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园-第2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地方豪门都表了态;他们何苦再得罪人。当即郡守们争相在政令上附属了自己的名姓;并表示一定动员好本郡英才前来博陵参加考试。李旭笑着接纳了对方好意;把政令重新完善过了;用了印;交给几位郡守带回各自的治所向下颁发。

招贤的消息传出;民间立刻人声鼎沸。自从大业六年起;朝廷已经暂时中止了科举。很多出身寒微的读书人失去了进身之阶;不得不从事一些帐房、管家之类的低贱工作以谋生存。还有一些郁郁不得志者;则暗中与土匪流寇联络;以求将来对方真成了事;自己也好有个进身之阶。

猛然间走正经路子谋求出身的渠道又畅通了;前来应试自然就成为不甘平庸的地方名士们首选。虽然据传闻汾阳军大总管为人粗鲁了些;对下属要求亦极其严格;但好歹他让大伙看到了改变出身的希望不是?而一些肩膀上有些力气的练武之人更是踊跃应募。李将军本人的功名便是取自马上的;他应该不会狗眼看人低。况且依照大隋惯例;每个级别将军手中都有一堆空白告身;主将升得越快;手底下空缺越多。追随着升官像李将军这么快的主将;大伙不愁没缺可补。

〃不知道考过了试;能不能回地方上作个户槽!〃官道上;背着行李、书本赶往博陵的寒门子弟满眼憧憬。像旭子当年一样;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志向。能让父母吃一碗安稳饭;能让自己和自己的子女不再受那些衙门里的协办、帮闲们欺负;他们便自觉十年寒窗没有白费。

〃功名但在马上取。李将军正准备对土匪用兵;咱这两下子估计能派得上用场。一旦能补个旅率、队正什么的…〃无数骑着驽马的少年将肩膀廷得笔直。他们这几年模仿对象就是传说中的李旭。据说此人当年初到怀远镇投军;也不过被授了个旅率。完全是凭着手中长刀;硬生生在头顶上给自己劈出了一片天空。

〃旁的不说;咱只管杀贼!〃也有人从军的目的非常简单。〃李将军帮咱过安稳日子;就值得替他卖命。况且他为人素来公道…。〃

抱着各种各样的心思;大批的年青人涌入了汾阳军大营。考试的模式很简单;文官考试;题目几乎是照搬了大隋的郡县科考。而武将的选拔;则由应募者自行演示武艺;几个有多年征战经验的郎将当场进行评定。

来者一旦通过考试;则按评定结果。或进入幕僚圈帮助赵子铭处理民屯事务;或被授予旅率、队正、副尉、伙长等相应武职;直接成为李旭麾下的一员。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考试的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不大不小的混乱。几个郡守通力合作;把所有问题都妥善处理掉了。结果出来后;地方上大部分人都感到满意。世家大族的子侄都粗通文墨;略涉武技;所以在名列前茅者居多。而一些对生活已经绝望的寒门读书郎和江湖闲汉也凭各自的本事杀入重围;为自己争得了一个安稳饭碗。

最不满意的就是盘踞在上谷山区的漫天王和盘踞在涿郡北部的历山飞两个;二人经过多年劫掠;已经都各自拥有了一小片地盘。即便不能争夺天下;关起门来作个土皇帝也能快活逍遥好长一段时间。他们没想到新来的抚慰大使居然开办民屯跟他们争夺百姓;他们没想到汾阳军大总管李旭居然还有发榜招贤这一安抚民心的绝招。令二人更没想到的是;招贤试结束还没几天;他们还没计算清楚这套无影无踪的拳脚给自己到底造成了多严重的损失;安插在地方上的眼线已经冒死送来了情报:

汾阳军离开博陵;马步将士共三万;沿官道北上。三日行军百五十里;前方已经抵达遒县。

第六卷 广陵散 第一章 雷霆 (五 上)

不止是王须拔和历山飞两个密切关注着汾阳军一举一动;就在李旭离开博陵的第五天;一份非常详细的线报已经翻山越岭送到了太原留守李渊的案头。事实上;不知道是出于关心女儿的安危或者其他难以预测的原因;最近几个月来河北西部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李渊都打听得清清楚楚。在他的影响下;那里出台的任何一个新举措都会在唐公府引发一场的争论;并且连续数日内成为幕僚们交谈的热门话题。

也有人对此非常不耐烦;三公子李元吉便是其中一个。对于自己这个不知道从哪片山沟冒出来的便宜哥哥、倒贴上门的粗痞姐夫;李元吉没有半分好感。记忆中;自打此人出现之后;原本属于自己的注意力;多半就被他给吸引了去。并且父亲大人还屡屡拿此人来教育自己;动辄便‘仲坚这样比你强;你此处应该效仿仲坚…’仿佛此人才是李家嫡出的三公子;自己反而成了随便拣回来的乞儿无赖。

