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工业大明-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雷抬起头来看着她,说道:“我幸苦什么?你们是我带出来的人,如今你们受了伤,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是我能够为你们做什么事情,我绝对会是义不容辞的。”
    “张老板。你还这么年轻,你是个有才能的人,你还有大好的前程,以后你要多多注意,不要那么拼命了,要是你倒下了,你要我们怎么办?”
    “啊?这个我没考虑呢,只要是你们能够早点好起来,那我也就安心了,看来我们的进度还要加快,必须要制造出好的武器来才可以,否则的话以后上了战场我们很吃亏的。”张雷憨笑了几声,然后说道。
    徐波突然提高了音量说道:“张老板,我徐波这条命就卖给你了,从此之后你说往东我绝不往西,跟着你上刀山下油锅我绝对不皱一下眉头。”
    张雷又小小地震惊了一下,收到:“怎么突然说起这个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旁边的几个和徐波一样受伤不是很严重的人也说道:“张老板,以后我们都跟着你,你叫我们干啥我们就干啥。”
    徐波说道:“张老板,经过这件事情我也算是看出来,你是一个好的主子,你带领大家致富,为了保护大家而训练军队,现在成员受伤竟然不顾自己的身体来帮忙,大家都看在眼里的。咱们是打心眼里愿意为你卖命,兄弟们你们说是不是?”
    “是啊,咱们这是遇到明主了,我们都愿意跟着张老板。”
    “张老板对待手下是真心实意的,也不剥削,最大的利润都让给了咱们工人,当兵还有工钱哪,试问天下哪里还有第二个人可以做到这一步的?”
    张雷没有想到自己做这些事情居然被人看在眼里,而且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心中顿时感慨万分,从小的时候母亲就教导他,要真诚对待每一个人,他现在总算是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了。
    “难道这不是应该的吗?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们是上下级的关系,在我的理解里面,咱们就是合作者,我需要你们为我做事,然后我也给你们想要的东西。”
    徐波笑着说:“张老板,你认为这是稀松平常的,那是因为你心胸宽广罢了,试问除了你之外谁又做到了这一点呢?”
    张雷想了想,确实也如同徐波说的那样,可能这就是时代观念的不同吧,不过这有什么不好的呢?现在不就是歪打正着了么?
    看着周围这几个神情激愤的年轻人,张雷感觉到浑身都充满了活力,他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继续下去吧,我还是我,你们还是我的兄弟,你们需要我,我会帮你们创造想要的一切,同样,我需要你们的时候,我也绝对不会客气。”
    这就算是**裸的表忠心了,至此,第一批死忠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出现了。
    一群人又说了许多话,一直到张雷感觉到困意再次袭来才算是结束。他下了床来说道:“好了,既然大家都没事那我也就放心下来了,你们都在这里好好养伤吧,其他的什么都不要想,等到伤好了就马上归队。”
    “张老板,你也赶紧回去再好好休息休息吧,好好吃点东西,咱们这么多兄弟都依仗着你,你可千万不能倒下呀。”徐波说道。
    张雷笑呵呵地说:“是了是了,我知道了,如果老七醒过来了的话就不要告诉他我做这些事情了,我感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是那么刚刚好我能做罢了。”
    大家都点点头表示了解了,于是张雷这才放心地走了。可是他永远都猜测不到的是,就在他走了之后的下一个瞬间,姜玉阳就整个人躺在病床上被人从房间里面推了出来。他的身上还缠绕着纱布,但是脸上却早已经是眼泪纵横了。
    徐波看到他这副模样,说道:“队长,你都听到了?”
    姜玉阳点点头。
    徐波又说:“跟着他干吧?”
