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丈夫-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靖江王话时;语气平淡;可是吐字却很清楚;用的是桂林口音;这么多年来;凤阳的乡音早就渐渐改变;朱家这一系也早已融入了广西。
    赵先生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先想好了措辞;才淡淡地道:“王爷;巡抚衙门那边一点儿动静也没有;看来陈濂并不想牵涉到这里头来。”
    靖江王冷哼一声;不过却没有什么过激的话;其实本心上来;换做是他靖江王坐在巡抚的位置上;多半也会选择沉默;为官之道本就是尽量避免折腾;王公贵族们折腾得起;官儿却是折腾不起。
    赵先生道:“王爷;学生这几日还去了廉州一趟;请了人去和那个万户侯交涉;不过那家伙很强硬;请去的人被他打了出来。”
    请人交涉;看上去是王府向万户侯服软;其实不然;眼下最紧要的是先把人救出来再;这笔帐当然要算;不过不是现在。
    无论这交涉能不能成功;至少也可以先试探一下那个万户侯的心思;不过似乎结局不是很好;柳乘风不吃这一套。
    听到万户侯三个字;靖江王的眉头皱紧;不过他没有话;气也撒过了;现在不是发脾气的时候。
    赵先生看了看靖江王的脸色;身体倾了倾;继续道:“看来这个万户侯是当真要和靖江王府结怨了;王爷是该提早做好准备;既然没有回旋的余地;只有拼命了。”
    赵先生刻意加重了拼命两个字;在他看来;王府的表现已经十分克制;柳乘风现在既然不要脸;那只好给他一点儿颜色看看。
    靖江王眯起眼;慢悠悠地道:“赵先生;现在唯有告御状了;以赵先生之见;朝廷会偏向哪一边?”
    靖江王所的朝廷;其实是宫里;宫里偏向哪一边才是最重要的。
    赵先生沉吟片刻;道:“王爷;学生以为王爷只有三成的胜算。”
    三成?
    靖江王的脸色更差了。
    赵先生道:“这个万户侯别看爵位不高;可是毕竟开了外姓就藩的先河;若是没有宫里信重;没有圣眷;岂能就封?所以以学生看来;此人正是因为有宫里撑腰;所以才如此胆大包天;这官司当真打起来;王爷未必有什么胜算。”
    靖江王吸了口气;冷声道:“这大明是姓朱的;堂堂藩王被一个的千户所欺;难道皇上还会偏袒外人不成?”
    赵先生却是心里苦笑;天下是姓朱的没有错;可是靖江王府和宫里的亲情早就淡薄如纸了;靠这点儿亲缘就能左右宫中的想法?简直是痴人梦。
    赵先生犹豫片刻;随即道:“王爷息怒;其实要讨回公道倒也不是没有办法;单单一个王爷未必能将他万户侯怎么样;可若是十个二十个藩王呢?万户侯做的事实在太过份了;藩王的田庄也敢袭击;宗室子弟也敢随意拿去治罪;王爷想想看;若是其他藩王听了;会怎么想?今日万户侯可以开这个先例;那将来就会有赵乘风、王乘风效仿;王爷要报仇雪耻;得在这上头做点儿文章;鼓动一下;让各省的藩王同仇敌忾。学生听宁王与那个万户侯很早之前就已经交恶;双方势同水火;而宁王在藩王之中素有威望;若是王爷一面上书向朝廷喊冤;一面去信宁王;请宁王出面;到时候各省藩王一拥而上;到了这个时候;一个万户侯就是有天大的圣眷;宫中对他再如何包庇;又能如何?朝廷为了安抚藩王;势必会拿柳乘风开刀;以儆效尤。”
    靖江王陷入深思状;被赵先生这么提醒;也醒悟了一些;自己的力量未必够;倒不如怂恿着大家一起造势;到时候宫里就不得不好好地考量一下了。只是那些同姓的藩王真的肯为自己出头?犹豫再三;靖江王有了几分把握;毕竟大家都姓朱;靖江王府落到这步田地;难免会让人兔死狐悲;而正如赵先生所;宁王与万户侯关系紧张;宁王在藩王中很有威望;若是他能出面;这事儿就成了一半。
    想到这里;靖江王便拿定了主意;正色道:“好;一切就依赵先生的法子去办。”
    赵先生笑了笑;随即道:“眼下最紧要的是另外一件事。王爷;廉州的田庄算是血本无归了;原以为朱善在那边能为王府的府库增加点岁入;可是现在却被那个万户侯强征了这么多钱粮去;学生算了算;今年王府的钱粮只怕要入不敷出;得要勒紧裤腰带了。”
    正如赵先生所;原本王府在那边好歹有一些田地;多少也能有些进项;可是现在挂名了这么多土地;也就是;十七万亩良田的粮赋全部由王府缴纳;想不缴纳都不行;人家自己已经去开仓了;这么算下来;挂了这么多田地的名儿非但没有为王府捞到好处;反而吃了大亏;不但没有进项;还狠狠地贴了一大笔银钱进去。
    王府的支用本就紧张;尤其是这几年人口越来越多;这么多张嘴;想节省;却也找不到节省的地方;如这赵先生所;若是没有进项;难道让靖江王府去吃西北风?
    靖江王的脸色显得很不好;良久才道:“廉州田庄的钱粮都被那个该死的万户侯劫了;既然他们是缴纳的钱粮;那就算缴纳上去的钱粮;羊毛总归要出在羊身上;总不能平白让王府给下头那些乡绅纳粮;这些钱还得从那些乡绅的手里收回来;你下去安排一下;把所有人都知会一声;这钱;一个子儿也不能少。”
    赵先生想了想;心里觉得有些不妥;可是王府的状况似乎也只有这么办才是最好的办法;乡绅们挂了王府的名;本来是要避税的;可是现在这税避不了;人家已经直接从王府这边‘拿’走了税赋;总不能让王府贴钱给这些乡绅;这钱;总
    j
    明朝好丈夫
    (。。 )
 
