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指南录-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答。

“是这么个理儿,这样的好官,点灯笼都寻不着。他不收礼,可咱不能不讲良心啊!” 百姓的话,在火云耳边不停地回荡。

良心?火云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胸口。心,从早晨起,一直在砰砰地跳。贴着胸口的护身符已经被汗湿透了,粘粘的,摸在手里说不出的难受。

酒徒注:感谢大伙踊跃提建议,本周精华发完。周一再补。

第三卷 薄暮 迷局 (三 下)
大都督府内,一片忙碌景象。

户部度支员外郎杜规带着一干下属,将算盘打得啪啪直响。在他的调度下,米店掌柜们将刚刚收购进来的粮食运送到指定的粮库中,然后到相关部门领了银子,马不停蹄地赶回自己的店铺。

丞相府爱护百姓,并不意味着要抑止商人的逐利欲望。商人们以去年的粮价从百姓手中收购粮食,而大都督府则在这个价钱上加一成,大宗从商人手中将粮食入库。这种让利给地方的点子是杜规想出来的,实行之后,效果出奇的好。

破虏军刚打下的地区根基不稳,收取农赋,也未必占得到下一个秋收。而官府向百姓收赋,官府入库一,往往胥吏帮闲们从中捞取其九。所以文天祥干脆免去了福建地区所有农赋,改由破虏军出钱向百姓购买,从通过这种手段与北元争夺民心,也让百姓知道,除了给人当奴仆外,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活法。但购买过程中,又会给经手者巧取豪夺之机会,所以,杜规干脆采用这种商家收购,官府再从商家总收的方式。既节约了官府收购粮食的人手,又让商人们赚到了利润。

劈劈啪啪的算盘声衬托下,杜规嗓音里充满兴奋。

“老周,带几个人,把新送来的粮食,安置到星字一号库,天字六号仓已经满了!”

“老赵,去城里各收购粮食的地方巡视一遍,让大伙注意质量,尽量给百姓碎银子。好带!没有,没有到大都督府银库找人换!”

杜规大声喊着,圆圆的小肉眼泡眯缝成了一条线,衬托着圆而胖的大脸,活脱一幅奸商相貌。

但他做得却是实实在在的事。

文天祥在福建施行新政,不收赋,不纳粮。破虏军的收入除了官办工厂外,基本断绝。而减租减息逼出来的商贩头上,一时也收不到太多的商税。作为破虏军的大管家,杜规必须把新式工厂、矿山赚回来的,和造假钞换回来了的钱,每一文都用在该用的地方。

在他的精打细算下,一向入不敷出的大都督府已经慢慢有了盈余。看着府库的帐目一天天丰满,杜规的心里充满的成就感。

曾经死过一次的他,更了解生存的快乐与价值。

当年,从蒙古人屠刀下拣回一条命,杜规千里迢迢来到百丈岭上。本来只想在军中作个武士,用钢刀,面对面地杀死那些禽兽,给家人和同伴报仇。

谁知道,文天祥居然把他留在了身边,负责军中财务。

转眼,将他从一个商人,提拔到从五品的高位。

这是杜规做梦也没想到的结果。大宋朝不轻商,文人也喜欢和商人结交,但商人的用途,通常体现在为宴会买单上。

而在大都督府,却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特长,给每个人的付出予相当的回报。

这里欢迎一切有能力的人,有了能力,不问出身。

这里,你能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尊重。那种彼此当作兄弟的尊重。而这种尊重,让杜规愿意,为大都督府,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

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走了过来,轻轻拉了拉杜规的衣角,亮了亮表明身份的印信,塞给他一张细细的纸条。

杜规接过纸条看了看,点点头,嗓门瞬间拉得更高。

“陈大人,陈大人,把这两天收购的所有军粮,给邵武运过去。今天就出发,走水路,越快越好!”

“人不够,人不够就雇民夫,让进城卖粮的百姓,也找个赚钱的营生。快,别耽误,那边要…。。!”

