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步步生莲-第3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浩道:“你似乎有些一厢情愿了,就凭党项六氏在夏州李氏压迫之下认了我做他们的共主?我没钱没地没粮草,就凭手中那几千兵,凭什么你就认为我有本事取代强大的夏州李氏,凌驾于经营云中两百多年的府州折氏之上,一举成为西北共主?”

崔大郎叹道:“你仔细想想,除了你,谁还能有这样多的机遇?你有机遇,所以你就是天机,就是天命所归,只要你肯,西北王不是你还能是谁?你想称皇帝,也不是不可能。”

杨浩苦笑。他一直用天命所归规劝折子渝放弃抵抗投降大宋,如今反被人用天命所归来劝他出头,真可谓是报应不爽。

崔大郎当然不是就用这么一句话便打发了杨浩,他鼓动如簧之舌继续道:“吐蕃雄霸西域时,大唐亦无力征讨,只能任其作威作福。可是一昔之间,吐蕃在张义潮一介布衣振臂一呼之下便土崩瓦解,何也?时势造英雄罢了。

彼时回鹘汗国和大食帝国都在同吐蕃为敌,大唐与南诏国亦联手扼止吐蕃,不与经贸。随后吐蕃饥荒,死者相枕藉。紧接着吐蕃赞普郎达磨遇刺身亡,吐蕃内乱,张义潮适时扯旗造反,当真是一呼百应,如一鸟飞腾,百鸟影从,仅一年功夫就风卷残云一般占领瓜、沙十一州,被唐廷封为归宁节度使,成为事实上的西北王。

如今西北局势,南北吐蕃联合回鹘,正与一向欺压其上的夏州李氏苦战不休,麟府两州抚住了夏州通往中原的门户,党项六氏离心离德,李氏内外交困,部族酋首多有怨言,种种纷争一触即发,与吐蕃当国时何等相似?

再看杨兄今日所拥有的条件与张义潮相比时如何,昔日张义潮起兵,兵源、财力来自三方。一者,敦煌的名门望族,如索氏、张氏、李氏等,其家族家资巨万,可供军资;二者,佛门僧众,西域佛教兴盛,信徒众多,活佛们亲近张义潮,信徒们便为其所用;第三,才是饱受压迫的民间百姓。而杨兄你呢,如今已拥有芦州一州之地,南北豪商聚集于彼,又有我继嗣堂愿全力相助,财源不成问题。二者……”

杨浩笑道:“我也晓得,西域百姓对活佛尊崇无比,可惜,我与西域众高僧素无交集。”

崔大郎微微一笑道:“未必,现在已经有了。”

杨浩诧然道:“此话怎讲?”

“你在芦岭峰上曾铸一尊开宝抚夷铁塔?”

“不错。”

“令兄丁承宗已将之扩建为一座佛寺,请西域活佛达措大师入主禅院,藉由达措活佛与西域诸高僧往来,如今关系十分密切。而且……”

崔大郎诧异地一笑:“你那开宝禅院中屡现吉兆,如今不止于夏州李氏治下,便连吐蕃、回鹘等地许多信众都在私下传说,说你杨兄是冈金贡保转世,令兄为你……可是造足了声势呀。”

“慢来慢来,冈金贡保……这是什么意思?”

崔大郎道:“这是番语,泽成我汉话,就是观世音菩萨。”

杨浩噎了一下,观世音菩萨?杨浩有点窘,转念一想,才想起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本来的形像是男身,后来中土佛教虽把他塑造成了女儿身,但是西域佛教中仍是把他塑成男儿身的。

崔大郎道:“西域传说中,松赞干布、嘉瓦仁波切这些一代雄主,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如今西域信众把你传为观世音菩萨化身,这对久失其国、久失其主的吐蕃、回鹘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期盼和平的羌人百姓意味着什么,我想你应该明白。”

杨浩喃喃地道:“我明白,我当然明白……这意思就是说,你们已经一切准备停当,花轿都准备好了,就等着抬我入洞房了,我这个新娘子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要不然……我是冈金贡保转世化身的消息一传回朝廷,想不死都不成了。”

崔大郎忍不住笑起来:“你不必担心,如此造势还只在铺垫阶段,只有虔诚的信徒才知道,他们是不会乱说的,越是神秘,他们越是相信呢。不瞒你说,令兄还造出声势,说宋以五运推移而受上帝眷命,受禅于周国。周乃木德,木生火,故而宋是火德,宋以火德承正统,膺五行之王气,篆三元之命历,而你在逐浪川中应死不死,乃是水德之神庇估,即而移官开封,建火情院,专司灭火,这是天命所归时,我也觉得荒唐可笑,可是亲自走了西北一遭,我才晓得……”