牢骚满腹;但李元吉却不敢当众发做。虽然唐公父亲已经在多次强调过;庶出的萁儿与李家不再有任何瓜葛。但如果元吉敢贸然发表对便宜姐夫不利言论的话;便会被唐公府众人认为是性情阴狠;不顾骨肉亲情。这对刚刚开始建设自己班底的他不是一个有利的评价;因此必须尽力避免之。

今天的消息足够令人震惊;在唐公府长史陈演寿读完了整篇线报后的很长时间内;众幕僚都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们面面相觑;仿佛不敢确定这消息是真的。有人甚至伸手将线报接了过去;试图从字里行间找一找陈演寿是否曲解了原文。

‘刚刚将地方搅了个鸡飞狗跳;他居然敢在这个接骨眼上领军出征?难道他不知道死字怎么写么?’李元吉鼻孔内轻轻喷着粗气;心中暗自腹诽。拜其父所赐;他对李旭最近做得那些混帐事清清楚楚。‘胆大胡闹;任性妄为;侍宠而骄;飞扬跋扈…’在元吉眼里;这些所有用来形容纨绔子弟的词汇通通加诸于李旭头上也不为过。

当然;这只能代表唐公府一部分人的观点。眼下唐公府中还有不少〃目光短浅〃的家伙被李旭的表面文章所迷惑;居然为他的所作所为大声叫好。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出身都很寒微;就像侍卫统领钱九珑、还有二哥李世民麾下的侯君集;这两个家伙居然认为唐公在河东也早该这么做。亏得被长孙顺德和陈演寿驳斥回去了;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仲坚;仲坚此举太性急了!〃正在想着心事的李元吉听见自己的二哥在说话;把鄙夷的目光慢慢转了过去。整个唐公府内;对李仲坚最欣赏的人就是二哥世民;从服饰到做派;看上去仿佛都有对方的影子。恨乌及屋;所以李元吉对二哥世民也没什么好感;虽然自己的这个二哥不到十八岁便凭真本事赢来了五品轻车督尉头衔;在众幕僚中素有人望。

李世民脸上的表情忧心忡忡;仿佛领兵进入五回岭一带剿匪的就是他自己。〃眼下我估计朝廷那边弹劾他的奏折早已堆了一箩筐;这节骨眼上他还不抓紧时间巩固根基;却入山剿哪门子匪?如果我是仲坚;绝不会贸然出兵。反正当初陛下又没限定他什么时间必须平定叛乱。他如今重兵在握;只要老虎不离巢;别人也不敢轻举妄动…。〃

〃的确如此;李将军这个时候入山;无异于移走了架在反对者脖颈上的钢刀;对方不趁机起来制造麻烦;等他凯旋归来后便再无机会!〃李世民刚一开口;便如同打开了道水闸;众幕僚们的议论声接踵而来;听得元吉头大如斗。

〃又来了;他又不是咱们家的人!〃李元吉心中暗骂;脸上却不得不做出一幅洗耳恭听的模样。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是父亲李渊要求他们几个一定要达到的修身目标;尽管此刻大多数人说得全是废话。

抛开自家利益不谈;在座许多人都佩服李旭的大刀阔斧。他们也认为大隋的痼疾的确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多年的从政经验告诉众人;世家大族把持地方官府和朝庭;令很多本来初衷良好的政令在执行过程中就变了味儿。而平民百姓的想法和所受的委屈也没机直达天听;是以他们的生死也很少有人问。大隋朝落到今天这般田地;杨广昏庸任性;三度征辽失败是其中一个原因;地方豪门和官府互相勾结;逼得百姓没了出路;也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幕僚也认为李旭做事也过于急躁。如果是在开皇年间;南陈没有覆没前;他凭着六郡抚慰大使;汾阳军大总管的权威的确有资格快刀斩乱麻般将自己地盘内的吏治和民情一鼓作气理顺。那时候的大总管位高权重;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对地方上敢于违令不尊者可以先斩后奏。而自从中原一统后;朝廷已经多次大力削夺武将手中的权柄;在外领兵的将领通常根本无机会插手地方政务。

像李渊、屈突通、薛世雄这样有资格插手政务者;也不会如李旭行事那般直接。同时拥有管理民政和军务的双重权力;本来就很容易让人误解。在地方上安插私人;排斥异己;等同于谋反的先兆。朝廷对这种胆大妄为者打击还来不及;岂会让他顺顺当当达成心愿?

