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讶之色,便继续说道,“只是大唐跟突厥常年征战,大唐在这几年的战争中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胜利,这使得我们的很多将领心里形成了一种保守的思想,那就是只要跟突厥打仗首先想到不是进攻而是防守。而突厥将领在战争中同样也开始变得高傲自大,根本就不把我们大唐的军队放在眼里。因此,儿臣在率领骑兵突厥部落的时候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因为他们根本就想到大唐军队会深入腹地主动出击。”

  “恩!”李世民点头道,“你说的很对啊,不光是军中将领,就是朝中很多大臣面对突厥都有这样的心态。”

  “至于儿臣能够顺利的突出重围,就是利用突厥人的高傲和自大心里,”李恪说道战争方面,便侃侃而谈,“突厥五万大军围追堵截,他们怎么都想不到我们会主动出击,反向攻击在我们追击我们的左贤王部。因此,鬼面骑才会夜袭突厥左贤王部,轻易的将左贤王的两万骑兵杀的丢盔卸甲!而突厥颉利可汗同样很傲慢,他认为他的一千血狼卫足以歼灭我五千鬼面骑,才会采取围而不攻的态度,没有让围追堵截我们的骑兵前后夹击,而是单单让血狼卫袭击儿臣,想用一千血狼卫击杀掉儿臣手中的五千骑兵,所以才会被儿臣手中剩下的三百鹰卫击溃。”

  “从太原传来的消息说到了你三百鹰卫击溃了一千血狼卫的战绩,当时朕有些不敢相信,毕竟颉利的血狼卫是草原最强悍的骑兵,后来才通过兵部是公文才证实了这是真的,那你现在就给朕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李世民跟李恪聊起战争方面的事情,完全没有了皇帝的威严,倒像一个父亲在跟自己的孩子讨论问题一样。

  “父皇,草原游民民族天生彪悍,野性十足,想要击败他们,首先要从心里上击败他们。而儿臣就是利用跟他们的将领进行决斗方式,用血腥的手段斩杀了他们的四名百夫长和血狼卫主将狼敖,从而击溃了血狼卫战无不胜的心里防线,才会让他们产生胆怯,从而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信心,这才被士气旺盛的鹰卫所消灭。”李恪严肃的说道,“在战场上,一头狼率领的一群羊永远比一头羊率领的一群狼更具有杀伤力和侵略性!”

  “说的好!一头狼率领的一群羊永远比一头羊率领的一群狼更具有杀伤力和侵略性!”李世民重复了李恪的刚才说过的这句话,脸色露出了笑容,“没有想到你对突厥的战争会有这样深的见解,看来朕让你去太原的决定还是对的!”

  李恪听李世民这么一说,就明白了让自己去太原是李世民的意思,只是他不敢问李世民为什么要让他去太原,只能静静在一旁听继续李世民说道,“朕收到消息说你在幽北草原大胜突更*新A厥五万骑兵的时候,你知道朕想的是什么吗?朕想的不是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而是在担心你的安危!”

  “父皇!”李恪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对坦露出关起之情,不由的语气有些哽咽。

  “现在,朕很放心,听你刚才的解释,朕知道你的能力和才华,朕很放心的将河东道河北道两地的数十万大军交给你!”李世民语重心长的说道,“朕的儿子当中唯你喜文懂武、文武双全,朕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父皇!儿臣不敢当!儿臣——”李恪听后诚惶诚恐,他虽然被李世民的流露出关切之情所感动,但头脑还是很清醒,河东道河北道两地数十万大军交给自己,他可没有这个胆子接受,就是有这个胆子他也不愿意,第一是不想让群臣忌惮,第二是不想让李世民猜忌自己。

  李恪想法似乎总是躲不过李世民那双智慧的眼睛,他见李恪诚惶诚恐的拒绝,便打断他的话语,悠悠吟道,“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渭水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吟罢,李世民突然问道,“这是你写吧?”

  “是!”李恪听着自己剽窃和修改过的《满江红》面不改色脸不红是答道。

  “男儿立志出幽关,不灭胡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这首诗是你出太原时所作吧?”李世民继续问道。

  “是儿臣所作!”李恪恭敬的答道。

  “强敌胆敢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之!这句话也是你说的吧?”李世民继续问道。

  “是,是儿臣所说!”李恪语气坚定,不卑不亢的说道。

  “你能写出这样豪迈的诗句,你能说出这样振聋发聩的誓言,朕都信任你,你自己又什么不信任自己的呢?”李世民反问道,“难道你就不明白朕的心中所想吗?”