他沉默了一下,轻叹道:“我才晓得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是强权武力、金银财帛都无法换来的信服与崇拜,西域之人对神灵的崇敬程度,是我们所无法想像的,你若是见到了他们对神佛的虔诚,你才会知道为什么他们宁愿自己一年四季披件烂袍子,吃着难以下咽的食物,却把赚来的每一文钱都拿去为神佛塑金身,饰珠玉。”

他抬头看向杨浩,振声说道:“今回鹘、吐蕃皆与夏州李氏缠斗,扼其门户的麟州两州对你取而代之乐见其成,李氏内外交困,部族酋首多有怨言,芦州上下唯你命是从,党项六氏暗中归附于你,我继嗣堂愿解囊相助,正是天时、地利、人和,当此时也,杨兄若返西北,振臂一挥,何愁西北不成杨氏天下?

契丹建国历五十年,从未开化的蛮夷而至士农工商帝制文明俨然中土;张义潮统治西域二十载,人物风化便如汉人天下一似中原,杨兄若能一统西域,苦心经营它三五十载,谁说西域不能就此永为汉土。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时势造英雄啊,杨兄!”

明知他如簧之舌不无鼓动之意,杨浩还是听的热血沸腾,是啊,天下已经与本来的方向不同了,自己在西北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去做,未尝不可为。即便中原有赵匡胤这位英主在。我难生问鼎之心,但是取西夏而代之,成为西北之主又有何不可呢?如果我来做西北王,难道不比李氏所建的西夏国强?

杨浩绕室疾行,久久不语,崔大郎知道他此时正天人交战,做出一生中最重大的一个抉择,能说的他已经都说了,此时只是紧紧盯着杨浩的表情变化,不发一言催促。

良久,杨浩忽地停住脚步,仰首望天半晌,长长吐出一口浊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痴心妄想,满以为可以假死遁身,从此逍遥世外,我想的真的是太简单了。”

崔大郎一听喜上眉梢:“杨兄可是决定重返芦州了?如计议已定,崔某可妥为安排,此回西北,便另寻一个身份,干脆就叫拓拔浩,待朝廷获悉真相时,那时杨兄根基已定,羽翼丰满,朝廷也只好装聋作哑了。”

杨浩道:“不,我对我娘过誓,此生姓杨,生也姓杨,死也姓杨,再不更改。”

崔大郎道:“那也使得,只消暂时不透露你的身份也就走了,待你大势已成,说开了也什么都不怕了,杨兄这么说,是有心往西北建一世功业了?”

“不错,我愿意回去,崔兄可否安排我自采石矶过江?”

崔大郎道:“杨兄若肯返回西北,我自可安排妥当路径绕道回去,采石矶大军云集,若想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去实是为难。”

“不,我要去见晋王赵光义!”

崔大郎一呆,杨浩向他一笑,镇静地道:“我心中本来有一件事苦思难决,有了假死这个羁绊,事事拘限于此,始终也想不出办法。如今既然不必去死了,我倒有了主意,大郎请助我护送家眷安然归去,我径回宋国,争取藉宋国之力把我心中难决的那件大事解决,同时,想方设法,以本来面目公开返回西北,对宋国,能不闹僵那是最好。”

崔大郎道:“杨兄去见晋王,如何向他解说自己仍然活着?”

杨浩道:“我自有一番说辞,如今他们还未察觉有异,我既主动出现,谁还会疑心我曾假死?”

崔大郎又问:“可是……有什么事需要借助朝廷之力呢?又如何能堂而皇之地返回西北?”

杨浩蹙眉道:“大郎,这可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崔大郎一呆:“甚么?”

杨浩沉声道:“我与大郎,只是一桩交易,你投资,得回报,如果我真能掌控西北,该给予你们的方便和支持绝不食言,但是你们对我的一切不应干涉,更不能插手,不要试图控制我、影响我。否则,一旦被我发现甚么蛛丝马迹,咱们的交易立即取消,而且你们已经付出的,我不会补偿。”

崔大郎怔了一怔,不以为忤,反而哈哈大笑,击掌赞赏道:“杨兄本一方璞玉,如今一经磨砺,果然头角峥嵘,已显枭雄潜质,好好好,那崔某便不多做询问,我会送杨兄家眷循秘途安然西返,在西北静候杨兄佳音!”

