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首东顾-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刘顺平耀武扬威地从“君士坦丁堡”号坐交通小船来看望父母和外公时,刘惠平和刘远平眼睛里喷出的火几乎要把刘顺平烤化了。

离开了君士坦丁堡,两人在刘镇宇耳朵边就是一个劲地鼓捣说父亲做事不公,偏袒刘顺平。讲到后面,不但是唠唠叨叨,而且几乎是声泪俱下。

刘镇宇被这两个唐僧折磨地受不了了,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命令:任命刘惠平为亲卫军第一特种师第一火枪团中校团长,刘远平为第一火枪团第二营少校营长。

这个命令让刘惠平和刘远平几乎当时就兴奋地晕过去了,当即就准备归国。但是刘镇宇却给他们指出了一条更快捷的路,到多布罗加大公的康斯坦察坐上开往海平港的通讯船,再从海平直去洛州和建州交界的第一特种师的驻地,比骑快马走陆路要快上好几天时间。

刘惠平和刘远平只好一直等着到了康斯坦察,不顾他们喜欢的小妹刘静平(伊琳娜的最小女儿,伊琳娜王妃有三男两女,而甑宛儿有两男两女。)说他们重事轻妹,拍拍屁股,坐上通讯舰“海豚十二号”直奔海平港。

临开船时,刘镇宇对两人说道:“你们还记得我给你们讲的故事吗?”

原来在刘镇宇当上父亲后,他就发现了一个每个父亲都要经历的事情,给自己的子女讲故事。

于是,刘镇宇绞尽脑汁,想着自己知道的童话故事。可谁曾想到,刘惠平、刘远平、刘顺平等几个“天才儿童”却毫不领情,对《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之类的故事毫不感兴趣,只听得进战争故事。

于是刘镇宇只好发挥自己的历史专长,把各个朝代的战争故事讲一遍,不过这些发生在大唐前后的故事统统变成了大唐以前的某个朝代的故事了。

等到他们十岁左右时,对听故事还是乐此不疲,依然有浓厚的兴趣。可怜的刘镇宇已经将冷兵器战争的故事讲完了,只有把自己以前看到的那些盗版的《爱国者》,《最后的摩根战士》,《盖茨堡》以及自己知道的什么《拿破仑》,《普法战争》等等一股脑地讲述出来了。幸好没几年他们的注意力被吸引走了,要不然刘镇宇只有开始讲二次世界大战等飞机大炮一起上的战争了。

看到父亲那诡异的笑容和递过来的一封厚厚的信,刘惠平和刘远平只好点点头,接过信后登船而去。

八月六日,刘惠平和刘远平来到了德阳以南的一处地方,在参谋总部、陆军部官员的带领下,经过重重关卡和盘查核对,两人终于进入了第一特种师第一火枪团的驻地。

刚到驻地,刘惠平和刘远平就看到了惊人的一幕。

在宽阔的原野里,一排排的大秦陆军士兵,排着一条看不到边的整齐的五行横排队伍,在整齐的战鼓声中,在军官和士官的指挥下,迈着整齐的步伐,向前走去。

这些陆军士兵和平常的陆军士兵不一样,他们没有着普通的铠甲,他们穿着颜色灰青的制服,戴着半圆头盔,扛着一支长长的武器。腰上扎着皮带,吊着几个布袋子和皮盒子,而背上却背着一个四方形的行军背包。

两人向前走了一段距离,在一个封闭的地方,两人发现这里的情形和刚才的又不一样。这里的士兵以排为单位,排成单排,在军官的口令下,走上前去。然后随着“准备”的口令,士兵们把肩上的武器-火枪取下,竖立在跟前。

在“装弹”的口令后,士兵们从皮盒子里取出一个细圆柱形的纸筒,然后用牙齿咬破,将里面的火药和弹丸装进去,再抽出枪筒下的一根铁杆,伸进枪眼里去,把火药和弹丸压扎实了。

再“瞄准”的口令声后,士兵们把手里的火枪全部平举在胸前,瞄准前方的目标,在“射击”的口令声中,这排火枪喷出一排火焰和青色的浓烟,一阵撕破空气的声音随之传来。

看到这种情景,刘惠平和刘远平相视一看,感到万分的惊讶。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个场面非常的熟悉,同自己从父亲那里听来的那些“奇怪”的战争故事场面异常的相似。

