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大明-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不怎么好,所以还能记得一些上辈子的事情?这都是不清楚的,不过你就当我稍微知道一些就是了,不要在意那些细节。”
    连忽悠带哄骗的。张雷总算是把方以智的怀疑给消除了,一行人再一次回到了实验室里面,硝化甘油的制作成功让张雷信心十足,他打算用最短的时间制造出雷管了,有了雷管的配合,硝化甘油才会爆发出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幸好,这一连串的东西都早就已经在他的脑海里面存放着,更随着他穿越了两个世界。
    回到实验室之后。张雷再一次投入到了紧张的科学研究当中,期间和郑芝豹的交易都正常进行,郑芝豹委托张雷的工厂制作大型货船的要求张雷也答应了下来,同时为了防止蒸汽机的技术资料外泄,张雷将郑芝豹需要的货船的动力部分进行了改进,安装了触发xìng的炸弹,并且将它连同整个蒸汽机都焊接在了一个大箱子里面。固定在船上,一旦有人试图打开这个箱子,蒸汽机就会炸成一堆废铁。
    碧瑶她们经常会过来看望张雷,这样的宁静的生活张雷十分喜欢。分布于太平岛外部海域的那些灯塔也已经开始制作使用了,用钢绳将塑胶制作的瞭望塔与一块很大的水泥块链接起来,水泥块沉入海底,起到固定瞭望塔的作用,不管是多大的风和海浪都不可能将它吹走了。
    与平静的太平岛的生活不同,在大陆上,退回了北方的皇太极在听了张雷被崇祯逼迫得了太平岛占山为王,顿时欢喜,直呼天助我也,他对下面的人:“九年之前,崇祯杀了袁督师自毁长城,而如今有将唯一一个能打仗的张雷给赶走,他还真是了解我的心思啊,如果我现在我入主中原,就连他崇祯我也对不住了。”
    崇祯十一年二月,清朝皇帝皇太极亲率八旗劲旅进抵松山,企图攻占此城,以毁锦州的屏障,清军在松山南台下扎营七处,自二十二rì至二十八rì发动多次强攻,当时松山守城将士不足3000人,锦州副总兵金国凤带领军民戮力同心,英勇抵抗,清军伤亡惨重。
    但是,皇太极不甘心失败,他派人回沈阳调兵遣将,运来大炮27门,炮弹1万发,火药500斛,环城发炮,城楼上的台堞都被摧毁。城中人只能背着门板行进。金国凤几次出兵突击,均遭失败,于是他命令将士连夜用砖石修补城堡被毁的地方,严防死守。清兵几次搭云梯登上城堡,几次都被打退,皇太极只好在松山城南挖地道,为了激励士气,宣布:“有能穴地以炮药崩溃之者,城破时为首效力,及运送火药之人,无主者赏而授之以官,奴仆则赏以人牛,准离其主;其指示督率官员,照先登大城例升赏。协同穴城兵丁,视其出力多少,以资赏赉。”
    但是,金国凤严密部署、多方拒守,终于没有攻下,最后皇太极无奈。遣使招抚,宣称:“若能察天意,顺时势,速来归命,则不特军民免于死亡,尔等之半功伟绩,何可限量乎?”遭到金国凤的严词拒绝。直到四月中旬,皇太极深感攻守两难,只好罢兵退回沈阳,沈阳城中的官民得知征明“军兵大半见败,大将数人亦为致毙,行街之人。多有惶惶不乐之sè,城外远处,则坊曲之间,哭声彻天”。崇祯皇帝闻讯大喜,立擢金国凤署都督佥事,为宁远团练总兵官,后又因功署都督同知。世袭锦衣卫千户。
    当时崇祯还喜气洋洋地对大家:“谁我大明朝没有人才?朕看这个金国凤就很厉害,比那张雷丝毫不逊sè,让他在那个太平岛上面呆着吧,总有一天,朕还是要带着人会一会他的。”
    大家于是赶紧马屁如cháo,拍得崇祯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了。接下来的rì子,他满面chūn风,就好像是新娶了个妃子那样高兴。
    这年十月。多铎率清兵再次攻打宁远(今辽宁兴城)。守城将士虽过万人,但营伍纷杂,号令难施,最后金国凤不得不率亲丁数十人出城,在北山冈与清兵鏖战。终因寡不敌众、矢尽力竭,和两个儿子壮烈阵亡。崇祯皇帝听到战报后十分痛惜,追赠金国凤为特进荣禄大夫、左都督。赐祭葬,命人为他建祠,增世职三级。等到金国凤父子灵柩由东北回来的时候,皇帝又命令沿路官员前祭奠。
