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闲散人员组成了企盛房屋拆迁公司。挂靠到宏达房屋拆迁公司下之后,企盛房屋拆迁公司参与了市内多处地段的拆迁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薛企盛和他手下的拆迁人员,主要充当暴力拆迁及截访的角色。在富民小区拆迁的过程中,原居民与拆迁公司多次发生肢体冲突甚至结伙械斗,其中都有薛企盛等人的参与。
有些原居民在遭遇暴力及骚扰后愤而报警。然而,由于部分拆迁人员都是临时雇佣来的外地人,“干完活儿”,拿到佣金后就离开本地,根本无从查找。即使抓到了人,口径也出奇地一致,都说和拆迁公司没关系。查无实据,警方也只能对这些人处以治安处罚了事。
可这次出了人命,想回避也不可能了。
企盛房屋拆迁公司的负责人及其人员的身份构成引起了警方的兴趣。这是一些只认钱的主儿,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一般的拆迁工程都不会超过三个月,而根据企盛房屋拆迁公司的预算,对富民小区的整体拆迁工作,即使是作为二包,利润也会超过300万元。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时间短,见效快,利润高。在这样的利益诱惑下,不排除他们会做出杀人害命的勾当。
警方立刻传讯了薛企盛及其乎下员工共十余人。薛企盛本人拒不接受传讯,并试图外逃,警方依法对其进行了拘传。
薛企盛企图外逃的消息曾一度引起警方的高度关注,并视为是其做贼心虚的表现。方木却并没有这么乐观,如果薛企盛真的与姜维利被杀一案有关,早就逃跑了,根本不会等到警察找上门来。而且,在方木看来,让这群乌合之众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都不在话下,但是让他们去有计划地杀人,恐怕绝大多数成员都会打退堂鼓。即便是“干活儿”,他们依靠的也是人多势众。单独拎出来,恐怕个个都是怂包。而从现场提取到的痕迹物证来看,作案人应该不会超过两个。
此外,薛企盛等人从经济条件和身体条件来看,的确符合警方的推测。但是,如果要起到恐吓其他拆迁户的目的,杀死姜维利就足够了。完全没必要用费时费力的溺死的方式,更没必要布置那么诡异的现场。
再者,姜维利在某种程度上,和这些拆迁人员有相似之处。即,都是所谓的“江湖人士”。既然都是同一类人,就有处理类似问题的办法和江湖规矩。如果拿出一笔钱满足姜维利的要求,相信姜维利会痛痛快快地搬离园区,同时对其他拆迁户守口如瓶。这么做,风险和成本都比杀人要小得多。
杨学武在这一点上和方木有所分歧。他觉得,所谓江湖规矩,利字当头。如果价钱谈不拢,对于姜维利这样混不吝的主几,痛下杀手是有可能的。但是,他同样认为对薛企盛等人的传讯不会让案件获得大的突破。薛企盛也算是个老江湖,按理来说,不会做这种蠢事来引火烧身。
事情没有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警方对薛企盛等人的讯问并没获得有价值的线索。
从对案发前几日的调查来看,与薛企盛等人的联络和交往之人也没有异常情况。案发当晚,薛企盛及其手下在岳山海鲜酒楼吃饭至晚十一时许。之后,一行人又来到釜山园浴馆。凌晨一时许进入1703、1704两个包房里打麻将至早九时许。上述供述均得到岳山海鲜酒楼及釜山园浴馆有关人员的证实,经调取两家的视频监控录像,证实薛企盛等人的供述属实。至于薛企盛企图外逃的原因,薛企盛一直顾左右而言他,试图回避讯问。经深挖,薛企盛不得不交代了数起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及寻衅滋事、聚众淫乱的违法事实。其中,薛企盛及其手下的部分行为已触犯刑法,拟另案处理。
这点结果,连意外收获都算不上,顶多在年度工作总结上增加几个无关痛痒的数字。警方大失所望。唯一感到兴奋的,又是媒体。
在薛企盛交代的违法事实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薛企盛为了讲排场,摆威风,有时会让手下去临时雇用一些人来“撑场面”。其中,有一些人是从附近中学雇佣来的未成年人。薛企盛交绐手下每个人一百元“出场费”,经过层层盘剥,到这些少年手里只有区区二十元。然而,就这一点点钱,也让少年们趋之若鹜。一个受访的少年说,这事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跟着去就行了,不仅报销车费,还管一顿饭。到了拆迁现场,只要拿着刀或者棍子站着就好……
在C市电视台的晨报节目中,主持人正在对这个少年进行采访。尽管少年的眼睛部位被打上了马赛克,仍能感到那张脸上的木然和冷漠。
“如果需要动手打人呢?”
