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妻妾成群ii-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朝廷从三品的大员了,他们此刻也算是看出了,李隆基这时早就打算好了。

杨云枫穿好官服后,立刻跪倒在地,叩首谢恩道:“微臣谢皇上隆恩,不过此次差事是丰王李澄主事,微臣不过是协助罢了,皇上要赏,应该赏丰王首功!”

李隆基这时闷哼一声,看向李澄,道:“首功?如果什么事都没有做也能记首功的话,那么这些为征粮一事与朝廷对着干的大臣们,岂不都是朝廷、天下百姓的恩主了?”

李澄闻言立刻跪倒在地,心中惶恐不已,连声道:“父王,儿臣知罪!”

杨云枫此时暗道不好,如果这件事后,自己擢升了,而李澄却被李隆基怪罪的话,虽然此事与自己无关,但是这个李澄定然也会记恨自己,这倒是自己没有想到的。

李隆基这时瞪着跪在地上的李澄良久后,这才嘘叹一声,道:“既然你已经知罪,朕就再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沉吟了片刻后,这才道:“如今朝廷首要之务,就是赈灾,虽然如今杨云枫不负众望将粮食征集上来了,但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蝗虫继续北上,而蜀中又有多出地方遭灾,如今首当其冲的要务,就是安抚长安城外的灾民,赈济这些灾民,不能再出事端……此事就交由张九龄总理,丰王李澄与杨云枫从旁协助。”

张九龄与杨云枫、李澄三人立刻叩首领旨谢恩,却听李隆基这时又道:“至于隆郡王李颌……”

众人听至此心中都是一动,差点都忘记了李颌还在朝中,看来李隆基要怪罪于他了。

李颌本人更是战战兢兢,连忙跪倒在地,却听李隆基道:“就再罚你十万石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你回去以后,闭门思过,也要将朕的意思告诉你父王,作为一个亲王,一个三朝元老,应该如何处之?你父子二人想好了,再进宫与朕说说,这亲王、郡王,应该如何当!”

李颌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回话,却听李隆基沉声道:“怎么?你是否觉得朕有欠公允?”

李颌大惊,连忙道:“臣弟不敢!”

李隆基闷哼一声道:“那还不谢恩?”

李颌连忙叩首道:“臣弟谢主隆恩!”

李隆基道了一声“平身”后,将目光投向了太子李瑛,杨云枫这时也瞥了一眼李瑛,从进紫宸殿至今,还没看清楚这个大唐的太子是如何模样呢,如今一见之下,却见其穿着一件明黄储君服饰,样貌寻常,留有一瞥八字须,此刻正战战兢兢,低首不语,额头早已满是汗水,而太子李瑛身旁站着的一个皇子,年纪稍长太子,身材魁梧,气度威严不凡,颇有几分皇族风范,颌下也满是青须,年纪只怕已经有三十五六了,应该就是皇长子李琮。

李隆基看着李瑛良久后,却一言不发,而朝堂上的百官都隐隐感到了李隆基有心要废除太子之意,太子自己只怕也知道此刻自己的失势,所以才会如此诚惶诚恐,坐立不安。

李隆基沉吟了半晌之后,这才对李适之道:“李适之!”

李适之这时走出列班,拱手道:“微臣在!”

李隆基道:“你是刑部尚书……至于这才上奏参杨云枫的官员,你好好去查查,查清楚了,他们为什么要参杨云枫,是不是受了什么人指示,还是另有什么企图?”

李适之立刻道:“臣领命!”

这时一个臣子出列跪倒在地,叩首道:“皇上,臣等知错了,臣等愿收回奏章!”此人如此一说,其他众人纷纷跪倒在地,高呼道:“臣等知错,愿收回奏章!”

李隆基这时站起身来,看着殿下跪着的众官员,道:“你们都是饱读圣贤之书的朝廷重臣,拿着朝廷俸禄,非但不为朝廷出力,还敢挟私乱政?……现在知道错了?晚了……李适之!”

李适之立刻上前拱手道:“臣在!”

李隆基道:“记下这些上奏参杨云枫的大臣名字,所有人罚俸禄一年,这些钱用来赈济灾民……”随后看着众官员道:“你们不知道如何为朝廷出力,不知道如何为百姓谋福祉,朕就替你们决断!”

众官员闻言哪里还敢说什么,立刻叩首道:“臣等谢主隆恩!”

