胜利了,但苏天成高兴不起来。
  江宁营很久没有遭受过如此惨烈的血战了。
  洪承畴等人的情绪,因为伤亡的巨大,也很是不好,他们也没有想到,两天的鏖战,会有那么多的兄弟永远长眠在沧州了。
  对于明军和后金鞑子的突然撤退,众人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卢象升增援沧州的消息,肯定被陈新甲知道了,这个时候,陈新甲恐怕要考虑到撤退的事情了。
  绝大部分人的建议,是乘胜追击,不要让陈新甲等人跑掉了,就在沧州解决战斗,可苏天成否定了这个提议。
  这是苏天成的失误,但这个失误是有前提条件的,苏天成不知道后金鞑子已经撤出了战斗,他脑海里面计算的明军和后金鞑子,至少还有八万人以上,能够坚持战斗的,但江宁营能够坚持战斗的,不足五万人了,而且诸多的将士非常的疲倦。
  这样的情况之下,贸然的设伏,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效果,相反,若是将后金鞑子与明军逼到了绝路上,人家破釜沉舟了,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谁都无法预料。
  两天的鏖战,将士伤亡惨重,已经令苏天成心疼了。
  苏天成的分析,得到了众人的理解,其实大家也明白,陈新甲肯定是要组织大军撤退了。
  商议的最终结果,就是斥候迅速给孙传庭送去情报,要求孙传庭退守大沽口,不要对天津发动进攻了,等待大军赶赴天津,统一作战。
  天黑了,苏天成站在屋外,寒风凌冽,他没有感觉到寒冷,洪承畴和渠清泽等人,也站在他的身边。
  很快,斥候骑马过来了,战马几乎要到苏天成等人的面前了。
  渠清泽正要发怒,这些斥候真的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皇上就在这里,居然不知道下马,不管是多么重要的情报,也不需要如此着急的。
  斥候大概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好,飞上下马之后,马上跪在了苏天成的面前。
  “皇上,属下有重要情报禀报,一时着急,乱了方寸,请皇上惩戒。”
  “好了,你也不是故意的,说说看,是什么情报。”
  “属下侦查得知,多尔衮带领后金鞑子,早就撤离了沧州,也就是在下午的战斗结束之后,多尔衮就直接撤离了。。。”
  苏天成的脸色一下子变白了,他扬起拳头,狠狠的朝着空中挥舞。
  “朕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啊,朕痛失了剿灭大同边军的良机啊。。。”
  洪承畴和渠清泽也是目瞪口呆,他们绝对想不到,多尔衮会率领后金鞑子擅自撤退了,也就是说,从沧州离开赶赴天津的,只剩下大同边军了,遭遇重创的大同边军,无论如何都是难以抵抗江宁营的围剿的。
  还没有等到苏天成开口询问,斥候继续禀报了。
  “天尚未黑的时候,明军就开始撤离沧州城池了,属下一直都在注意,还是想办法抓住了明军之中的一名军官,才得知后金鞑子已经先行逃离了。”
  洪承畴气的差点跳起来了。
  “为什么才来禀报啊,这么重要的消息。。。”
  还没有等到洪承畴说完,苏天成开口了。
  “不要责怪他们了,这都是朕做出来的决定,斥候做的很是不错了,知道抓住明军的军官,询问到了情况,若是没有询问到情况,至今朕和你们都是蒙在鼓里的。”
  气咻咻的洪承畴,也说不出来话了,丧失了绝佳的机会,谁不感觉到可惜啊。
  苏天成很快调整了情绪,要求斥候继续去侦查,同时派出军士去接管沧州城,相信沧州城内已经没有官吏了。
  看着洪承畴等人,苏天成的脸上竟然露出了笑容。
  “好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多尔衮逃走了,大军攻打天津,就要顺利很多了,朕若是预料不错,辽东的局势马上就要开始紧张起来,大明朝廷恐怕无法安稳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新的对峙'

  面对着惨重的损失,多尔衮开始露出残酷的本性了,此次与明军联合作战,带来的五万勇士,阵亡超过了万人,实力大打折扣,这些损失,他必须要挽回,按照习惯,满八旗入关作战,下面的军士都是能够收获到大量财物的,可惜这一次作战,皇太极也提出来了明确的要求,目的主要是联合明军击败江宁营,可惜这个目的没有达到。
