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首东顾-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同飓风搏斗了一天一夜后,在第二天的快黎明时,风浪终于变小了,“陇右”终于不再四处摇摆,不再腾空飞跃了。放下心来的水手们终于混混沉沉地睡着了。

疲惫不堪的李轩也被水手抬回了舰长室,医官兼随船教士检查他的身体后发现只是疲劳过度,大家终于安心地退出房间去了。

十月二十九日的清晨,值班军官罗维平在根据还有余风余浪的海面情况指挥舵手转向,他在风浪中吃力地保持着帆船的平衡。

这时主桅杆上望远位的值班水手,水手长雷克远大声叫道:“陆地!陆地!”这个声音不亚于飓风警报,罗维平毫不犹豫地命令敲响警报钟声。

黎明时,水手长雷克远亲自爬上望远位,一直在用望远镜(一艘船三支望远镜,舰长一支,最好,值班军官一支,值望远任务的水手一支)不住地向前方探索,指望能在这一片浪花横飞的怒海上分辨出正确的航路来。因为在这场飓风后,不但后面的“普鲁士”号不见踪影,就连他们回家的航线也找不到了。可是万万没有料到,这时在雷克远的正前方突然显现出一道银白色的陆地的影子。

李轩闻讯后立即冲上了甲板,他站在船头上用自己的望远镜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远处的那个陆地。在望远镜中,远处的海岸上渺无人迹,起伏不平的原野上积满了冰雪。更远处的山上冒出一阵阵浓烟。

到了中午,船离陆地越来越近,这时大家都能听到一阵轰隆隆的“雷声”传来,而且接连不断,难道大家来到了雷神的领地?大家互相开着玩笑,在大海航行数十天,没有什么比发现陆地更高兴的事情了。

李轩下令放下两艘舢板,亲自率领五十名水手,带上弯刀强弓等武器,登上了这片陆地,开始勘探。

李轩发现这片陆地除了一望无涯的雪地,就是一片片暗黑色的刚凝结成的熔岩流地面,有的釜状山口冒出炽烈的火光,另一些山口和地面的裂缝中升腾起—阵阵丝丝袅袅的烟雾。这里是冰雪和火焰的国度,几乎没有什么生命,更谈不上有什么繁茂的热带林莽,简直就和世界之初的原始模样没有两样。

李轩回到了船上,补充完了由雪融化的淡水后,他下令向陆地的东南缓慢驶去,准备对这片陆地继续更详细的勘查,希望能找出生物的痕迹,最关键的是找到食物补充。

很快,大多是渔民出身的水手告诉自己,食物这个问题解决了。在这个陆地的周围海域,鱼多的吓死人,几乎随便一网下去,就能捞起满满的一网鱼。

食物的问题解决了,李轩更加决心好好的勘查这个陆地,向东南航行了一天后,海岸线折向了东北。向东北航行几天后,海岸线又折向了西北,李轩心里有数了,这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岛屿。

在向西北航行两天后,“陇右”号又沿着海岸线向西南航行。在向西南航行的第二天,远望位的水手报告发现船只,大家一片沸腾欢呼。李轩和几个军官心里知道,这艘船极有可能是失踪的“普鲁士”号。

中午,大家的猜想被事实证实了,真是失踪的“普鲁士”号。

在飓风中,“普鲁士”号被海浪打向了西北方向,他们在十一月初一才发现这个岛屿,不过他们发现的是岛屿的西北角,他们在原地等待了数天,还是没有发现旗舰“陇右”号,在补充了雪水和鱼之后,”普鲁士”号船长命令按着海岸线向东航行,结果就在这里和旗舰“陇右”号会合了。

李轩根据自己和“普鲁士”号舰长的资料,发现这个岛屿全境大部为高地,峭壁直临海岸,沿海平原零星而狭小,仅西南部最先发现地附近平原范围稍大。南部海岸较平直,西、北、东三面较破碎,并有不少深入内陆的峡湾。这里纬度虽高,但是似乎受到一股暖流影响,西、南、东三面沿海气候温和湿润,附近海域中浮游生物的密度极高,鱼的种类极多,是个非常优良的渔场。而北部和西北部受寒流影响,较寒冷干燥。