现在回味一想,刘惠平和刘远平感到一阵恍然大悟,以前只是觉得好奇却怎么也听不明白的战争故事和那些战术战法,一下子却都明白过来。

当天,这两位火枪团的新军官就走马上任了。他们首先没有和他们的部下见面,只是把《大秦陆军火枪步兵手册》通看了一下,对这本自己父亲挂名编制的极其简单的手册表示一下蔑视后,又马不停蹄地进行了十天的火枪实弹训练。

在忙完这一切后,刘惠平和刘远平两下一碰头,关上门商量了好几天。

最后,这位火枪团新任团长,刘惠平中校下令全团所有的军官和士官集中在团部,组成教导队,由她本人亲自训练,而各部队交给副职暂时接管。

顿时,不但第一火枪团闹翻了天,就是第二团和火炮团也议论纷纷。

教导队第一天的训练是走队列。由于刘镇宇在入大学时,被军训中的走队列“折磨”地刻骨铭心,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步兵的基本训练和要求。而且在讲故事的时候,为了让子女们体会和“分享”自己的“痛苦”,刘镇宇还把几个较大的子女组成一小队童子军,亲自操练了一个月,对刘惠平和刘远平等人影响深刻。

可是刘惠平在《大秦陆军火枪步兵手册》却看不到这个基本训练,不由地对这本手册的挂名编写者,自己的父亲表示蔑视。却不知这是对刘镇宇天大的冤枉。

当火枪部队组建时,参谋总部不知如何训练这支新式军队〃奇〃书〃网…Q'i's'u'u'。'C'o'm〃,就来请教刘镇宇。而刘镇宇正忙着和科学院及枪炮工场的技术工匠们完善燧发枪的可靠性,以及纸装弹药和铅弹改成后凹形尖锥形等多项“技术革新”。对于参谋总部的请教,只是大约地讲了一下。而且对于刘镇宇来说,这种“旧式”火枪兵种的作战方式,他所有的经验都是从盗版的美国大片中得来的。于是乎,一个讲得稀里糊涂,一个学得糊涂稀里,自然而然遗漏了许多东西,而且在刘镇宇的脑海里,走队列是最基本的训练和要求,他压根就忘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

清醒过来的刘镇宇明白自己的这支重金打造的火枪部队是如何的“变形”,所以他就把刘惠平和刘远平这两个从自己这里深受火枪兵作战故事“熏陶”和有实战经验的“优秀”军官派到火枪部队,让他们来为火枪部队做一个重要的整顿和改革。这一切在信中讲地非常详细。

火枪团的军官步兵们走出整齐的队列,完全是按照大秦陆军的标准,参照战鼓的节奏走出来的,这和整齐的队列走步完全是两回事。

在第一天的训练中,这些军官、士官们被一连几小时的原地站立搞得浑身冒汗,而且让他们不明白的是,这种站立训练有什么有,难道到了战场上就这么站得笔直的让敌人打?

刘惠平看到了众人的疑惑,命令她的助手,刘远平给他们做个示范。

一身标准火枪步兵装备的刘远平手持火枪,在刘惠平的口令下,举枪,站立,扛枪列步走,一套动作做下来,看上比以前的火枪步兵要醒目和精神的多。按照几个军官的说法,整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充满了一种火枪步兵该有的朝气和杀气。

刘远平看到众人露出服气的神色,心里自然高兴地不得了。这些动作是结合父亲自小教导和自己琢磨出来,如果刘镇宇来看,肯定觉得和自己以前看到的相差甚远,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却是震撼的。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第一火枪团的教导队被训练出了一个模样来了,然后是基本的战术训练。在刘镇宇灌输给刘惠平和刘远平的思想里,这种火枪兵在战场能发挥最大优势的是排成密集队形,在军官的口令下,从容地装弹、瞄准和射击,形成密集的火力,打击敌人。

但是上过前线打过血战的刘惠平很快发现,火枪兵最大的问题是面对敌人的从容和冷静。这需要火枪兵的勇气和训练有素。勇气是大秦士兵最大的本钱,这些人把荣誉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但是有了勇气并不代表火枪步兵在面对死亡和危险时,能冷静从容地做完一整套复杂的作战动作。(在美国盖茨堡战役后,战场上留下了数万支枪,其中数千支枪里还有子弹,其中有一颗子弹的,有数颗子弹,最离谱的是一支枪里装了三十多颗子弹。)

