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园-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大军被前呼后应着;送入章丘城中休息;第二天又被百姓们夹道送出十里;踏上通往历城的官道。此刻虽然已经临近年底;历城附近却无半点喜庆氛围。先是星星点点;接着是一些稍大宅院;待靠近城墙时;官道两侧几乎每家堡寨门前都挂满了白麻;一条条随风舞动;仿佛在向过客倾诉人们心里的哀伤。

见到此景;先前还在喧闹着的四千精骑不觉肃然。非但曾经在张须陀麾下效力的将领们热泪盈眶。本来对李旭领兵南下之举非常不理解的王须拔、王君廓等;心中的震惊也无以名状。

〃张老将军阵亡有两个多月了吧!〃王须拔叹了口气;低声议论。

〃两个月零二十一天;老将军是秋末阵亡的;现在都快到年关了!〃郭方想了想;叹息着回答。

〃一个人若死后能让家乡百姓如此;也算死得不亏!〃王须拔将手探向腰间;反复抚摩自己的刀柄。在当年;张须陀几乎是所有绿林豪杰的共同仇敌。而今天;他只想拔出刀来向已经战死的老者致敬。

正在大伙哀伤不已时;队伍前方猛然响起一阵喧闹。王须拔抬头看去;发现一大堆地方官员冲出城来;蜂拥着迎向了李旭的马头。

〃李将军在这里名气真大;非但受百姓们拥戴;连郡守、通守也如此敬他!〃王须拔看得好生奇怪;肚子中暗自嘀咕。他能分辩出来在向李旭躬身的施礼的老者穿得是三品地方大员服色;而前来迎接的队伍中;身着从三品到正五品袍服的官员还有四十余位。六郡抚慰大使李旭跟对方本无上下级关系;齐郡却摆了如此郑重的阵丈来迎接他;也不知道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非但王须拔等人看得迷惑;此刻;行在队伍正前方的李旭也如丈二和尚般摸不着头脑。老太守裴操之早已易地高就;如今齐郡的新太守王守仁和通守吴麒都是他的旧相识;三人当年本是随便惯了的;如今拉开架势唱起了官场的调调;实在令人别扭得很。

他不敢在故人面前托大;赶紧跳下战马;长揖相谢。王守仁和吴麒却不敢受他的还礼;将身体侧开半步;齐声说道:〃李大人折杀我等了;若是早知道大人取道厌次;我等本应该到黄河边上去接的。只是消息到得的匆忙;仓猝之间不及准备。怠慢之处;还请大人勿怪!〃

〃两位兄台何苦如此见外?莫非才别了不到两年;你们就不认得李某了么?〃大冷天;李旭头上却见了汗;红着脸抗议。

〃大人乃陛下钦赐了宝刀的上差;下官;下官哪敢和大人再;再称兄道弟!〃王守仁不是个能放得开的主;楞了楞;结结巴巴地回应。

〃宝刀;上差?〃李旭听得更糊涂了;瞪圆了眼睛;仿佛对方脸上已经长出了花来。

〃李大人想必来得匆忙;错过了钦差。〃吴麒十分聪明;稍做迟疑便相通了其中缘由。〃陛下曾经赐了大人先皇所用的金刀;并命令整个河南道的官员都要听大人调度。况且大人现在是河南道讨捕大使;我等此刻都是大人属下;当然理应以下官之礼相见!〃

〃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李旭心中一阵阵犯迷糊。但很快;他就想清楚问题的关键之处。在河北时;他曾经听说过朝廷命自己检校河南道讨捕大使之职的传言;但圣旨迟迟没有过黄河;具体内容自己丝毫不清楚。而齐郡位于黄河以南;朝廷在给自己下达任命时;照惯例会行文到相关州郡;以便地方官员们有所准备。因此;在自己眼里;与王守仁、吴麒等家伙还是互不统属的平辈;在对方看来;双方彼此之间却是已经为上官与从属;不得不认认真真地对待了。

〃传圣旨的钦差大人;恐怕眼下还在虎牢关中徘徊着!〃想清楚了所有关节的李旭苦笑着摇头;〃况且我来历城;是以旧部身份拜祭张老将军。守仁兄;玉麟兄不必客气!〃

第六卷 广陵散 第三章 无衣 (三 下)

一份圣旨从扬州走了两个半月还没到达接受者的手里;其中玄妙已经不能再用河北南部乱兵四起的借口来解释了。前来相迎的众官吏都是仕途中打了多年滚的老手;略做沉吟;便已经将这里边的歪门邪道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时值隆冬;北风如刀;却依然有人张大了嘴巴;任舌头都快被冻到了牙齿上也浑然不觉。也有人开始后悔;暗问自己这次马屁到底拍得值与不值。

