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振大唐-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吧!”郭子仪确实劳累已极,当下取出李献忠所写的出首信,躬身敬奉与我,再拜而退。

我暗自把整个计划琢磨了一遍,深觉在细节上再无破绽漏洞,便转首李泌道:“长源认为此事现在可为否?”因为我们周围并无第三人,我便直呼其字,以显亲厚。李泌想了想,回道:“微臣以为,此事正是万事俱备,只待殿下发动的时刻!”已甘心成为我的臣属的李泌,却不敢失礼,依然恭声称臣。

第一百三十七章 谋除林甫

清晨,一夜的风雨过后,空气中难得带有些清新凉爽的感觉。花园中的花花草草凝露含滴,一派郁郁翠翠的景象,在旭阳的照射下,剔透晶莹,煞是好看。而如此美好的辰景中,我却在花园里的玄机阁中继续翻阅有关炼丹化丸的道藏医书。

昨天,我已经把谋除李佞的的意图,通过牛贵儿的宫网知会了梅妃江采苹。眼见抑忍了数十年的仇恨即将得以雪报,江采苹对此激动不已,连连表示必会竭力予以配合。至于高力士,我却没有令人打招呼。象他这样惯看风色的人,倒用不着特地通知,到时言词之间,只需略加提点,相信他应该能做到心领神会。而杨国忠,这个我内定的首先发难之人,对于他,我认为应该谨慎对待。为此,我和李泌商讨了小半个下午,制订了一个拿杨国忠当枪使的方略,并在当天的下午,我也已派人请他于今日上午在天策府中的靖安堂议事。

我正在思想如何下笔草拟制作炸药所需物品的单子的时候,新才接管亲卫队事务的崔渐鸿隔门而报:“启禀太孙殿下,三百少林寺僧兵头领慧果禅师、慧因禅师及慧明禅师前来向殿下请安!”因为我现在还没有举行过大婚,而且玄机阁实在说来也算是内书房,况且大唐朝开风气之先,对于男女之间的接触异常地开放,所以,崔渐鸿不用事先征询我的意见,直接领同慧果禅师、慧因禅师及慧明禅师进入内府,来向我请安,这其实也是借机拜识的意思。

我当即吩咐有请。旋即,崔渐鸿领着三个虎背熊腰三十多岁的僧人推门而入。虽然这三个僧人刻意地隐敛了自己所具有的武功,但身上那股经历过军阵锤练的彪悍之气,却怎么也都掩饰不住。尤其是中间那个左耳少了一小片耳轮的僧人,步伐沉稳中带着一种沉重而又悸人心神的节奏。使得他的一举一动均含有霸烈之气。

“贫僧慧明(慧果、慧因)拜见太孙殿下!”三位僧人合什礼拜道。哦,这时我才分辨出他们的名号来,原来,方脸大耳者乃是慧果禅师,脸庞瘦削者是为慧因禅师,而那残耳和尚则是慧明禅师。当下,我亲切地说道:“三位禅师何须多礼,三位禅师初来长安,本太孙本当前往探望才是,倒劳动三位禅师前来!”慧明禅师当即明快地接口道:“贫僧三人奉主持方丈之令谕。率三百僧兵效忠于太孙殿下,应是知上下之别,晓尊卑之分。而既任殿下差遣驱使,即为僚属,岂敢不遵君臣之礼!”看来,这慧明禅师是这三人中的首领,观其行武力既是高超,听其言文略也当不弱啊!

我在暗赞之余,笑道:“本太孙能得三位禅师鼎力相助,当真是不胜之喜啊!”而后,我沉吟了一下说道:“以后这三百僧兵可按亲卫队的编制分为三个团,只是委屈三位禅师暂充团正之职了!”三僧闻言,双掌合十齐颂佛号,慧明禅师开口说道:“为国出力为民谋福,也是佛之真谛。何言委屈二字?贫僧等自当竭力国事,不敢稍有懈怠!”三僧见及拜识我的目的已经达到,又叙谈了几句自己的见闻,三僧便告退而去。念及他们初来乍到,我吩咐崔渐鸿也退下陪同三僧。

待到他们全然消失,我静下心来,冥想细思间,草拟了一份制作炸药所需物品的单子。这份单子是根据黑药配方“一硫二硝三木炭”的基础上。再结合诸多典藏医书所记加配蜂蜜等物,以稳定炸药的药性。要知道蜂蜜是有机物,含有丰富的碳元素!它又是半液体的流质物,能够和硝石、硫磺充分均匀地混合,所以蜂蜜也是我现在这个时代黑药配方的最重要的原料之一。

