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好丈夫-第4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逃回来的一个越国将军带着一队散兵游勇出现在了东京城下;越王景统;景统是这越王的年号;真名叫做黎晖;黎晖听到jīng锐悉数被明军围歼的消息;直吓得浑身冷战;这些越军可是巩固东京的越军jīng锐;更hōu调了不少北部边关的jīng锐与之会师;原本黎晖的打算不过是想火中取栗;从汉人手里捞点儿好处;可是谁曾想大明居然招呼都不打就开战了。
    黎晖继位不过三年多的时间;新君刚立;可是他的父王却是一代雄主;曾亲征南掌获得大胜;在自己父王的光环之下;黎晖心里头也渴望着展示自己刚强的一面;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望;可是谁知这威望还没有建立;就被人狠狠地刮了一个耳光;到现在;黎晖的脸上还火辣辣的痛。
    景统王黎晖愤怒了;可是很快;当逃兵的流言一个个传来;却又将他吓了一身的冷汗。
    难道大明朝廷当真出兵了?若是大明倾国而来;越国自是以卵击石;只怕要重蹈大明文皇帝时期的覆辙;虽经过几十年的奋战;明军终于撤军;可是陈氏越国自此覆灭;江山最终落到了黎氏的手里;黎晖可不愿做第二个陈氏;被人取代了自己的江山。
    为了这个事;黎晖连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议;越国丞相莫正庸却是劝慰;大明若是出兵;必定事先会有战书;诉越国的罪状;绝不可能突然袭击。况且就算出兵;自然也要筹措准备;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所以莫正庸的意思;这一次的战事或许是误会;又可能是地方巡抚的谋划;眼下当务之急是立即派出使者前往大明;诉此事;请大明皇帝做主。
    莫正庸的意见倒是让黎晖心安下来。只是那个逃将的出现却让黎晖又提心吊胆起来。
    黎晖接见了那个逃回来的将军;这逃将乃是越国的北部将军;是芒街越军的副帅;深受黎晖的信任;他的话;黎晖不得不信。
    这逃将先是述了被袭的经过;接着十分骇然地起明军的勇猛;当黎晖问到明军的数量时;副帅毫不犹豫;直接道:“人数只怕在五万以上;或许十万亦有可能;以明军战力来看;当是明军jīng锐……”
    这一句话差点儿没把黎晖吓个半死;就算是五万的明军就绝不可能是一个地方巡抚所能随意支配的了;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大明朝廷策划已久的行动;大明朝廷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这些恐怕还只是明军的前锋;天知道接下来会有多少明军源源不断地出现。
    黎晖几乎是赤红着眼;瞪视着这名副帅;恶狠狠地道:“当真有不下五万之数吗?”
    面对越王的责问;这副帅连半点犹豫都没有;这个时候犹豫就是欺君;更何况这一次他大败而归;惶惶如丧家之犬;若是明军不过是几千草寇;这不是直接自己无能吗?上万的越军jīng锐竟只是被数千的明军偷袭成功了。
    再者;当日夜里虽然húnluàn;可是明军的声势实在不;就算没有五万;两三万之数也还是有的;想到这里;这副帅毫不犹豫地点头道:“我愿用人头作保。”
    事到如今;黎晖已经不得不相信了;他呆呆地坐在银椅上;不由地目瞪口呆。
    别人的话;黎晖可以不信;可是身为黎晖跟前的亲近武将;黎晖怎么能不信?他长吸了一口气;随即道:“立即召唤群臣来银安殿议事;商讨军国大事;快”
    后面一个快字显出了黎晖急迫的心情;这已经关乎到了大越国的生死存亡了;虽然平时他可以口出狂言;出言藐视大明;可是这些话却都是给下头人听的;是为了涨自己的威风;可是黎晖的心底最清楚;大明的战争机器一旦运作起来;将会爆发怎样的力量。
    黎晖知道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的与大臣们商议;随即寻求应对的方法;无论如何也得先要化解眼下的危机。
    越国的大臣们还没有来;黎晖已经焦灼不安地在这银殿之上负手来回踱步;他略带几分黝黑的脸sèyīn云密布;时不时发出几句大吼:“人呢;为何还没有来?快;再派人去请”
    …………………………………………………………………………………………………………………………
    今天有事去了一趟南昌;回来得太晚;努力码字;晚饭都还没有吃;不过仍旧三更;这是第二更;第三更会晚点到;让大家久等了。
    (。。    )
 
 
    
第二百八十五章 :坚壁清野

  
    
    
    
