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步步生莲-第2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当晚整个清风楼也是人满为患,南衙所属重要官吏纷纷登场,精通吏术的宋琪、能言善辩的程羽、文武双全的贾琰,善于理财的柴禹锡、主管财赋的赵熔、执掌刑法的杨守一,乃至程德玄等,俱是赵光义亲信僚属,光是这些干吏就不下三四十多人。

“杨院长,朝廷伐汉之际,北国出兵相胁,进退两难之际,是杨院长与程判官想出釜底抽薪之策,献计于官家,最终将数万汉国百姓成功迁至我宋境。汉国为此元气大伤,继而又涸泽而渔,搜刮民财酬献于北国,更是风雨飘零,摇摇欲堕,此大功也。呵呵,你们两位,如今都在我南衙做事,这是本王的幸运呐。”

赵光义举杯起身,笑容满面地走到他面前道:“如今朝廷缺粮,又是杨院长献策,不日就要赶赴江淮,为朝廷筹措粮草。本王这里预祝你旗开得胜、马到功成,为我大宋再立扶保社稷之不世功勋。来来来,大家都举起杯来,杨院长,请酒。”

杨浩慌忙立起,举杯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卑职所为,不过是份内之事,当不得千岁与诸位同僚如此相敬。”

“哈哈,杨院长客气了,能为我大宋力挽狂澜,解危于倒悬,就当得起本王敬这一杯酒,杨院长,请。”

赵光义几时对自己属下如此礼敬来着?眼看诸位同僚纷纷举杯,面露艳羡神色,杨浩忙道:“上下有别,尊卑有序,千岁敬酒,卑职实不敢当。”

赵光义一笑说道:“既如此,德崇,你替为父敬杨院长一杯。”

自一旁应声走过来一人,白袍如雪,目如郎星,看年纪才只十六七岁,这少年手捧一杯酒,欣然笑道:“杨院长,德崇久闻院长英雄事迹,仰慕的很,今日才是头一遭儿得见尊颜,德崇替父亲敬一杯酒,院长切勿推辞。”

这少年就是赵光义长子?瞧来一表人才,谈吐也十分得体。杨浩不能继续推辞,连忙称谢先干为敬,那少年兴致勃勃又道:“德昭哥哥要往江淮为朝廷筹粮,德崇羡慕的很呢,等德崇到了及冠之年,也要出来为朝廷多做些事情,杨院长足智多谋,做事干练,到时还要请院长多多指点。”

“不敢不敢,小王爷客气了。”这少年显然对杨浩十分感兴趣,客套话说过,干脆端了酒杯过来与他同席,一直询问他带领北汉百姓迁徙宋境的一路经历,杨浩只得简略作答,谁知这少年也不知从哪儿打听来的,对杨浩的事居然知之甚详,而且传来传去,传到他耳中的故事已大为夸张,连杨浩在万马军中厮杀之际,对旁人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当时做种种选择出于什么考虑,都说的头头是道,似乎比杨浩还清楚经过,他想问杨浩,只是想从事主这儿再加证实罢了。

最后杨浩无话可说,倒是这少年滔滔不绝,把杨浩有的没有的种种事迹一一道来,在他听来的传言当中,杨浩立马成了高大全的完美英雄了,听的杨浩啼笑皆非。

赵光义见儿子与杨浩相谈甚欢,只微微一笑,也不去打扰,径回了自己座位,向宋琪侧首问道:“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精通吏术的宋琪貌不惊人,三络鼠须,穿一袭黑白两色的直掇长衫,发系一条冠巾,斯斯文文,身材瘦削,听了赵光义的话,他微微一笑道:“王爷请放心,属下已派了最机灵的人去,他的把柄多的很,一抓就是一大把,一定找得到足够的证据。”

赵光义冷冷一笑:“他凭着阿谀奉承,自我父亲那里攀了个赵家旁宗,又抱紧了官家的大腿,就真把自己当成我赵家的人了,哼哼!狂妄之极,如今且容他得意一时,不过……能否就这么扳得倒他,本王实无把握,你要小心,不可以让咱们的人出面。”

宋琪微捻鼠须,自得地笑道:“属下做事王爷尽管放心。动手脚的人、检举揭发的人、抓捕证据的人,要么是他自己的人,要么是官家的亲信,属下只是顺水推舟,绝不会有什么把柄落入他的手中。”

“那就好,”赵光义沉沉一笑:“现如今,他想必正在府中得意吧?本王已迫不及待地等着看他乐极生悲的样子了。”

二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

宴席散了,诸官吏纷纷告辞离去,赵光义独把杨浩一直送出了仪门之外。

“王爷请留步,不敢劳王爷远送。”杨浩在登闻鼓前止步回身,长揖谢道。

赵光义微微一笑,站住了脚步,对杨浩道:“本府还是本府,虽加了王爷的爵位,与往昔并无甚么不同,你不必太过拘谨。”

他四下看看,负手向杨浩走近两步,说道:“本府要程羽、程德玄随你赴江淮之行,你心中可有什么顾虑?”