 
    
第二百六十七章:皇上悲催了

  
    
    
    
  
    四月初,正是暖春时节,京师的春天来得正,此时郊野的鲜huā才绽放出来,朝阳门一下子热闹了许多,不少人大清早起来,便带了奴仆出去踏青。
    新的一年已经过去了不少,各大衙门又陷入了沉寂,似乎已经没有事能提起大家的兴致,尤其是那柳乘风去了廉州,京师里许多人都觉得寂寞起来。
    这几日天气不错,因此告“病,假的官员不少,这几乎是整个朝廷的常例,大明朝的官儿休假日不多,大家都是读书人,也不能日夜埋首案牍,因此少不得有人趁着机会告个病假,出去带着家眷在城郊游玩一番。
    这样的气氛,让京师祥和起来,衙门里的字员少了许多,差役们倒是按部就班,各行其是。
    只是内阁值房里,却一下子炸开了锅。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如往常一样,阁老们先méng皇上召见之后,随即回到值房开始办公,谢迁看到一本奏疏之后,突然拍案而起,勃然矢怒道:“竖子焉敢如此!”谢迁本就是个冲动的xìng子,他这么一咒骂,顿时引来刘健和李东阳的注目,谢迁的脸sè铁青,狠狠的讲奏疏摔在案牍上,随即道:“产西出事了。”
    出事……
    刘健和李东阳面面相觑,广西那边出事,大多只有几个可能,要嘛就是安南那边起了冲突,要嘛就是蛮子们又扯旗造反了。
    安南与大明,名为藩属,其实素有仇怨,这事儿,得从文皇帝时起,当时安南内部有人造反,文皇帝派兵弹压,随即置郡县将安南划…
    归大明直接统辖,再后来,却又出了乱子。
    对明人的统治安南自然不满,于是各地叛乱频繁明军疲于奔命,损耗极大。这里的损耗,不是军队的损耗,而是国库的损耗。
    从大明运输粮草到安南,靡费不,几十万大军在安南要吃要喝且安南在大明眼里,本就是不毛之地,如此计算下来,吃亏不☆后大明绝对撤兵,而安南人也做出了俯首称臣的表面功夫。
    只是这俯首称臣,并非出于真心,明军撤退之后,安南国口里虽然不敢放肆,可是暗地里却是野心勃勃,尤其是土木堡之变之后,各种边境的冲突可谓是数不胜数,每一次,都让内阁矢是头痛。
    若开战,对大明不是什么好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规模的战争,势必要准备无数的粮秣,弘治朝的国库虽然丰盈,却不可能都用到对安南的战争上,毕竟大明建朝以来,真正的威胁一向来自于北方,而不是安南这样的弹丸之地。
    可是忍气吞声只能助长安南的气焰。
    所以在这内阁,几乎所有人最怕听到的就是广西二字,广西总和安南沾那么点边,谢迁又广西出事了,在谢迁嘴里,这个出事,一定是大事否则情绪不会这般的jī动。
    其实安南有异动倒也罢了,更让人头痛的是广西的蛮子,而广西的蛮子之中,以廉州的蛮子最令人头痛,若是蛮子们扯旗造反就不可能不出动军马弹压了,新年伊始好不容易太平了些日子,难道又要有战事?
    刘健还是很稳重的,毕竟见过的大风大浪不少,还不至于被一句话吓倒,淡淡的向谢迁发问:“出了什么事?”“柳乘风带人杀进了靖江王府的田庄,拿住了一个宗室,现在还上书,要朝廷治这宗室朱善一个逾礼之罪,这柳乘风,当真是走到哪里祸害到哪里!”
    谢迁的愤怒倒不是空xué来风,朝廷才太平几天,现在又闹出乱子来了,这乱子还不,涉及到了藩王,可不是好玩的。
    无论是内阁还是宫中,对藩王的事都是心翼翼,毕竟这东西有忌讳,你要是对藩王太好,又怕他骄横,你要是对他坏些,又怕被人同宗不能相容,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理会他们,他们不来惹事,朝廷也尽量不去和他们打交道。