“那得加钱。”
“加多少?”
“二百。”
主持人顿了一下,似乎在控制情绪。
“你敢下手打人么?”
“最初也不敢,后来他们都打了,我也打了。”少年低下头。
“他们是谁?”
“同学。”
“他们为什么敢下手呢?”
“因为钱呗。”少年忽然笑了,“有钱可以去网吧,可以买游戏装备,还能买好吃的……”
正在吃早饭的方木推开碗,觉得心里堵得慌。
“这帮小兔崽子!”他低声骂道,忽然自觉失口,急忙看了看身边的廖亚凡。
曾几何时,她也是这群混迹街头,出入不良场所的少年之一。
廖亚凡却丝毫没有反应,依旧低着头,小口啜着豆浆。
从福利院回来之后,廖亚凡变得沉默了许多。然而,方木意识到,那并非是之前的安静状态的延续,而是出现了新的问题。之所以察觉到这一点,是因为廖亚凡开始偷偷地观察自己。那时不时的注视并非是善意的,其中含有猜疑、审视或者别的什么。
方木觉得很不舒服,几次想问廖亚凡发生了什么。可是,每一次,廖亚凡会在方木开口前移开目光或者突然走掉。
方木先是无奈,继而恼火,最后干脆放弃了一探究竟的念头。
他把碗筷送到水池里,看看手表,伸手拿起搭在椅背上的衬衫。刚一上身,鼻子里就蹿入一股浓重的汗味。方木咧咧嘴,脱下衬衫扔进洗衣机里,又在衣柜里翻了半天,找出一件尚未开封的制服内衬衫换上。看看窗户上厚厚的水汽,方木想了想,又找出一件黑色毛衣罩在外面。
在门厅换鞋的时候,廖亚凡一直斜靠在卧室门旁上下打量着他。方木系好鞋带,抬头看看廖亚凡,后者夹着烟,表情似笑非笑。
“我走了。”方木垂下眼皮,“午饭自己解决吧,不想做的话,叫外卖也行。”
廖亚凡喷出一口烟雾,忽然在手里亮出一个小瓶子。
“要不要试试这个?”
方木有些莫名其妙:“嗯?”
“香水。”廖亚凡一扬手把瓶子扔了过来,“男女通用的。”
方木下意识地接住香水瓶,瞄了一眼就放在鞋架上:“谢了,我从不用这玩意儿。”
“还是用用吧。”廖亚凡的语气暖昧,“打扮得那么帅——不用香水多可惜。”
方木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盯着廖亚凡看了几秒钟,开口问道:“你想干什么?”
廖亚凡哼了一声,从满脸的嘲弄迅速变为怨毒,随即,一转身进了卧室,咣当一声把门踢上。
方木垂着手站在门厅里,感到心里更堵了。
一路驱车赶到分局,方木郁闷的情绪丝毫没有减轻。刚进分局大院,就看到杨学武带着几个人匆匆而出。
方木上前打了个招唿,杨学武嗯了一声,反应颇为冷淡。
方木讨了个没趣,悻悻地向分局大楼走去,刚走到门口,就听到杨学武在身后“哎”了一声。
方木转过身来,杨学武走到他面前,递过一张照片。照片上,正是姜维利溺死其中的那个水囊。
“水囊的商标和所有能证明生产厂家的标示都被撕掉了。不过,这东西不属于日常用品,销售量应该不会太大。仔细调查的话,也许能找到生产者和购买者的信息。”
方木点点头,这也是个不错的思路。绕过作案动机,直接查找物证的来源,可能更有效。
“这张照片你留着,如果有了线索我会通知你。”杨学武顿了顿,表情颇不自然,“你今天来局里……有什么事么?”
