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冼冤录-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他带走,即日解回开封府。”包拯道,“我们去救公孙策,他一定盼望我们好久了。”

包拯等人很快在州府的地牢里找到了公孙策,大家相见,分外激动,公孙策想想这些天来一直在生死的边缘上徘徊,不由悲从中来,扑在包拯的身上失声痛哭。

包拯免不了对公孙策又是一番安慰,等他镇静下来,方才问起事情的缘由。公孙策于是就详细的把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然后他满怀歉意的说道:“大人,这都怪我,太过于粗心,才上了他们的当,当我发现张龙给我的提醒时,已经晚了,我把那好不容易得来的物件泄露了出去,恐怕功亏一篑了。”

“公孙先生,你不要担心,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东西,而且那个李运昌也被住住了,原来这一切都是这个知州大人在背后搞鬼,可惜的是还有一个很可疑的蒙面人被他逃脱了。”张龙欣喜的说道。

“这是真的吗?”公孙策看着包拯问道。

“张龙说的不错。”包拯点点头,从怀里掏出那个荷包递给公孙策说道,“你看看是不是这个东西?”

公孙策为了这个荷包差点连命都丢了,当然一眼就认出来了,他摸着那荷包说道:“真的没想到就是它差点要了我的命!它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从表面上来看它只是一个妇人送给她丈夫或者是情人的代表爱情的象征啊,难道这里面有什么重大的秘密么?”

“咦,这上面有个字。”张龙凑上来突然发现了个小秘密。

“噢,这是那女子丈夫的小名,可惜的是那村里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学名,他们那儿的年青人都出外谋生去了,村里剩下来的老人问他们都不清楚。”公孙策解释道。

“小武,小武。”包拯念着那荷包上的名字,半晌才说道,“这个名字挺亲切的,看上去像是在闺房中叫的,公孙策,你把荷包拆开,看看有没有夹层。”

“是。”公孙策很快把那荷包拆开了,他叫道,“这里还有一个字,是‘陈’字。”

赵虎插嘴说道:“他是陈家庄的人,当然姓陈了。”

“看来这凶手一定是和姓陈的有关了?”张龙不假思索的说道。

“姓陈?陈………………”公孙策忽然迟疑着说道,“陈驸马也姓陈啊,他也是陈州人,难道他也和这案子有关?张大哥,你不要危言耸听了!“

包拯听着他们的分析,不说一句话,他把那荷包默默的收了起来,神情严肃的走出了地牢,公孙策等人不解何故,紧紧的跟着出去了。

第三部 新驸马案 第二十四章 杀人灭口

包拯这几天一直处于烦恼之中,一是那个李运昌一口咬定这事是自己干的,和他人无关,一时间整个案子无从下手:二是李运昌虽然犯下罪行,但是那个主使的蒙面人逃脱,少掉了有力人证,况且李运昌好歹也是朝廷大员,这样长久羁押也不是办法,皇上虽然给了包拯生杀大权,但是包拯在没有真凭实据的前提下是不敢滥用的。思前想后,包拯觉得只有把李运昌押解回开封府,求皇上定夺。但是他又想到自己在陈州的事情还没有办完,于是决定让公孙策押解李运昌回京,为了以防万一,他又让张龙四人护送。

包拯这样处理后才稍稍放心了一点,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就全力和陈州的灾民投入到了灭蝗虫的大潮中去,因为官民团结,百姓出力,终于在几天之内就把陈州境内的蝗虫消灭的干干净净,包拯心里惦记着女尸案,没有来得及好好庆祝这一伟大的创举,就马不停蹄的赶回了京城。

包拯一进屋子就看到众人都似乎在回避他,低着头环顾左右,包拯知道一定有事发生,他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什么,问公孙策道:“公孙先生,到底发生什么事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隐瞒,逃避都不是办法,还是说出来大家好好商量商量吧。”

“大人,都是我等没用,那个李运昌他死了!你就责罚我们吧!”公孙策不敢看包拯,低头轻声说道。

“什么?李运昌死了!”包拯震惊了,猛的站起身来,眼睛瞪得大大的,问道,“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把李运昌押回京城后就一直关押在开封府,本来想等大人回来后向皇上禀报后再作打算的,没想到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突然有宫里的公公来传圣旨说要带李运昌回去问话,我们说要等包大人回来后才能放人,那公公顿时凶相毕露,指挥侍卫们把李运昌抢了就走,并且威胁说谁要违抗圣旨,加以阻拦,就要诛灭九族,连包大人也会受到牵连,我等想来想去不敢抗旨,犹豫之间就被他们把人带走了。”公孙策惭愧的说道。