  “父皇!”李恪害怕的就是李世民对自己猜忌,现在听见李世民将话说的这么明白,他不由的暗自责怪自己太过瞻前顾后,将李世民想的太虚伪了,便“扑通”一声跪在李世民面前,毫不犹豫的说道,“父皇,儿臣知错了,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不辜负父皇的期望,今后强敌胆敢犯我大唐者,儿臣率领手中铁骑虽远必诛之!”

  “好!不愧是朕的儿子!”李世民豪言道,“朕希望你能记住今天对朕说过的话,今天你说发出的誓言!”

  “谢父皇!”李恪听李世民豪言便只能称谢,除此他能说什么。退出了甘泉宫的御书房,李恪头脑里还是晕晕乎乎的,想的还是刚才的甘泉宫的对话,今天自己跟李世民的一席话便将河东道河北道两地的数十万大军握到了自己的手里,他自己到现在都有些不敢相信。

  第五卷第二百二十四章惩罚后的一种补偿

  老三想说的是,你看我不反对,可是不要忽悠的童鞋去砍,这样很不厚道!另外,每天不到三四十张的红票很蛋疼,书友们红票要给力啊!

  李恪晕晕乎乎的出了甘泉宫的御书房,朦朦胧胧的来到了千秋殿,杨妃看到李恪神情恍惚的的样子误以为他得了什么病,急忙让宫女将李恪扶到了榻上,随即便要吩咐找御医来给李恪诊治。

  李恪被宫女们这一搀扶便缓过神来,阻止了杨妃和宫女们的举动,将大殿内的侍女遣到店外,这才对杨妃说出了李世民在御书房对自己的任命。杨妃听完李恪的叙述,脸色不察觉的微微一变瞬间恢复了正常,可是这么细微的变化还是被细心的李恪看在了眼里。李恪本以为杨妃听到李世民对他的任命会对他说点什么,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杨妃并没有说什么,他只是跟李恪说了一些他以后要注意身体等方面的关切的话语。李恪知道杨妃可能跟自己隐藏了什么秘密,只是他知道杨妃不会害自己,她这个时候不说可能有她的顾虑,因此便没有刻意的询问。

  在千秋殿待到中午时分,李恪跟杨妃、李愔、李蓉和李敬几人用完饭,这才在三个小家伙的依依不舍中离开了千秋殿。当他出了皇宫走到朱雀门的时候正好碰见了前来觐见李世民的高丽和扶桑两国的使者。高丽使者高寿延和李思齐两人对李恪的态度很恭敬,扶桑使者犬上三田耜、药师惠日同样对李恪恭敬有加,倒是扶桑公主盛田理惠子看李恪的眼神有些奇怪。李恪不想理会几人,跟几人寒暄了几句便上了停在朱雀门的车架。

  回到府中,李恪将消息告诉了汉王府的众人,大家都很高兴,表示要庆贺一番,特别是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三人好久不见李恪甚是想念,如今李恪回到了长安,他们怎么也不想错过这个大家相聚的时刻。李恪无奈,只能答应他们的要求,同时他也想将众人聚在一起聊聊,顺便想让大家帮他分析下李世民今天对他的任命。他总觉得自己小小年纪就手握数十万大军的军权,这背后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绝对不是李世民对自己说的那么简单。

  晚间,汉王府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像马周、刘仁轨、邓同达和左翼等都是汉王党的中坚力量,而除此之外岑文本,褚遂良和孙伏伽等人也相继来到了汉王府。同时,宫里传出高丽和扶桑使者进宫觐见李世民的目的。因此,李恪将众人召集到聚义殿商议如何看待高丽和扶桑两国派出的使者的问题。

  皇宫里传出的消息是高丽使者请求李世民能够容许高丽向大唐进贡,让高丽成为大唐的附庸国,希望大唐能够跟高丽开通边关贸易。而扶桑使者的目的是想向大唐派遣学者学习大唐的文化,同时希望李世民能够容许扶桑从大唐购买一定数量的兵器盔甲和文献书籍。

