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园-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武止有三分天下;怎堪与陛下比肩!〃宇文述赶紧躬身;谢过皇帝陛下的信任。

君臣二人又对坐着叹了一阵气;杨广问起了此番东进始末。宇文述鼓动如簧之舌;将敌我双方如何在马砦水两岸对峙;高元小丑如何吓得胆子都裂了等情况一一奏明。叹息只是千钧一发之时大隋不得不撤军;才让高句丽人又能苟延残喘。说到归途中受阻于无名山谷;宇文述将儿子宇文士及和雄武骁果营将士的功劳依次上奏;最后又再度起身;向皇帝陛下表达了对其派遣勇将接应的谢意。

〃那李郎将领兵手段如何?〃杨广听宇文述提到雄武骁果营;顺口追问了一句。

〃陛下目光如炬;竟擢良将于行伍!李将军勇悍绝伦;每战必身先士卒;斩将夺旗;宛如探囊取物!〃宇文述站起身;非常郑重地回答。

〃如此;他倒是个难得的猛士!〃杨广笑了笑;点评。猛士之可为将;不可为帅;此番其救援之功虽然大;也只好将给他升官的想法先缓一缓了。

会师之后第二日;大隋皇帝陛下宣布对所有与杨素父子有牵扯的人既往不咎。已经斩首者厚葬;已经发配万里之外者除了高士廉外;其余诸人皆遣使追回。庭议之后;杨广下旨;命黄门侍郎裴矩执掌军务;组织兵马班师。老纳言苏威出巡关中;安抚各地。许国公宇文述统领十二卫府兵回军征剿杨玄感;沿途各地驻军统一受他调遣。鉴于雄武骁果营立下的战功;朝廷决定将此营骁果尽数转为府兵;去掉骁果二字;直接称为雄武营;隶属左骑卫;天子近卫府兵之一。待领取相应铠甲兵杖后;该营兵马随同许国公宇文述去征讨叛贼。

同时;朝廷下令除十二卫四府常备兵马之外的其他临时征调来的士卒们结队班师;待兵过涿郡后即可还家。因百万大军劳师无功;所以一干原来许诺的封赏俱留待班师后再议。消息传出后;诸军怨声载道。及致当夜二更大军拔营西返时;竟然有数万士兵哄散而去。一时众心汹汹;争相夺路;乱成一团。诸道分散;人流滚滚;无复部伍。

六月二十九日晨;辽东城守将发现大隋兵马尽去;城外辎重丢弃如山。唯恐是计;居然不敢出城拾拣。待又过了四、五日;后方的军令送来了;辽东守将才扒开城门;尾随追杀。除了击溃了断后的几千残兵外;在辽水东岸居然一无所获。

高句丽人整顿兵马;欲夺辽西;东北道大使薛世雄领了本部人马隔河相待。对于这个杀人不扎眼的恶魔;高句丽君臣素来忌惮。双方对峙了半个月后;高句丽人粮尽;不得不撤回辽东城。大隋辽西诸郡居然因此得以保全。

雄武营将士功高;而朝廷却没有及时颁发赏赐。将士们难免有些怨言;面对这种情况;李旭一时束手无策。监军宇文士及见此;悄悄地命人整理了一份厚礼送到了黄门侍郎裴矩手上。于是;在大军撤过长城后;皇帝的圣旨就又传到军中。各级将佐;均有升迁。普通士兵;也按功劳大小;颁发了铜钱、布匹等物作为奖励。只是对于一个主将;一个监军;皇帝陛下在圣旨中慰勉有加;对于封赏一事;却只字不提。

酒徒注:高士廉;长孙无忌兄妹的舅舅;长孙兄妹自幼丧父;高士廉将其养大。并且做主将长孙无忌的妹妹许配给了李世民。因为受杨玄感牵连;高士廉被发配到交趾;直到大唐建立后才得以返回。

第三卷 大风歌 第三章 浮沉 (三 上)

宇文士及对圣旨的内容非常失望。凭着自己驸马督尉的颜面和那么厚的礼物;居然给朋友换不来一级升迁!怎么会有这种不可理喻的事情发生!如果立下同样功劳的是一名世家子弟;哪怕是出身于李渊、薛世雄那样的三流世家;恐怕现在立功者也早已经封侯封伯;甚至独领一卫兵马了。然而;除了几句好话外;李旭至今什么也没得到。非但他的官职不曾有任何变化;连朝廷专门为酬谢军功而设立的策勋;他都没捞到一转半转。 (注1)

‘原来没有宇文世家的颜面;我什么也不是!’失望之余;宇文士及开始自怜自艾。‘如果此刻换了父亲或大哥出面;朝廷那些仰仗着宇文家族的官员们还不异口同声地说旭子好话?可换了我;同样的提议却无足重轻!’

