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风1276-第7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登基弥撒仪式继续在教堂内进行,唱诗班高歌哈利路亚,各种乐器同时奏响,倒也气势恢宏。

楚风和他的后妃、朝臣们饶有兴致的观看了整个过程,毕竟一位教皇加冕的仪式还是很好看的,各种服装花里胡哨,音乐、歌唱什么的,就好像一场大型演出,就算不是基督徒,也可以把登基弥撒当成春晚来看(写到这,猫恶寒啊~)。

终于仪式结束了,观礼的来宾、贵族和平民全都退出了教堂。

累了一天,布雷默虽说大鱼大肉把身体将息好了,脸色也因为热敷、按摩变得红润,到底抽鸦片身体是虚的,洁白的教皇法袍之下,早已出了身虚汗。

可他连一刻钟都没有休息,连滚带爬的登上三楼,普通一个五体投地的姿势,对楚风跪下了:“感谢上帝,感谢伟大的皇帝没有陛下的帮助,也许可怜的布雷默已经是一具尸体了,现在能成为基督世界的教皇,全蒙陛下的恩赐”

随行人员对罗马教皇身份的认识并不太多,如果以中原而论,孔府衍圣公也是要朝着皇帝叩头的(满清时衍圣公甚至被迫剔了金钱鼠尾发型),假如文天祥、陈宜中等人在此,自然觉得布雷默跪下来朝楚风磕头完全理所当然:他第一次觐见楚风,不是也磕头如仪?

地处西亚、了解东西方情况的塞里木淖尔,见状却是万分唏嘘,喃喃的道:“基督世界至高无上的教皇,宗徒彼得的继位人、基督在世的代表,对着大汉皇帝屈膝俯首,我的丈夫,已经做到了连阿提拉和拔都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安娜。帕列奥丽娜起初倒是有些吃味,东罗马皇权鼎盛时可以撤换君士坦丁大牧首,可现在大牧首自然不肯对女皇陛下屈膝的。

不过听到塞里木淖尔的话,她就忍不住吃吃一笑,趁人不注意伸出手指头挑起了波斯圣女的下巴,在她耳边低声道:“是啊,楚风这家伙不仅能让罗马教皇屈膝俯首,还可以使波斯的光明圣女脱光了衣服跪在床上,扭动水蛇般的小腰,发出小猫一样的咪呜声呢~~”

塞里木淖尔脸色通红,一时间明艳不可方物。

楚风没有注意到两位绝色妻子的小动作,他当仁不让的受了布雷默一礼,展颜笑道:“请起。这件事情上我是不敢居功的,如果非要说什么恩德的话,也就是把最合适的人送上了教皇的位置。”

布雷默欣喜的从地上爬起来,脸上没有一点儿羞愧之情。

梵蒂冈的枢机主教和大骑长,见此一幕一个个噤若寒蝉,要知道罗马教皇是可以左右整个基督世界局势,能够把高高在上的国王贬为马夫的人物呀

而现在这样一个基督世界最为崇高的大人物,却向大汉皇帝屈膝俯首,这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或许枢机主教中间的某些人之前还存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可这一刻,他们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定位。

好几双眼睛里射出了热切的光芒,他们明白了,就算是在大汉皇帝面前卑躬屈膝,也能高高在上的做枢机、做藩属君王、做罗马教皇,那么,对这位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顺服明显是明智的选择呀。

春风得意的布雷默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伟大、光辉、战无不胜的皇帝,您的仆人斗胆向您提出要求,您不会拒绝吧?”

楚风眉头一挑,不置可否的哦了一声,对这种无头无脑的话,他从来不会预先答应。

楚风的表情不太明确,布雷默倒也不气沮,继续道:“听说撒拉森人的伊玛目和苏丹,印度德里国的苏丹,以及更多的统治者和宗教受过陛下的册封,独独我们基督教还没有先例,难道陛下对基督徒存在某种偏见吗?”

