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8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相比较之下,在心里武懿宗就落了下乘,武懿宗虽然喊得凶,但是却根本没有人听他的,况且恒连在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是李承乾的贴身护卫了,三十多年的感情,要说恒连会背叛李承乾,他们也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武懿宗见自己的话根本就没有人相信,顿时更加心慌意乱,像发了疯一样的大吼了起来:“你们都没听到本将军说的话吗?恒连已经归附了杜睿叛贼,他们要意图谋害圣上,你们难道忘记了你们是吃谁家的俸禄,吃谁家的粮,难道你们也要造反吗?”
    一旁的山田魁此刻已经认清了事实,根本就不会有人跟着武懿宗起兵了,见状心中也是恼恨,说起来,武懿宗被安排在太子千牛卫也有很长的时间了,可是这个蠢材居然都没能发展起自己的势力,说出话,居然都没有人愿意听,简直是失败透顶。
    如今看那些唐军兵将的眼神就知道,武懿宗危险了,不单单他的xìng命不保,还要将山田魁的xìng命也搭进去。
    山田魁在心里也谋划了起来,眼下硬拼肯定是不行了,要想死里逃生,就必须兵行险招,抓一把筹码放在手里。
    这里是东宫,最好的筹码无疑就是大唐太子李弘,只要能抓住李弘,他就还有机会,想到此处,山田魁突然动了,趁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武懿宗身上的时候,突然转身,朝着太子寝宫跑去。
    恒连一愣,反应过来之后,登时大惊失sè,大声呼喊道:“快!拦住他,他要去危害太子殿下!快拦住他!”
    事发突然,将士们根本就来不及反应,就被山田魁连杀数人,居然冲了出去,恒连见状,更是大惊,也顾不得武懿宗,朝着山田魁就追了过去。
    这个时候将士们也都反应了过来,留下数人看守武懿宗及其党羽,余下的都跟随恒连朝着山田魁一阵狂追。
    寝宫内的李弘此刻也醒了,见外面一阵喧哗,惊道:“出了何事?外面何人喧哗?”
    贴身时候李弘的小太监急忙跑了进来,道:“外面已经乱作了一团,也不知道武懿宗和恒连何人反了,太子殿下速速回避!”
    李弘闻言大惊失sè,道:“怎么会如此?恒连是孤父皇心腹之人,武懿宗乃是母后的侄子,孤的表兄,他们岂会谋反!”
    小太监急的也顾不得许多,上来扯着李弘的衣袖就要走:“太子殿下!现在顾不得那么许多,殿下的安危要紧,速速回避的好!”
    李弘被这突发状况弄得一愣,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被小太监拉着就往外走,想要躲避,刚出去,就见山田魁手中提着佩剑,迎了上来。
    李弘认得山田魁,惊道:“田将军!深夜闯宫,所为何事!?”
    山田魁大喊了一声:“恒连谋反,微臣特来护驾!”
    李弘虽然xìng子懦弱,可到底是天家子弟,哪里是那么好糊弄的,就算是恒连谋反,山田魁身为外臣,如何会在此处,即便是当真进宫护驾,也该去麟德殿和立政殿,又怎会来他的东宫。
    果然,随后恒连急急忙忙的就到了,见山田魁距离李弘只剩下了十几米,惊得肝胆皆裂,大喊道:“殿下速速回避,武懿宗和田魁谋反,要对殿下不利!”
    李弘一愣,还好身旁的小太监胆子大,一把将李弘拉倒,山田魁想要将李弘抓在手中当chéng rén质,却不防那个小太监拉了李弘一把,一把抓了个空,紧接着再向上前,身后的恒连已经杀到。
    山田魁虽然跟在天草四郎身边习武多年,可如何是恒连的对手,被恒连一刀砍在了左臂之上,登时鲜血横流。
    恒连再复一刀,便将山田魁的头颅砍了下来,可怜山田魁一生都梦想着能够兴复倭国,没想到诸般谋划,却依然难逃身首异处的下场。
    李弘见山田魁身死,也是大惊失sè,他是大唐帝国的太子,身娇肉贵,哪里经历过这样的场面,登时脸sè发白。
    恒连忙上前,将李弘搀扶起来,拱手道:“太子殿下恕罪,方才事急,末将在殿下面前失仪,还望殿下恕罪!”