所以刘惠平决定把装弹、瞄准、射击等动作训练成火枪兵的生理本能。

在继续一段短暂训练后,教导队的军官、士兵们回到了自己的部队,他们开始执行新的训练方法。

首先,早上一大早就是背着全部装备在野地里跑上十几公里,吃完早餐后稍稍休息后,就是一上午的队列训练。下午则是重复又重复的装弹、瞄准、射击等动作训练。

刘惠平在作战动作训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并且亲自找了一个连队做示范。

在第一排士兵按照口令走上前去,开始装弹、瞄准、射击等动作时,刘惠平走到士兵后面,大声斥骂他们:“这些窝囊废,快点!你们吃饱饭了吗?你们的手什么在抖,你们这些废物,上了战场还没装好子弹,就被敌人冲上来了。”

刘惠平在他们身后来回走动着,大声训斥着士兵,严重地扰乱了士兵的注意力。可怜的士兵们,都变得手忙脚乱的,有的怎么也咬不破包弹药的油纸筒;有的在灌弹药时,手乱抖,把弹药洒了一地;有的忘记用铁杆戳实;有的忘记给引火区放火药了。旁边的军官一边拿着怀表,一边记着士兵的错误。

在规定时间没有完成动作或者动作有错误遗漏的士兵占了大部分,他们全部受到了处罚。

在严格的训练下,士兵们已经开始适应这种作战方式了。本来大秦士兵的素质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个个都是中等学堂毕业的,小知识分子呀。而且自小受到半军事训练,能文能武,简直是各国招兵买马梦寐以求的不二人选),在得到正确的训练方法后,火枪团的面貌和作战姿态立即就明显不同了。

接下来是野战训练,关键是战术的运用。

在信中,刘镇宇提到了线性战术队形,但是他从以前一个帖子上知道这种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发展出来的战术后来在奥斯特利茨三皇会战中被拿破仑用纵深战术队形证明是过时的了。

按照刘镇宇的想法,大秦要弄就弄出最好的,于是,刘镇宇在信中简单地提到了这个纵深战术队形。

刘惠平向师部请求派出火炮团一起进行野战训练。第一特种师师长是从秦州就担任刘镇宇护卫的老人,几乎可以说是看着刘惠平和刘远平穿开裆裤长大的。虽然受命不得暴露刘惠平和刘远平二人的身份,但是这点小小的正常要求自然是一百个赞同,不但下令火炮团听从刘惠平的指挥,还打着检查训练结果的招牌来现场为刘惠平撑腰。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刘惠平决定做一次步炮协同实弹演习。

在建州和洛州的边界一个原野里,数千名大秦陆军火枪步兵在这里展开,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实弹演习。

刘惠平将一条散兵火枪步兵线置于最前方,用以阻滞敌人、掩护主力展开;后面是数线密集的以步兵连为单位的纵队,最后是一个同样队形火枪步兵营的预备队;而炮兵置于主力的前方和两侧进行炮火准备,如果上了战场,两翼还可以配置大秦的强项,骑兵部队。

在刘惠平一声令下,最先展开的是最前线的散兵线部队和火炮部队,他们开始用密集的枪声和炮声为大部队的展开作出掩护。

值得一提的是火炮团的火炮。

大秦火炮分成三种,一种是海军专用火炮,这一个以后会说到。第二种是重炮,这种重炮是专门用来攻城,重量高达一千公斤以上,运输时不但要用好几头牛来拉,就是装弹也要用专门的设备来操作,一炮下去,地动山摇,石崩城裂。

第三种就是目前火炮团配备的野战炮,它们只有数百公斤重,配有高轮的炮车,几匹马拉起来可以飞跑。而且这种火炮是用熟铁铸造,也和火枪一样配备了火药油纸筒。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一个小时发射二十发炮弹以上。

在轰隆的炮声中,密集的火枪步兵纵队开始在战鼓声中沿着丘陵地带向前走去。以连为单位的步兵纵队有个好处,不但可以保证火力的密集(在滑膛前装枪时代,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非常灵活,不受地形的影响。

在行进中,每连的火枪步兵纵队在军官的指挥下,列队向假想敌射击开火。在广袤的原野上,只看见到处是一排排喷射出来的滚滚青烟,到处是阵阵接连不断的枪声,不时地穿插有火炮的轰鸣声和炮弹恐怖的呼啸声。

根据总指挥刘惠平的命令,各连纵队的军官们勉强按照整个队形将士兵带到离假想敌不远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