李隆基看了一眼众人后,这才道:“杨云枫、张九龄、李林甫、李适之、唐显留下,其他人都退下吧……”

众官员退出紫宸殿后,李隆基也走下殿来,随即领着几人走向了一旁的偏厅,这才让高力士给众人看座,待众人坐下之后道:“刚才有些话,朕在殿上没有说清楚,这蝗灾是从蜀中来的,这蜀中的官员竟然对朕欺瞒灾情,你们说该如何处置?”

李林甫这时起身拱手道:“皇上,这都是剑南道节度使余皖埝之过,皇上应该立刻派兵去蜀中将其捉拿归案*办才是!”

李适之看向李林甫,这时道:“李大人,这余皖埝当年任剑南道节度使一职,可是李大人你保荐的吧?”

李林甫脸色微微一变,立刻道:“李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适之微微一笑,道:“我并无他意,只是凑巧想起了,就随口一问!”

杨云枫坐在一旁,眼睛却一直盯着唐显看,他还不知道唐显此刻是什么职位,不过能让李隆基单独将他留下,向来职位不低,杨云枫耳中听着李适之与李林甫的话,心中砰然一动,原来这剑南道的节度使是李林甫的旧部,但是为何李林甫此刻却不保他?是了,如今这件事已经震惊朝野了,想保也保不住了,这李林甫只有弃车保帅了。

不过杨云枫记忆中的玄宗时期的剑南道节度使应该是叫章仇兼琼才是,心中暗道莫非这章仇兼琼还没有上任?要不就是此刻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要知道如果自己不附身在杨钊的身上,这个章仇兼琼可是杨钊的大恩人,日后杨钊在蜀中从军,完全就是靠鲜于仲通介绍给章仇兼琼认识,然后章仇兼琼才向皇上李隆基举荐了杨钊,加上杨玉环姐妹的关系,从此杨钊平步青云,纵横官场。

让杨云枫记住章仇兼琼这个名字,除了是因为章仇兼琼的名字特别,与杨钊有密不可分关系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章仇兼琼任了这么一个重要的职务,竟然在唐史中没有立传,其主要原因的就是:章仇兼琼举荐了杨钊,当时的杨钊在他手下做幕僚,颇有急智,能举一反三,做事妥帖,甚得章仇兼琼的喜爱。凭心而论,章仇兼琼做的没有错,错就错在杨钊表妹杨玉环被玄宗看上,其甚得宠爱;错就错在杨钊后来依仗国戚身份飞扬跋扈;错就错在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就是杨贵妃(当然了,这些都是儒家的结论,他们自然不能指责皇帝的荒淫无耻)。于是乎,以后事来论前事,章仇兼琼自然就时一无是处,不值得立传了。非白即黑,这是儒家的世界观和认知论。所以历史上对章仇兼琼记载不多,杨云枫对章仇兼琼了解的也就不多了。

李隆基这时看向杨云枫,道:“杨爱卿,你对此事有何见解?”

杨云枫闻言立刻拱手道:“微臣以为,这件事目前最主要的并不是责任由谁负,而是蜀中的百万居民的生计问题!”

李隆基闻言微微一笑,道:“还是杨爱卿深得朕意,看来这户部员外郎的职位没有升错,朕相信你一定能胜任!”说着又问道:“不过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杨云枫道:“皇上可以委派一名朝中众臣,代表皇上前去蜀中,一来是救济当地遭灾的百姓,二来是乘机向蜀中的灾民宣告朝廷以及皇上的洪恩,以免他们心中不忿,多生事端,三来也可以暗中查访一下此事的缘由,一举三得!”

李隆基闻言点了点头,沉吟了片刻后,这才看向众人道:“杨爱卿所言极是,如今不但长安要赈济灾民,蜀中也不能忘记,每每念及蜀中百姓如今食不果腹,朕就寝食难安,你们说说,如此重任,应当派何人前去才为妥当?”

一直没有说话的唐显这时起身拱手道:“皇上,这余皖埝是李林甫李大人举荐的,李大人有用人失察之过,不如就有李林甫李大人前去,一来可以给李大人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二来,李大人与余皖埝熟识,也方便查出其中关键。”

杨云枫闻言心中冷笑道:“你小子果然不愧是李林甫的人,什么都为李林甫着想,要是这李林甫去了蜀中,这余皖埝还有命在么?即便不被李林甫杀人灭口,只怕李林甫也会强压着此事,此事就再无水落石出之日了,怕只怕这蜀中之事,与这李林甫也脱不了干系吧?”

