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神山城也是倭国在本州岛上的一座要塞,有七万倭**队在此镇守。契苾何力虽然兵仅两万,但是半分惧色都没有,与倭人在天神山城进行了激烈的鏖战。三天之后,大唐水师赶到,在水师的有力支援下,终于击破了天神山城这一要塞。
    随后大军如狂风扫落叶一般,把本州岛西部的各股小势力完全拔除掉,契苾何力和欧阳延嗣这两个战争狂,可没有杜睿那么多顾忌,只要一座城市稍稍有些反抗,破城之后,便尽数诛灭,冯毅有心要劝说,但是此次领兵主帅可是契苾何力,这位老将军,他一个晚生后辈自然不敢多嘴,只能暗暗叮嘱欧阳延嗣少造杀虐,没的给杜睿添麻烦。
    薛仁贵同样也是一路疯狂突进,击破了南岸倭城近十数座,后又折身返往东行,在水师的帮助之下,经由鸟羽渡海登陆三河。
    这个在未来诞生了日本历史上第一忍者神龟的地方,在薛仁贵的一番铁血镇压之下,紧紧三日的光景,就变得寸草不生。
    至于刘仁轨,他先是向南,直取了自立为倭国新国主地倭国三皇子,于大圣寺城击毙伪倭王,后挥师北上,连拔倭国残余贵族镇守的城塞数十座。破倭地原驻民部落百余,苏我氏一族残余在尾山城招集了苏我氏一族子弟兵和倭兵数万,意欲阻敌,可倭国的精锐尚且不失大唐的对手,更何况这些东拼西凑起来的部队了,一战之后,苏我氏被彻底灭族,消失的干干净净。
    最后刘仁轨又趁势登录北海道,歼灭了虾夷人之后,将这个岛屿也纳入了大唐的版图之内。
    战争总共持续进行了五个月之久,倭岛之上的烽烟才总算平静了下来,倭岛上的男丁足足给消减了三分之一还要多,除了一部分被留下来,在倭岛之上开采金、银、铜、硫等大唐急需矿产之外,余下的只等入冬之后,将全部被运往大唐,成为永无翻身之日的奴隶,在大唐从事最危险的工作,为他们的子孙赎罪。
    至于倭国的那些皇族公卿,同样将全部被押解往长安,献俘于大唐帝国的太宗帝皇陛下。
    终于,在到达了十月中旬,已经没有了台风威胁之后,在倭岛上征战了五个多月的将士们才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在杜睿的极力推荐之下,太宗的旨意也终于到达了倭岛,任命刘仁轨成为了倭州刺史,治理倭岛,并且开始提前为日后的移民工作作出准备。
    #¥#¥#¥#¥#¥#¥#¥#¥#¥#¥#¥#¥#¥#¥#¥#¥#¥#¥#¥#¥#¥#¥#¥#¥#¥#¥#
    在海上颠簸了数日,杜睿总算是回到了阔别大半年的大唐帝国,上岸之后,略作休整,便一路向西,过了洛阳,进了潼关之后,天际已经洋起了大雪,似乎向大唐将士们预示着,来年丰收的好兆头。
    回到了国土的大唐将士们,也总算从嗜血狂战士的角色当中剥离了出来,一路上嘻嘻哈哈的,要是让旁人看见,很难相信,在倭岛的时候,他们每个人的手上至少都有几十个倭人的性命。
    终于到得长安城外,杜睿强忍着赶回家中与妻儿团聚的渴望,率军先到了承天门,在哪里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几乎长安城的百姓都不顾冰天雪地,有的甚到赶到了城外,观看着这一只庞大到了极点的献俘队伍。
    太宗就站立在承天门上,接受了倭国国主天武天皇的降书,当然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以天皇的身份出现了。
    太宗先是历数了天武天皇的十大罪恶,接着宣布将其去国,封为子爵,杜睿在城门下听到太宗的这个决定,顿时眼睛都凸了出来,好家伙,太宗这也太小气了,大概还恼恨倭国窃据天皇之位,居然只给人家封了一个子爵,想想天武天皇,不!现在是天武子爵了,他那庞大的家族,一个子爵的俸禄,估计下半辈子只能喝粥度日了。
    然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之后,早已归心似箭的杜睿,终于找了个机会向太宗辞行,飞奔着回了家中。
    关于杜睿的封赏,实在已经是赏无可赏了,只能给他加了两千户封邑,说起来,杜睿的封邑在大唐,恐怕是无人能及了。
    回到了家中,伊莎贝拉已经给杜睿生了一漂亮得如此瓷娃娃一般可爱的混血小帅哥,杜睿当即取名杜学武,产后显得丰盈了许多的伊莎贝拉见到杜睿的时候,哭得让杜睿这个天骨铮铮的硬汉都心疼的受不过,好不容易才把这可怜的西洋美人儿给劝慰住,家里哪一位妻子不是泪汪汪的。