    李弘现在哪里还有心思治恒连的罪,颤声道:“恒将军!这~~~~~这究竟发生何事?为何田魁和武懿宗要谋反!?”
    恒连道:“详情臣也不知,不过方才有兵士向末将密报,说是武懿宗和田魁密谋要劫持圣上,加害宋国公!汝南公主这才派末将前来!”
    李弘闻言,喜道:“宋国公回来了!?”
    最近这段时间,大唐朝局,李弘自然也看在眼里,虽然表面上还算平静,但是内里早就掀起了惊涛骇浪。
    李弘敬重武京娘这位母后,可是对武京娘不时在权利上伸手的行为,也是多有不满,原本李承乾病重,自然应当是他这个太子监国,处理朝政,可是却被武京娘拿了去,他心中早有不满,只是不敢说出来罢了。
    说起来,李弘这个太子当着也是憋屈,每rì里出了向父皇母后请安之外,就是闷在东宫学习,朝中的事,一概不许他插手。
    纵然和历史上武则天的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相比,他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三岁被封为代王,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废之后,被立为皇太子。李弘xìng情懦弱,向来不被武则天所喜,曾经向郭瑜学习《左传》,当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君故事,不禁掩书叹曰:“这种事做臣子的都不忍听闻,而经典之书是圣人拿来训示后人的,为什么要记载这种事?”
    郭瑜回答他:“孔子作《chūn秋》是为了要褒贬善恶,用以劝世或告诫,因此记下商臣的恶行,让千年以后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件事。”
    李弘说:“不是不能让这种事流传,而是我不忍知道有这样的事,请让我改读别的书吧。”
    郭瑜向他拜曰:“‘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殿下资质敏睿,既然不忍听闻这些不好的凶事,臣听说要安定上位、治理人民,莫过于jīng通于礼。不懂礼则无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之位,所以先王重视此道。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那么请殿下就停止读《chūn秋》,改读《礼记》吧。”李弘接受这个提议。
    这样的xìng格自然不可能讨得xìng格强势的武则天的喜欢,公元675年,李弘与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宫时暴卒,极有可能就是被武则天毒杀的,因为当时高宗因为染病,曾有意禅位给李弘,对权利极其热衷的武则天,自然不希望看到这样平稳的皇位过度。
    如果说,李弘还能死个干净的话,武则天的次子李贤就悲催了,据两唐书记载,李贤生于其父母前往昭陵祭拜太宗的途中,出生不久即被封为潞王,后加封岐州刺史、雍州牧、幽州都督。七岁时改封为沛王,后加封扬州大都督及右卫大将军。
    李贤幼年时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聪慧非常,曾令高宗赞叹不已。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庄重,深得父皇宠爱。十八岁时曾改名李德,徙封雍王,后改回本名李贤。李贤自幼身边不乏志士才子,“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他的侍读,可见其自幼得到帝国最好的教育。
    李贤身为雍王期间,由于太子李弘体弱多病,不能dú lì完成太子政务,故高宗曾命东宫官员和李贤代为处理政务。
    上元二年,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为太子。成为太子后,李贤曾三次监国,他处理政事明确公允,受到大臣的拥戴,高宗也对他加以褒扬。此外,李贤的文史造诣深厚,成为太子不久后,他就诏集众多学者如张大安、刘讷言、格希元等人为范晔的《后汉书》作注释,而他的亲笔点评更被史家称为“章怀注”,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此外,李贤还著有《列藩正论》、《chūn。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籍。
    李贤做太子期间,与武则天的关系极其紧张。据史料记载,武后曾多次亲书手信责备太子,并遣人送《少阳正范》、《孝子传》等书籍予太子,以此责备李贤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
    李贤常年处于惶恐之中,而宫中关于“太子不是皇后亲生”的流言更为母子关系雪上加霜。当时,一个名叫明崇俨的道士深受帝后信赖,常伴随武后左右。一次武后请明崇俨为皇子看相,明崇俨随即作出“英王状类太宗、相王最贵,而太子不堪大任”的论断,事情传到太子耳中,令李贤更加忧惧。
    公元680年,明崇俨为盗所杀,武后怀疑是太子所为,随即派人搜查太子府第,查出皂甲三百余副,太子遂因谋逆罪被捕囚禁。高宗向来宠爱这个儿子,犹豫再三希望赦免太子,但被武后以“为人子心怀谋逆,天地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的论断驳斥。