布雷默一脸的委屈。

楚风却是大笑起来,这个布雷默,倒是知情识趣,大汉这边还没有想到册封的事情,他自己倒是抢先提出来了。

册封不仅可以用于对藩属地区的羁縻统治,对宗教也是可以起到控制作用的,转世灵童金瓶掣签是怎么回事,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又是怎么回事,那是再明白不过啦

今后罗马教皇定例由大汉皇帝册封,这才好嘛

第867章 赎罪券战争

 嘭的一声大响,然后传来瓷器被砸碎的稀里哗啦声,维也纳霍夫堡瑞士宫内,传来本尼迪克特愤恨万分含血喷天的嚎叫:

“无耻的布雷默,上帝降罚的楚风,他们会下地狱的,他们会被烧成灰我要把异端弄到火刑架上,烤三天三夜才让他们断气”

腓力四世看了看气急败坏的本尼迪克特,又看了看他脚下扯得粉碎的羊皮纸卷,忍不住嘲弄的一笑。

和快要气炸的教皇相比,法王在忧愁之中又略带点幸灾乐祸,他知道那张撕碎的羊皮纸上写着什么,“冲元神化归元显佑扶正耶教仁慈救世罗马大法师”,这是大汉皇帝楚风给新任教皇布雷默,也即是西尔维斯特四世的封号。

刚才当翻译者把这个封号的内容和含义读出来之后,本尼迪克特就忍不住暴跳如雷,法王腓力虽然也犯愁如何对付咄咄逼人的大汉帝国,但见了教皇落得如此窘迫,却也忍不住幸灾乐祸了一把。

本尼迪克特兀自狂喷着唾沫星子:“教皇不仅是罗马教区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西部宗主教,是梵蒂冈的君主,还是宗徒彼得的继位人、基督在世的代表,怎么可以由一个凡人、一个东方的异教徒册封?这简直就是对整个基督世界的侮辱,对我们信仰的践踏”

法王腓力听了这话,却在心头犯嘀咕:好像若干年前基督教还被罗马多神教压迫时,君士坦丁大帝的册封和米兰敕令,你们都是如获至宝吧?

几个从罗马逃出来的枢机主教,哭丧着脸站在台阶下,望着本尼迪克特可怜巴巴的道:“仁慈的圣父,您可得替我们做主啊布雷默那个混蛋仗着大汉皇帝的帮助,在罗马只手遮天,竟然、竟然召开宗教会议,把、把我们的教籍革除啦”

什么?本尼迪克特睁大了眼睛,恨铁不成钢的道:“你们、你们可是枢机主教啊……天呐,他不会连我都……”

几位亲近奥尔西尼家族的枢机主教,相互之间看了看,最终还是可怜巴巴的点了点头。

本尼迪克特气满胸膛,差点儿一头栽倒:昨天还是教皇,今天连教籍都被革除了,布雷默,你狠

神圣同盟主力留守维也纳而不守罗马,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十字军的数量倒也不缺,出击巴尔干的时候是各国国王到维也纳参加会议时随身带领的军队,虽然在设内耳城堡之下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又有各国主力部队赶来参战,本尼迪克特下达“最后敕令”,也动员了更多的贵族领主,率领军队从各自的城堡,源源不断的赶往维也纳。

英、法、阿拉贡、哈布斯堡、波希米亚等国家,也尽量抽调各自的军队,仅在国内留下最低限度维持政权的兵力。

时至今日,维也纳城内外如果连征召的农兵都算上,军队总数倒也有二十万之多。

可必须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一支指挥统一、坚强有力的军队,而是由大大小小上百股势力联合而成的,战略利益分歧很大。

譬如本尼迪克特当然想把全部军队弄去守罗马,毕竟那里是基督世界的信仰之都嘛

可法王腓力就不干了,神圣同盟军队开去了亚平宁半岛,汉军登陆马赛或者里昂怎么办?难不成亚平宁半岛上的神圣同盟军又巴巴的翻越阿尔卑斯山,不远千里的往法国赶?只怕还没回到边境,连巴黎都已经被汉军攻破了吧

当然,军队如果选择驻扎在普罗旺斯,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又要坚决不同意了……

然而把军队分散驻扎到各自国内,更是取死之道,汉军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各个击破。

所以最后妥协的结果是,集中全部兵力留在欧洲腹心的维也纳,待西西里汉军登陆,明确了攻击方向,再展开相应的行动。

所谓后发制人吧,只不过神圣同盟是在失去制海权、失去主动权的情况下被迫采取后发策略,能否制人那就只有上帝晓得了……

放弃罗马,本尼迪克特也有考虑,一来基督世界的信仰之都被异教徒攻占,可以激起所有基督徒的愤怒,用仇恨鼓动十字军的士气,增加神圣同盟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清理罗马城那些盘根错节的古老势力,给腐朽的枢机会议换换血。

所以只有忠于他的枢机主教逃了出来,至于留下的本尼迪克特并不太担心:他们不与大汉合作多半会被楚风杀死,正好清理了教廷,为他的亲信腾出位置;如果他们选择与大汉合作,那么背叛基督耶稣、成为叛徒犹大的罪名就可以安上了。