    姜玉阳再次点头。(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六章 惹不起的对手
    当然,张雷并不知道他走了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只是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对的。
    其实要说起来也很简单,其实普通人的奢望都不大,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并且生活得平静,能够满足基本需求,那么他们是不太可能揭竿而起的,因为人都有惰xìng,那些骂刁民的官员们,只不过是从来没有想过“官逼民反”四个字罢了。
    接下来,张雷要做的就是追查了,他不由得庆幸自己进入了锦衣卫。 。。
    锦衣卫,全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zhōng yāng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通俗点来说,就是一群特务,便衣。
    作为这个特务组织里面的成员,张雷当然是享有内部特权的,他现在在集团内部的职务就比郭育低那么一个等级而已。
    既然决定要查,从徐家营入手肯定是不现实的,毕竟地方就那么一点点,更何况大家都算是知根知底的人了,张雷可不觉得谁有那本事去调动如此装备jīng良的军队,就算是严觉也不可能。 。。
    所以张雷计划去松江府,算算开会的rì子也不远了,索xìng就提早一点时间去得了,于是他就带着新东西的图纸一起往松江府去了。
    船到松江府,早已经得到了消息的冯庸到码头上面来接他。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冯庸整个人就好像是脱胎换骨了一样,一身得体的棉绸衣裳,与之前在徐家营的时候那副破布衣服装点的样子有着云泥之别,可能死因为生活得不错的缘故。身上的肉也逐渐多起来了,不像之前那样瘦骨嶙峋。
    张雷一下船,冯庸就赶紧去帮他提着手中的箱子,说道:“张老板幸苦了。”
    “冯大哥最近可是大变样了啊,估计叔叔回去都快认不出你来啦。”张雷打趣道。
    冯庸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小肚腩,自嘲地笑了笑,说道:“没办法,这里伙食好。长胖了呗。”
    张雷笑道:“长胖了才好啊,福相。”
    “我听说前不久咱们的船遭劫了,还牺牲了很多兄弟,是这样吗?知不知道是谁在背后捣鬼?”冯庸关心地问道。
    张雷点点头。说道:“是的。总共牺牲了我们十三名兄弟。我这次来这里主要也就是来追查是谁在和我过不去,我总要给大家一个交代。”
    冯庸想了也下问道:“张老板,你觉得会不会是苏伦这小子?他和您作对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张雷想也没想就否定了,他说道:“我得到消息是最近一段时间他都非常老实。自从上次被我们整过了一次之后就没再粗线了。再说了这一次和我们作对的人拥有上好的的火铳,而且彼此之间的配合也很好,不是乌合之众,我倒是猜想他们应该是哪个人手下的军队吧。”
    听了张雷的话,冯庸有些吃惊,说道:“怎么这么严重?如果真的是谁的手下的话。恐怕有些棘手啊。”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我总要查出来是谁在和我作对,现在是敌人在暗我在明,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要是没有点心理准备。恐怕我们随时都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张雷有些担忧地说道。
    过了一会儿,他又对冯庸说道:“那你这边在这里这么久了你得到了什么消息没有?”