  通过在沧州作战,多尔衮感受到了,大清国必须要另辟蹊径了,联合大明朝廷没有多大的作用了,苏天成统一中原恐怕是不能够逆转的事情了,这个时候,大清国增强自身的实力,改变以前的思想,重在韬光养晦,寻求合适的时机进军中原。
  多尔衮的这种认识,通过沧州一战,更加的明确,此次回到沈阳之后,他一定会禀报皇太极,就算是皇太极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也要据理力争的。
  多尔衮选择的路线,有些偏远,离开沧州之后,从河间府进入到保定府,接着进入真定府,最后进入山西,从大同进入到蒙古草原。选择这个偏远的路线,多尔衮的目的也是非常明确的,重点就是劫掠钱财,走过的路线越长,能够劫掠到的钱财也是越多。
  临近春节,老百姓都准备过年了,家中集聚的钱粮也是不少的,在这个时候劫掠,肯定能够有巨大的收获,当然,因为路线的偏远,问题也是存在的,沿途存在不少的危险,好在多尔衮非常清楚,明军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沧州和天津一带了。其余的地方暂时顾不上。
  京城,养心殿。
  朱由检的脸色苍白,眼神有些散漫。
  周延儒低着头,垂首站在下面,陈新甲的奏折已经到朝廷了,沧州战斗的情况。说的非常清楚了,应该说朝廷大军与满八旗联合作战,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起浙江和南直隶的战斗,算是很不错了,至少抵抗了江宁营的进攻,而且在撤离沧州之前,主力部队还是存在的,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多尔衮擅自撤离。离开了沧州,不会继续联合大同边军作战了。
  陈新甲对于多尔衮擅自做出来的决定表示了极大的愤怒,奏折之中甚至咒骂了后金鞑子,认为蛮夷之人是不懂信义的。
  这本来不是致命的事情,但接下来收到的奏折,就令朝廷坐立不安了。
  多尔衮离开沧州,沿途开始劫掠,各地官府的奏折雪片般的飞到朝廷来了。因为北直隶卫所军队抽调之后,大都集中到沧州。迎战江宁营去了,各地的防御几乎是空虚的,根本无力对付多尔衮,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后金鞑子肆掠,话说回来,就算是卫所军队还在坚守。也不是后金鞑子的对手,根本不敢正面迎战后金鞑子。
  这等同于雪上加霜。
  收到了陈新甲的奏折之后,朱由检想到了调动辽东边军,多尔衮的撤军尽管说造成了损失,但不是什么致命的打击。几十万的辽东边军,还是有着不错的战斗力的,可惜多尔衮开始在北直隶的劫掠,预示着辽东的局势会迅速的紧张起来了,朱由检想要抽调辽东边军的打算,直接受阻了。
  苏天成不会停止征伐的步子,下一步天津将要成为朝廷关注的重点地方,朝廷里面的氛围,出现了更多的变化,愿意开口说话的大臣少了,沉默的居多了,就连内阁首辅周延儒,也沉默了很多。
  这些情况,朱由检都很清楚,因为对苏天成的憎恨,锦衣卫和东厂清理了朝中的不少文武大臣,大牢里面已经是人满为患了,这样的行为,严重打击了朝中的文武大臣,甚至有人将王承恩与魏忠贤比较了,这么长的时间过去,已经很少有人在朝中直接提出来意见建议,当然在这个过程之中,锦衣卫和东厂因为泄私愤,或者是为了树立权威,也有暗地里打击正直的大臣的行为,这些问题在朱由检看来,不是最大的问题。
  尽管没有接受过正宗的帝王术的教育和灌输,但朱由检登基这么多年了,有一点他是清楚的,那就是在危机的时刻,他所最能够依靠的还是太监和锦衣卫,朝中的文武大臣,绝大部分是靠不住气的,掌握权力之后,都是为了自身,最大的例子就是苏天成,在有了足够的权势之后,居然想着做皇帝了。
  几分钟之后,朱由检集中了精神,眼神开始变得犀利起来。
  “周爱卿,朕想着问问,这些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啊。”
  周延儒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这个问题太难回答了,但皇上既然问了,就一定要做出来回答的,否则说不定哪一天,自己也会被锦衣卫和太监投入到大牢里面去了。