    高宗无奈下令三司会审太子谋逆案,太子最终未能洗脱罪名,被废为庶人,在长安拘禁一年多后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前妻子、儿女、仆从衣不蔽体,十分悲凉。
    唐睿宗即位初,武后因担忧废太子在外有所图谋,便以校检李贤宅第的名义派遣丘神赴巴州,丘神到达巴州后即逼迫李贤自杀。依据《资治通鉴》的说法,李贤之死很可能直接出于武后的懿旨。李贤死后,武后恢复其雍王王爵,并在流放地下葬。
    公元705年,武后崩,中宗继位。唐中宗念及兄弟之情,追授李贤“司徒”官爵,并将灵柩迁回长安,以亲王礼陪葬乾陵。公元712年,李贤遗孀房氏病故,唐睿宗下旨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房氏追加“太子妃”,两人合葬于今“章怀太子墓”。
    虎毒不食子,可是有才有德的李贤却难逃母亲的毒手。
    武则天的三子李显,显庆元年生于长安,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高宗于公元683年病死,他于同月甲子rì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嗣圣”。
    中宗庸弱无能,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他重用韦皇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yù以韦皇后之父韦元贞为侍中,裴炎固急以为不可。
    李显大怒:“我以天下给韦元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
    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中宗的举动大为恼火,公元684年2月,继位才36天的中宗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
    李显先后被软禁于均州、房州14年,只有妃子韦氏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李显就吓得想自杀。
    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
    韦氏的鼓励、帮助、劝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坚持着活了下来。因此,李显和韦氏作为患难夫妻,感情十分深厚。他曾对韦氏发誓说:“有朝一rì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公元699年,李显被年老的武则天召回京城,重新被立为太子。李显很注意搞好与母亲武姓家人的关系,出于这一动机,他决定和武氏联姻。就这样,他的一个女儿即后来的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幼女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
    李显与武家结亲,无疑是想通过裙带关系稳固确立自己的地位。长安元年,他的儿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少年气盛,对祖母宠信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深表不满,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报告给武则天,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
    自己的儿子,女儿被自己的母亲逼杀,李显却不发一语,可见他这个太子做的有多窝囊。
    如果说李显是窝囊的话,武则天的幼子李旦就过于万事无争了。李旦龙朔二年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史载“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
    初封殷王,寻改封豫王、冀王,又改封相王,高宗末年,仍封豫王。嗣圣元年,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于同月已未rì立睿宗为帝,改年号为“文明”。
    睿宗立,则天皇后仍命帝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由则天皇后处理,睿宗毫无实权,甚至连干预国家大政的权力都没有,沦为傀儡。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废睿宗,封他为皇嗣,改名武轮,迁居东宫。武则天圣历元年,武则天又改立中宗为储君。睿宗则贬为亲王,封号相王,他的五个儿子被封为郡王。
    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等五人发动神龙革命,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辟,不久武则天去世。中宗封睿宗为安国相王,随即辞去。景云元年,中宗驾崩,少帝李重茂登位,改元唐隆。
    同年睿宗的三子临淄王隆基发动羽林军攻入宫,讨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