他光顾着抱怨;压根儿忘记了此时旭子的军职已经比他高出半级的事实。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再让旭子升官;或赐予旭子爵位;今后他将永远甭想把旭子收拢在自己手下。宇文述曾经用这种办法成功地使旭子脱离了李渊掌握;同样的挫折;他当然不能容忍出现自己儿子头上。所以;宇文述老将军才不遗余力地在皇帝面前夸赞李旭的武功;把他形容成一个徒俱匹夫之勇的打手。为了给儿子创造机会;他甚至暗示自己的心腹;在宇文士及的功劳没得到确认之前;谁也不准出头替那个出身贫贱的野小子说话。可这种一相情愿的做法又受到了其他家族的联手抵制;在宇文述眼里;立功受奖的只是他的一个儿子。可在其他人眼里;则意味着宇文家族的实力又壮大的一重;已经威胁到朝廷中几大家族势力的平衡。

眼下朝廷里想压制旭子的也不止是宇文氏一家。正如当日宇文述所预料;高、杨、王、虞、窦这些世家大族也不期望他们中间突然冒起一个来历不明;立场不定的莽撞后生。自从大军打辽东班师那一刻起;每天弹劾雄武郎将李旭借炼兵之机排斥异己;残害士卒的奏折都能在皇上的御帐内出现两、三份。至于弹劾旭子在东进途中纵容属下杀人放火;蓄意败坏天朝形象的奏折;则更是屡见不鲜。

出乎几大家族预料的是;朝廷中一些二流家族出身的言官却开始力挺李旭。他们认为: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赏罚不明;则不利于鼓舞豪杰为国献身。并且国家用人应该看重其能力而不是其出身;大隋自从先皇在位时就开始强调这一原则;每当落到实处;却屡屡有人擎肘。眼下雄武郎将李旭的遭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没有犯任何过错;并且两度在马砦水前救回自己的袍泽。这种盖世奇功朝廷非但不封;不赏;还任由一些别有用心地家伙对功臣进行打压;实在是令天下英雄齿寒。

虽然在东、西两都都有重臣留守;但一些臣子们不敢擅自做决定的大事每天都经快马送到杨广的行辕。这一年多来因为东征的失败;大隋边境上那些曾经臣服的部落一个个蠢蠢欲动;而各地的土匪流寇也履剿不灭。每天看这些奏折;已经让杨广看得头大如斗。所以连日来朝中各派势力竟相向一个无名小辈身上泼脏水的无聊举止;实在勾不起他干涉的欲望。

但诸臣偏偏不能理解他的宽容;就在前天;出身关陇裴家的御史大夫裴蕴再度提议;为了鼓励将士们为国用命;朝廷应该重重封赏那些在今年东征时为国立下大功的将士。而素来懂得体察圣意的黄门侍郎裴矩也冒失地赞同了这一观点;建议皇帝陛下立刻给李将军赐爵。裴氏兄弟的提议一出;顷刻间整个朝堂就乱了套!众文武放着如何调集全国力量;迅速扑灭杨玄感和各地叛乱等大事不提;为了芝麻绿豆大的矛盾打起了嘴架。杨广气得浑身哆嗦;依照他的性子;快刀斩乱麻地给李旭连升两级;封个伯爵;也不算什么不合理的决策。但多年的执政经历又让他把冲到嘴边上的圣谕压回了肚子内。

裴蕴和他的那些言官同僚向来不是仗义直言的人;如果没有什么企图;他们不会为一个籍籍无名的后生晚辈出头。况且李旭不是出身于名门;至今和裴家没扯上一点儿关系。裴蕴为了给他请功;不惜得罪其他几个豪门;做出的牺牲未免太大。

想到这儿;杨广再度推迟了自己的决定。结果就在他一犹豫之间;有人把李旭师承不明的旧事又给提了起来。〃经臣暗中派人察访;李旭与已故反贼孙安祖曾经过从甚密。在辽东有人曾闻其声称孙安祖与其有师徒之谊!〃

〃把这个人给我叉出去!〃杨广一拍御案;命人把告密者叉出御帐反省。孙安祖在乱匪火并中死了快一整年了;还是有人不开眼地提起他的名字。就是李旭当年给他有过交往又能怎样;李旭入辽东为国效力在先;孙安祖造反在后;二人也攀扯不上半点瓜葛!

众臣见皇帝陛下动怒;彼此之间的争论声立刻小了起来。最后;大伙得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朝廷立刻下旨嘉奖为国立有大功的雄武营将士;该升官升官;该赐钱赐钱。对于雄武营主将和监军的奖赏;却因为他们二人功劳太大;要留待群臣公议后再做定夺。

〃这就是朕想要的大隋么?〃杨广望着御案上那一摞摞奏折冷笑。两日前需要公议定夺的事情;至今群臣们还没商议出来结果来。封赏旨意不出;兵部就不好将英勇善战的雄武营投放到剿灭叛匪的关键位置。朝廷这边拖拖拉拉;而杨玄感为表达其造反合理性而炮制出来的谎言;却随着各地流民逃难的脚步越传越广。

