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官商-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真如此?这么些年打来打去,你们也不曾捉过一个活的么?”

“回大人,自然有活捉的,不过都是力战不敌擒拿地,还真没有自行弃械投降的。”

“……你问问此人,叫什么名字?”

一番问讯之后,林阿贵回道:“他叫阿达。”

“呵呵,这名字倒顺嘴。你告诉他,本官欣赏这等傲骨铮铮之人。不过,给人打得屁滚尿流,奔逃三十里,也不比弃械投降光彩多少。今日本官便放他们一条生路,让他们回去报个信。本官给布农人两条路,一个是遣员下山归服王化,平埔人所享恩泽,布农人也有份。若是负隅顽抗,朝廷大军即日便要进山痛剿,今日官军战力他们也身受过了,到时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说罢,杨风摆手令前方骑军分列两厢,放开通道。

听林阿贵译完,那些布农人目瞪口呆,相互打量着,满脸错愕。直到眼见着骑兵让开一条道路,这些残兵意外捡得一条性命,竟然欢呼起来,互相搀扶着站立起来,摇摇晃晃地穿过骑军阵列,向着大山蹒跚而去。那阿达走了几步,又转回头来,冲着杨风鞠了一躬,方才追上队伍,向山中退去。

眼睁睁看着布农人走远,团丁们一个个面露不忿之色,几个番汉头人也围了过来,要讨个说法。

杨风伸手一拦,“诸位想说的,我已尽知。今日虽大胜,却将尔等世仇放跑,心有不甘,对吧?”

“正是。”“看他们那样子,刀都举不动了,转眼便能斩尽杀绝。”

“不错,这要收拾这近千人确如砍瓜切菜一般。可山上那大几千人呢?”杨风看着众人,正色说道:“各位头人,据你们说,这布农人共有上万男丁,今日一战,下山的不过半数。若是不能收服或尽歼,眼下他们或许畏惧我军兵锋而暂避一时,待到恢复元气或是到别处求得援兵后,必将卷土重来报今日大仇。尔等是想求个一时安稳,或是永世安宁?听凭诸位自取。若是执意诛杀眼前残敌,嗯,现下还没跑远,诸位只管挥师追杀,本官绝不拦挡。”

  第一百九十七章 汉家威仪

听杨风这么一说,那些番汉头人反而犹豫了。若是在一天前,这些直性子绝对是二话不说,撒开脚丫子追杀过去。可今日目睹官军一面倒地屠杀布农战士,这些人心生畏惧崇拜,杨风的话分量自然也重了许多,不能不仔细掂量。

看众人听得入耳,杨风又说道:“诸位放心。此事,本官有两手准备。布农人若不来降,官军必将入山进剿,不留遗祸。”

说罢,他转身点手叫过几名精悍亲兵,吩咐道:“这些布农人今日遭此惨败,已是丧魂落魄。此番侥幸逃生,想必是一心奔逃回老巢,不会多做防备。你等蹑踪尾随,务必探清布农人巢穴所在、布防情形。”

转过头来,杨风又交待那鲁:“你即刻拣选一名会说汉话的团丁,给我这几个斥喉做向导,探明进军路径。此番布农人若能明了本官成全之意,实心来降,那是最好不过。若是布农人妄图据险顽抗,说不得便要犁庭扫穴。今日放归这些残兵,回巢之后必然备陈我军火器犀利,乱敌军心。再次交手,布农人必定胆寒。”

话说到这个份上,那些番汉头人恍然大悟,纷纷恭维:“还是大人想得周全!”“毕竟是中原来的大官啊,果然厉害!”

三月初十日,陈琛、朱潜、岳海几人风风火火赶到沁园,三人在府门外打了个照面。“自明。岳海,你们怎么也过来了?”

“冯大人急召,也不知是所为何事。你们也是……”

“对呀。”

正说着,林炫、赖时亨几人也从远处匆匆而来。一看这架势,想必是有大事。众人不再多言,互相拱了拱手,一道入府。

见着众人来齐,冯虞施施然从里屋转出。手中攥着一份公文,很是夸张地往众人面前一抖,“各位,台湾大捷!”

陈琛手快,一把接了过去,展开来大声读道:“……十四日,官军会同安平、平埔两部团练,于安平港外十里坡痛剿来犯布农山番。官军以火器攒射,弹如雨下,摧枯拉朽。阵斩部族魁酋七人,族社头领四十有二,毙敌三千九百二十二人,俘获五百一十七人。官军三人殉国十九人伤,番汉团练十亡四十一伤。战后,职施欲擒故纵之计,释数百残兵归山,暗遣斥候尾随,探清路径。见山番无输诚之意。次日夜,职尽起所部及番汉两部男丁奔袭敌巢,犁庭扫穴,重兵合围,迫降布农八部六十七社,计男女老幼三万七千余口!”