    冯庸想了一下。然后说道:“要说动静的话这还真的有点。”
    张雷一阵激动,催促道:“哦?真的有动静?赶紧跟我说说看,恐怕这就和我们的事情有关联的。”
    “张老板,这种事情还是先去商会里面再说吧。”
    张雷往四周看了看,码头上人流如织,确实不是个说话的好地方,于是点点头,说道:“那就先过去。”
    张氏商会还是和去年一样没什么变化,在不是开会的时间这里是没什么其他人的,只有几个打杂的偶尔出来忙碌一下,其他的就只有冯庸这一个人在这里管着了。
    来到这里,张雷顿时感觉到十分熟悉,这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商业网络的中枢,整个张氏商会的决策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
    “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难怪你会发福,我说要不要把你爹也接过来,空闲时候也好能说说话。再说他年纪也不小了,是该找个地方养老了,我看这里就十分不错。”张雷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对冯庸说道。
    冯庸听到张雷还关心自己的父亲,顿斯有些感动,说道:“张老板真是有心人,不过接他过来那就算了,他虽然不算死朝廷正规编制,但是好歹也是一个里长,离开了徐家营恐怕不妥,张老板的好意我先替家父谢过了。”
    既然如此,张雷也就不再说这些了,他问道:“好了,你现在来说说看你最近发现了什么异常的动静。”
    冯庸拿出账本来,说道:“我还是先来汇报一下我们这一个月以来的销售情况吧。这一个月里面,张氏商会总共购买了三十万方的木材,制作机械十四万台,所有的机械全部用于向外面拓展市场。其中水师提督拿走了近半数六万三千台机床。苏彤承担了三万台机床的销售机床并且全部完成。目前我们的机械已经覆盖了整个国内的市场,海外市场已经拓展到了东南亚各个小国。”
    “竟然有这么多?”张雷有些惊讶,要知道三十万方的木头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了,在纯手工制作生产的现在能够完全消化那基本上已经到了极限。
    对于这个成绩冯庸也是极为自豪,他说道:“是啊,就算是这样也完全没有存货呢。现在整个松江府大部分都在为我们工作,按照你的指示,大家分工合作,切割。运输,组装,都分开在不同的地方。我们直接在森林里面把木料切割成所需要的零件,然后运送到这里的工厂进行组装统计,再通过码头和陆路向外面进行销售。”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产业链流水线生产模式了,也是张雷能够想到的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效率的办法。
    “既然如此,那三十万方吃得下也并不是什么让人惊奇的事情了。对了,和我说这个难不成和你口中的异动有关?”张雷也猜测道。
    冯庸合上账本。说道:“是的,这一个月扣除了各种花销之后,净利润就有二十四万两。而我们做的东西因为有机关,如果没有大后台投入资金进行破解或者是设计新式样和我们争夺市场的话。那我们就处于垄断的地位。”
    话是这么说。这也是当初张雷要设计机关的原因所在,现在就显现出他的威力来了。
    “我所说的异常的动静就是不久之前,我们这里新成立了一个叫做‘百年木工’的工厂,这工厂来势汹汹。一开启之后就接连推出了好几种机械,并且他们的机械上面也有独特的标记,外面的人根本就不敢仿造。”
    张雷一直在仔细听着,到最后的时候,听到的不是纺织不了,而是不敢防止。顿时觉得有些奇怪。按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商人逐利更是如此,还有什么东西居然是不敢仿制的?
    “为什么?”他疑惑地问道。
    冯庸也不说话,而是从里面的屋子拿出来一个小玩意儿,指了指上面的接口,说道:“张老板请看。”
    张雷朝他指的地方看过去。上面竟然写着造办处三个字。
    造办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延革中逐渐成熟并且细分至专业化的概念。
    早期的宫廷规模不大;没有也不可能设置专门的造办机构;皇室用度以各地进贡为主;rì常用品多为宫廷采办;重要的礼仪用度;往往指派专门的大臣督办;例如:秦兵马俑出土的不少文物上;均有‘李斯督造‘的字样;历史上包括管仲、范蠡等诸多重臣均有此经历。
    以瓷器为例: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纪~十四世纪),基本不设官窑。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
    随着国家及皇室规模的不断扩大,皇家用度需求也成几何数倍增,一方面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工艺自成一体;另一方面,地方贡品质量参差不齐,且rì常开发官民混用,很多物器不合礼制;最重要的是,虽然国家的采办银两巨大,但由于投放的不确定xìng,地方产业无论在研发还是规模上都无法有效利用这些资金进行可持续发展,这就造成了供给相对于需求的滞后。
    这种局面逐渐催生了皇家用度由“采办”向“造办”的过渡。例如,宋元两代,就逐渐开始设立官办产业,最著名的莫过于景德镇的官窑体系。
    到了明代后期,中国人口已达2亿,仅朱明皇室成员就已近五十余万,朝廷各级官员数量更是相当的惊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