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元1042-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想到生命就要走到尽头,炉火即将熄灭,昙花也要凋零了,赵泽后悔起来。心说,我还有很多话想说,想告诉大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没成家二没立业,三没打倒万恶的旧社会,劳苦大众还在贵族地主的压迫下没有解放呢,“我、我怎么能就这样的死去呢,哎,悲哀啊!”

生命曾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来宋朝至今已经过去五个月了,这五个月里发生了不少事情,开心的也好、伤感的也好,幸运的也好,倒霉的也好,如果他当时不贪玩的话,不懒惰的话,不得过且过的话,哪怕只是抽出一丁点时间,都可以写出一本书了,来纪念他回到宋朝这件事。

最起码,也要写个自传留给子孙后代,叫他们也知道知道。

我—赵泽—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回过大宋,也追过女人,也去过青楼,也当过官,也做过贼,尽管身边的一切还是乱七八糟的,但是这都要怪自己当时太单纯了,总以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可以无忧无虑,总以为这个世界已经很美好了,不需要改变了。

可是,现实摆在眼前,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不少事情才理好头绪,他还没有确定一个人生的信仰,还只是在随波逐流,任由命运的摆布,该是向命运挑战的时刻了,决斗是最好的办法,要么活下去,要么死掉,总比庸庸碌碌的好。

是啊,在这一刻,赵泽终于听到了自己的心声,心声告诉他,“朋友啊,你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这个世界需要你的帮助才能变好,朋友啊,你需要的不只是运气,还有勇气,更需要一个计划,一个长远的计划,朋友啊,觉醒吧,用你内心深处的力量觉醒吧!”

在生与死的瞬间,潜藏在赵泽体内的神秘力量终于爆发了,他猛的睁开双眼,忽然感觉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无穷无尽的力量,这股力量正在源源不断涌向四肢,爬满全身,如电流般渗透每一寸肉体,死亡的细胞重生了,衰弱的肉体恢复了青春。

冰雪的坟墓颤动了,废墟上的瓦片颤动了,倒塌的梁柱也颤动了。千斤的重量忽然变得轻如鸿毛,在赵泽的一声大喝下,砰的一声飞上了半空。

雪块飞了起来,瓦片飞了起来,梁柱也飞了起来。

只一眨眼的功夫,废墟中便出现了一块空地,赵泽左手搂着上官梅,右手搀扶着晁方,巨人一般走了出来。

身上的衣服已经裂开了,遒劲的肌肉露在外面,健硕的臂膀上刮的鲜血淋淋,不过那根本不算什么,真正的男人是不会在乎这么点伤痛的。

更何况,此时的赵泽已经脱胎换骨,往日的单薄之态尽去,俨然变成了一位身材魁梧、脖颈粗壮,眼神清亮的大块头。

身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样貌也会略有不同,不过仔细看的话,还能够辨认出原有的风骨。

也就是说,还没完全走形,周围的人还能认出他,但是当天晚上的情形实在是太混乱了,大雪崩压塌了郓城内不少民房,好多梁山的义勇军都被困在房内,有的已经奄奄一息了。

当赵泽搀扶着上官梅和晁方回到观音庙时,正赶上李渔带着部下在救人,观音的房子也塌了不少。

“管家,快叫刘大夫来,夫人还有晁方刚才被压到了大雪下”赵泽光着脚丫子,浑身上下的衣服裂成了一条条,冲进观音庙时正好撞到了李渔。

“你是?”借着月光李渔看了半天才认出来,问道“老爷是您不?”

“当然是了,难道你看不出来,内中详情一言难尽,赶快找间空房子救人”

李渔一看赵泽肩上靠着昏迷不醒的上官梅和晁方,赶紧前头引路,在靠近庙门旁的一间破房子里,收拾出两张木床,进屋后,赵泽将受伤的上官梅和晁方放了下来。

催促李渔赶紧去找大夫,李渔领命而去,赵泽点着了油灯守护在上官梅的身旁直到刘半仙来了,才起身相迎。

这刘半仙也是死里逃生,才从雪地里爬出来,脚还没站稳呢就被来到家中的李渔带人请走了,一路上几乎是小跑着的,就没停下来过,直到进了观音庙才收住脚步,喘了几口气。

左转进屋后,赵泽迎上来时,还把刘半仙吓了一跳,问道“你是何人?”