猛然,杜规突然意识到自己失态,慌不及待地用手掩住大嘴巴。

前来交粮的米店伙计中,有几个警觉地竖了竖耳朵。低下头,又投入到过秤,记数的工作中。

破虏军准备北进赣州,打回老家了,有人兴奋地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领军的基本常识。破虏军号称仁义之师,又是在自己的国土上做战,自然不能蒙元以战养战那一套。所以,军粮的动向,往往意味着一军所指。

半个时辰后,米店伙计打扮的多福,贼溜溜地从后门钻进了祥云观,将今天在大都督府外围听到的信息,详细汇报给了里边的人。

秋收这几天,是最容易混进都督府,收集破虏军情报的好时候。

破虏军讲究效率,大都督府所有直属部门都集中在府衙后院。装做运粮的小伙计混进去,可以收集到很多与破虏军和文天祥相关的消息。而今天这个情报,无疑是最有价值的。

“多福,你真的听见,破虏军准备大规模北进?”青阳道长抽动着眼角问道,回头看看一边沉默不语的头陀,目光中充满期待。

“当然,那姓杜的说走了嘴,很多人都听见了。前几天半夜,人马向北调动,大伙也不是没听到!”自觉立下了大功的道童多福得意洋洋,脸上大大小小的麻子一块放出光来。

入门晚,修行迟,这不意味着他悟道悟得迟。有了这条情报,和这几天的奔走之功。头陀打扮的乌力其大人一定会记住自己。功劳本送到达春大人手中,这次回去,少不得要被达春褒奖。

有了蒙古人背后当靠山,多福道士就迅速成为多福真人,哪天成了多福教主,自己开山立派也说不定。

“乌大人…?”青阳道长习惯性地躬下身子,请头陀打扮的蒙古武士拿主意。

“给达春大人把消息送过去,就他们加上陈吊眼那点儿人马,想反攻赣州,简直是白日做梦!”头陀打扮的蒙古武士摇晃着脏兮兮的大脑袋,毫不在意地说道。

对于行军打仗,他并不在行。他擅长的是用胳膊夹住牛脖子,嘎的一声将牛颈子拧断,然后听畜生垂危时的喘息与挣扎声。

比起破虏军的动向,乌力其更关心的时文天祥的行藏。他来福州的目的就是,寻找机会靠近文天祥,面对面来一场屠杀。

“文丞相平时很少出府,但喜欢去江边看水师训练。我在丞相府,听人说,最近又有三艘大船要送过来!”多福道长显然知道乌力其的心思,上前几步,压低了声音说道。

一道冷森森的光在青阳道长的眼中闪过,瞬间,又恢复了平静。

“这消息是真的,你可有把握?”乌力其猛然抬起头,盯着多福的眼睛问道。

“千真万确,我还听说,是什么苏家送给文天祥的礼物。还有,还有什么纵帆之类的!”

“好了,你先回米店吧,告诉达川居士,让他盯得再紧点儿,有消息及时汇报!”乌力其点点头,用极其平静的语气回答道。

“这,是,大人!”带着满脸失望的多福,躬身告退。

又要回那该死的米店,赔不尽的笑脸,扛不完的粮包。带着满腹的牢骚,多福听见祥云观的侧门,在自己身后,吱呀一声合拢。

所有阴谋都关在了门内。小角色们只能跑腿,核心决策的东西,他接触不着。

“德行!”想起青阳道长那嫉妒贤能的样子,多福心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抬起腿,照着路边的竹林,狠狠踢了一脚。

竹林“哗”地一声散开,抬起的脚骤然落空,一下子将他整个人闪了进去。

吃了一惊的多福赶紧向起爬,刚刚翘起半个屁股,一双芒鞋,重重地踢在了他的腰眼上。

“哎!”呼痛声刚出嗓子,又被凭空而至的破布塞了回去。几个身穿青色衣服的人同时扑上,七手八脚,将多福捆了个结结实实。

被捆成一团的多福,在地上来回翻滚,挣扎。

“老实点吧,兄弟。等一会儿,刘大人那里,有你说的!”一双带着翡翠扳指的大手,轻轻地拍在他的头顶上。话音像是劝告,又像是调侃。

这个声音听起来很熟啊。多福挣扎着抬起头,看到达川居士那张带着淡淡笑意的脸。

悠长的晚钟声,在山间回荡。

祥云观的亭台,在钟声里显得分外肃穆。几只灰色的鸽子被钟声惊起,扑啦啦拍打着翅膀飞向了天空。在白云下轻盈地兜了半个圈子,掉头向北方飞去。

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看见鸽子腿上绑的竹筒。

这真是个绝妙的主意。刘子俊笑着挥了挥手,带着几百个士兵扑向了祥云观。猎鹰行动,正式开始。

绿叶婆娑,竹竿摇动,弩箭射击声从远处传来,风带着几片虫子咬了的树叶,盘旋着落在地上。

第三卷 薄暮 迷局 (四 上)
 迷局 (四 上)