  李恪将这两条消息告诉众人之后,大殿里的众人沉默了好久,马周这才开口说道,“高丽使者要求皇上想要跟大唐开通边关贸易,微臣认为没什么不妥,毕竟前朝三征高丽都以失败而终之后就下令封锁了和高丽的边关贸易,而大唐立国之初延续了前朝的政策,依然对高丽实施封锁。因此,皇上登基之后高丽能够抓住皇后诞皇子这个机会派出使者祝贺对大唐示好,趁机跟皇上提出这样的要求很合常理。”

  “恩!”众人都点头表示马周的分析很有道理。

  “至于高丽使者请求皇上容许高丽向大唐进贡,希望高丽能够成为大唐的附庸国,这点也很好理解。”马周继续分析道,“殿下你想想,如果皇上真答应了高丽的要求,跟高丽开通了边关贸易,那作为附庸国的他们得到好处多呢?还是作为一般的领国得到的好处多呢?”

  “马御史的意思说,高丽请求向大唐进贡,做大唐的附庸国就是想跟大唐开通边关贸易之后得到更多的好处?”邓同达不解的问道,“可是高丽既然知道皇上会答应开通两国边关贸易,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要求进贡,还要做附庸国呢?为了边关贸易区区一点的好处,高丽屈尊低头向大唐进贡附庸,这样岂不既损失了钱财,又失掉了颜面吗?”

  “定伯有所不知,高丽不同于大唐,他们为了利益可以什么都不顾,何况只是一点颜面呢?”李恪笑道,通过马周的分析,他觉得高丽第一次向大唐派出使者肯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动静,也许是自己想的太多了而已。

  “那对于扶桑使者跟父皇的请求,你们大家有什么意见吗?”李恪继续问道。

  “扶桑远离大唐,两国之间隔着汪洋大海,而他们能够远渡重洋出使大唐,可见他们志向不小。而他们仰慕大唐文化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前朝的时候就派出过使者,现在又派出使者,既要向大唐派遣学者学习文化,还要向大唐购买文献书籍,那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派遣的学者回国可以为他们所用,书籍正好可以填补他们学而不足之处,而他们真正的目的就是想

  通过借鉴和学习的方法发展和壮大自己,由此可见扶桑虽是小国可不能小窥啊!”岑文本分析道。

  “恩,秘书郎说的不错,扶桑想学大唐文化这点我们要支持,可是关于购买书籍兵器和盔甲方面我们还需要慎重。”褚遂良赞同道,“现在还不知道皇上有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如果皇上答应了他们的要求,那对于扶桑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啊!扶桑国君臣能有这样的心智,当前他们不会有大的作为,难不保百年之后没有什么野心。”

  李恪很惊讶,听到岑文本和褚遂良的分析,他觉得这两个人简直就是妖人,能够通过这么简单的一点内容就分析出了日本人的特点和本性,还提出了戒备的观点。自己要不是有几千年的文化知识,也不可能知道日本人学习唐文化之后进行了改革和维新,后来到明朝的时候有了倭寇犯边之事,到了清朝有了日本侵占胶州湾和东北的事情。而他们通过只言片语就能大体判断出往后日本人发生在中国的的事情,确实不简单。难怪两个人在今后的仕途中飞黄腾达,做到了宰相职位,成了李世民托孤的顾命大臣,就凭这份敏锐的分析和判断力,他们能取得那样的成就当之无愧。

  岑文本、褚遂良和马周都是当世才俊,他们既然得出了的结论,其他人也就没有发表什么个人的见解,而这个时候杨恩回禀酒宴已经备好,李恪便将众人邀请到了前厅。众人入席,大家跟李恪同桌而食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因此都很放得开,特别是李恪的三个兄弟和酒鬼马周、刘仁轨及左翼几人更是喝的兴起之时还吟出了李恪的那首的伪《满江红》,让大厅里的气氛又活跃了不少。

  饭后,早已喝醉的李恪的三兄弟和左翼还有必须回宫值勤的刘仁轨跟李恪告辞离开了汉王府。而李恪将岑文本、褚遂良和马周还有孙伏伽、邓同达招到了书房,想询问他们对于今天李世民对自己的任命他们有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