赵泽捋了捋散乱的头发,露出泰山一样的表情,告诉刘半仙“三教主赵泽啊,先生认不出来我了吧,这个先不跟说,赶紧帮我看看夫人还有晁方到底如何了,怎么还没醒过来啊”

“哦,明白了、明白了,三教主你先让让,我来看一下啊”

说罢,刘半仙撩起前襟走到床榻前,先帮上官梅把了把脉,发现她气息微弱,需要马上救治。净了净手后,赶紧从怀中取出一个鹿皮布包,那里边装的是银针,施针前凑近油灯燎了燎针尖,然后取了七处穴道,分别是:水沟、印堂、百会、十二井、涌泉、神阙、内关。

连施七针后,上官梅的面色总算红润了起来,气息也变得平稳了。

接下来,刘半仙又给晁方把了把脉,发现晁方虽然昏迷却也无甚大碍,只需吃几粒舒筋活络的醒脑丸就没事了。

忙完后,刘半仙望了望赵泽,拱手问道:“教主需要属下给您把把脉吗,属下见您衣不蔽体,这…这怎地一下子变得如此强壮了,简直跟巨人一般”

要是刘半仙知道绿巨人是怎么回事,他肯定会说教主您就是那绿巨人啊!

不过他不知道,起码现在还不知道,将来知不知道也是未知。

“你们有所不知,本教主练过道家内功,当修为大增之时,这身体也会跟着变得结实起来,先生不用担心,当本教主突破最后一层的飞仙的玄关后就会恢复本来的样貌了,对了,现在外边可能出现不少伤者,还要麻烦先生再去一趟,本教主代大伙谢过先生了”

“教主您不用这么客气,属下怎敢受了教主您的大礼啊,治病救人本就是大夫的职责,应该的应该的”

“就算是这样,本教主也得代我家夫人还有晁方兄弟谢过刘先生;刘先生一定要接受本教主的这一拜”

赵泽深深一揖,让刘半仙惊讶了半天,然后赶紧还礼,说了几句客套话后,转身离开了屋子,去外边救人去了。

再说赵泽,当上官梅和晁方脱离危险后,他也没闲着,先叫李渔找来他的浑家和女儿帮忙照看上官梅和晁方。然后,带着李渔走出屋外集合所部人马,开始清理废墟,挖雪救人。

第一八0章 天启

东京汴梁,地震倒计时。

卯时(凌晨5点)

一身青袍的吴景鸾早早出了家门,来到司天监古观象台。拾阶而上,走到最高处。

凉风习习,紫微星仍高悬在北方的夜空中,并未隐去。帝星依然明亮,北斗七星阵势如常,围绕在帝星周围,守护着一代帝王之家。

东方见亮,众星早已不见了,天地间在这个时候清冷至极,容貌清癯的吴景鸾双臂交叉抱在胸前,护住心口,几番吐故纳新后眼前一片清明,脑子灵活起来后,他举目望向夜空。

月光下,巨大的浑天仪慢慢转动着,随着古老的帝国一同呼吸着,沉睡着。天光乍亮,柔和的光芒铺向大地,将温暖带到了汴梁城大街小巷。

金色的光芒透过浑天仪上青铜轮盘的缝隙,映到古观象台的地面上,也洒到吴景鸾的脸上。青铜轮盘上面刻着古代图腾和先贤圣哲的符号,当第一缕阳光照向它时,这些符号亮了起来,不过那只是一眨眼的事,片刻后又恢复了往常的样子。

吴景鸾喜欢每天清早来到天象台上陪着浑天仪一起醒来,一起迎接朝阳。他觉得这很美妙,也不可思议,仿佛是命里注定的。

天象台坐落在九宫八卦图中央的,随着日头的变幻会演变出不同的卦象,一般的人当然看不明白,因为他们还不具备那门高深莫测的推演之术,易学太精妙了,常人无法做到。

不过,最近还有一件事让吴景鸾兴奋不已,因为总装备部的尚书苏大人给朝廷进献了一件宝贝,那天他在大内的御花园内还见到了此宝,据苏大人讲此物名:天文望远镜,有了它不但可以更仔细的观看星象,还能够看到月宫里的情景。

先不管那天文望远镜是否真的如此玄妙,起码看那大小就不是等闲之物,当时内侍用绳尺一量,发现这望远镜居然长七丈,宽七尺,当时动用了一百名大内禁军才将此物运到内廷。

然后又花了七天七夜才将此物装好,末了,苏大人又送来了一顶怪模怪样的雨伞,还有一口三百斤的大木箱子,当时吴景鸾还问内侍这是何物,内侍告诉他这乃是苏大人总装备部造出来的太阳能发电机。

