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8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历朝历代,但凡坐上了权臣位子的,都不会有好下场的,姑父!我回避是因为我不想看到,亲身经历,那样的一天!”
    杜睿坦然的笑着说道:“不!殿下!那不是我所担心的,因为臣在教给你权利好处的同时,也会教给你什么是爱与正义,如果当真有那么一天,臣发现殿下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更好的治理这个国家,带着这个国家亿万百姓幸福的话,臣哪怕是当真倒在殿下的面前,也没什么好遗憾了!”
    李贤再一次被震惊了,他无法想象杜睿会将这么一番话,说得如此坦然,如此淡定,看着杜睿,他突然笑了,这是他经历了人生当中最黑暗一天之后,第一次露出笑容。

第十五章
 正文 第十五章    
    如果这是历史因为我的血统赋予给我的使命的话,我选择接受!
    这是杜睿离开熏风殿的时候,李贤给他的答案,杜睿不知道这样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事实上,方才的对话,听着李贤那略显稚嫩,但是却充满了智慧和无奈的言语,他突然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个侩子手一样,只不过侩子手是用屠刀来结束别人的生命,而他则是用一个看似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斩杀了一个少年对未来的梦想。
    杜睿很清楚,用数年的时间来压抑住内心的渴望,培养出一份淡然的心xìng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但是他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大唐需要稳定,这个凝聚了三代人,无数智谋勇捷之士心血打造出来的盛世王朝,绝对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
    杜睿回到了麟德殿外,李世绩,于志宁,杜痒盛三人正在焦急的等待着,除了他们三个,还有闻讯赶来的众多朝臣,他们都在等待着最终的结果。
    李弘虽然不在了,但是杜睿作为李承乾遗命的托孤大臣的权利犹在,这个时候,不是叽叽喳喳辩论的最佳时机,可以说如果杜睿愿意的话,谁来做这个皇帝,他完全可以一言而决,这就是托孤大臣的权利。
    不过这份权利,在更多人看来,是非命,是擅权,他们并不希望,杜睿掌握这种权利,因为一旦那样的话,他们的权利,利益将受到严重的挑战。
    能站在大唐朝堂之上的人,每一个都是人jīng,或许年轻的时候,他们对家国社稷都曾有过自己的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打造这个强盛的帝国,但是随着他们认识到权利的好处,那种滋生出来的**已经占据了他们的本心,现在他们只希望得到权利,更大的权利。
    杜睿的出现,让在场的所有朝臣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随着杜睿跨出去的每一步,他们的心都被重重的敲打着。
    李世绩也没有了以往的平静,睿智,快步迎上前来,道:“承明!如何!?”
    杜睿看着李世绩,长出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这一刻,他突然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只不过这种轻松很快就将彻底的远离他,身为托孤大臣,他的肩膀上将扛起更多的责任。
    杜睿接着走到了群臣的中间,看着四周围神态各异的同僚,平静了一下心情,道:“诸位大臣,圣上驾崩,太子也为人所害,大唐的江山社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当务之急,便是确立新君,安抚民心!”
    众人知道戏肉就要来了,这让他们感觉到了紧张,自古以来,拥立之功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只不过这些人个怀着心思,他们想要得到的,只是能让他们满意的答案。
    众人的表情,杜睿都看在眼里,他很清楚,李弘被害的消息已经传扬开来,难免会有人生出别的心思。
    特别是那些豪门大族出身的,他们自然希望李正能够坐上皇位,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希望恢复以往的荣耀。
    但是杜睿注定是要让他们失望了!
    “皇次子贤德行彪著,仁善宽厚,聪慧敏捷~~~~~~~~~”
    “杜大人!”
    杜睿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给打断了,杜睿看过去,见说话的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以前没见过,不过见其身上穿着紫绶的官服,想来在朝中的品阶不低。
    杜痒盛凑到杜睿的身旁,小声道:“这是朝中的礼部尚书崔皋,出身清河崔氏!”
    杜睿点点头,道:“不知崔大人有何话要说!?”
