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冼冤录-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拯二人赶到驿站时,看到门外候着大队人马,一个太监等在门口,看到二人连忙跑上来说道:“你们怎么到现在才来?皇上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快进去吧!”

包拯在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大厅,只见正中坐着一个身穿华服的年轻人,透出一股雍容的气质,正是当今大宋朝的天子仁宗皇帝。包拯和薛子琪连忙跪在地上,三呼万岁,包拯道:“不知皇上驾临,包拯有失远迎,罪该万死!”

“包卿家无罪,快快请起!再说这又不是你的管辖之地,何罪之有?”仁宗笑呵呵的挥手叫二人起身。

薛子琪一听仁宗这话,想到这里是自己的辖地,哪里还敢起来,头磕的如捣蒜泥,连称死罪。

“这也不是你的过错,你们两人这是怎么啦?是朕要他们不要通知你的,朕听说包朕在这儿避暑,宫中实在是太热了,没想到这里还有一个好地方,因此就过来了。包拯,没想到你还有这种闲情雅致啊!”仁宗的心情非常的好,可能这儿真的比宫里凉快吧。

包拯惶恐道:“包拯不专心于公务,却到这儿来避暑,真是不该,请皇上………………”

仁宗打断包拯的话道:“人又不是铁打的,好好的休息以后才能更好的做事呀,难不成这么热的天你还叫朕去批奏章?”

“臣不敢,既然这样,那皇上想到哪里去避暑呢?臣也好早做安排。”包拯无奈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朕听说青州有个刘家庄,那儿有山有水,环境很好,非常清凉,朕就去那儿,包卿来了好几天了,应该去过的吧?”仁宗说的地方让包拯二人大吃了一惊。

“皇上,那里不能去!”薛子琪脱口而出。

“哦?”仁宗冷冷的看着薛子琪,对他的无礼大为不满。

薛子琪低下头去,不敢再看仁宗一眼,浑身吓得簌簌发抖。包拯见此情形只好上前说道:“请皇上不要怪罪薛知县,他也是为皇上的安全着想,一时口快才冒犯龙颜的,那刘家庄此时确不能去!”

“你也说不能去?为什么?朕还去看看刘太公呢,以前朕对他有所误解,他才告老还乡的,朕总觉得对不起他似的。”仁宗觉得有点扫兴。

包拯很诧异皇上连刘太公都知道,怎么会那么巧,刘太公刚死皇上就来青州避暑了,而且还要到刘家庄去,难道这一切仅仅是巧合吗?包拯思虑重重,他觉得这里面一定有着某种莫名的联系,当前还是尽量说服皇上不要去那儿,免得出什么意外可就不妙了。他说道:“臣等不让皇上去刘家庄,是因为刘太公刚刚过世,皇上去的话有点不吉利,还是等以后再去吧。”

“哦,那朕就更加要去了,朕要去祭奠他。”仁宗坚持要去。

“可是皇上,您知道刘太公是怎么死的吗?他是自杀死的,而且还牵涉到了一件凶杀案,就连他的儿子也死于非命了,那儿现在是个非常危险的地方,为了皇上的安全,皇上万万去不得!”包拯把其中的利害都说出来,希望皇上打消此念。

“原来是这样啊。”仁宗低头沉思了一会儿,抬头说道,“朕是真命天子,还怕什么屑小之辈?朕还是要去刘家庄,一切安全方面的事务都由包拯负责,朕相信只要有包卿在,朕就能玩得开开心心的,朕来时的路上听过这样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老包‘嘛!朕还有什么好担忧的”

包拯听了心里暗暗叫苦,只得答应下来,看来只有静观事态的发展再作下一步的打算了。

第二部 刘家庄连环案 第十一章 浮出水面

包拯这几日一直在青州县衙烦恼,眼看皇上就要去刘家庄了,可是那儿危机重重,短短几天时间就死了两个人,而且都是死于非命,展昭去那儿探查也一直没音讯,叫他怎么放的下心来?仁宗的旨意又是谁都不敢违背的,他长长的叹了口气。

“包大人,有好消息。”公孙策匆匆的跑了进来。

“什么好消息?”包拯喜出望外。

“有人在离刘家庄不远的山里发现了几具尸体,据仵作勘验他们也是被匕首杀死的,伤口和刘公子的一样,看来凶手又出现了!”公孙策非常兴奋的说道。

“好!就怕他们不动,快去叫上薛大人,我们一起去现场。”包拯兴冲冲的说道。

包拯和薛子琪赶到现场时,那儿已经围了很多看热闹的老百姓,几个衙役在维持着秩序。包拯命人叫百姓让开,俯身去看那几具尸体。

“啊,是他们!”薛子琪突然大叫起来。

“莫非是………………”包拯问道。

“他们正是我派去查探刘家庄的公差,好几天不见他们的踪影,我正担心呢,没想到他们竟然死在了这儿!”薛子琪叹道。

“他们不是死在这儿的,而是死后被人移到这里的。”包拯说道。

“为什么?”