  “皇上,臣以为,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还是天津方向,多尔衮此人无信义,臣以为没有什么稀奇的,后金鞑子本来就是蛮夷,不可能信任的,沧州的战斗,陈大人和王大人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若不是遭遇到了困难,苏天成也不会调集在河南的江宁营军士了,尽管陈大人的奏折里面没有说到江宁营的伤亡情况,臣觉得江宁营在沧州也是遭遇到重创了。”
  朱由检微微点头,认为周延儒这样的分析还是很不错的。
  得到了皇上的鼓励,周延儒暗暗松了一口气。
  “臣之所以建议将重点放在天津方向,是因为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即将进攻天津,陈大人率领的大同边军,包括天津三卫,还有北直隶卫所军队,总人数尚有二十余万人,固守天津应该是能够坚持的,不过大军消耗很是庞大,正值春节期间,皇上多多鼓励,一定能够激起将士的斗志,与江宁营展开顽强厮杀的。”
  “至于说多尔衮率领的后金鞑子,在沧州战斗之中,也是遭遇重创的,沿着保定府、真定府方向,朝着山西逃窜,无非是想着从大同的方向离开关内,大同边军抽调到北直隶了,防御空虚,此刻就算是调集军队,也来不及堵截了。”
  “辽东边军暂时不能够调遣,多尔衮的行为,后金的皇太极肯定是知晓的,如此情况下,难得保证辽东不会出现什么变故,关宁锦防线不能够出现任何的问题。”
  “两权相害取其轻,臣是这样的认识,若是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皇上责罚。”
  朱由检好半天没有开口,这令暗地里有些得意的周延儒,精神再度紧张起来了,他不知道皇上是不是满意,或许自己有什么地方没有说话,朝廷里面如今的局面是明确的,宁肯不开口说话,也不要因为话多了,暴露出来什么问题了。
  “周爱卿的建议还是不错的,朕很是欣慰,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朝廷的情况,诸多文武大臣的想法,朕都是知道的,锦衣卫和东厂的做法,有些地方的确是过分了,需要纠正,朕看这件事情,就请周爱卿办理吧,那么多的大臣都关押在大牢里面,说不过去了。。。”
  接受这样的任务,等于是拨乱反正,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可周延儒却没有丝毫的欣喜,他清楚皇上的脾气,颇有些朝令夕改和杯弓蛇影的意思了,说不定自己今日纠正过来的事情,明日在朝廷上面就要出现问题了。
  为了试探皇上的态度,周延儒小心翼翼的开口了。
  “臣遵旨,臣建议首先解决闫子章的事宜。”
  闫子章一直还被关押在大牢里面,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也是因为闫子章不肯低头,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甚至直接对朝政提出来了批评,令朱由检非常的不爽。
  朱由检脸上的神色有了变化。
  “周爱卿,朕既然叫你去办理这些事情,如何做就不需要朕开口了。”
  离开养心殿,周延儒借口有事情,直接回到府邸去了。
  进入密室之后,周延儒直接对着周康开口了。
  “大明气数已尽,没有什么希望了,苏天成拿下天津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春节你就不要留在京城了,还是借口回家去过年,直接找到苏天成联系,若是找不到苏天成,找到朱审烜和杨嗣昌等人,也是一样,保密的事宜,我不想多说了。”
  “老爷,小的一定完成任务,小的以为,老爷不必如此着急啊。”
  “你知道什么啊,以前是朝廷与后金鞑子联合,对付苏天成,如今朝廷需要面对苏天成的进攻,还要预防后金鞑子趁浑水摸鱼,一边都难以应付下来了,就不要说面对两边的进攻了,这等的情况下,朝廷还能够支撑多久啊,偏偏这个时候,锦衣卫和东厂把持了朝政,已经弄得天怒人怨了,皇上今日要求我纠正锦衣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