    崔皋道:“杜大人!如今朝中发生了这么多事,究其根由,皆是因皇后而起,如今圣上壮年驾崩,其因可疑,皇后自然有重大的嫌疑,当纠合宗正府严查,岂能再立皇后之子为君!”
    杜睿闻言,看着崔皋道:“不知崔大人有何高见!?”
    崔皋故作沉思道:“本官以为,如今情势危急,当立贤者为君,安定民心。”
    杜睿冷笑一声,道:“那何人又堪称贤者!?”
    崔皋道:“皇三子正为人严正大方,甚是聪慧,可为君!”
    杜睿一双眼睛冰冷的看着崔皋,道:“皇三子!崔大人!皇三子如今不过五岁,崔大人居然就能看着其严正大方来,当真是慧眼啊!”
    崔皋被杜睿出言讥讽,不禁有些羞恼,强辩道:“高祖皇帝立朝以来,曾有明旨,后宫不得干政,然皇后却不肯安于宫中,辅佐圣上治理后宫,于朝政上多有干扰,其已失德,若是杜大人立皇次子为君的话,本朝难免会出现刘汉吕后故事,到时候牝鸡司晨,非社稷之福。如今太子被害,皇次子亦不宜被立为君,自然只有皇三子最适合了!”
    崔皋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是他所说的担心后宫干政,确实触动了在场这些社会jīng英士大夫的心,这确实很多人都担心的。
    历朝历代以来,但凡出现后宫干政,牝鸡司晨的事件,都意味着江山动乱,烽烟四起。
    周武王伐纣时就曾说过:“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意思就是说,母鸡是不可以在早晨打鸣的。倘若母鸡在早晨打鸣,这一家子就完了。说得就是后宫不得干政,如果后宫干政,这个国家就完了。而纣王的“惟妇言是用”就被周武王宣布为罪状。
    在历史上,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现象比比皆是,此后甚至一直伴随封建王朝的始末。幼帝即位、外戚专权、宦官干政这三大痼疾是历代封建王朝着手解决的重点,最终伴随着封建君主**制度的结束而消亡。如汉代吕太后,邓太后,唐代武则天,清朝清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等。
    在后世的一些影视剧里经常可以看到皇帝义正言辞的说:“后宫嫔妃不得干政”。
    关于这点,一般人都认为古人之所以这么做,应该是意识到了家庭扰政,对一个不能被罢免的当权者的危害。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一些杰出的女xìng,可以帮助君王料理国事,比如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就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xìng军事统帅。
    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享受独祭的隆礼。
    甲骨文中有一条卜辞写道:“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意思是说,商王征发妇好所属的3000人马及其他士兵1万人,命他们去征伐羌。当时,久经沙场、战功累累的禽、羽等武丁爱将,都归妇好率领。那一仗打下来,羌人势力被大大削弱,商之西境得以安定。
    那时,距都城安阳正北1000多里外,还有一个强悍的游牧部族土方。武丁命妇好率兵出战,只一仗,就打退了入侵之敌。妇好乘胜追击,彻底挫败了土方。从此土方再也不敢入侵,后来终被划入商的版图。
    妇好和武丁征伐巴方。战前妇好和夫君议定计谋,妇好在敌人西面埋伏军队,武丁则带领jīng锐部队在东面对巴方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巴方军队在武丁军与妇好军的包围圈中顾此失彼,阵形大乱,终于被围歼,南境遂平定。这大概也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伏击战”了。
    还有汉明帝的皇后马明德,衣服很朴素,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楚王谋反,牵连甚广,株连数千人下狱,马皇后就去劝说,恻然下泪。汉明帝很感动,就宣召大赦天下,连原来不在大赦之列的谋反罪也算上。这样被楚王牵连进来的数千人就被释放了。
    这件事情后,汉明帝处理政事,经常询问她的意见,马皇后参政但不扰政,没有自为之的心态,夫妻的感情很深。
    汉明帝过世后,马皇后名份上的儿子登基。马皇后成为太后,皇帝提起要册封自己的舅舅们为候,群臣们也多次上奏。封侯对于国家来说是公事,而被封的人受封是因为是国舅,所以对于太后来说也是私事。马太后多次拒绝了皇帝和群臣的这个要求。因为高祖定制“非有功者不得封侯”,表示即使要封他们为候,也得等到国家形势良好的时候。
    当然还有太宗皇帝的长孙皇后,她的贤德是为万世称颂的。
    有一次,太宗从朝廷里回到后宫,骂骂咧咧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惩罚这个乡巴佬。”
    在一旁的长孙皇后问道:“陛下和谁生这么大的气呢?”
