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唐朝当皇帝-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父皇——”李恪谢恩道,他没有想到李世民答应的这么痛快,他认为李世民既然已经在猜忌自己,那就肯定不会让自己在这种情况下离开长安,自己想要离开需要花费一番功夫,没想到李世民一口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恪儿,你对父皇北征高丽作何感想?”李世民突然向李恪询问道。

  李恪没有想到李世民突然之间会跟自己问这个问题,尽一时不知道该怎说。但他反应奇快,思量一番便答道,“父皇,高丽自隋时便已经开始侵占了我华夏土地,到大唐立国至今,他们虽然表面臣服于大唐,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时刻窥视着大唐的万里河山,大唐绝不能容忍这样的附庸之国的存在。现在,大唐既然有能力平定高丽,夺取当年失去的土地,我们就不能将这个问题留给自己的子孙。”

  李恪的话不是很慷慨激昂,但依旧让李世民很满意,他不断的频频点头。

  “那你说,朕该怎么灭掉高丽呢?”李世民又问道。

  这个问题确实难住了李恪,在李恪的心里,大唐现在还不是灭高丽的时候。因为,他的计划中,等到高丽因为鸦片而国内打乱的时候才是大唐出兵的最佳时机。所以,对于怎么样一战灭高丽,他还没有仔细的想过这个问题。可今天李世民开口询问自己,自己又不能信口开河的回答。

  所以,李恪开始眉头紧皱,立即在头脑中思量当年李世民征讨高丽时遇到的问题,想给他点提醒,免得他犯错。

  李世民见李恪苦苦思索也没有打扰他,而是静静的等待李恪。

  半响,就见李恪回道,“父皇,首要便是粮草辎重,高丽复员辽阔,大唐北征高丽,想必高丽国内已经知晓,他们没有派出使者,可见已经做好了跟大唐一战的准备,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坚壁清野,全面死守,我军想要取胜,粮草必须要跟,要在高丽国内就地取粮,这恐怕很难。”

  “第二,就是不能分散兵力。父皇这是亲帅二十大军北征高丽,可高丽城池过多,想要攻下一座城池就派兵把守,这样不但会减少主力大军的人数,攻下的城池要防守,还会给高丽大军反攻的机会。”李恪继续说道。

  “不守城池,那你的意思呢?”李世民反问道。

  “歼敌为,占城次之!”李恪一字一句的答道。

  “杀俘?”李世民眼中射出一丝寒光。

  “父皇,有的时候不能不这么做啊!”李恪看到李世民的冰冷目光,就知道他不赞成自己的建议,可他还是劝谏道。因为,他很清楚高丽人的丑陋面目,这是一支你打他他就投降,你放他他就继续打你的国家。他不希望李世民犯这样的错误,让自己的仁慈断送了大唐将士的性命。

  “你继续说——”李世民冷冷的说道,显然不想听李恪的劝谏之词。

  “第三,任城王叔久居长安,父皇可以带他在身边赞助军务!”李恪没有再提出什么建议,而是向李世民举荐了任城王李道宗。他认为李世民身边的武将有点过于单薄,历史有李绩和李道宗,可现在李绩守大门,李道宗又不在李世民这次征讨高丽的大将之中,李恪这才建议道。

  “恩——你说完了吗?”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儿臣说完了!”李恪答道。

  “那你就下去!朕让兵给你调令,等朕离开长安,你就去西北!”李世民叹气道。

  “诺”李恪躬身退出了两仪殿。

  只是,在退出两仪殿的时候,他不清楚李世民那一声轻微的叹息究竟的为了什么。

  李恪回到府中,傍晚时分,兵部的调令就下达。

  而过了两天,李世民在长安城外誓师北征高丽,在三军面前,他下诏布告天下,陈述了这次东征高丽的五条必胜之道:“一曰以大击小,二曰以顺讨逆,三曰以治乘乱,四曰以逸待劳,五曰以悦当怨”。

  等到李世民诏读完,全体将士高呼万岁。

  随即,李世民又开始几里士气,“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朕长夜思之而辍寝。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李世民的话音一落,全场数万将士高呼万岁,且热血沸腾,战意高昂。

  因为,隋朝三次征高丽失败,高丽将隋军阵亡将士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叫“京观”“身既死矣,归葬山阳。山何巍巍,天何苍苍。山有木兮国有殇。魂兮归来,以瞻河山。”寒风吹来,京观的薄土被吹去,立刻便露出下面的森森白骨,所谓尸山血海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已。几十万烈士的忠魂便在此不断地嘶喊,召唤。

  隋亡距离贞观年间不远,很多军中将士的父辈都战死在了辽东。

  大唐的子弟岂能忘记这段刻骨铭心的仇恨?