“工作上的事。”方木想了想,决定还是实话实说,“看看米楠那里有没有什么进展。”
杨学武嗯了一声,上下打量了方木几眼,似乎有话要说。这时,等得不耐烦的同事按响车笛催促着他,杨学武只能冲方木摆摆手,就转身向汽车跑去。
方木走进分局大楼,穿过大厅,登上电梯,一直看着手里的照片。
那个水囊明显被改造过。从体积来看,它应该是长途运输所用。原型是长方形,一端被截断,边缘缝合后穿人尼龙绳,也就是把死者塞进去的入口。
正看着,电梯就停在了四楼。方木收好照片,迈步走了出去。
米楠依旧在足迹室里忙碌着,不过面色红润了许多,看到方木进来,难得地冲他笑笑。
“你来了?”
“嗯。”方木看看她的脸,“感冒好些了?”
“没事了。”米楠显然知道方木此行的目的,直接拿起一张复印件递给他。
A4纸上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图案,其中的一个角落里被米楠用红色签字笔划了一个圈。方木颠来倒去地看了几遍,还是不明就里。米楠笑了笑,伸手拽过那张复印件。
“还记得那晚我们提取的足迹模型么?”
方木的脑海里立刻出现了那个塑料袋,以及塑料袋里几乎碎成粉末的石膏模型。不知为什么,提到那个雨夜,他的情绪变得复杂,既有尴尬,也有遗憾,更多的,是一丝隐隐的暖意。
他赶紧收回思绪,点点头。
“我把还算成形的碎块整理出来,清理之后,挨个比对了一下,有一些不能算收获的结果。”
“哦?”方木立刻兴奋起来,“是什么?”
“你瞧这里。”米楠用手指指那个红色圆圈。被圈住的痕迹非常模煳,不过,还是能依稀辨认出一些图案。看上去是一条横线,下面有两条分开的线,在横线处交汇,中间大概是45度左右的夹角。看上去,像一个不出头的“大”字。
“这是?”方木皱起眉头。
“你再看看这个。”米楠又递过一张复印件,上面的标注显示,这是在第47中学现场提取到的那枚足迹。
方木把两张复印件摆在桌面上,反复对比着,终于让他发现了一些相似之处。
“鞋底的花纹?”
“对。”米楠指指第一张复印件,“这个图案,和那双胶底鞋的鞋底花纹很像。可惜的是,太小了,也不够完整。”
她轻叹一口气,“如果不被杨学武踩上那一脚,也许能提取到更完整的。”
方木想了想,又问道:“楼梯口提取到的那些足迹呢?”
“没价值。”米楠说,“尤其是那个擦蹭型的,只能分辨出横行大底花纹,没有代表性——好多鞋子的鞋底都有这种花纹。”
方木的心一沉,这么一点点痕迹,根本无法和第47中学杀人案提取到的足迹做同一认定。顶多是部分验证了方木的推测,也不能作为并案调查的依据。
不过,米楠把那些几乎是齑粉状的石膏进行清理、比对,势必是一个相当耗费精力的过程。想了想,方木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这个结果很重要,多谢你了。”
“你不用安慰我。我知道,这些结论连线索谈不上。不过,”米楠又拿出一张纸,“你再看看这个。”
那是一份检测报告,检材是某种液体,方木看了看,和水囊中的液体成分几乎相同,也就是方木推测的所谓“羊水”。
“这又是什么?”
“还记得现场那片水渍么?我曾让你把里面的液体抽出来。”米楠的面色平静,“我把那些液体送去检测。相信你也发现了,和水囊里的液体成分几乎一致。”
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水囊里的液体在地上形成的水渍,两者成分当然一致。
方木想了想,忽然睁大了眼睛。
水囊中的某些液体成分,比如尿素,来自于姜维利的排泄物。如果地面是的水渍中也有尿素,那就说明这些液体不是在往水囊里倾倒液体时流出的,而是姜维利被塞入水囊,在水囊里发生失禁后,从水囊里渗出的。
也就是说,那枚足迹的主人在姜维利被塞进水囊后的一段时间内,曾在水囊前停留过。
方木马上对米楠问道:“从足迹来看,凶手是面对水囊还是背对水囊?”
米楠显然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很快答道:“这种大底花纹在前掌和鞋跟处都有。如果你的推测成立的话,从磨损程度以及和水囊的距离来看,我相信是前掌留下的。”
前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