杨浩一惊,他听到赵光义派了程羽、程德玄二人随自己一同南下时确实不太痛快,虽说赵光义说的漂亮,要派两个得力的人去助他一臂之力,可是如此作为,未免有不太信任的感觉,有了这么两个人一旁监视,拖他后腿,他怎能高兴的起来,想不到他掩饰的虽好,赵光义还是看了出来。

赵光义呵呵一笑,诚恳地道:“杨浩啊,你不要多想。本府派他们去,并不是为了牵制、束缚你,的的确确是想让他们对你有所帮助。赵普那里,是会派几名得力的幕僚随魏王一同南下的,你身边没有几个自己人,人单势孤,如何与他抗衡?此番江淮之行,干系着实重大,程羽干练老成,世故精明,可为你的良助。至于程德玄……”

他轻轻吁了口气,拍拍杨浩的肩膀,温和地说道:“其实你二人之间有些芥蒂,本府心中都明白。可是,你不能否认,他做事是很有办法的,有些事你不方便出面的时候,不妨就交给他去办,这也是为官之道:办妥了,是你的功劳,办砸了,你也不至于那么被动,还可以从中圆寰。”

杨浩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来,不禁讶异地看向他。赵光义很满意他的反应,他微微一笑,又道:“程德玄很聪明,是个晓得轻重利害的人物,他对你纵有怨恚之意,也绝不敢假公济私,坏你的事情。他在火情院办事,一向如何,你也是晓得的。

再者说,官做的越大,聚集到你麾下的人,怀着各种各样心思的人也就越多。你不能指望他们一心一意,完全为你考虑,你只要能把他们调动起来,按照你的目的去做事就成了,水至清则无鱼啊。如果你今日连一个程德玄都摆布不了,将来还如何去做大事呢,本府对你是很器重的,你切莫让本府失望。”

杨浩差点儿一个立正,高声呐喊:“多谢校长栽培,学生一定……”

他露出一副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动表情,双眼湿润地抱拳谢道:“卑职明白,多谢府尹大人的关爱和指教。”

第七卷 王对王 第009章 急三火四

次日一早,六百里加急快马飞赴江淮各道,向各州、府、道、县传达朝廷筹粮的急旨,与此同时,御史台除了御史中丞和几个必要的留守人员,其余台院、殿院、察院各部御史全部出京,或乘船、或骑马,分赴江淮道督察筹粮事宜。因公回京或述职的各路各道的观察使、巡察使也都被抓了壮丁,赶赴江淮。

不过大队人马还没有出京,许多需要详细安排下去,由汴梁各职司会同地方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与漕运有关的事情,还需最终敲定。魏王赵德昭亲自主持,中书、门下,会同枢密院、工部等衙门就漕运问题做最后决定。

各司官员各抒己见,不一会儿说话就充满了硝烟味儿。

“各位各位,修建堰坝水闸,一般要先封住上游来水,修好水坝再放水,修闸的地方还要依据地理修水库蓄水。光是前期斟察地理,选定可供建筑水坝水库的地点,就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办得到的事,纵然枢密院派出大军相助,也是无法这么快完成的,这简直就不可能完成!”

因为事情紧急,所有人员都是一副火烧眉毛的样子,临时抱佛脚,以致弄的处处都是问题,大家焦头烂额,说出话来也都带了三分火气。现在说话的是工部主事陈般年,这是个水利官儿,有点书呆子,魏王就在上面坐着,开始他还能语气恭敬,可是这仓促筹建水坝的事实在是太难为人了,他越说心中越恼,忘形之下大失礼仪,唾沫星子都溅到了魏王赵德昭的脸上。

好在这位年轻的王爷脾气好,见这位主事如此投入反而很是欣慰,他不动声色地掏出手帕擦擦脸上的唾沫星子,转头看向杨浩,温和地问道:“杨院长对此怎么看?”