  
    银安殿;是大越国东京内城王宫的主殿;殿宇按着紫禁城的格局;处在中轴线的正中央位置。.k。om ?。?_
    这里既是越国朝廷的朝议之所;同时也有不少庆典在这里进行。
    银阶之上;则是越王的银椅;椅前放置着书案;书案上;则有虎符印章以及附庸风雅之用的陶瓷笔架、笔筒。
    黎晖就坐在这银椅上;终于等来了他的大臣。这些大臣以莫正庸为首;这莫正庸算是黎晖的岳丈;其女早年就嫁给了黎晖;而黎晖与莫妃所生的儿子也已立为了王世子;所以这莫正庸正是越国数一数二的外戚;以莫正庸为首;数十个文官穿戴着大明服饰的官袍站在银阶下的左侧;站在莫正庸等人对面的;则是一列武官。
    右侧第一位站着的;乃是将军郑振;郑家与莫家都是越国的大族;这郑振早年曾跟随先王亲征南掌国;立下赫赫大功;新君继位之后;地位也是超然。
    不过这郑振的态度;显得有些恶劣;倒不是他恃功而骄;只是这一次越王调集精兵去耀武扬威;他并不支持;堂堂大越国;为了蝇头利;集结军马去恫吓别人;郑振很是不以为然;不过越王一意孤行;他也只能作罢;现在不曾想出了这么大的事;郑振当然不满;战死的将士有几个都是他的老兄弟;更有不少军马;是他辛苦练出来的;现在没就没了;怎的不教郑振心里头不痛快。
    而莫正庸则是一副忧心忡忡之sè;宫里传出的消息;他还没入宫就已经有了耳闻;谁曾想到;这些流言竟有这么大的真实xìng;毕竟别人的话他可以不信;可是那副帅所的话;莫正庸难道还能无动于衷?
    殿内的群臣都是各怀着心思;坐在银殿上的黎晖显得坐卧不安;哪里有心思琢磨大家的心思。不过他毕竟是一国之主;就算再如何心急如焚;也不至于在群臣面前乱了方寸。
    深吸了一口气;黎晖定了心;随即淡淡的道:“明人无信;先许大越为永不征伐之国;如今言而无信;突袭芒街;杀我边关将士;实在可恨”
    黎晖摆出一副从容的样子;先声夺人;大大的斥责了一番大明的背信弃义;随即又淡淡的道:“明人狡诈;海内皆知;可是我大越也不是好惹的;如今明军压境;诸卿可有拒敌之策?”
    黎晖问出话来;可是整个银安殿却是落针可闻、鸦雀无声。
    其实黎晖的话还算得体;毕竟人家都打上了门;口里叫骂几句也是应该的。不过骂是一回事;真要寻求拒敌又是一回事;如今大越国的北部精锐尽丧;凭什么去拒敌?这个时候;绝不是信口开河的时候;大家都谨慎的保持着沉默。
    黎晖显得有些恼怒;却又觉得无可奈何;他自己都一点儿主意都没有;还能指望别人能有什么主意?可是坐以待毙是不成的;人家已经到了眼皮子底下;黎晖就算是想做缩头乌龟也是不可能了。
    想到这里;黎晖勃然大怒;狠狠拍着案牍;大喝道:“明人欺孤太甚;孤愿调集军马;与明人决战”
    一句话掷地有声;可是谁都知道;黎晖的话中又有另一种意味;连越王都要亲征;臣下们怎能无动于衷?这时候再不表态;未免太不厚道了。
    “大王……”这时候黎晖的老丈人莫正庸不得不站出来;连忙道:“大王不可轻举妄动;明人来势汹汹;岂可力敌?老臣以为;这件事……”莫正庸一边;一边将眼角的余光落到大将军郑振身上;随即道:“这件事还要从长计议;就算大王亲征;未免也太过冒险;国不可一日无君;大王千金之躯;不可轻易犯险。更何况;大王身边战将千员;其中大将军郑振;在先王时便屡立战功;有万夫不当之勇;先王临终之前;也曾有过遗命;征伐之事;大王可尽托付于郑大将军;大王若一意要亲征;何不如让郑大将军为统帅;代大王出兵。”
    莫正庸的话;让一旁的郑振不禁目瞪口呆;这个老狐狸;居然把自己拉下水;他久经战阵;让他统兵倒也没什么可惧的;不过从眼下得来的情报来看;大明的军马至少在十万左右;更不知背后又多少源源不断的援军;现在越国京畿一带的精锐尽丧;总不能让他带着万余老弱病残去和明军去打仗;这不是送死吗?
    郑振对这莫正庸也算是同僚;彼此都有了解;此时郑振觉得;这莫正庸倒不是真想让自己统兵;而是想通过这番话;逼迫自己表态。