“那后来呢?李运昌是不是被那些人杀害了?”包拯这时恢复了平静的心理,他淡淡的问道。

“第二天就有人来开封府报案,说在城外发现一具男尸,当时我们也没在意,就像往常一样过去了,等看到那具男尸才知道大事不好,让对方先下了手,灭掉了唯一的人证。大人,这都是我没尽到自己的职守所造成的,你要怪就怪一个人吧。”公孙策抢着认错,其他人见了也纷纷上前认错。

包拯摆摆手,说道:“这不能怪你们,都是我疏忽大意造成的,因为有了李运昌这个人证我想案子就有了转机,所以就放松了对敌人的警惕,才给了他们可乘之机。现在我只有先进宫去问问皇上那个公公到底是何许人也,然后再作计划,公孙策,你先把那个公公的相貌告诉我。”

公孙策于是就详细的描述了一遍那个人的样子,为了安全起见,他还凭着记忆画出了那个人的相貌,包拯接过一看,是个高高的,白白净净的中年男子,他的下巴上光光的,身材细长,像个太监,包拯把它收进怀里,刻不容稳的就进宫去了。

仁宗见到包拯极为兴奋,竟然不顾身份的从龙椅上跑了下来,扶住包拯的肩膀激动的说道:“包爱卿,听说你在陈州干得不错呀!不仅顺利的完成了赈粮的大事,更为可贵的是还从根本上根治了灾荒的发生,亏你想得出吃蝗虫这样旷古绝今的点子来,朕想也只有你包拯才想得出来,朕当初派你去,看来是非常正确的,朕没有看错人啊。幸亏没有听陈驸马的让他去,要是他去了,朕想恐怕没有这么好的结果的。”

包拯突然听到陈驸马的名字,心里一动,嘴张了一下,想说什么,但他又闭上了。

“包卿啊,让朕看看你,你果然又黑了,你实在是太辛苦了。”仁宗朝门外喊道,“魏公公,给包大人端碗莲子汤来。”

包拯连忙跪下去谢恩,但是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那魏公公进来,仁宗不由得怒道:“这个狗奴才,这两天不知死哪去了,等见到他一定要好好收拾一顿。包卿,你把灭蝗虫的事和朕详细讲讲吧。”

包拯于是就耐下心来仔细的讲述了他是如何和陈州的灾民灭蝗的经过,包拯讲的绘声绘色,加上仁宗又是从小生长在皇宫里,根本就没有接触到这些稀奇事,而且听也没听过,他竟然听得入了迷,连包拯讲完了也没有发觉,直到包拯提醒他才醒悟过来。仁宗笑道:“听包卿讲这些事真是有趣啊,哦,朕也该奖励奖励包卿,奖什么呢?”仁宗一时之间难下决心。

包拯刚想推辞,仁宗制止他道:“这是一定要的,朕赏罚分明,决不偏袒任何人。这样吧,包卿,你自己说一样东西吧,朕有的一定给你!”

包拯觉得这时时机已到,就说道:“臣不要什么赏赐,只要皇上能让我带走一个人。”

“哦,你要带走谁呀?”仁宗对包拯这个奇怪的问题产生了兴趣。

“就是这位公公。”包拯把那副公孙策画的画拿给仁宗看。

“咦,这不是魏公公吗?你怎么会有他的画像的?他是不是犯了什么罪?”仁宗一连提出了好几个问题。

包拯马上就把事情的始末讲了一遍,仁宗一听大怒道:“李运昌身为朝庭命官,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来,真是死有余辜!还有这个狗奴才,竟敢假传圣旨,朕根本就没有派他去开封府,来人,你们马上去把他给我找出来!”

“皇上息怒,他们两个都只是小角色,幕后另有主使者,臣恳请皇上下旨让臣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包拯赶紧奏道。

“好,朕准你的奏,包卿,你一定要把那个元凶揪出来,朕倒要看看是谁这样胆大包天,敢到皇宫里来起风浪!”仁宗余怒未息。

“那要是有人阻扰呢?或者那人官品比臣大,臣该怎么办?”包拯趁机说道。

“朕明白你的意思,好,朕特赐你先斩后奏之权,便宜行事。”仁宗在气愤之中,包拯提的要求他都一口答应了。

包拯正在暗自高兴之际,一个小太监跌跌撞撞的跑进来,跪倒在地禀道:“皇上,魏公公死了。”

包拯听了一愣,心里马上明白了,自言自语道:“杀人灭口!”

