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7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皇帝的权威还是要的,历史上魏征死后不久,立马被扣上结党的帽子,皇帝又亲自下令拓平自己给魏征写的墓碑。完全忘了魏征刚死时自己还把他比喻成镜子,这下好了,魏征的碑到真可以当镜子照了。当然在如今的历史当中,魏征的身后事显然要美好了很多。
    皇位稳固以后,太宗皇帝自己也觉得对兄弟的死有点说不过去,再怎么说,兄长李建成是他亲手shè死的,兄弟李元吉的老婆是被他包养了的,亲生老爸是被他自己给逼下台的,这些事要是被堂堂正正的记录下来,那未免有损明君的形象啊,不过皇帝就是皇帝,可以堂而皇之的不要脸,把史官叫来说要看看当朝的记录,史官估计没有料到皇帝的爱好这么广泛,对历史还这么有兴趣,但自己写的东西要是让皇帝看了估计得到下面去报到了,于是连忙加了几个月的班,把太宗皇帝大大的夸奖了一番,肯定了他即位的合法xìng,合理xìng,公平xìng,反正李建成死都死了,还怕他从地下爬出来喊冤不成。
    于是李世民比前代的皇帝们多了一个看历史记录的爱好。大唐的历史对太宗皇帝真是不遗余力的追捧,这跟他的爱好不无关系,看来,爱好不仅能影响本人,还能影响历史。
    可是历史上的太宗皇帝在做了十几年的皇帝后,感到空虚了,空虚之后就得找点乐子玩玩,但当皇帝的什么乐子找不到,美女,宫殿,骏马要嘛有嘛,真是人间的东西没有找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既然人间满足不了皇帝,那就去天上找找,但天上不是随便去的,要想去只有一条路,得道成仙,要想成仙就的吃丹药啊,于是太宗抱着成仙的理想,每天好几斤的大吃水银和重金属的化合物,加速向天堂跑去。于是英姿飒爽的太宗成了60前的一代。要是不想成仙的话。说不定太宗还能活到90后。
    太宗皇帝戎马一生,体格强健,但是只活了五十三岁,而武则天却活了八十七岁,比太宗皇帝多活了三十四岁,试想一下,假如历史上的太宗皇帝多活三十四年,就是武则天时期了,武则天就是有十个胆子也不敢当皇帝。
    太宗皇帝之所以早死,就是因为丹药,如今的历史虽然已经改变,但是太宗之所以早早的便驾崩,还是因为丹药。
    贞观二十一年,太宗皇帝得了中风的疾病,瘫痪在床上。经御医诊治,半年后病体稍愈,可以三天上一次朝了。如继续边治边养,就会逐渐康复的,就连杜睿为太宗诊治过后,也认可了御医的说法。
    可是,此时的太宗皇帝却迷恋上了方士们炼制的金石丹药,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他先是服食了国内方士炼出的丹药,并不见效,加上杜睿的反复进谏,太宗皇帝以为国内方士们的道术浅,就听了杜睿的进谏,但是他不吃中国的丹药,吃上了外国,于是派人四处访求国外高人。
    这时候太宗皇帝体格还是可以了,还去参加了一个祈祷风调雨顺的仪式,还大赦天下,是步行去的,可见他的体格还是可以的。
    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为迎合太宗皇帝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献给皇帝。
    这个印度和尚吹嘘自己有二百岁高龄,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甚至可以在大白天飞升到天宫里去成为仙人。
    他这番鬼话还真就打动了太宗皇帝,不顾杜睿等大臣的强烈反对,给这个印度和尚安排住进了豪华的馆驿,每餐都是丰盛的美食,天天有一大群下人侍奉着,生活不亚于帝王。这家伙见太宗皇帝对自己深信不疑,就煞有介事地开出一大串稀奇古怪的药名来,太宗皇帝信以为真,立刻号令天下,按此方采集诸药异石,不论任何代价,不惜一切牺牲,只要能采办到印度和尚药方中的药,哪怕刀山火海也得取来。
    一年之后,药配制好了,太宗皇帝非常高兴,毫不迟疑地将药全吃了下去,结果七窍流血。
    也幸亏杜睿在一旁,立刻拿着鸡蛋清洗胃,总算是暂时保证了太宗皇帝的xìng命,要不然的话,估计太宗皇帝当时就有可能急xìng重金属中毒而死,那个印度和尚也就出名了,因为他的化学不错,险些一天就毒死了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不过最终杜睿还是没能挽救太宗皇帝的xìng命,最终这位千古一帝的生命定格在了五十三岁,步了秦皇汉武后尘,想长生不老,却事与愿违。
    印度僧人用丹药毒死了年仅五十三岁的太宗皇帝,自然是要杀人偿命,可是他的一条烂命换来的科学成果确实,华夏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太宗皇帝的壮年而亡。
    太宗皇帝成了印度阿三的试验品,不过长生不老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李承乾也是一样禁受不住,果然当他听天草四郎举荐了一位得道高人,尽显仙丹的消息之后,这些时rìjīng神隐隐健旺起来的李承乾心中也不禁喜不自胜。
    承庆殿内,李承乾支撑着jīng神端坐着,汝南公主三女站在一侧,武京娘则站在另一个,下面是天草四郎和长生道人垂手而立。
    李承乾看着长生道人那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心中也不禁暗暗点头,道:“仙长学自那家道派!?”