这时,孙六来报,礼部尚书杨国忠到,已在集贤阁恭候接见。我略微收拾了一下,将制作炸药所需物品的单子交于孙六,严嘱他尽快采购办理。而后急步移驾靖安堂,同时令孙六传请李泌也前来靖安堂议事。未及我在靖安堂上坐稳,杨国忠就已入堂躬身恭拜:“臣杨国忠拜见太孙殿下!不知殿下召臣前来有何吩咐!”话语中充满了恭敬。我以手虚扶道:“杨卿且请免礼,不知近日东瀛朝贡使团近况如何?”我在这个事务上故意转了个圈子,不只是因为我是在为谋除李林甫的话题做铺垫,而且我的心里同样重视这个事。

杨国忠再拜起身,两眼中依稀带着一丝热切。他思考了下,恭然答道:“在殿下的授意下,微臣亲自安排了东瀛使团学生的学习任务。平日这些东瀛学生倒也安分勤恳,只是执节使阿倍内亲王时时拜晤微臣,恳切地要求重新安排使团新添学生的学习地方。臣不敢欺瞒殿下,阿倍内亲王甚至以财物贿赂微臣,但微臣念及殿下一心为民的仁德,便谨守吏操,未敢收受。”杨国忠能为了身荣首辅的梦想,牺牲眼前到手的一部分利益,真是一个有忍心的人,只可惜他不用于正道之上。当然,杨国忠不再接受阿倍内亲王的“赠与”应该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曾得到我的授意,因此,他十分清楚地意识到,他绝对无法满足阿倍内亲王的要求。所谓“盗亦有道”,杨国忠虽然贪婪不堪,却也有一定的原则,基本上算是信奉着“无功不受禄”的观点,所以他才不再受贿。

我点了点头,端过亲卫奉过的香茗轻抿了一口,轻描淡写地说道:“如今右相李林甫抱恙府中,既尸食素位,又耽搁了处理朝政的速度,而且在他政令之下,地方官吏愈见腐败,百姓日渐贫困。杨卿以为此有何为?”

杨国忠当然由我的话语中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他眼中的热切之意更殷,心知我要对李林甫下手了!这时,李泌报门请见,我随口吩咐请进。李泌急步进入靖安堂之后,略一礼拜,声带惶然地言道:“陇右节度副使李献忠适才递来急报,报称当朝右相李林甫曾与突厥国可汗约为父子,共取大唐江山,往来答礼已是多次,若非回讫等部合力剿灭了突厥国,李氏大唐恐怕已是战祸纷飞了!”话语中李泌高举起李献忠的出首信,敬奉在我的面前,我故作惊诧地接过了这封出首信,目光却不经意似地瞟向杨国忠。

被李泌的话语震惊了的杨国忠由此忽然一怔而悟,福到心灵地躬身拜求道:“右相位极人臣,深荷圣望,却不道竟怀如此狼子野心,现其十七女婿杨齐宣深明大义,近日与臣颇为相得,屡言李逆之事,惜乎臣未曾在意。而其友刑部侍郎吉温幡然悔悟往日之非,正狱成要案。因此,臣愿请命办此大案!有其婿其友为证,定能使李逆不脱天网!”

闻得杨国忠的言语,我和李泌真正地大喜过望!我们怎么也没有料到,杨国忠竟与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搭上了线,如此一来,案中有李林甫至亲家属为证,这件案子在精心的运作之下,一定会成为最具有讽刺意义的铁案!对于杨国忠见风使舵的本事和颇为识趣的眼色,我赞许地笑了笑,轻吁了口气问道:“此案若是交由杨卿主理,杨卿会怎么做?”

“如今,刑部侍郎吉温早已锁定李逆同党‘伏猎侍郎’萧灵和御史中丞宋浑,已构成贪赃枉法之罪。圣上本对这个‘伏猎侍郎’实在没有什么好感,李逆又因病而不上朝。所以,选定圣上参加的大朝会之日,乘机治了萧灵和宋浑的罪!而后,再以‘探狱’的手段,把李逆扣入谋逆的法网。臣趁势公开陇右节度副使李献忠的出首信,再由李逆的十七女婿杨齐宣出面证实。最后,查抄李逆相府,以寻物证。在如此齐全无漏的证据、证词之前,圣上万不会再轻饶李逆,如此大案可成!”杨国忠跃跃欲试地答道。“探狱”并不是探望狱中之人,而是进一步探究案情的意思,是当时刑名中的术语。

我与李泌交换了一下眼色,深以为杨国忠的方案也是可行,我便殷殷地叮嘱道:“如此,此案就交由杨卿主理,杨卿务必使整个案情凸现在世人的面前,证人证物俱不可缺!至于案情的进展情况,杨卿一定耍尽早地通报与本太孙,只愿杨卿不要负天下人之望呀!”我这一番话,使得杨国忠顿感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要知道,李林甫仇家遍天下,他的政令吏治,又延祸于大唐寻常百姓家,如果得成此案,那真是万目仰望大快人心了,届时他的名望和权位还不纷沓而至?!