〃这样也好;咱们几个难得重逢;你干脆在齐郡多盘恒一段时间。反正府库里还有些余粮;不会供不起你这四千人马吃喝!〃兵曹徐文靖猜到朝中有人不希望李旭能尽快得到这份任命;索性建议他顺水推舟。在他看来;拖着李旭晚赴任几个月;目的不过是为了给某些人创造控制齐郡子弟的机会罢了。可有秦叔宝、罗士信以及前通守贾务本之子闰甫在;某些人的如意算盘没那么容易得逞。况且朝廷已经把相关任命驿传给了河南各郡;某些权贵手段再通天;也不敢将两个多月前颁发出来的圣旨给吞回去了。所以李旭与其千里迢迢去接旨;不如以静制动;看那些人最后如何收场。若能将其逼得眼巴巴将圣旨送到齐郡来;也好出一出这口恶气。

〃就是;李将军不妨就在齐郡等一等钦差。徐元朗在南边闹得正厉害;将军若能顺手把他给搅了;河南各郡父老必念将军之德!〃王守仁为人迂阔;想问题的角度却非常实际。他是齐郡父母官;无须管东郡破烂事。眼下他需要对付的燃眉之急是避免齐郡受到流寇窥探;至于朝廷几大世家和土匪们在瓦岗山下怎么闹腾;毕竟远在千里之外;犯不着让他来操心。

〃也对;李将军打了几个月的仗;也该休息片刻;至少过了年再走!〃与徐、王二人持相似观点的还有户槽主薄杨元;他也是当年便与李旭有诸多交往的熟人;分析形势时难免念一些故人之情。他在看来;既然有人胆敢滞留圣旨;说明皇帝陛下对朝政的控制力已经到了可以无视的地步。既然这样;李旭还赶着去虎牢关外替已经摇摇欲坠的朝廷卖命作甚;不如先观望几个月;等等形势的最新进展。

〃诸位兄台美意;小弟心领!〃数语之间;李旭大致猜到了众人的心思;笑着拱了拱手;致谢。〃这些事咱们改天再从长计议;眼下烦劳几位兄台先替我麾下弟兄安排住所;然后带小弟去张老将军灵前拜祭!〃

〃理当如此!〃各怀心思的地方官员们乱纷纷地答应;停止客套;在王守仁和吴麒的分派下着手安置博陵军入驻。

张须陀和李旭等人当年练兵的校场仍在;附近的军营也都完好地保存着;各级官员又是当年裴操之大人的老班底;运作起来驾轻就熟。所以李旭无须花费太长时间和精力;很快便将手头公事安排清楚。吩咐王须拔和周大牛等人轮流值班;约束弟兄。然后;他与齐郡通守吴麒一道赶往座落于城中心的张家大宅。

〃若是可能;你劝劝张公子吧。〃走在半路上;吴麒叹息着向李旭建议。

〃玉麟兄说得是元备么?他怎么了?〃李旭听得心中一惊;皱着眉头追问。他之所以绕了个大圈子来历城;除了拜祭张须陀老将军的灵位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便是拉着张元备一道前往东郡。有这位张须陀老将军的长子在;便等于握住了一个大义的名分;无论其他人身后有多硬的后台;在郡兵的控制权上;永远没有资格和张元备相争。

〃元备;嗨;难说;这话真的很难说!〃吴玉麟一边叹息一边摇头。〃自从老将军战没的消息传到地方后;他就像换了个人。当时我劝他再募几千郡兵;到东郡去继承老将军衣钵;他不肯听。后来朝廷来了钦差;册授张老将军为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骠骑大将军、齐国公;他也不肯上本谢恩。每天就是守在老将军灵前;整个人就像丢了魂般。既不肯给出面组织人手给老将报仇;也没心思出来支撑门楣!〃

〃可能元备心里有说不出的苦衷罢!〃李旭想了想;低声替对方辩解。在他的印象中;张须陀老将军的长子张元备虽然经历的风雨少了些;却不是个受一点打击便趴下的孬种。其之所以一时消沉;也许是还没从丧父之痛缓过精神来。更可能是不愿授人以父丧未守;便出来争权夺利的口实。反正不应该是给流寇的战斗力吓住了;从此成了缩头乌龟。

〃不清楚。反正其颓废得紧!〃吴麒摇了摇头;回应。

二人在路上买了些元宝香烛;放在马背上驮着;步行来到张家老宅。因为头颅至今还挂在瓦岗寨上;老将军一时也无法入土为安;所以张家的灵堂也一直没拆;就设在老将军原来居住的正房之内。

李旭和吴玉麟将马交给张府家丁;捧着祭品在张须陀灵前以晚辈之礼相拜。脸色青黄的张元备跪在灵侧;以孝子之礼相还。礼毕;三双通红的眼睛相对;居然都说不出什么话;只听见帘外的北方呼呼刮着;吹得屋瓦上的枯草声声如泣。