    长生道人此时也是豁出去了,强打jīng神道:“启禀圣上,贫道学自终南山,李道长门下!”
    长生道人所说的李道长,就是鼎鼎有名的李淳风,唐初曾任太史令,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jīng通天文、历法、数学、yīn阳学等。
    其父李播,隋朝时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以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
    李播“颇有学问,自号黄冠子,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并做《天文大象赋》。这些,对李淳风一生的学术取向,无疑有一定的影响。《旧唐书》本传说李淳风“幼俊爽,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yīn阳之学”。
    早在贞观初年,李淳风在大唐就崭露头角了,而起因就是由于他的天文学造诣。唐初行用的历法是傅仁均编撰的《戊寅元历》,这部历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李淳风对之做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太宗派人考察,采纳了他的部分建议。历法编撰是专门之学,一般学者很难问津,而李淳风对《戊寅元历》提出修订意见时才二十多岁,这自然要引起人们注意。他也因此得到褒奖,被授予将仕郎,进入太史局任职,从此开始了他的官方天文学家的生涯。
    《旧唐书?李淳风传》载:李淳风,隋仁寿二年生于岐州雍,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在其父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天文、地理、道学、yīn阳之学,9岁便远赴河南南坨山静云观拜至元道长为师。17岁回到家乡,经太宗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李世民的谋士,参与了反隋兴唐大起义。后高祖李渊称帝封太宗为秦王,李淳风成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唐贞观元年,李淳风以将仕郎直入太史局。在置掌天文、地理、制历、修史之职的太史局,李淳风如鱼得水,充分展现其才智,后辞官为道。
    先前杜睿进行宗教改革,极力打压佛门,将道门立为正统,李淳风便成了道派的祖师,隐居终南山,于是天下为道者皆以李淳风的弟子自称。
    李淳风最有名的就是留给后世的《推。背。图》藏头诗,就连一向不信鬼神的杜睿,都不禁为之侧目,惊叹不已,其中道尽了华夏气数,以后世人看来,无一不中。
    特别是太宗贞观七年五月十九rì,李淳风与太宗的一番对答,更是让杜睿这个重生者都感佩良多。
    太宗问于李淳风曰:“朕之天下今稍定矣。卿深明易道,不知何人始丧我国家,以及我朝之后登极者何人,得传者何代?卿为朕历历言之。”
    对曰:“yù知将来,当观以往;得贤者治,失贤者丧;此万世不易之道也。”
    太宗曰:“朕所问者非此之谓也。yù卿以术数之学,推我朝得享几许年,至何人乱我国家,何人亡我国家,何人得我国家,以及代代相传,朕yù预知之耳”。
    淳风曰:“此乃天机,臣不敢泄。”
    太宗曰:“言出卿口,入朕之耳,惟卿与朕言之,他人者不能知之耳。卿试言之。”
    淳风曰:“臣不敢泄。”
    太宗曰:“卿若不言,亦不强试,随朕入禁宫。”于是淳风侍太宗登高楼。
    太宗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卿可为朕言之。”
    淳风曰:“乱我朝之天下者,即在君侧,三十年后杀唐之子孙殆尽。主自不知耳。”
    太宗曰:“此人是文是武,卿为朕明言之,朕即杀之以除国患。”
    淳风曰:“此乃天意,岂人力所能为耶?此人在二旬之上,今若杀之,天必祸我国家,再生少年,唐室子孙益危矣。”
    太宗曰:“天意既定,试约言其人。”
    淳风曰:“其为人也,止戈不离身,两目长在空,实如斯也。”
    太宗曰:“乱我国家,何人能平之。”
    淳风曰:“有文曲星下界,生于卖豆腐之家,后来为相,自能平之。”
    太宗曰:“此人何姓?”