    宝钗也生了,生下了一对双胞胎,都是儿子,杜睿一手一个,喜欢的不得了,一个取名杜学义,一个取名杜学桢。
    黛玉也给杜睿生了一个女儿,看着那粉雕玉琢的小脸,杜睿一样是欢喜无限,黛玉原本还因为宝钗生下一对双生子,而自己却生了个女儿怏怏不乐,见杜睿如此喜欢,才破涕为笑,杜睿当即取名杜兰若。
    熙凤,元春,探春,麝月也给杜睿一人生了一个儿子,就等着杜睿回来取名,杜睿自然不推辞,这是当爹分内的事,一个取名杜学仁,一个取名杜学祁,一个取名杜学诚,一个取名杜学禹。
    可卿生下的是个女儿,她可不想黛玉一样,生个女儿就愁眉苦脸的,杜睿看了也是喜欢的不得了,这个小丫头和她的母亲一样,天生的美人胚子,取名杜兰慧,盼着她长大之后,能像她的母亲一般蕙质兰心。
    还有武媚娘,她一样生下的是个女儿,杜睿看过之后,取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名字,太平!
    费尽心思的取好了名字,杜睿看着这一帮闹个不停的儿女,再看看一个个满眼含春的娇妻们,不禁一阵感叹,莫不成穿越了就要当种马。
    这是杜睿的长子杜学文跑了过来,一把抱住了杜睿的大腿:“爹爹!”
    杜睿大笑着将长子抱了起来,他离开的时候,杜学文才刚回晃晃悠悠的走路,话都不会说,如今连爹爹都会喊了。
    杜学文倒是一点儿都不认生,伸手抓抓杜睿的耳朵,大笑起来。
    杜睿见了,更是笑得不行,道:“好儿子!爹爹是个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元帅,你倒好,居然抓你爹爹的耳朵,当真有些胆量,看起来日后长大也是个能统兵打仗的!”
    安康公主闻言,急忙将杜学文抱了回去,道:“我才不要让学文和你一样,整日里东奔西走,连家都顾不上,学文,学文,日后自然是要学文的!”
    杜睿不理安康公主,笑着对杜学文道:“好儿子!那你自己来说说,日后是要做个书生,还是做个大将军!”
    已经快三岁的杜学文眼珠子转了半天,很是骄傲的昂起了头:“孩儿以后要和爹爹一样,做个大将军。”
    “嗯!吾儿豪言,为父甚慰,不愧是我杜睿的儿子,哈哈哈!”
    杜睿很高兴,然后一个孩儿抱起来亲一番。
    接着杜睿又换了衣冠去祭祀了祖宗,礼仪显得相当的繁琐,但杜睿并没有因为而不耐烦,在杜睿的眼里,恰巧是这样的仪式的潜移默化,还有其他方面的耳渲目染,才让华夏民族尊崇的仁孝礼义信刻进了骨子里,一直延续了数千年而不改。
    想想后世那些在自己的父母跟前只知道伸手要钱,然后出去花天酒地,偶尔还抱怨自己的父母没本事,养不起他这样的现在优秀时尚青年。
    这样的言论若要是放到大唐,就是爹娘不抽你,不骂你,街坊邻里也绝对唾弃这种人渣,官府也绝对把这种没大没小,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畜生抓进牢里,判他个流配三千里的徒刑。
    当天夜里,久别重逢,杜睿干脆就与众多妻妾同坐一个大屋里,绘声绘色地给她们描绘了离开的这些日子发生的经历,快到凌晨之时,妻妾们终是支持不住了一家子也就和衣而睡,似这等轻松的时刻,杜睿却是许久没有享受过了。

第一章 贞观二十二年
 第三篇 远洋 第一章 贞观二十二年    
    清晨,洒下的第一缕阳光驱散了长安的寒意,沉寂了一个晚上的国际大都市,渐渐有了些生气,率先热闹起来的便是东西两市,商贩们早早的起床,百姓们也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宋国公府之内,门房也敞开了大门,一众下人忙碌了起来,清扫的清扫,准备饭食的也开始准备饭食,在大管家杜贵的指挥下,按部就班的忙着。
    去年杜仲这位忠仆也过逝了,为此杜睿还特意向太宗告了一个月的假,返回杜陵奔丧,自打重生以来,这位忠仆便一直维护着杜睿,虽然名为主仆,但事实上在杜睿的眼中,杜仲这位老人,和他的父亲没什么两样。
    在杜仲过世之后,年岁也有些大了的杜贵也卸下了身上的担子,赶来长安,做起了宋国公府的大管家,杜家的七宝斋和海贸商务,杜睿统统交给了杜平原和韦铄打理,倒也井井有条。
    “老爷可曾起了!”杜贵到了杜睿的院子里,看看房内还没有动静,叫过了一名侍女问道,“今日大朝,可不能晚了!”