谁也没想到,大汉皇帝竟然抛出了早已淡出教廷权力核心的布雷默,而布雷默竟然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先革除离开罗马城的枢机主教的教籍,再以宗教会议变更教皇

——这、这简直就不是政治手段,而是以大汉军事力量为后盾的霸王硬上弓

事已至此,本尼迪克特低估了大汉皇帝楚风的手段,低估了大汉依靠硬实力推行自身意志的坚定决心,也就只能自食其果。

不过他并不准备束手待毙,本尼迪克特咆哮道:“你们赶紧宣布布雷默是伪教皇、对立教皇,一、二、三、四、五,好了,五个枢机主教,咱们就在维也纳召开宗教会议,发布敕令,向所有基督徒昭示异端的罪恶”

枢机主教们面面相觑,半晌没有应声。

本尼迪克特怒道:“你们的信仰还坚定吗?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渡过红海,他那时的艰难困苦远甚于我们,以色列人不惧埃及法老的权势,今天的基督徒却会畏惧大汉皇帝的兵威?”

枢机主教们苦笑道:“仁慈的圣父,我们只是担心一点——从来都只有罗马教廷,梵蒂冈是基督世界的信仰中心,可从来没有过维也纳教廷,以霍夫堡瑞士宫为信仰中心啊”

本尼迪克特顿时变得颓丧起来,如果从帝统而论,东罗马拜占庭其实比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要正牌得多,但东罗马皇帝任命的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在宗教上始终被罗马教皇压了一头,其中诸多原因,恐怕梵蒂冈占据罗马这个千年以降的信仰中心,宗徒彼得的传承所在,是最为重要的原因吧

他的表情比哭还要难看,自言自语道:“难道教廷就此落入野心家的掌中?唉~上帝呀,您是否抛弃了虔诚的信徒……”

此时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应付帝国境内各路诸侯去了,陪着本尼迪克特的除了法王腓力就是英王爱德华,两位国王当中爱德华对教廷的忠心又要稍大一点。

尽管辛苦训练的长弓兵损失惨重,出征设内耳城堡的七千人全军覆灭,占了总数的一半,爱德华还是把剩余的全都调往维也纳,他们现在已经渡过英吉利海峡,抵达了诺曼底,并从那儿向维也纳开进。

“如您所知,苏格兰人正在闹反叛,但我仍然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保卫基督世界,”爱德华诚恳的对本尼迪克特道:“我相信在您的领导之下,一定能以上帝的光辉驱散黑暗,所以,无论如何都请继续以教廷的名义号召基督徒”

法王腓力闻言自是一凛,情知目前的神圣同盟能够联合起来,宗教起到的凝聚力占了很大因素,要是教廷的威信受损,神圣同盟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分崩离析。

到那时,大汉皇帝的军队将会毫无阻碍的向巴黎进军

腓力四世当机立断,做出了最大的让步:“仁慈的圣父,我法兰西愿意永远服从您,教会在法兰西境内永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请您以教皇的名义下达敕令,把整个基督世界团结起来,一致对付异教徒吧”

本尼迪克特闻言大大的松了口气。

各国数百年来始终存在王权与教权的争端,像法王腓力就想对境内的教会财产征税,而英王爱德华一直试图取得对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任命权,如果他们借着罗马被大汉攻占,事实上教廷已经出现分裂的机会,把教会甩到一边去,本尼迪克特可就连哭的地方都没有了

幸好,面对大汉帝国的重压,神圣同盟内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平日间虽然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紧要关头却也晓得联合一致对付外敌。

本尼迪克特向两位国王连连点头,现在他可摆不起教皇的架子了,感激涕零的道:“我、我代表梵蒂冈,代表教会,感谢两位国王的忠诚,也为你们信仰的坚定而感到由衷的欢欣鼓舞……”

腓力十分狡猾,一言不发。

爱德华则从青年时代就有比较大的宗教热情,多次参加十字军东征,闻言连拍胸脯:“就算丢掉苏格兰,我也要全力调动军队对付异教徒”

~~~

维也纳的本尼迪克特颁布了末日审判敕令,在这道敕令中他宣布现在基督世界面临的空前考验是末日审判的前奏,是上帝对信徒的关键考验,凡是能够通过考验的人就能上天堂,而畏怯退缩之辈则会立刻下地狱。

同时,他也号召全欧洲的基督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