“你看这附近并没有打斗的痕迹,那一串脚印也井然有序,一看就知道是有目的、有组织的行为。”

“如此看来,他们是死在别处的,那难道是刘家庄?”

“眼下刘家庄有最大的嫌疑,凶手一定在这附近,或者更大胆假设他就在刘家庄内,这样看来展昭就凶多吉少了。”包拯想到展昭的处境不由得神情黯淡下来。

“包兄,要不这样吧,在皇上去刘家庄避暑前我先带人去那儿仔细搜查一遍,看看能否有所发现。这样的话,皇上再去我们也能放心一些了。”薛子琪觉得在自己的地方总要出点力的,不能都靠包拯。

包拯想了一下道:“这样也好,凡事都周全些。”

薛子琪走后,包拯问公孙策道:“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学生有个大胆的猜想,为什么在刘家庄发生血案后,皇上就来到了青州,而且还要去那儿避暑,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巧合?我认为这里面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够尽快侦破血案,那这里的玄机我相信也就迎刃而解了。”公孙策答道。

“说的有理,在薛知县去刘家庄的同时,我们再去看看明珠,我觉得她那儿还会有线索的。”包拯突然想起了那个周旋在刘家父子之间的女子。

明珠暂时还在青州县衙里,包拯见到她的时候她已恢复了平静。她给包拯施了个礼说道:“包大人,今日召见小女子,是不是已经找到了杀害刘公子的凶手?”

“这个暂时还没有,相信快了,今日过来找你想再问问有关刘公子的事。”

“包大人请问,只要能为刘公子报仇我愿意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诉你。”

“刘公子在死之前有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

“与往常没什么两样啊。”明珠想了片刻说道,“那一阵他知道太公要娶我后一直很消沉,后来我们就决定先把我赎身出青楼,其他的事以后再作打算,为了不惹人怀疑,每次他来找我总是说了几句话就走的。”

“是这样啊,你再仔细想想。”包拯觉得这案子的根源就在刘公子身上,而明珠是刘公子最亲近的人,他有什么事一定会对她说的,即使不说也会有所暗示的。

果然,明珠突然两眼放出了光芒,她好像想到了什么,说道:“包大人,我想起来了,刘公子有一天曾经送给我一首诗,因为平常我们两人经常吟诗作赋的,所以也就没放在心上,可是他却对我说这首诗一定要好好保存,现在想想很奇怪,这首诗很普通啊,他以前送给我的诗比这首好的有很多呢,他却从来没叫我要保管好它们。”

“真有此事?快把那首诗给本官看看!”包拯一听明珠此话高兴的差点失了仪态。

明珠从怀中掏出了一方手帕,看来那首诗是题在手帕上的,可见刘公子对此极为在意。包拯接过手帕,只见上面写道:“流云散落时,佳人难再寻。后堂花开日,愿君多相思。”看这首诗的含义,讲的是一个多情人对爱情的感慨,很符合刘公子当时的心情,应该没什么问题。

“包大人,你看出什么来了没有?”明珠着急的问道。

包拯没有回答她的话,却问公孙策道:“你说呢?”

“学生一时也看不出来,但是我想刘公子叫明珠保存这首诗一定是另有深意的,可惜学生愚蠢,猜不透他的用意。”公孙策显得很惭愧。

包拯并没责怪公孙策,他神色凝重,来回踱着方步,嘴里不停的读着那首诗,读到七、八遍的时候,他突然之间猛的拍了一下大腿,叫道:“原来是这样的!我终于知道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了!”

众人被他的举动吓了一大跳,连忙纷纷问道:“包大人,快给我们讲讲这首诗到底说了些什么?”