    侍女忙道:“老爷已然起了,洗漱过,便去了汝南公主的院子!”
    杜贵点点头,转身走了,安排人准备车马,等着杜睿出门。
    汝南公主的卧房之中,杜睿正坐在床头,和汝南公主说着话,自打开春以来,汝南公主的身子又病倒了,她原本底子就薄,生下杜兰馨之后,更是时常生病。
    “睿郎无需为妾身挂心,妾身的身子自己知道,没什么大碍,再将养几日便好了!”汝南公主脸上始终都挂着淡淡的笑意,自己的身子不爽利,反而变着法的给杜睿宽心。
    杜睿也知道汝南公主的病,并非哪种药石可以医治,这是自打娘胎里带出来的,除了安心修养之外,也没有旁的法子。
    “你安心就好!前些时日,太子殿下还遣人送来了一株五百年的辽参,回头让宝钗给你调了,补上一补,你身子骨原本就单薄,别再亏了自己!”
    汝南公主闻言,忙道:“不碍的!宝钗有了身孕,没得去劳烦她,小心动了胎气!”
    汝南公主说着,神色不禁有些黯然,自打生下了杜兰馨之后,她就再没有怀孕了,看着姐妹们一个个都有了自己的子嗣,她虽然不嫉妒,却也不禁有些心焦。
    汝南公主的心思,杜睿当然知道,接着又宽慰了一番,便唤上杜平生,一同除了府门,上车赶着去上朝了。
    如今大唐帝国业已走进了贞观二十二年,杜睿重生到这个时代也已经十八年了,从当初的一个旁观者,只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华夏王朝带来一些改变的小青年,如今已经成了官居极品的朝中大员,杜睿确实将自己当成了这个时代的一员。
    尚书令,梁国公房玄龄也故去了,这位老臣为大唐呕心沥血了一辈子,终于人力不敌天数,还是撒手人寰,病重期间,太宗曾几次过府探望,君臣两个执手相顾,几次潸然落泪。
    两人就着茶道说了一阵,倒也算得上融洽,班值房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一直等了一刻钟的时间,才有值守太监走了进来,道:“文武百官,上朝~~~~~~~~~~~~”
    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厢,文官以褚遂良为首,武将则以杜睿为首,排班走进了太极殿,如今太宗的年岁也大了,原先一日一朝,也改成了现在的三日一朝,平日里有什么政务也大多都交给了太子李承乾料理。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臣山呼万岁,安坐在龙椅之上的太宗虽然年纪大了,却依然精神矍铄,威严更盛往昔,平摊着双手,虚托了一下,道:“众爱卿免礼平身!”
    “谢圣上!”
    王德佝偻着身子,上前一步,拉着长音高声道:“圣上有旨,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褚遂良第一个走出了班列,对着太宗躬身一礼道:“臣褚遂良有事启奏!”
    太宗道:“爱卿有事,尽管道来!”
    褚遂良道:“启禀圣上,江淮,山东百姓移民辽东,漠北,三韩,倭州之事操办一年以来,经查报,各地官员为其功绩,多有扰民之举,现已查明,莱州知府蔡元章,强拆民居,迫使百姓三百六十户移民,另有惠州知府丁德沛,贪污移民补偿款项,攻击七十五万两白银,卷宗已至刑部,大理寺,还望圣上严惩犯事官员,以平民愤!”
    太宗闻言,眉头顿时紧锁起来,道:“刑部尚书,大理寺正卿!”
    “臣在!”
    刑部尚书薛养言,大理寺正卿杜痒盛闻言,赶紧出班。
    如今薛养言因为政绩卓著,已经被提拔成了刑部尚书,至于杜痒盛则是杜睿的一个弟子,和狄仁杰一样,专门喜欢刑狱断案之事,在外任做了一任知县,又做了两任知府,被举贤不避亲的杜睿推荐给了太宗,担任大理寺正卿的职位。
    对于官员扰民,害民,太宗一向深恶。痛绝,特别是贪贿这一项,更是太宗不能容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