根据惯例,李轩要求雷克远为这个岛屿取名字。雷克远抓了半天头皮,最后说道:“这里一天到晚雷声不断(实际上是火山爆发的声音),就叫雷州吧。”大家一听,好呀,又形象,又带了发现者的姓氏。于是,李轩就在航海图上把这个岛屿标注为雷州岛。

在回程的路上,探险队又发现了一个小群岛,被发现者,值班军官罗维平用自己的教父的名字命名为章为其教父岛(今天的丹麦法罗群岛)。

回到落日港的探险队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在威海港,他们受到了更隆重的欢迎。

看着李轩的报告,刘镇宇不由感叹万分,自己的探险队初次出航就发现了雷州岛,真是不容易。

自己明白,这个自己那个世界叫冰岛的雷州岛除了渔业资源外,现在几乎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是大秦海军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它也是大秦海军发现新大陆的桥头堡和中继站。

借着全国对海军初航的结果欢呼雀跃时,刘镇宇发布了新法令,在这个法令里,王国鼓励海军、商队,百姓组织对海外新领地进行勘探。

所有新发现的领地被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未开化领地,指那种没有居民的地方,第二种是半开化领地,指的是当地居民还处于原始未开化或半开化的状态,第三种是开化领地,指的是当地的居民已经有自己的文明和国家了。

对于这三种领地,分别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所有的新发现领地(不包括开化领地),王国拥有土地权。对于未开化领地,王国将土地拍卖,所得的利润百分之四十归王国,百分之四十归海军,因为它要保护所有的大秦海外领地,百分之二十归发现者。

半开化领地,给当地居民划出一个合适的居留地后,其余的土地依上例拍卖。在上面两种领地上,从此产生的税收,当地留百分之五十,用于当地自己发展,王国享有百分之二十,海军享有百分之二十,剩下的百分之十归发现者,期限五十年,期限一过,就归王国所有。

对于开化领地,则是大秦海军和外务部的事情,要尽力为大秦争取最大的利润,诸类等等!

这就是后世著名的,颇有争议的《大秦海外领地法》。

为了起带头作用,富可敌国的刘镇宇花了五万银币将雷州岛西南部那片平原买下一大片,并开始建造雷雅港,准备作为这个巨大优良渔场的中心港口。有了国王带头,而且看到巨大利润的富庶的大秦商人们纷纷出手,开始大肆购买买雷州岛的土地,更有一个商人,将章为其教父岛买下一半。

由于这次出资探险的是海军部,所有发现者的权益也归海军部享有(这里的发现者不是指真的发现者,而是指投资组建发现新领地探险队的投资者。),一下子,海军部一下子赚了数十万银币,而李轩,罗维平和雷克远自然也逃不了海军部一顿厚奖,个个捞得满钵满盆。

在巨大的利润驱动下,不但大秦海军开始疯狂地向西探险,大秦国民也开始掀起一股海外探险热,富庶的大秦百姓纷纷凑钱买船,请人出海探险。这样一来,大秦的造船业迅猛发展,而水手和船长也成为了一项非常有前途和受人尊重的职业。

而大秦海军在海外领地的逐渐的增加,所得的收入也越来越多,虽然这笔钱还是要通过国库转过来,但是在法令下,谁也不敢挪用这批越来越巨额的款项。大秦海军也是越来越财大气粗,成为大秦最有钱的部门。它拼命地扩张和向前探索以获取更多的财富,由此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从这一次初航开始,大秦乃至世界的大航海时代,徐徐拉开大幕了

第五部 弹指数年 第二十章 王冠上的明珠(上)
(更新时间:2007…5…21 19:21:00  本章字数:7688)

兴平五年(公元761年)的春天,北海上的东南风吹得人的脸有些发痒。“奋进”号舰长章志国站在舰桥上,一边感受着柔和温暖的春风,一边通过单筒望远镜观看远处。
他看到在蓝色的大海上,海浪一层接着一层,好像春天里的商洛大草原,在风中来回地涌动着。偶尔碰撞出的白色浪花,如同春天绿色原野上的鲜花,点点星星撒在那里。海鸥不时地从海浪尖上掠过,展开的翅膀几乎从浪花里划过,清脆的叫声如同春天的雨气,回荡在海面上。

章志国看了很久,终于才舍得放下望远镜,美丽的北海,我们的北海。

快四十岁的章志国是大唐河南道登州人,从小就跟着长辈在渤海和乌湖海(今里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的海域)捕鱼为生。后来在二十一岁时,自家的那艘船遇上了台风,除了自己,一家子和船都沉入了大海。