大家议论半天了,杨浩被大家排布出来的这个为难、那个不行也弄得一肚子火。他擂着挂在墙上的漕运地图,大声道:“各位,各位,我再重申一遍,最后一遍,不要按照常理去考虑有关的工程设计,咱们要做的,是在冰雪封河之前,把足以撑到明年春运的粮食运到开封来,就这一个目的,我们建堰坝也好,建水闸也好,我不指望着它能用上十年百年,甚至像都江堰一般一用千年,我只需要它能撑最多三个月就成。明白了吗?明白了吗?”

杨浩把墙擂得“咚咚”直响,各部官员见他有点抓狂,俱都不再做声,杨浩喊道:“好!咱们就按这个思路去想。陈主事,这条河上河水落差大的地方,前方未必就适合围堤蓄水,建一个水库,那怎么办?难道用老办法,船靠码头,卸船、装车、运到下游码头,再卸车,装船,如此反复,走一段来一回?那在路上得耽搁多少时间?”

他也不管那地图绘制一幅何等不易了,抓起一枝毛笔蘸了蘸墨,就在地图上涂涂抹抹起来。“你们看,这一段上游是一座宽广的山谷,而出口狭小,可以截留蓄水,建造可以容船的双层水坝,中置水闸,不但可以急用,以后加固一下,修缮一番,可以永久保留;再看这一段,两侧原本就有水闸,本是用来灌溉的,河堤外面有小河泄水,可以把水闸打开,引流往两侧去,然后建水坝水闸。如果水流太大,宁可毁一片庄稼,朝廷补偿损失便是。

再看这一段,可以截死河口,同时让地方官府派遣劳工,枢密院派遣厢军参与挖掘,从旁边挖一条临时的通道出来,把水引到下游,待水闸建好再堵住缺口,如此种种,尽量使河水畅通,运粮船就可以不需装卸一路通达。实在来不及建坝建闸的地方,则仍按旧法进行装卸,这样速度要快的多。”

杨浩说的十分明白,众人听了纷纷点头,工部堂官插口道:“船只方面,也可以想想办法,水流湍急的地方,两侧多置纤夫拉纤,两岸都有纤绳,便能保持船只稳定,不易浸翻。大船装粮虽多,但是以往都是采用分段转运法。

此番运粮甚急,分段转运是不成了,所以可以将现有的漕船尽量弃置不用,多用平底阔面的船只,这些船装的虽然少些,但是适合深浅不一的河道运输,只要数量多些,足以弥补装货量少的不足,同时,用这种小船,我们的各处堰坝水闸工程量就会小些,可以更快完工。”

这个会一直开到中午才算初步敲定方案,因为事情紧急,这个初步方案也就成了最终方案,具体问题只能在过程中进行完善了。

一时间,朝廷又是频频下旨,令需要筑堤挖渠的河道地段所在的地方官府立即抽调民役,枢密院也下调令,命左近的厢军立即赶赴现场配合挖掘,工部的官员们带着匆匆绘就的简略施工图立即离京。杨浩马不停蹄,又直奔汴河码头,连口午饭都没顾上吃。

汴河帮的龙头大哥张兴龙,带着徒弟臊猪儿、女儿张怀袖,正在恭候他的大驾。张府中,开封四蛟带着一班亲信兄弟都在这儿聚齐了,这些江湖上的大豪俱是粗犷豪爽的汉子,整个大厅中被他们一占,一时人声鼎沸,比方才争吵不休的工部大堂还要热闹百倍。

汴河帮大当家张兴龙、蔡河帮大当家陈小凡、广济帮大当家萧慕雨、金水帮大当家刘流都接到了开封府使人知会的一句话:“马上放下一切,听从杨院长安排。”

四大帮在开封府混口食,南衙的命令他们就不敢不俯首贴耳,不过放弃一切营运,全力配合杨浩运粮,损失自不待言,他们如果想阳奉阴违,表面上全力以赴,暗地里就是不玩活,旁人也找不到他们半点岔子。

可是张兴龙受过杨浩的恩情,这种江湖上的豪杰讲究的就是有恩必报,一喏千金。至于真正的利益,在他们眼中反而等而下之了,所以张兴龙倒是不遗余力地张罗起来,其余三大帮的帮主与他义结金兰,本是手足兄弟,大哥发话了,那些损失也只好摞下不管,纷纷亲自带队赶来。

杨浩赶到的时候,福田小百合正在厅中为官人的几位结义兄弟斟茶倒水,一见杨浩赶到,福田小百合欣喜不胜,但她生性腼腆,也不敢上前答话,只是向他抿嘴一笑,俏巧地福了一礼。

福田小百合现在已经换穿了汉裳,柔美温驯的味道仍然透着些异域风情,在张家的这些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