流言中说;当今天子得位不正;是靠诡计谋害自己的亲哥哥才取得了皇位的继承权。为了巩固权位;他将一个亲生哥哥;两个亲生弟弟;全部害死。甚至其嫡亲叔叔;曾经威震天下的大将军杨爽也是死于他的阴谋。

如果只是攻击自己为了获取皇权不择手段;杨广还不觉得十分委屈。这些事情证据确凿也罢;捕风捉影也好;毕竟他以弟弟身份夺取储君之位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可流言中说他贪权好色;因为抢夺陈后主的妃子不着而怀恨在心;进而无罪诛杀功臣;就太令他无法忍受了。

高颖的确是被他下旨处死的。但高颖在帝位争夺中一直站在杨勇那边;并且其本人在军中势力盘根错节;任何一个夺得皇位的帝王;都不会容忍这样一个芒刺长期存在。说他因为倾慕南朝皇后张丽华不得而怀恨高颖;简直是血口喷人。杨广自问风流倜傥;南征灭陈那年只有二十岁;以二十岁的少年英杰身份去倾慕一个年过四十的半老徐娘;瞎子才会干出这种无聊事!

〃除了高颖;朕又何曾薄待任何人来!〃望着杨玄感号召天下英雄起兵废君的檄文;杨广委屈地叹道。尚书左仆射苏威是父亲的旧相;自己任命其为仆射、纳言;在一品文职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几年。纳言杨达从先帝在位开始任职;自己让他连任到死。还有萧琮、杨约、裴炬、裴蕴、宇文述这些人;哪个不是在职十年二十年的老臣;自己何尝慢待他们半分。说自己喜欢屠戮功臣;证据在哪;事实在哪?

〃如果比谁不贪图美色;朕肯定在历代清心寡欲的帝王中排得上前五!若论谁不乱杀功臣;朕也能在历代帝王中排进前十。若论武功;哪个帝王曾在二十岁之前吞并敌国?若论文治;哪个地方被那么国家称为天可汗!〃杨广越想越委屈;一双眼睛中几乎冒出火来。

偏偏朕是一国之君;不能屈尊跟土匪流寇去辩论。偏偏那些无知百姓以传播流言为乐;从来不想去辩明其真伪。火焰一样的目光四下巡视着;他想找什么东西发泄一下怒气。扫来扫去;除了一大堆无聊奏折外;却实在找不到可以向下乱丢的废物。

〃哗啦!〃杨广将面前的奏折全部扫到了地上。御帐中侍奉他披阅奏折的几个太监赶紧冲上前;将臣子们咬文嚼字写出来的东西向怀里拣。〃不要动!〃杨广大声制止;走上前;抢过太监们怀里的奏折;大笑着再次抛向半空。

〃朕不是昏君!〃他带着几分痴狂喊道;〃他们都在污蔑;污蔑!〃奏折如鹅毛一样在空中飞舞;太监们吓得躲在帐篷角;瑟瑟发抖。

〃你们过来;跟着朕一起踢!〃杨广一脚又一脚地将落下的奏折踢上半空;边发泄;边向太监们发出邀请。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这些日子以来弹劾李郎将的人那么多;很简单;因为他没法为自己一一辩解。

〃你没法为自己辩解;朕也没法为自己辩解!〃杨广狂笑着;发现自己和那名年青的郎将的处境没有什么分别。这一刻;他觉得自己甚至还不如李旭。李旭上边好歹还有个皇帝为其做主;而自己呢;除了皇位之外;什么都没有。

注1:策勋;隋唐年间兴起的一种奖励战功的方法;类似于现代的记功。以转为单位;策勋一转;相当于记功一级。最高为十二转;故而木兰辞中有〃策勋十二转〃之语。

第三卷 大风歌 第三章 浮沉 (三 下)

一双素手悄悄地伸过来;将地面上的奏折归拢到一处。〃别收拾!〃杨广大叫;在看到手的主人那一瞬;他心中的愤懑统统化成了委屈。冲上去;他再度将对方归拢到一起的奏折踢散;边踢;边大声命令;〃不准拣;朕命令你不准拣;停下;这些都是废料!〃

手的主人却不肯尊旨;蹲在地上向前挪动几步;再度归拢四散的奏折。

〃朕都说过不准你收拾了!〃杨广咆哮着将奏折再度踢飞;手的主人再度去拣。他再踢;她再收拾;再踢;再收拾…终于;杨广和手的主人都累了;两个人气喘吁吁地坐在地毡上;相视苦笑。

〃谁;哪个叫的你?〃杨广扭头四下张望;寻找下一个发泄目标。几个太监立刻吓得哆哆嗦嗦;受惊了的老鼠般将头贴在御帐壁上。

〃陛下不要怪他们。如果是国事;则妾身不该前来。但我夫君气坏了身子是家事;所以妾身不得不来!〃手的主人温婉地回答;仿佛跌坐于自己面前的是一个正在赌气的孩子。

对于妻子萧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