  就在这一阵慷慨激愤的战意之中,李世民的车架缓缓的离开了长安城。

  :不想说太多,既然已经答应了说在二十六号的时候三更,就必须要做到。但是,白天更新出了问题,老三只能在夜码字补自己承诺过的章节。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回唐》,继续支持老三。

  第五卷第六百七十八章事出反常,必有妖孽

  李世民离开长安率军亲征,李恪便依照兵部的调令,在第二天也离开了长安。

  李恪的西北之行主要的去打酱油,目的是躲避长安城即将出现的风波而已。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在自己受到李世民似有似无的猜忌的情况下,再加长孙无忌这只老谋深算的老枭和太子党一帮老臣的攻讦,在李世民离开长安后自己还留在长安城,这是最为不智的决定。

  所以,李恪的去西北的行程倒是不快,慢慢悠悠的,花了半个月时间,这才来都了华州。

  前任的华州刺史是柴绍,因为病情的缘故已经在长安修养,现任的华州刺史是李恪的心腹孙贰朗,他是李恪绝对的心腹,李恪才将他安排在华州,而他又是军政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权势很大,不比一般的都督差多少。而李恪之所以这做也有他的目的。因为,华州是大唐经营了十数年的重镇,以前他是大唐对付吐谷浑的西北要塞,是西北大军的屯粮之地。现在,即便西北战事已经结束,可李恪也给自己安排了一条路,那就是便今后发生什么不测,他仪仗的无非就是西北大军,而只要华州刺史是自己的人,西北大军的粮道就不会断。这样即便自己跟长安发生什么龌龊之举,自己也不会陷入被动的局面。还有一点就是,李恪让柴哲威开通了通向西域的商道,他还给了柴哲威一个秘密的命令,那就是更多的将粮食储存在华州,以备今后的大军所需。

  李恪在西征吐蕃的时候就位自己想好了退路,那就是经营好西北,扼住长安的西北大后方,再加并州的精骑和漠北的突厥精骑,只要长安有什么动静,并州大军五天就能杀到,而漠北突厥精骑可以长驱直下,而西北精骑也还需要十天的时间就能杀到长安城下。

  只是,起初他以为自己的这个计划部署的天衣无缝。

  但现在通过武媚娘的一系列分析,再加李世民对他的猜忌,他发现自己的举动早已被李世民发觉。

  李恪认为李世民会猜忌自己,估计就是看穿了自己在西北的部署。可是,自己不这样部署又能怎么办?李世民在的时候自己还能活,要是死了呢?李恪没有选择,他只有这么办。

  “卑职参见殿下!”

  孙贰朗率领华州诸将向李恪施礼。

  “贰朗,华州一向可好?”李恪淡淡的问道,其他华州诸将听不懂,但孙贰朗听的很清楚。

  “殿下放心,华州很安全!”孙贰朗淡淡的笑道。

  作为军旅老卒,通过这段时间,有了李恪给他的两万陌刀兵,他已经在华州组建了自己的班底,现在的华州他的绝对的核心,没有人敢于跟他作对。而这就是军政一把手的真正好处,将军政和民政大权抓在自己的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权利,不然只管军或者只主政都会受到另一方的牵制。

  “恩,你办事本王很放心!”李恪也笑道。

  对于孙贰朗,他确实很放心,才会将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他。

  李恪在华州逗留的时间不长,只休息了三天的时间就来到了凉州,凉州守将也是李恪的郭侍封,李恪对郭侍封勤勉了一番,这边继续向西而行,终于在十天之后来到了大唐的西北大城青唐城。

  因为便于管理西北,李恪建议将青海王苏定方的西北治所设在了青唐城。

  而在青唐城除了青海王苏定方之外,还有协助苏定方管理民政是狄知逊。

  李恪到青唐城,苏定方和狄知逊出城相迎,将李恪迎到了苏定方在青唐城的王府。

  虽然是青海王,位高权重,爵位显赫,但苏定方的府邸很简朴,没有一丝奢华之风。

  “定方啊,你的王府也该修建修建了!”李恪淡淡的说道,“青唐城不必长安,气候寒冷,环境干燥,你要适时的改善下自己的居住环境啊!”