    太宗说:“魏征每廷辱我。”
    长孙皇后听了,立刻进里边换上朝服,来到太宗面前道贺。太宗不明白,问她有什么可贺的。
    长孙皇后说:“自古以来,君主胸怀宽广,才会有耿直的臣子。今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说明陛下仁德广厚,这难道不值得道贺吗?”
    唐太宗听了,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再去怀恨魏征。
    太宗曾有一匹骏马,非常喜欢,派人jīng心喂养。有一天,这匹马却无疾而死。太宗极为愤怒,认为是养马人没有养好这匹马,要下令杀他。
    这时,长孙皇后劝阻说:“过去齐景公因为自己所喜爱的马死了,也要杀养马人,晏子向齐景公请求,允许他数说养马人的罪过。晏子训斥养马人说:‘你的职责是养马,却把马养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由此而导致大王为了一匹马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会怨恨大王不仁慈,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各个诸侯国听到这件事后,会因此而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感到羞愧,便赦免了养马人。陛下读书也曾读到过这一段,难道你忘了吗?”
    太宗于是醒悟。
    长孙皇后患病,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承乾要请求大赦天下来祈福,长孙皇后阻止了他,说这是破坏国家的法度,不能听信那些异方教的说法。
    后世还有朱元璋的马皇后,也是一位十分贤德的皇后,朱元璋称帝之后,打算封马皇后的族人爵位,马皇后劝谏说“爵禄私外家,非法”。
    马皇后还说过:“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也愿陛下同样不要忘了群臣同艰难。”
    后来太祖薄待功臣,为马后瞧破并加善谏。太祖便感慨道:“唐有长孙皇后,曾苦谏太宗不忘魏征,卿亦可媲美古人了。”
    马皇后生病了,拒绝服药,朱元璋问为原因,马皇后说如果自己服药病不见好,你肯定要把太医们都杀了,朱元璋表示,绝对不会怪责太医们,即使他们治不好。
    当然后宫扰政的例子也很多。比如说,汉末吕布在下邳时,陈宫献计吕布驻兵城外,自己守城池,这样互为犄角,可以对付曹军。但是吕布的夫人出来干扰,使的吕布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被曹cāo包围在城内,最后灭亡。
    杜睿并不想眼下的那些士大夫一般,对妇人干政畏之如虎,杜睿甚至认为,只要是这个国家的公民,无论男女,都可参政、议政,但是家室扰政是值得反对的。
    杜睿认为,“后宫不该干政”是一个常识,原因非常简单: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一个国家具有一定的制度和秩序是至关重要的。“后宫干政”之所以有害,就在于它干扰、破坏了已有的制度和秩序的正常运行,进而使zhèng fǔ陷入一种不正常的运作方式。这会与zhèng fǔ原有的运作方式相互冲突,严重时就会导致混乱和无序。
    从历史上看,“后宫干政”有可能导致君权旁落、外戚滥权、大臣投机依附等一系列后果,究其原因,就在于zhèng fǔ正常的运作方式受到干扰和破坏。
    王后和嫔妃只是君主的配偶,已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赋予她们管理国家的职权,也就是说,她们并非zhèng fǔ成员。所以一旦出现“后宫干政”,就意味着已有的法律法规遭到破坏。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这绝对是不能逾越的底线,否则,所谓的“依法治国”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已有的法律法规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当然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很多杰出的女xìng,曾对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少数强有力的政治人物带来的短期好处,是无法弥补法律、制度遭到破坏所带来的长期害处的。一时的权宜之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