    淳风曰:“天机不可泄,泄之有殃。”
    太宗曰:“此人平后可治乎?”
    淳风曰:“己丑有一口一巾不成五者乱之,幸有五天罡下界平治。”
    太宗曰:“此后可太平乎?”
    淳风曰:“前二十四年可媲美乎尧舜,后二十四年又有乱天下者;危而不危,一人大口逢杨而生,遇郭而止。”
    太宗曰:“何人平治。”
    淳风曰:“光子作将,然后平治。”
    太宗曰:“此后可太平乎?”
    淳风曰:“越五十年稍稍太平,后六十年混世魔王下界,rì月生于面目,杀人无数,血流成河,幸有独眼龙平治之后,又树挂拐尺者乱之,此时天下荒乱,人民饥饿,四十年中有五火猪更递为君;唐家血食尽矣,天下非唐有矣。”
    太宗曰:“此后何君出焉?”。
    淳风曰:“有真龙降世,走随小月,阳火应运,木时戴帽。开天地之文运,启斯世之朦胧,礼乐作,教化兴,真太平有道之世也。”
    太宗曰:“乱此国又是何人?”
    淳风曰:“有乱之者,然君臣皆贤,惜不善其后,后得拨乱之臣,始得渐平。迨二百年,有chūn头之人蒙蔽主上,陷害忠良,使此国之君另守一方。迨百年之后,有人之王头腰八者乱之,然亦不得此国之天下。有一兀之主兴焉,人皆披发头生花,听其语不知其音,视其人恶见其面。若非天生八牛,rì月并行,天下几无人类也。女生须,男生子,地裂山崩矣。”
    太宗曰:“后太平乎?”
    淳风曰:“此后大水在足,以有道之主生焉。然数年后,幽燕并起,皇孙遁去;又越数十年有承天启运之主出焉,只得忠贤之臣委以重事,斯坏国家。”
    太宗曰:“忠贤之臣以坏国家,卿言何颠倒也?”
    淳风曰:“天意如是,斯时人皆得志,混世魔王出焉。一马常在门中,弓长不肯解弓杀人,其势汹汹,其时文士家中坐,武将不领人。越数年,乃丧国家。有八旗常在身之主出焉,人皆口内生火,手上走马,头上生花,衣皆两截,天下几非人类矣。越二百余年,又有混世魔王出焉。头上生黄毛,目中长流水,口内食人肉,于是人马东西走,苦死中原人。若非真主生于红雁之中,木子作将,甘口作臣,天下人民尚有存者哉?然八十年后,魔王遍地,殃星满天,有之者有,无之者无,金银随水去,土木了无人,不幸带幸,亡来又有金。越数年后,人皆头顶五八之帽,身穿天水之衣,而人类又无矣。幸有小天罡下界,扫除海内而太平焉。”
    寥寥数言,道尽了唐后天下事,杜睿就是想不佩服都不行,不过若是说李淳风得道,或许不大可能,但至少其推演天机,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只不过如今的历史已经改变,李淳风的藏头诗和《推。背。图》全都没有出现,倒是李淳风自打被杜睿推上了道派祖师的位子之后,名头反倒是更大了。不过眼前这个长生道人,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充其量也就是个走江湖,卖野药的。
    李承乾自然知道李淳风,闻言点点头,道:“原来是仙师门下,不知道长所进何药,可解朕之厄!?”
    长生道人道:“贫道学自恩师门下,只可惜天资不高,恩师道法,未曾jīng通,不过这炼丹之术倒是小成,听闻圣上身染重荷,特进七秀丹(白七爷泪奔)。”
    李承乾闻言不禁意动,忙道:“且呈上来!”
    长生道人躬身领命,冲衣袖之中取出一只jīng致的羊脂玉瓶,有人递上小碗,一颗小指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