第三部 新驸马案 第二十五章 顺藤摸瓜

包拯和仁宗急忙在太监的带领下来到魏公公的主处,包拯怕仁宗被血腥的场面所吓着,就恳请仁宗先在外面等一会儿,等他进去处理好以后再进去,仁宗考虑了一下,想想自己这样冒然闯进去也不太适宜,就答应了。

包拯看到一个中年太监趴在桌子上,头歪在一边,桌上放着一些酒菜,一个酒壶已经倒在桌子上,他的手里拿着一张纸。包拯小心的抬起他的头来,发现他脸色暗淡,嘴角有一丝血迹,模样和公孙策画的那人果然很像。包拯拿起那壶酒,凑到鼻子跟前闻了闻,失声道:“难道是中毒身亡?”

仁宗在外面听见了包拯的声音,迫不及待的冲了进来,问道:“他为什么会中毒而死的?”

包拯恭敬的说道:“让臣先问问这位公公再回禀皇上。”仁宗点点头,包拯把那个来报信的小太监叫了过来问道:“你把怎么发现魏公公死在这儿的详细经过说一遍,不许有一丝一毫的隐瞒,如发现你说慌,开封府的铡刀将会割下你的首级,听见了吗?”

那个小太监一直处在深宫中,哪曾见过这样的声势,急忙跪倒在地上道:“皇上,包大人,小的绝不敢说一句假话,如果说了必遭天打五雷轰!………………”

“你说吧。”仁宗制止了他的发誓。

“是。”小太监说道,“刚才皇上说要叫魏公公,小的们就四处去找了,问了很多人都说没看见他,后来一想只有他的房间没有找过了,可是他的房间未得他的允许是没有人敢进去的。”

“为什么?”包拯问道。

“他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吗?”仁宗气愤的问道。

“这个小的就不知道了,反正有一次小李进去替魏公公收拾东西,因为没经过魏公公的同意,被魏公公打得皮开肉绽,在床上躺了一个月才可以下地,魏公公说这就是不懂规矩的教训。所以大家以后都不敢进他的房间,除非他答应。”

“混帐东西,在宫里竟然就敢这样,出了宫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呢,死得一点都不冤枉!”仁宗听见魏公公架子这么大,不由得怒火中烧。

“好了,你继续说下去,题外话就简单带过。”包拯看到仁宗生气,怕节外生枝,赶紧提醒那个小太监。

“是,包大人。后来小的想到皇上交代下来的事说啥也要做好的,于是大着胆子推开了魏公公的房门,就看到他已经趴在那里了,包大人,你一定要查清楚,小的根本就不知道他会死的!”小太监生怕包拯会冤枉他,哀求道。

“你进来后这里的东西有没有动过?”包拯继续问道。

“没有,小的知道这事关重大,所以看到他一动也不动,嘴角有血,就站的远远的,马上就来禀报了。”

包拯满意的点点头,赞道:“你做的很好。”然后他问仁宗道:“皇上怎么看这件事?”

仁宗怒道:“在大内竟然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无法无天!包卿,你一定要查清楚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否则的话往后还怎么得了!”仁宗说完还余怒未息,他眼一转突然看到了魏公公手里的那张纸,问道,“那是什么?拿给朕看看。”

小太监忙从魏公公手里拿下纸,交给仁宗,仁宗读了一遍,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把纸一甩,说道:“真没想到,在朕身边侍侯的人竟有这样一副狠毒的心肠!包卿,你看!”

包拯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疑惑的接过那纸看了起来,原来这是一封所谓的遗书,说魏公公在李运昌进京时曾向他借过几万两银子,这次听说李运昌又进了京,虽然是阶下囚的身份,但是凭着他的关系一定会平安无事的,到时李运昌就会来向魏公公要钱。魏公公最近手头颇紧,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而且听说他又要升职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李运昌四处一宣扬的话,他魏公公不仅升官无望,而且还会在皇上眼里留下不好的印象,那样一来,他的前途就彻底完了。魏公公思前想后,觉得只有除去李运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