唐显话音刚落,就听张九龄这时道:“皇上,臣以为不妥,余皖埝是李林甫举荐的,若是让李林甫前去蜀中,只怕此事无论李大人查出什么结果来,别人都会说李大人有欠公允!”说着又对李林甫拱手道:“当然了,李大人处事自然不会偏私的,不过这众口铄金,若是让李大人背负如此恶名,只怕对李大人才是有欠公允啊!”

李隆基闻言不住点头,李林甫一双眼睛盯着张九龄看,恨不得将张九龄生吞了,这张九龄表面上是在为他李林甫辩护,实则就是组织李林甫去蜀中,但是张九龄偏偏说的又合情合理,自己半句也不能反驳。

李隆基点头道:“张爱卿所言极是!”

杨云枫听到这里,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虽然征调灾粮一事,被李隆基帮自己强压了下来,不过这些朝臣定然还是对自己怀恨在心的,况且今日从李隆基看太子李瑛的眼神中,也已经看出,李隆基废了他只怕是迟早的事,如今李隆基没有废他,只怕也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蝗灾给搅乱了,只要灾情得到控制,这废立台子只是只怕也要提上议题,而张九龄与李适之一心想让丰王李澄上位,到时候自己不免又要被牵扯进去,自己已经看清楚了那李澄的为人,到时候不帮又不是,帮了估计也是白帮,自古这皇上都恨结党营私,况且唐朝有明文规定,如果太子无德当废,有皇子主动争取的,太子与此皇子都弃之不用。

况且从今日朝堂上李隆基对付那些参奏自己的朝臣的手段看来,李隆基依然还是一代圣君,做事雷厉风行,半点不拖沓,他心中自然也清楚他自己的儿子李澄是否堪当大用,到时候自己若是帮了李澄,反而是让李隆基心存余悸了,未免得不偿失,不如乘此机会,谋求一个外调的机会,一来可以避开朝中的大臣对自己的敌对,二来也可以避开太子之争。

第三卷【长安曲】 【第3?20章】外调赐婚

杨云枫想到这里立刻对李隆基拱手道:“皇上,微臣倒是以为,去蜀中一事,可以弃旧用新,蜀中官员到多都是朝中诸位大人的旧部,无论谁去了,都不免遭人话柄,不如用一个新人前去,两不相帮,自然可以秉公办理,其他人也就无话可说了!”杨云枫虽然没有言明举荐自己,但是这话已经说的格外的明显了。

李隆基听杨云枫如此一说,频频点头,最后指着杨云枫笑道:“杨爱卿所言甚是,甚得朕意,不过这人选应该选什么人?诸位爱卿商议一下!“

李林甫心中一动,立刻对李隆基拱手道:“皇上,臣举荐唐显,他是一个新人,而且唐显如今是司农寺卿,对于农务有一定的了解,皇上,此次去蜀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那边的灾民,除了要赈济他们之外,主要的工作就是灾后农田重建,这一点唐显完全可以胜任!”

李隆基闻言又点了点头,看了一眼一旁坐着良久,又寡言少语的唐显,问道:“唐爱卿,李大人举荐你,你自己如何看?”

唐显闻言立刻起身拱手道:“微臣也如皇上一般,心系灾区百姓,恨不能立刻就前往灾区为灾区百姓劳心劳力……”

唐显话没说完,李隆基就不住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杨云枫看在眼里,听在耳内,心中冷笑道:“果然是长安双才之一的唐显,这马屁拍的多有水平?”

却听李隆基这时道:“好,既然如此,朕就委派你为蜀中巡察使,领钦差衔,有便宜行事之权,克日前往蜀中,总理蜀中赈灾、灾后重建一事……至于这彻查蜀中官员瞒报灾情一事嘛……”

李适之闻言这时立刻起身道:“皇上,唐大人是司农寺卿,对于农务重建,赈济救灾绝对是个好手,不过唐大人一人前去蜀中,只怕到时会劳心劳力,故此失彼,难以分身,臣斗胆建议让杨云枫为蜀中巡查副使,同领钦差衔,也可有便宜行事之权,总理彻查蜀中官员瞒报灾情一事!“

张九龄这时立刻也站起身来,拱手道:“老臣复议!”

李林甫这时脸色微微一变,连忙起身道:“皇上,臣以为不可,皇上刚才在朝会之上,已经委任了杨云枫协助张九龄张大人赈济长安百姓了,如何能分身……”

张九龄这时立刻对李隆基道:“皇上,其实长安的形势基本已经稳定,而且老臣以为,不用杨云枫协助,正好也是给丰王殿下一个锻炼的机会,老臣从旁监督与协助即可,杨云枫自可以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