包拯哈哈大笑道:“其实刘公子想表达的意思很简单,但他可能不想连累明珠,所以把他的想法藏在了这首诗里,他相信总有一天有人会读懂这首诗的。可怜刘公子一定是看到了他所不该看到的东西才被人杀死的,大家请看他用的是谐音诗,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刘家后院’,由此可见秘密就在刘家庄的后院,那里一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刘公子是被人灭口的!”

众人听了包拯的分析这才恍然大悟,都纷纷夸赞包大人。公孙策问道:“现在该怎么办?”

包拯还未来得及回答,薛子琪满脸愁容的跑了进来,他叹口气说道:“唉,白跑一趟,什么线索都没发现!”

包拯笑道:“薛兄,别灰心,你一定忘了一个地方,我们再去的话一定有所收获的!”

“什么地方?”薛子琪问道,露出了怀疑的神色。

“刘家后院!”

第二部 刘家庄连环案 第十二章 杀人动机

“刘家后院?”薛子琪惊奇的看了包拯一眼,说道,“那儿是停放太公遗体的地方,难道包兄怀疑那里?”

“哈哈,到时你就知道了,我们走!”包拯笑道。

包拯等人再次到达刘家庄时,迎接他们的不是管家杜五,而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文弱青年,他自我介绍道是刘太公的远房侄子刘清,因为在几天前接到杜五的书信,说是刘太公突然去世,留下遗命让他继承遗产,他才连夜赶过来的。刘清非常有礼貌的请包拯等人进去,从他的脸上看不出来他到底是喜还是悲,从表面上来讲他和刘太公是亲戚,可是平时疏于来往,并没什么感情,但是凭空继承了这么大个庄园,又像在做梦一样。包拯不时观察着刘清的表情。

包拯道明来意后,刘清面露惊异之色,他说道:“后院是停放太公遗体的地方,难道和刘公子被杀案有什么重要关联吗?再说太公愧疚而死,他也得到了惩罚,此时再去骚扰他似有不妥吧?再怎么说一个人死了应该一了百了了!”

“哦,刘公子刚到刘家庄怎么对本案知道的那么清楚啊?本官从来没有说过刘远方公子是太公杀死的!”包拯怒视着刘清。

刘清在包拯的注视下慌了神,他急忙避开包拯的眼神,说道:“是管家杜五告诉我的,其实我刚到这儿对一切都不甚清楚,请包大人恕罪。”

“本官不怪你,你也是道听途说,那杜五呢?叫他出来见本官。”

“回包大人,小民自从昨天晚饭后到现在就再也没见过他,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他会不会出事呀?”刘清猜测道。

“有这样的事?”包拯想了想对公孙策说道:“你带几个人去庄里各个地方找一下。”公孙策答应一声去了。

包拯又问刘清道:“你对刘家庄和刘太公了解有多少?”

“包大人,其实我对这儿的了解还没有大人多呢,我们是很远的亲戚,就连刘太公的面我都没有见过,到现在我还怀疑在梦里呢!”刘清答道。

包拯知道从刘清口里再也问不出什么来,于是说道:“我们去后院,刘清你在前面带路。”

刘清见包拯语气坚决,只好乖乖的走在前头。

刘家后院距离大堂不远,不一会儿众人就到了,后院的大门敞开着,一阵风吹来,灰尘扑面而来,众人慌忙躲避,包拯心里顿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包拯看到地上有一连串凌乱的脚印,他若有所思,这时公孙策跑了进来,包拯问道:“可有什么发现?”

“除了这里,其他地方都找遍了,都没有发现杜五,问遍了庄里的所有人,他们也说从昨晚过后再也没看到过他!包大人,难道他也出事了?”

包拯听了没有回答公孙策的话,他停住了脚步,思索片刻说道:“我们先进去再说。”

众人上了二楼,进了门,看到大厅当中放着一只棺材,一阵死尸的臭味直钻进大家的鼻子,大家纷纷掩上了鼻子。包拯问刘清道:“这么热的天,为什么刘太公的遗体还不下葬呢?”

“包大人,我真的不知道,你还是别问我了。”刘清有气无力的答道。

“把棺材打开!”包拯吩咐手下的衙役道。

“包大人,你这是为何?”刘清无缘无故继承了这么大的庄园觉得该站出来说点什么。

包拯说道:“这只是破案的一个普通程序,你不必多问!”

刘清见包拯发怒,退到一边,不敢多言。几个衙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