逃回岸上后,自己失去了活路,老母亲很快就病死了,老婆也跑了,没有办法,只好四处流浪,希望重新找到一个糊口的地方。谁知到了青州,被官府给抓起来了。后来跟上万人被解到了陇右道秦州,到了那里才发现在那里已经集中了近十万名“流民”。

官府也没说什么,只管发下牛羊粮草等物资。然后一些不知是当官还是当兵的,把大家伙编制成录、盟、旗什么的,然后就要大家向西走。走就走呗,反正老子就孤家一人。

越走越西,也不知道要走多久,只记得走了一个夏天和秋天,然后又休息了一个冬天。在那个冬天,录里给自己娶了个老婆,听说是当地突厥人的女子,也不管它了,总算自己又有老婆了,又有家了。

到了春天,队伍又继续往西走,又走了一个夏天和秋天,走过了一个又一个荒漠,终于过了汉江,来到了顿河平原。

记得那天,一个旗里录事官(相当于书记官,文书),把自己带到了野外,站在肥沃的土地上对自己说:“章志国,正红旗四盟七十九录旗民,一家二口人。”边说边在一本书上记着,“对了,你老婆六个多月了吧,”看到自己点点头,录事官又继续说道:“算你一家三口人,好了好了,再算你老婆怀了双胞胎,就是一家四口人吧。一人二百亩,一共就是八百亩,你自己去跑马划地吧,大概差不多就行了,我到时来立个碑行个书契就好了。”

章志国当时一下子蒙了,他搞不清八百亩是什么概念,好像老家的地主老财才有这么多地。最后在录事官给自己的屁股结结实实来了一脚,自己才清醒过来,立即骑上马,一路狂奔,后来一算,自己足足圈了一千多亩。

虽然自己明白,自己一家三口人(章志国的妻子最后还是只生了一个儿子,没有生双胞胎),再拼死拼活也种不了几十亩地,但是想着那属于自己的上千亩地,心里就热乎乎的,晚上睡觉都会笑醒。

后来旗里给分来了一对五十多岁的老夫妻,跟自己搭伙过日子。章志国二话没说,磕头就叫了爹妈,一家子总算齐整了。地肥沃,税又轻(几乎就没有什么税,只要你不交易物品),几个人使劲地劳作着,五口人过得滋润的很,很快就在商州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场。

日子好过了,但是章志国的心又活络了,尤其在自己农场的南边二百多里是亚速海。章志国常常借口去买东西,骑上马来到海边,看着浪花席卷的大海,一看就是几天。妻子知道章志国的心思,两个孩子大了,可以走路了,再买来几个壮年女婢(这些都是大秦从大食,或者匈牙利从伦巴德等地抢来转卖过来的,而且只有女婢卖,男的都被送到更需要他们的矿山去了),可以帮忙处理家里的农活,不需要章志国操什么心了,妻子也默许章志国心里的所想。

这年,大秦组建自己的船队,章志国马上报了名,成了第一批大秦海军。由于自己小时候跟读书人出身的族叔念过好几年书,肚子里还有些货,属于那种有技术又有理论的储备干部,很快就脱颖而出了,成了威海海军学堂第一批学员,也成了第一批大秦海军舰长。

章志国依依不舍地把望远镜递给旁边的水手放好。现在是正常航行,除了值班的军官和水手,其余的船员也三三两两地聚集在甲板上,享受着这美妙的北海春天。

三百多号人全涌在甲板上,加上众多的绳索、舢板、铁锚绞盘等设备,让七百九十吨的“奋进”号的宽大甲板显得有些拥挤了。但是大家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站在那里,有的聚在一起小声谈论着什么,不时地爆发出一阵笑声;有坐在船舷上钓鱼,互相比赛看谁钓的多;有的在那里拉二胡和小提琴,给几个嗓门好的人伴奏;有的在那里三、四个人聚在一起下象棋,高雅一点的就在下围棋。几个十几岁的见习军官在那里又跑又闹的,顿时为舰上增添了不少欢笑声。

看着自己的船员,章志国从旁边端着茶水走过的水手那里端起一杯茶水,浅浅地细品了一口,觉得一切都那么令人心旷神怡,那么美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