    同时他赶紧下令封锁京城。严加戒备,再一次愁容满面,再也不负之前的兴奋之sè了。他想起了上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是张雷出马,带着军队与清兵作战,将他们给打退的,但是这一次已经不同,张雷已经被赶走,再崇祯也拉不下脸来请求张雷,于是他只能另想办法,准备让卢象升上抗一阵子。
    卢象升同在北方,但是他怎么可能抵挡住满清的十万大军,双方一接触,便节节败退,崇祯得知这个情况,顿时受了惊吓,再加上天气寒冷,一下子就病倒了,连处理朝政也不能,整rì里便躺在床上,由王承恩照顾着。看到这样的情景,王承恩也是整rì愁眉不展。
    这一rì,已经是崇祯卧病在床的第四天了,前线又发来了战报,是抵挡不住清军的攻击,清军已经攻破了宁远,正准备继续南下。宁远乃是锦州屏障,如今宁远城破,锦州已经危在旦夕。王承恩将战报拿下,便将来送信之人赶走了,接过战报将它丢在了桌子上面,并不拿给崇祯看。可是崇祯已经察觉了动静,他的声音很是虚弱,道:“是不是有前线战报来了?过来拿给朕看看。”
    “没有没有,那只不过是御膳房来人问什么时候可以把汤药给端上来,前线还没消息送来呢,皇上还请放宽心,如今大明王朝已经有好转,正是老天庇佑,相信这一次也一定能够逢凶化吉。当务之急是皇上万金之躯,要快一点好起来才是,只有皇上安然无恙,各位大臣才能够安心工作,同心协力为出谋划策,保万年平安哪。”王承恩赶紧走过对崇祯道。
    崇祯微微抬起身子,左支撑着龙床,右拿着帕捂着嘴,他生气地道:“你们这些人,就知道这样的话来蒙蔽朕的试听,这群大臣,吃喝玩乐的时候他们最是在行,现在国难当头,你看看他们,这几rì又有谁进来跟朕汇报过情况的?恐怕见朕病倒,他们是最为高兴了,可以在家里面吃喝玩乐了是不是?你也不要那些话了,赶紧把战报给朕拿过来,正个大明王朝是朕的大明王朝,朕必须要知道朕的国家现在怎么样了。”
    见不能够隐瞒了,王承恩只能够将那及战报拿给崇祯,崇祯很沉默地看完了整个战报,然后突然之间爆发,将整个战报给撕得粉碎,整张脸突然之间红到了耳朵根,他大声怒吼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啊……难道是老天爷真的要亡我大明吗?”
    王承恩也被崇祯给吓了一跳,于是赶紧尽了好话,才将崇祯的情绪稳定了下来。沉默了很久很久,崇祯问道:“现在锦州有谁在?”
    “祖大寿。”
    祖大寿是锦州总兵,在大凌河之战投降皇太极,并答应回锦州作内应,里应外合,夺取锦州。但是,祖大寿没有履行诺言,献出锦州,而是坚守锦州。皇太极当然很生气,他的贝勒们也一致要攻下锦州,活捉祖大寿,再取宁远城,进逼山海关。此时的皇太极,在东边两征朝鲜,先结“兄弟之盟”又结“君臣之盟”;在西面征服蒙古察哈尔部,漠南蒙古臣服;在北面已经统一黑龙江流域;可以专注于南面——向明朝关宁锦防线的前茅锦州发动进攻。
    此时的明朝,已经**到了极点,清内秘书院副理事官张文衡向皇太极奏报:“彼文武大小官员,俱是钱买的。文的无谋,武的无勇。管军马者,克军钱;造器械者,减官钱。军士rì不聊生,器械不堪实用,兵何心用命?每出征时,反趁勤王,一味抢掠。俗语常云:“鞑子、流贼是梳子,自家兵马胜如篦子。”兵马如此,虽多何益!况太监专权,好财喜谀,赏罚失人心。在事的好官,也作不的事;未任事的好人,又不肯出头。上下里外,通同扯谎,事事俱坏极了。”。
    在辽东,孙承宗告老还乡,又失了袁崇焕、赵率教、满桂、何可纲等一批重臣武将,关宁锦防线的防御能力大为削弱。
    皇太极趁着这种形势,确认:必先破关宁锦防线,占领辽西走廊,夺取山海关。他选择的突破口,就是锦州。锦州正当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实乃兵家必争之地。夺取锦州是皇太极入关的第一步。
    〖
    jīng彩推荐: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与清决战(2)
    ()    当然,与此同时,北方有满清南下进攻,国内的这些潜伏多时的造反者们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好机会。