听到这里,众人纷纷叫好,几名官将当场欢呼起来。

“且慢,这还没完呢。次日。职遵大人行前叮嘱,效武侯故事,将虏获人口尽迁山外,免其抗拒王师之罪,择地安置。又将其精壮尽选,编作辅军。以为羁縻。安平汉民、平埔番民以军政府辖制军务、粮赋、通商、刑名。。族内事务则暂委其长老会自处。特请大人设法调拨吏员、农具、耕牛、武备、辎重、木石入台。详数后报。”

待陈琛念完,冯虞眉飞色舞地说道:“今日午时接到告捷急报。立时便将各位叫来,大家一道乐一回。如今,咱们喊也喊过了,乐也乐过了。各自坐下,咱们好好议议正事。”

待众人坐定,冯虞说道:“此番杨风征台,行止得当,用兵得法,不单立定了脚跟,更昭彰我汉家威仪。经历这一仗,咱们算是在台湾有了个立足之地。据汉民报称,台湾这地方,有山有水,每年稻谷两熟,产硫碘、煤、沙金。只是少了铁矿。不过南洋产铁不少,转运便利。好所在啊。当下,依我看,首要的便是加派各色人手上岛,占一处、经营一处,尽早打开局面才好。书信中说,要耕牛、农具等物事,想来是杨风要安定民心。我看,不必等着详报过来,咱们先着手安排下。趁着我那些相关职事尚未卸下,能做地提早做了才是。陈琛,你说说。”

陈琛听着冯虞点到自家头上,也不推辞。

“我想着什么说什么。有不周全的,诸位帮着多想想。眼下,耕牛、农具什么的,还得由杨家出面收购发运,咱们私下里帮衬,不致引人注目。此外,便是多募人口迁台,有些罪当充军的,也已发配澎湖为名,一概发往台湾听用。至于选吏赴台,这个却难了,回头问问林翰、林泮两位老爷子,看看可有良策。我与自明兄在闽南也识得些失意文士,看看可有愿赴台一展抱负的。不过,台湾幅员不小,人口也有十数万,单靠咱们这边派官遣吏,着实是捉襟见肘。依我看,长老会自治倒也是个办法。另外,咱们手上几个工坊,尤其是火器工坊,须尽快选拔精干工匠调往台湾。反正这些人尚未脱匠户、匠营户籍,倒也方便行事。再有,杨家根基也得多往台湾挪移。尤其是船队。大人赴京之后,福建隔着千山万水,便不好照应。再蜗居月港一处,总归是不太妥当。这一时也就想到这些个,诸位都来说说。”

陈琛话音未落,朱潜便接着开口。“此番攻略台湾如此之顺,看来是全仗火器犀利。澎湖无水无木,火器工坊难成大局,须得及早迁台。方才思献兄说了,咱们手上能干地工匠也须尽早派去一拨。如此一来,人手是不愁了。不过,台湾本岛不产硝芒、生铁,这两项须从何处采买,务须及早落定。此外,开发台湾,所需靡费如无底洞,仅靠杨家支应,撑不了多久,也须及早想法子广开财源,若能立足台湾自给那是再好不过。至不济,也要腾出水师,多往南洋走两趟……对了,闽南擅造船的民间工匠也得想法子寻些迁台,台湾有的是千年古木,又有不少男丁,打造一支新水师想来不难。”

听到这儿,冯虞一拍桌案,“说得好!正该如此!如今往吕宋的偏师尚无回报,若是能趟出深浅来,咱们不妨在台岛大兴水师,整个南洋、西洋正好任我水师纵横!呵呵,看来,我要亲往台湾一趟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成王败寇

五月入夏时节,台海已进入台风多发时节,沿海渔家这当口都不愿放船出洋,怕的就是遇上疾风恶浪,那可是九死一生。这一日,却有数十艘千料大船从月港启航,往东方驶去。远远望去,领头船桅杆上一面大明水师青龙旗迎风招展,眼尖的,隐隐还可望见船头上挺立一人,一身金色官袍,好不炫目。此人正是冯虞。