而李旭却冒冒失失冲上去;先一锄头下去挖了几家豪门的地;又一刀下去削了六郡太守的权;几个月内;把所有治下所有势力都得罪了个遍。

仇家遍地;他居然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般;拍拍屁股就入山剿匪;根本看不到身背后已经洪水滔天。

〃现在不是抱怨仲坚所作所为的时候。趁着现在还来得及;咱们需要推测一下仲坚的对手将如何发难!〃听了一会儿大伙的议论;唐公李渊决定将话题引向正轨。〃博陵崔、赵郡李、上谷张、信都王;当年先帝在世时;都不愿一下子把这四家同时得罪了。仲坚与官民两方同时结仇;恐怕对手一直在等待机会…〃他叹了口气;轻轻摇头;仿佛家长在担心着一个四处惹事生非的孩子。

议事厅内瞬间安静;争论中的众人纷纷低下头去;在心中推测汾阳军这头老虎离山后地方豪门会玩些什么花样。光凭地方官员上奏折弹劾恐怕搬不倒李旭;虽然眼下杨广对仲坚已经不像原来那么信任;但他是杨广一手提拔起来的。不到万不得已;好面子的杨广绝对不会伸手打自己的脸。

〃事情未必有那么严重!仲坚背后不是还有皇上撑腰么?况且他动的都是无主荒田;并非那几家的产业!〃李元吉看大伙静了下来;抢先说出自己的见解。他今天穿了一身亮白色的锦袍;头发用紫檀和珊瑚做的宝冠束了;整个人看上去风流倜傥;雄姿英发。

〃古来君恩最难测!〃不知道是想起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还是有感于李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李渊轻轻摇头。元吉的话远远偏离了他定下的主题;但做父亲的不能打击儿子的积极性;只能拿出自己最大的耐心对其进行引导;〃至于那些荒田;无所出产时自然就没有主人;能打粮食了;主人就立刻该出现了!〃

〃仲坚不是早就答应过;扫平乱匪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垦荒的么?〃李元吉瞪大明亮的双眼;脸上写满了对家人的担心。〃那三姐呢;三姐会不会有危险?〃

〃三公子有所不知;离城远的生地已经荒废了好些年;垦起来甚花力气。无论从控制方便和产出数量来看;都远不如离城近的熟田。只要赶走仲坚;他们就可以想办法将流民今年开垦的熟田夺为自己所有;连同地里的庄稼和种田的人…〃提起一些地方豪门的表现;马元规也是不住摇头。唐公李渊家业也不算小;但放眼整个大隋;肯向唐公家族这样收敛自己的行为;尽量给百姓留条生路的豪门简直是凤毛麟角。人性本贪;特别是在对手没有显而易见的反抗之力时;贪欲总是会击溃理智。

〃这些人也太不讲理。把百姓逼没了活路;他们就不怕玉石俱焚?!〃听完了马元规的分析;李元吉开始忿忿不平。〃咱们得赶快派人将三姐和仲坚的家人接到太原来;以防有人趁机作乱!〃

〃你三姐不肯回来的;她那个性子!唉!〃李渊接着摇头;苦笑满脸。〃你先坐下吧;听听别人的建议。你能有这份心思就好;萁儿当年未出嫁时;没少照顾了你!〃

〃三姐需要时;我一定会帮忙!〃李元吉环视四周;大声承诺。他很得意自己刚才的表现;全然没听出来父亲的话语里;已经隐隐带上了几分失望。

〃他年龄毕竟年龄还小〃李渊用怜爱的目光看着自己的三儿子坐正身体;心中默默地想。他和正室前后生有四个嫡出的儿子;老四元霸早夭;因此老三元吉得到的溺爱就多了些。不过老大建成和老二世民都是出类拔萃的;特别是世民;李渊的目光转向自己的二子;中间充满期待。

〃我认为;其他人是否有所动作;关键看前方的战事怎么样?仲坚用兵素来神出鬼没;如果他能迅速剿灭了乱匪;那几家人也未必来得及弄鬼!〃李世民见父亲的目光看向自己;站起身;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

〃二弟说得有理;这么多年来;连宇文家都没能将李旭怎么样;几个地方上的豪门未必有让仲坚阴沟翻船的本事!〃李建成不甘人后;也迅速补充上自己的意见。他对李旭的信心向来比别人足;无论这些信心有没有来由。

〃世子所言差矣!想让仲坚战败不容易;想让他把仗打个没完没了;却是轻而易举。粮草上、军械、军情任何一方面做些手脚;仲坚就得吃个大亏。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把地方官吏和豪门同时得罪掉!〃长孙顺德摇头;叹息。说罢;他把脸转向李渊;〃我建议将秦参军找来;大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