半晌;李旭抹干了眼泪;幽幽问了一句;〃我准备带兵前往东郡;元备;玉麟;你二人可愿意跟我同行?〃

〃我一定会去的!老将军当年的救命之恩;吴某没齿难忘!〃吴玉麟立刻将身体挺了个笔直;大声答应。

他的武艺并不见佳;但做人的确很有胆气。当年北海遭盗贼洗劫;便是他从群寇环围中硬闯出一路来;急奔数百里到齐郡请求张须陀派兵救援。所以内心深处;吴麒对张元备的最近的行为非常不满意。恨不得想尽一些手段逼着对方与自己同行;到瓦岗山下替老将军一雪前耻。

〃我父亲并不是死于瓦岗军之手!〃张元备先是犹豫了一下;然后用黯淡的眼睛望向满脸期待的李旭和吴玉麟;以极低的声音回应。

〃此话怎么说!〃李旭大吃一惊;望着张元备的枯槁模样追问。在透过窗户纸照进来的黯淡日光下;他看见了一张苍老而憔悴的脸。比起李旭记忆中的少年英豪;眼下的张府大公子简直老了二十岁。一张面孔上皱纹纵横;曾经笔直的腰杆也弯了下去;就像一条煮熟过的虾。练武之人骨架本来就大;他的骨头却已经大到无法被皮肉包容的地步;额头前隆;两眼深陷;如果是在夜晚偶遇;真令人怀疑此人为刚从泥土中爬出来的骷髅。

〃我父亲不是死于瓦岗军之手。在让我回齐郡为家母置办丧事之前;他已经料到了这一天!〃张元备脸上浮起一丝凄苦;低声表白;〃并非张某不孝;家父在命我回齐郡之前;便有严令在先;说一旦有什么不测;不准我出面给他报仇;也不准我继续做大隋朝的官。所以;李兄和吴兄的好意我只能心领。〃

〃那;那你就眼看着老将军的人头挂在高杆上任风吹?〃吴玉麟忍无可忍;跳起来;指着张元备的鼻子质问。

〃我的家人已经持了金银去瓦岗找翟让赎买父亲的头颅;再等几天便有结果。待父亲的头颅送回;我便要撤了灵堂;扶着棺柩返回老家!〃张元备的表现就像一个失了灵魂的僵尸;根本不为吴玉麟的言辞所动。

〃可叹老将军英雄了一世;头颅丢了;其子孙居然要出钱去仇家手里赎?〃吴玉麟气得直打哆嗦;不顾就在对方的灵前;冷笑着骂。如果有办法能让张元备重新振作;他不吝背负恶名。可惜这一招激将法又落到了空处;张元备居然只是叹了口气;不再做任何回应和辩解。

〃元备;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能不能说详细些。张老将军到底因何而死;他到底对你叮嘱过什么?〃见吴玉麟已经恨不得将张元备揪住脖领子痛打;李旭赶紧将二人隔开;低声追问。

〃自从你去雁门之后;咱齐郡子弟只收到过两次补给。一次是你托秦二哥和士信送回来的;另一次来自河东李家!弟兄们缺粮少饷;还要饿着肚子和贼人拼命;越战越弱。而从东都来的兵马名义上归父亲指挥;实际上却一次也没服从过调遣。〃张元备笑着摇头;双目仿佛已经看穿了世间一切虚妄。〃父亲开始还给朝廷上折子讨要粮饷;弹劾刘长恭等人不服指挥。但从没得到过真正的回应。后来他自己也没力量再跟别人呕气了;便转攻为守;带着弟兄们防泛瓦岗军继续扩大势力范围。〃

朝廷不相信贼人的战斗力;同时也害怕有一支力量在东都附近大到无可制约。在官场滚了这么久的李旭很快就从张元备的话语中推测到了幕后真相。只是他没想到平素争斗不休的百官们;防范起张须陀来能这样齐心协力。非但一举断了老将军的补给;并且连申诉的机会都不给老人家留。

想当年自己在老将军麾下时;哪次不是追着流寇的屁股打;什么时候向敌人示弱过。而张老将军却被奸臣们逼得不得不低头;放弃了他最擅长得野战;被一伙手下败将打得疲于招架。这于一名纵横半生的武者而言;又是怎样的一个屈辱!

可这屈辱还远没到尽头;有些人做事不成;挑毛病却在行得很。出于对朝廷的了解;李旭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而张元备的话;也将他的推测印证了个严丝合缝!

〃可从东都和江都不断发来的命令中;却不停地催促父亲早日扫平瓦岗。〃张元备的话让听得李旭和吴玉麟浑身发凉;如果大清早从被窝里给人拎出来;兜头浇了一瓢冰水。怀着满腔义愤;他们听见张元备继续说道;〃我记得最后一次圣旨来;措词非常严厉。之后父亲便名我带领郡兵中的独子以为家母治丧为名回了齐郡;并要我立下重誓;永远不得生报仇之念!〃

〃老将军;老将军难道没说到底是谁在背后陷害他?〃顾不上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