冯虞此番出港,要去的正是台湾。这两个月,冯虞与杨万荣筹集了大批粮辎用度输往台湾,杨风在台经营也已初具规模。这回冯虞正是要往实地看个究竟,单凭文书往来毕竟隔了一层。再有,便是顺道运去数十名火器工匠还有大批工料器具,带队的便是百工使司经历黄道。冯虞本想带着黄道去京师,可这老头子觉着上了年纪,北方水土未必适应得了,干脆自告奋勇赴台。

此外,杨老爷子又招募了数百民户迁台,一道运走。此番招募民户可是下了大本钱的。每户来台民户,良田按人计数,一人头上便是五亩,现成的砖石大屋一座,五户一头耕牛,另给安家银三两。

冯虞立在船头,微合双目,听凭海风挟着水雾沾湿了衣摆。在他身后,立着两名文士。一个是林炫,这回死活要跟着往台湾开开眼。另一个,一袭青衣,看相貌也就是二十上下,眉目开朗,不苟言笑。此人赫然就是几年前与冯虞有些个交情的金门汶水头人氏,黄伟黄孟伟。

黄伟也是颇有些经世致用地心得。这两年退归乡里治学,原打算科场搏个功名,哪知这两年眼见得朝纲不振奸臣当道,一时竟起了避世之心。此番却给林炫专程找上门去生拉硬拽出来。不曾想与冯虞谈过两次,倒生出些知己之心。这才倾心投效。此次赴台,冯虞点名带上黄伟,也是起了考校、历练之

冯虞吹了阵海风,扭头回到二人身边。问道:“你们两位,哪个能猜出方才我在动的什么心思?”

“冯大人,我们两个又不是你肚里蛔虫,如何能知大人心思?”

“无妨,随便猜猜。又不罚你酒。反正离着台湾还远,闲来无事,只当闲聊便是。”

“大人想来是思索台湾之事。”林炫抢着开口。

“油滑!”冯虞笑骂一声,转头看向黄伟。

“我看大人目光多是盯着海面,恐怕想的不是岛,而是海。”

“哦?仔细说来听听。”

“中原人看田地如命根子。咱们福建沿海万民也都明白。这片海便是咱们的衣食父母。海上能打渔果腹,能行船通商以丰家资。当年宋元两季,便是靠了海上通番,福州府、泉州府万商齐至,遍地黄金。禁海令一下,断了生计且不说,东洋葺尔小国竟也欺负上门来了。大人想的可是复我大明水师旧观,于四海展天朝气象。”

“呵呵,倒是差不多了。。。方才。我只反复琢磨两句话。一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第二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人宏愿令人感泣。不过,若是专意通商,或能赚个钵溢盆满,可若要效三宝太监故事扬国威于万邦,恐怕也只有永乐一朝勉力支撑。到了宣宗朝,便再无力图之。咱们不过东南一隅,能撑起这大业么?”

冯虞笑道:“如何才叫扬国威于万邦?便是吹吹打打四海巡游一番展我中华物力么?方才我那两句话,本是一体,拆开来就要变味。这么着,这会子闲来无事。给你们说个西洋故事。”

听冯虞要说故事。这可是极稀罕地,两人当即凑近了细听。

“在大洋极西。有一大洲,名欧罗巴。欧罗巴洲偏远一隅,有一岛国名英吉利。此地物产不丰,人口也不多,却成欧罗巴洲一大强国。何故?这英吉利起家靠的便是两种人。一种是海商,再一个便是……”冯虞看了两人一眼,加重语气说道:“海盗!”

“什么?”听了这话,两人竟失声叫了出来,看那神情,明显是有些不信。

“不信是吧。你想想,既无物产,又无人口,想要发家,没个旁门左道如何能成?你们想想塞外那些胡族,便知其中道理。当时欧罗巴有一国名西班牙,靠着海上贸易大发横财,又与英吉利素有仇怨。那英吉利女王便怂恿胆大不怕死的百姓出海当强盗,官府不但不追究,反而是私下资助。一时间,英吉利王室重臣,无不热衷此道。这些海盗四处掳掠西班牙人船只属地,收获极丰。那女王当初投资五千两白银,回报竟是二十六万两!”

听到反差如此巨大的两个数目,林炫、黄伟二人瞠目结舌。

“不但是私下资助,这女王对那些战绩丰硕地海盗还不吝封赏,其中最善战的一个,竟被封为国公。如此一来,几年下来,英吉利府库充盈,西班牙却是损失惨重。终有一日,西班牙君王忍无可忍,起大军讨伐,战舰数百,雄兵数万。此时英吉利仅数十船数千兵,且多是临时纠集的海盗。哪知双方一接战,英军骁勇之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