    郑振连忙道:“代大王出战;老臣荣幸之至;只是……”他恶狠狠的瞪了莫正庸一眼;随即道:“只是敌强我弱;老臣死不足惜;可是一旦战败;京畿由谁拱卫?依老臣来看;明军气势汹汹而来;我大越国不必与他们正面力敌;何不如收拢京畿一带的军力;纷纷集结在东京;仗着东京城的防事;拖延时间;再一面由大王下达诏令;命各地派军勤王;如此一来;明军便是人数再多;又能奈何?”
    郑振不愧是老将;一句话就点中了要害;敌军势大;硬碰硬是不成的;办法不是没有;就是将所有的力量全部集中在东京;施行坚壁清野;至于什么各路大军勤王;这只是空话;大越国主要的军事力量是在东京和南掌国边境;南掌国的军马不能轻易调动;一有动静;难免让南掌国有机可趁;至于京畿的军马已经精锐尽失;只能抱成一团;借助着东京城坚守;郑振虽然没有刻意提出坚壁清野四个字;可是意思却很明白;除了集中军力固守东京;坚壁清野;否则很难与明军对抗。
    郑振话音刚落;所有人都不禁点头;现在这个处境;郑振的办法算是最合适的;既不冒险;同时也能消耗掉明军;毕竟大明举兵;糜费巨大;只要拖延时间;坚壁清野;明军迟早会像数十年前那场战争一样撤兵。
    一时之间;这满殿的文武纷纷站出来支持郑振的意见;也有几个反对的;慷慨jī昂的大声疾呼;明人并不可怕;只要越人一心;与之决战;越军必胜;只是这些话;大家只当笑话来看;谁也没有当真。
    黎晖也不由暗暗点头;随即对郑振道:“若本王诏命大将军总领战事;大将军会如何拒敌?”
    郑振毫不犹豫的道:“老臣会抽调东京附近所有兵马;命附近的官员立即将钱粮运到东京;不能运入东京的统统烧毁;地里的庄稼;也命人拔除;如此一来;明军虽众;在大越国却无立锥之地;若是一个月内不能胜;势必粮草殆尽;自然退兵;老臣再引一支军马;出城追击;必定能大获全胜。”
    “好”黎晖面lù喜sè;拍案而起;道:“郑大将军的话;果然不愧是谋国之言;本王与郑大将军不谋而合;也以为此策甚好。”
    罢下了诏令;命郑振总领防务;东京内外的越军悉听郑振调遣。
    郑振也不敢怠慢;他当然清楚;明军距离东京城并不远;一刻时间也不容耽误了;否则等那明军一到;什么坚壁清野都是空话;于是立即命人筹集粮草运入东京;又怕时间不够;便命人烧毁附近的官仓储粮;派出军卒出动;焚毁房屋;拔出稻苗;宰杀耕牛;郑振做事倒是果断;事实上他想不果断也不成;因为从各方面得来的情报;还有斥候们探听来的消息;明军在芒街建立了大量的营寨;可供数万大军扎营;且明军打着的旗号;是征东将军吴的旗号;这征东将军在大明其实不少;只是虚衔;而且姓吴的总兵官似乎也不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一次带着数万明军而来的所谓‘征东将军’在大明不过是角sè;这样的人一捏就是一大把;大明朝廷是不可能让这样的无名卒统兵的;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个所谓的征东将军吴不过是个先锋将军;带着这数万大军为后续的军马扫清障碍的。
    郑振不由倒吸了口凉气;若是先锋军都有数万人;那么这一次;大明出动的力量是多少?
    只有天知道
    事情已经越来越紧迫;郑振索xìng连粮草也不运输了;生怕明军突然南下;白白将这些粮草便宜了明军;便下达军令;命各地官员;立即着手烧粮、摧毁种下田中的庄稼;一时之间;整个北部安南到处都是破坏;而寻常的越人商贾、百姓;眼见官府如此;又听到那无数的传言;早已吓破了胆子;纷纷南迁;甚至有不少官员;也都挂印而去。
    郑振对南迁的百姓;倒也没有阻拦;他的坚壁清野之策;从目前来看还是成功的;因为根据斥候回报;明军似乎察觉了越军的意图;不过显然并没有采取任何动作;似乎有了几分顾忌;又或者在等更多的粮草从广西等地输送而来。
    明军似乎缺粮了。。
    (。。    )
 
 
    
第二百八十六章 :绝户

  
    
    
    
  
    第二百八十六章:绝户
    广宁。TXT电子书下载
    这里原是越国前朝的故里;与大明广西省接壤;东面面朝大海;南面便是越国的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