夜风夹杂着野麦子的清香,轻柔地从林间吹过,就像一双女人的手,抚摩着林间,那张刚毅的脸。

陈吊眼站立在陡峭山坡上,与对面的蒙古大营遥遥相望。

他的老对手达春就住在那里,手上沾满了弟兄们的血。几月来,已经有两万多弟兄倒在了蒙古人的战马前,接下来的日子的战争会更艰苦。

但陈吊眼很自豪,他陈举,拖住了在北元在江南的最大一股军队。

非但如此,他麾下的骑兵,还攻进了赣南,搅得北元贵族和那些投降的大宋奸贼们夜不安枕。如今,大江南北的豪杰,提起他陈举的名字,谁都得挑起大拇指,说一声“佩服!”

佩服他捋一捋无人敢搠锋樱的达春虎须。佩服他给江湖汉子,长了脸,争了气。让人们知道,他们不是只会打家劫舍,欺负一下小老百姓。国难当头,他们比那些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官老爷们,更像是官府中人。

你们士大夫不敢担负的责任,我一个小毛贼担了起来。青史之上,不知到底谁是官,谁是贼。

“将军!小心着凉”亲兵拿来件暗红色的披风给陈吊眼披在身上。陈吊眼回过头,宽厚的对亲兵笑笑,继续向山下张望。

他在观察,在等,等待一个机会。

蒙古人并非三头六臂的魔鬼,挨了打一样会疼。吃了败仗,一样会溃散。在邵武和破虏军并肩战斗的岁月,让陈吊眼对元军有了全新的认识。眼前局面虽然危机重重,却没有让陈吊眼和手下弟兄们丧失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自己可以败,可以迂回,却不能将达春进入邵武的路主动让出来。义薄云天的文大人放心地把后路交给了自己,自己在倒下前,就不能露出破虏军的背。

“嘘,嘘!”山背后响起几声蝈蝈叫。紧接着,传来鹧鸪和杜鹃了鸣唱声。

“将军,文大人的信使来了!”一个把守老营的小寨主跑上前,小声汇报。几个月的真刀真枪和蒙古人对撼下来,已经消耗光了他身上的余脂,站在山石上,整个人都像块石棱渣一样,精悍中透着尖锐。

“在哪?”陈吊眼的问话中充满了渴望。论士气和士卒的体质,他自认麾下这些弟兄们不比破虏军差。但论指挥能力和武器配备,他的光复军可比破虏军差得多。文天祥讲义气,每次来信,都会带一点他迫切需要的武器来。有了这些武器,麾下的士兵就会少一点牺牲。

小寨主的回答果然没叫他失望,用掩饰不住的兴奋语调说道:“后山,好还带了很多兵器,轰天雷,一点就炸那种!”

“看你那出息!”陈举伸手拍了小寨主一巴掌,把对方拍了一个趔趄。,面上的愁容随着笑声一扫而空。

那种铁疙瘩好使。特别是对付蒙古骑兵,点燃了扔出去,连人带马一块掀翻在地。用不了几颗,就可以将战马惊散。

保持不了队形和速度的骑兵,就凝聚不起冲击力。步下做战,绿林豪杰们可不惧那些蒙古武士。一对一打不过,大不了大伙群殴,三个打一个,外带下绳套散白灰,就不信他蒙古人长了三头六臂。

刚开始与达春主力遭遇的时候,凭着为数不多的轰天雷(手雷),大伙没少给蒙古人教训。后来鞑子学乖了,大伙手中的轰天雷也扔没了,才渐渐落了下风。

“将军,有了轰天雷,您看,咱们是不是?”小寨主一边揉着肩膀,一边讨好地凑上来,不停地向山下驽着嘴。

山下,蒙古人的连营灯火通明。蝉声轻轻唱着,伴者掠夺者的呼噜声。在睡梦中,蒙古五武士们已经扫平了江南,将天下所有看得到的地方,变成了牧场。

一个蒙古武士枕着自己的箭囊,口水顺着嘴角流下来,浸湿了身下的皮褥。熟睡的面孔不再充满杀戮时的狰狞,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温柔与和谐。梦中的草原是宁静的,没有血腥,蒙古武士翻了个身,嘴角动了动,发出了几声模糊的呼唤,暗夜里,依稀是一个字,“嫫!”

秋蝉声轻轻拨动案上的烛光。烛光下,达春以手按额,满脸疲惫。破虏军最新调动的情报,就摆在他面前的书案上。为了这个漏洞百出的情报,北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非但前去刺杀文天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