    可是现在……
    柳乘风这惹事精去把靖江王府给惹翻了,宗室子弟,苹里是你拿就拿的,就算是他逾礼,那也是朝廷来做主张,也是宫里下旨意拿问,你倒是好,直接了当就把事儿办了!
    一直不动声sè的李东阳不由苦笑,随即道:“这一次,只怕捅了马蜂窝了。”
    对这些宗室,在座的人未必会有什么好感,毕竟这些人都是一方豪强,朝廷对他们既戒备,又不愿意轻易招惹,对他们的一些不法行径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不喜欢藩王,耒必就代表阁老们喜欢触这个霉头∞论是刘健是李东阳还是谢迁都明白,要出事了,而且事儿不会。
    刘健沉默了片刻,道:“二位仍旧办公吧,老夫这便入宫。”李东阳和谢迁纷纷点头,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这榫事不进宫里去问一问是不成的,内阁做不了这个主。
    刘健直接入宫,随即觑见。
    朱估樘听了刘健的上奏,看了奏疏,脸sèlù出古怪之sè,只是淡淡的道:“刘爱卿怎么看?”
    刘健在来之前,就已经打了腹稿,毫不避讳的道:“陛下,为今之计,是立即快刀斩乱麻,敕命柳乘风立即放人,入京请罪,以最快的速度,降低此事的影响,否则靖江王府吃了这么大的亏,必定会闹得,到时候朝廷的面子怎么搁?也免得陛下的圣名有亏。”这个办法,倒是两全其美,以刘健对朱估樘的了解,陛下这个人还是很重感情的,而且陛下对柳乘风很是赞赏,已经明确了大用的态度,这个时候,若是对柳乘风的处分太重,陛下这边,肯定会不悦,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人放了,再把柳乘风“请,进京来,先让靖江王那边稳住,至于进京之后,怎么个处分法,自然全凭皇上发落,这就给事情留有了余地,陛下这边,也有个台阶下。
    毕竟柳乘风是皇上的心腹,圣眷正隆,这个时候对柳乘风什么太过份的话,这不等于是陛下没有眼光?识人不明?
    朱估樘沉默了一下,又看了一遍奏疏,眉头皱起来,道:“可是奏疏里,这个什么朱善,竟是指使人杀了官差,依朕看,倒是不必这么快的处置,还有,奏疏里,靖江王府居然在廉州囤地十七万亩,占了整个廉州田地的三成,依朕看,这事儿且要先等等再。”
    刘健一时无语,谁不知道,这种事是没有对错的,看的就是双方谁的拳头大,所谓拳头,倒不是武力,而是双方的实力,比如柳乘风,他有圣眷,手段也狠辣,可是靖江王府,毕竟是藩王,是宗亲。
    两个人都不是好惹得,越是纠缠这个,对朝廷就越不利,刘健可不想朝廷为这种事乱的焦头烂额,宁愿尽快处置这件事。
    不过站在朱估樘的角度来看,朱估樘当然不愿意尽快处置,因为他还要等等,想把事情弄清楚一些,否则万户侯打了宗亲,这件事不了了之,肯定会有人他处置的不公平,庇护近臣而不顾宗亲的死活。
    朱估樘笑了笑,对刘健道:“刘爱卿,你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可是朕呢,就是想先观望一下,过几日自会给你一个〖答〗案,如何?”朱佑樘怕刘健心冷,又不免劝慰一番,刘健心里苦笑,知道皇上的主意已定,已经不容更改了,只好苦涩的笑道:“老臣遵旨。”
    罢告辞出宫,而朱估樘等刘健退了出去,脸sè也有点儿不好看了,对宫里来,这是一桩狗屁倒灶的事,处置柳乘风,等于是朱估樘自己打自己的脸,毕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