  “多谢殿下关心,只是微臣久居军旅,习惯了军中生活,住不惯奢华的府邸!”苏定的回答道,他丝毫没有因为自己封了王爵就跟李恪平等,依然以李恪的属臣自居。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大唐的开国至今异性王有几个,而他能够封王,这里面谁的功劳最大,是谁给了这么大的荣耀。

  所以,对于李恪他出了感激,依旧是感激。

  “你们两人也坐!不用多礼!”李恪对眼前的苏定方和狄知逊说道,“我们聊聊最近长安的情况,晚本王在见见西北的驻军将领。”

  “诺”苏定方和狄知逊落座。

  “殿下,你这次巡视西北,可有其他的目的?”

  最为李恪的心腹谋臣,狄知逊开口问道。

  “本王这次来西北,就是想跟你们通个气,顺便商量一些问题。”李恪语气凝重的说道,“长安城发生的事情你们知道了吗?父皇御驾亲征,太子李承乾留守长安,中令长孙无忌和侍中魏征辅助太子处理朝政,而身为兵部尚的侯君集却没有随行,就连十二卫军中的左金吾卫大将军长孙顺德也留在了长安城。”

  “恩,确实有点蹊跷——”苏定方应声道。

  作为军事方面的帅才,他很敏锐的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虽说父皇这次调集了十二卫中的四卫共六万大军,再加他的扈从千牛卫,长安城也就只剩下了左右金吾卫,但是这两卫之中左金吾卫控制在长孙顺德,而右金吾卫中侯君集的部下甚多。”李恪淡淡的分析道,“所以,这次长安城会翻起一股大浪——”

  “殿下,最要紧的还是东宫六率啊!”狄知逊语气凝重的说道,“京城兵马甚少,太子监国,他自然会将自己的东宫六率调集到驻守长安城防和皇宫门户,可以说,现在的长安城已经成了太子的天下。”

  “难道皇想不到吗?”苏定方问道。

  “皇自然想得到,可皇现在猜忌的是殿下,而不是太子,他很乐意太子能够在自己离开长安时做出这样的部署,对抗殿下,而这次殿下来西北,皇没有犹豫答应了殿下,就是想试探殿下的忠心,只要殿下有什么不轨之举,皇做的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南下并州收了王中长的兵权,再派出程知节去幽北草原安抚突利。”狄知逊分析道,“还有,这次皇北征高丽,幽北草原的阿史那部各王族成员,皇肯定会利用他们跟突利之间的矛盾将他们收到自己麾下,以对抗必要时候的突利突厥大军。”

  “难道父皇就这么怀疑本王的忠心?”李恪不解的问道。

  虽然,武媚娘已经跟他分析过自己跟李世民的关系,但他还是心存幻想,认为这是李世民的受到了他人的蛊惑,不是自己的本心。

  “功高震主自古就会受到君王的猜忌,更何况殿下你还是皇子,手中握有数十万精锐大军呢?”狄知逊分析道,“而这也是皇为什么不调集黑骑军入主长安卫戍京畿非要自练新军的目的。依照常理来说,当今天下黑衣卫已经成军,战斗力及其强悍,只要皇给他们一个名号,将他们调集到长安城,京畿安全就固若金汤,可皇依旧要编练新军,将这样一支精骑拒之门外,他生怕的就是殿下和这支精骑啊!但是,这支精骑的战斗力又很强悍,边关战事的时候,他们又是大唐的主力大军,皇舍不得解散他们,也没有解散他们的理由,只能就这样尴尬的存在。现在呢?边关无战事,殿下数十瓦大军在手,皇岂能睡的安稳?”

  “可是父皇将长安城交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