    崇祯十三年二月初七rì,总兵官左良玉,总督陕西三边侍郎郑崇俭等大败张献忠于太平县之玛瑙山。当时义军分为三路,西路张献忠据楚蜀界、东路革里眼、南路曹威、过天星等。杨嗣昌驻襄阳,而令左良玉专剿张献忠。左良玉率军与张献忠战于枸平关(陕西兴安县西,献忠败。左良玉请从汉阳西乡入蜀追之。杨嗣昌令左良玉别派偏将追剿,左良玉不从。时张献忠移军至九滚坪,见玛瑙山险峻,将据之。左良玉军至山下,而张献忠已占据山巅,左良玉乃分兵三路,约闻鼓而上,鏖战久之,张献忠军败。左良玉兵折扫地王曹威,白马邓天王等义军首领十六人。张献忠妻妾被擒,张献忠逃入兴、归山中。不久又入兴安、房县境,官军畏惧山险不攻,张献忠潜伏密林中,贿山民买盐米,山民成为义军耳目,张献忠收得散士,声势复振。
    明崇祯十三年,大清崇德五年四月,洪承畴奉调辽东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清帝皇太极派军围困明锦州,命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大军筑长围以作持久围困之计。松(山锦(州之战就打响了。
    祖大寿派人突围,向明廷求援。崇祯帝得报,命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密云总兵唐通、蓟镇总兵白广恩、东协总兵曹变蛟、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宁远总兵吴三桂,八总兵及副将以下官员200余名,步骑13万,马4万匹,克期出关,火速驰援,击退敌军,解围锦州。七月二十八rì,明军到达松山。明朝以倾国jīng锐。汇聚于辽西一隅,以解锦州之围,保关锦防线,护山海关,卫běi jīng城。洪承畴统率的援军,同皇太极的清军,在松山遭遇。于是爆发松山激战。
    消息传到京城,崇祯是又气又急,病情加重,王承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现在情况越来越危及,为今之计只有让张雷回来主持大局才有可能有一丝丝赢的希望。他对崇祯道:“皇上,还是请张雷回来吧,只有他才能够带着大军再一次将满清给打退啊,时间已经刻不容缓了,皇上你就应允了吧,国家大局为重啊。”
    “不,朕就算是死也不会再让那个张雷来帮我保护这大明江山。如若如此,那岂不是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要来耻笑朕了吗?到时候大家都来看笑话,朕用他张雷的时候就招来,不用他的时候就将他踢走,那别人会怎么样来看?就算是以后大明江山稳定了,那朕还有脸继续当这个皇帝吗?朕的话还有谁听?”崇祯大声叫喊道。
    王承恩道:“皇上,这个时候了怎么还来在意这些事情呢?难道全天下的百姓的安慰就这样不值一提吗?如果等到他鞑子士兵进入中原,那些凶残的人们肯定会对百姓大杀特杀。那些可都是大明的子民啊,他们若是不能够有军队来保护他们的安全,那就算是我们能够度过这一次的危机,他们又会怎么样来看待朝廷呢?”
    “放肆,你这是在威胁朕吗?”崇祯突然之间爆起,甩就给了王承恩一个响亮的耳光,劲很大。将他整个人都抽倒在地上,脸马上就红肿了起来,嘴角隐隐约约还能够看到一点殷红的鲜血。
    王承恩感觉到整个脑袋都突然之间空荡荡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只留下了一阵嗡嗡嗡的声音。过了好长的时间他才算是恢复了过来,他顾不得自己已经是这副模样,还是一下子朝崇祯的脚边爬了过来,带着哭腔道:“皇上,皇上啊,三思吧,就算是你打死奴婢奴婢也要,除了张雷之外,已经没有人能够对付得了那满清鞑子了,皇上你就先放下成见召回张雷,度过这一个难关再吧。大家都知道皇上是为了保护这大明江山,到时候只会认为皇上以大局为重,对皇上推崇备至都还来不及,又怎么会笑话您呢?百姓们能够保全都是皇上仁义的功劳,大家必然会对皇上感恩戴德,rìrì为皇上诵经念佛,乞求长生啊。”
    “你的这都是真的?”崇祯沉默了,冷静了好长的时间之后,淡淡地道,他的声音有些嘶哑,似乎是这一阵子以来的重病的折磨再加上今天大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