当下,杨国忠一振衣袖,躬身双手接过我递过去的李献忠出首信,信誓旦旦地言道:“案情的进展微臣一定派心腹家将过府禀报,太孙殿下放心,微臣定当竭尽所能,使此案成为大唐第一铁案!微臣告退。”言罢,杨国忠再拜而起,以一付昂然之态步出靖安堂。呵呵,这架势,还真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豪烈之象。

第一百三十八章 风云渐动

事态基本上按照预定的计划而进行着。首先在次日的大朝会上,虽然玄宗皇帝并没有临朝听政,只有我侧坐殿旁主理政务,刑部侍郎吉温却依然按照杨国忠的布署率先发难,予头直指萧灵与宋浑。毕竟李林甫才是正主,这只不过是正式发动的序幕而已,玄宗皇帝在场与否倒也无关紧要。这是吉温投靠杨国忠的第一个见面礼,所以吉温卯足了精神,把这桩案子的经过及证据办理的稳稳当当滴水不漏。

而萧灵与宋浑两人乃是李林甫的心腹,虽然是不学无术,但却为人贪鄙阴毒,做为李林甫的爪牙曾助纣为虐害人无数,满朝文武对他二人内心都非常痛恨,只是碍于权倾朝野的李佞,敢怒而不敢言。如今有人出面弹劾萧灵与宋浑两人,李林甫又称病不朝,当此时机,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尚且不及,哪还有几人为他们二人助言?

即便有李佞同党在旁,但见是昔日同党反噬,人心更是惶惶。李党本是由利益而结合到一起的群体,成员多为唯利是图有奶便是娘的无义小人,当此状况不利之际,也不敢多招是非。更有一些善于看风使舵的奸滑老手,凭着多年宦海沉浮的经验,隐隐品出其中的一些异状,只是暗思转拜门庭之策,以维身家性命,自求多福而已。甚至有人当即立断,反而临阵倒戈,攻讦自己昨日犹然把酒言欢的“战友”。因此,为李林甫牵马坠蹬为虎作伥的萧灵和宋浑,当朝被御史周子谅及刑部侍郎吉温等人依大唐律法判为死囚。

这当朝刑判之事,自太宗以来。几乎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要知道当朝刑判和当朝判处绝然不同。刑判是由三司议处,而后上呈刑部审批,甚至再上报中书省、圣上,最后才定案判刑。而当朝刑判则必须在满朝文武一无异议地赞同下,三司当朝进行议处,在刑部和中书省附议之后,交由皇上定案宣判。所以,一旦当朝刑判可以说是铁案了;当朝判处,却是至高无上的皇帝运用自己至尊无上的权威,自行判定的处理结果,事后臣下如有劝谏者,还有一线回旋的余地。

我当即同意三司议处的结果,萧灵及宋浑当朝被剥去官诰袍带,押往死牢。而后我询顾朝臣别无它事,便宣布散朝。散朝之后,杨国忠和吉温被一群朝臣簇拥着,有些意气勃发地走向正阳门。我却反身步往内宫。此行既是向玄宗他老人家请安,又是为了给下一步的除李行动打下一点基础。如今玄宗皇帝的日子可是十分的惬意,既有梨园子弟、教坊人员逗趣娱乐,又有杨、江二女朝夕陪欢伴舞,安心地享福作乐,大有蜀汉后主“此间乐”之叹,即连大朝会之日也懒得上殿临朝听政!

此时大朝会刚刚散去,已至巳时辰光。甫入兴庆宫,兴庆宫中的执事董鹏立即前来拜见,并他禀道圣上刚刚起床未久,正与二妃于勤政楼早宴娱乐。这董鹏也是牛贵儿在兴庆宫为我安置的高阶眼线。我点了点头,在董鹏的引导下直往勤政楼。玄宗皇帝听得董鹏关于我前来请安的禀报。立即宣我入楼。

我进得楼来,玄宗他老人家正全神贯注地看着席前的斗鸡,陪在玄宗他老人家左右的杨大美女和江采苹见及我的到来,美目一亮,含笑地向我轻颌螓首。陪立在一旁的高力士却向我微一躬身,算是见过礼了。我转目斗鸡场,只见场边排放着青、红、紫、皂四色斗鸡十余只,而斗鸡场中傲立着一位三旬的汉子。不错,是傲立,傲立在斗鸡场之中。他头戴着花帽,身穿锦锻料的紧袖短褂,和绣花长裤手执着以羽手扎制的短鞭,削瘦的面庞透着冷凝,他仿佛是指挥千军万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