※   ※   ※

“焰焰,你放心,此番回宋营,我自有一番说辞,不会有事。”

“我怎么放心得下?我陪你去,要死也要死在一块儿。”

“又说傻话,若无定计,我会去无端送死么?你回西北,还有一件大事要做,你要去见我义父,叫他令‘飞羽’与我取得联系,从今往后,我来操纵‘飞羽’,所有动向消息,我都要及时掌握。以前,我时时欲退隐,做的事却都是张扬于人前。如今我虽现于人前,要做的事却多是在幕后了,没有‘飞羽’的及时联络,我做不到。”

唐焰焰欣然道:“浩哥哥如今的模样,依稀便有几分在广原时的味道,不再总是退让退让一味的退让了,嘻嘻,看着很叫人喜欢。”

杨浩笑道:“要么不做,要做,我就绝不做愧儡。我不能任由这诸种势力摆布,既然我答应出头,就得想办法把他们统统纳于我的控制之中。我可以主动退让,但是绝不叫人牵着鼻子走。”

唐焰焰欣然点头:“好,方才被崔大郎的人控制着,真的叫人很生气。他有求于你,还敢如此嚣张,是该给他几分颜色看看。你暂回宋庭也好,若是孤身往契丹去,实在太危险了些,若能藉由宋国的招牌也能安全一些,只要假死复生这一关过去,便无妨了。”

“那是自然,你们收拾一下,尽快与崔大郎离开,我再去见见樊秀才,商量一下渡江之事。”

杨浩见了苦候许久的樊若冰,说好今夜便渡江去宋营,樊若冰欢天喜地的答应了。杨浩又把壁宿单独唤出,将自己的决定向他合盘托出,说道:“你且告诉水月姑娘一声,让她与焰焰她们一同上路,今晚咱们便过江往宋营去。”

壁宿听了迟疑片刻,忽道:“大人,我……我想辞去了……”

“嗯?”杨浩双眉一挑:“辞去,你去哪里?”

壁宿道:“大人,壁宿本一偷儿,浪荡江湖,无凭无依,自结识大人之后,方有从善之心,想着追随大人,建功立业。大人决意归隐,壁宿也无怨言。如今大人欲重出江湖,本来正合壁宿之意,只是……只是壁宿现在已经有了水月,水月温柔善良,性情恬静,壁宿想……与她长相厮守,哪怕一间茅庐,两亩薄田,却也快活。功业……与她的欢喜相比,却也不算得甚么了。”

杨浩一呆,随即笑了起来,他拍拍壁宿肩膀,轻叹道:“想不到你这浪子一旦动情,竟是一至于斯。我如今归隐不得了,你倒想着归隐了。也罢,追随我这么久,辛辛苦苦、鞍前马后,也没得了什么实惠,杨某有些愧对你呀。既然你欲归隐,那……少华山那幢宅院,和那里的田地,便当我送给你们夫妻的婚嫁之礼吧。你与水月到了那里,安排杏儿和月儿她们返回芦州,你们夫妻……便好好在那里生活吧,那里山清水秀,衣食无忧,做一个富家翁,也好。”

壁宿在此关头辞去,本来唯恐杨浩震怒,不想杨浩反送了一份大礼给他,不禁又是惭愧又是感激,杨浩道:“你我相识于患难,名为主从,情同兄弟,有什么好谢的,你可随大郎他们一起走么?”

壁宿道:“不必了,他们所行的道路是先往北去,若去少华山,不免要绕一个大圈子。我与水月暂就近潜居,待宋军一过江,我们便自过江西去,免了长途奔波。”

杨浩略一沉吟,说道:“也好,此去,一路保重。

“大人保重。”

当夜,长江岸边,杨浩与樊若冰,又带两名习水性的部下腰系葫芦,手执小盾,将那艘小船儿从草丛中拖了出来,静静伏于岸边等着崔大郎的人故意闹出动静吸引巡防水军注意。

大江对岸,篝火处处,十里连营,号角声声。江水滔滔滚去,杨浩的心情也是起伏不已,想到崔大郎所说的话,杨浩于紧张之余忽地哑然失笑:“逐浪川中破水而出,就此定于芦州、起于芦州,竟能被他们诌出什么水德之兴,如今我再穿长江水,会不会有神迹显现?”

第九卷 吴中白藕洛中栽 第008章 建桥

“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宋天子易地酬勋,王亦大梁一布衣耳。”

信很短,不过二十来字,一点不似李煜平常修文措辞的华丽,却是言简意赅。这是李煜写给升州东南面行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