‘太阳能…发电机’,多么拗口的名字,不过也许越是神奇的东西越是不可琢磨吧,前日吴景鸾奉命上朝时,还见到仁宗陛下龙颜大悦,夸苏大人的天文望远镜简直是神来之物,不但看到了月宫,还看到了天外飞石,还说后宫的曹皇后也看到了。

这天文望远镜实在是有趣,如果可以的话,想给总装备部下旨再多造几个送进宫内。

当时趁着这个机会,吴景鸾进言道:“有此神奇之物,真乃我朝之福,若是能在司天监天象台上放上一个,用来夜观天象,记录上天的启示,那就是如虎添翼了,陛下之福,我朝之福也!”

仁宗一高兴,当时就准了这事,为此吴景鸾都忘记要进献自己熬夜写的那本:《辨牛头山陵表》一事了。

也许,这就是命运吧,本该在那一刻蹲天牢、吃冷饭的吴景鸾堪堪躲过了一劫。

吴景鸾已经连续七天沐浴更衣不食人间香火了,正在兀自高兴等着苏大人天文望远镜的到来,因为今日就是苏大人定下的送货之期。

只要辰时一过,可是当太阳升起时,紫微星忽然颤了三颤,这是他亲眼所见,三颤后,日光来到,紫微星隐入宇宙之中。

“这是什么征兆?”

吴景鸾赶紧从袖笼中拿出一副龟壳八卦图,按照当时的时辰卜了一卦,一卦后他的心猛地跳了起来,几步窜下天文台在司天监院内的九宫八卦图中踏着方位深思起来。

片刻后,他若有所悟,抬起腿飞跑向一间高大的庙宇。

那庙宇有名木圣祠,乃是司天监内一处重要的地方,放着地动仪,和几口铜制的大水缸。平时有一个小太监看管,今日那小太监困得实在倦了,五更天那时就睡着了,此时,正背靠在木圣祠门口的梁柱上昏睡。

吴景鸾飞跑到木圣祠门口时,“咚的一脚”踹开了那两扇红漆大门,飞身进入屋内。吓得那小太监一个屁股墩摔在地上,还以为怎么了,从地上爬起来后赶紧回头望去,发现祠堂内蹲着一个人,看背影很熟悉,他仗着胆子朝前走了几步,来到门口,探头一瞧,才发现原来是司天监的监正吴景鸾吴大人。

这老大人今个又犯什么病啊,怎么连鞋子都没穿?小太监扒在门口看起笑话来。

心说让我看看吴大人一会要出什么丑,等换班时就有闲扯的话了。

熟不知,吴景鸾是在专心观看那地动仪,盯着八只金龙嘴,他要知道龙头对着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哪里要发生地动(地震)。

卯时过半(凌晨6点)

一个时辰前天还没亮时,大宋的文武百官来到了宣德楼前,准备进宫参加早朝。

有二府六部的重臣,御史台的诸位,九寺、六监的大员,翰林学士、馆阁学士若干智者,等等一些宫内的重量级人物。

三通晨鼓过后,宫门开启,左掖门侍卫长杨延昭站在城墙之上注视了百官依着秩序进城而来,望文德殿东侧的朝房而去。

上朝前的半个时辰前。

文官一侧朝房内,百官正在低声闲聊着打发时间。

身居要职的吕夷简则端坐在正中的主位上一动不动,闭目养神。只见他身着紫色的朝服,衣领处露着一抹白色的罗质中单(内衣),腰系象牙色的罗料大带,身挂一枚金鱼袋,足下蹬着一双白绫袜黑的朝靴,富态已极,若不是穿着这身官服,还真看不出来这位老爷就是当今的国相公,会被人误以为是京中哪位富家翁。

“老相公睡着了吗?”有人在远处打笑道。

“这叫养精蓄锐,相公年事已高,精力不同往日”那人回答。

“看不出来,相公估计是在盘算什么事?有谁要倒霉了吧”又有人接了一句。

“别瞎说,被人听到小心位置不保,国子监可从来不缺人”那人有答了一句。

“是不缺人,可是缺能人”

“呵呵”低声笑了笑。

“不知你我算能人否?”

“依守道之见呢”

“明复先生才是能人,守道不过是一庸才尔”

“呵呵”一笑而过。

“守道不用自贬,谁人不知徂徕先生的大名,徂徕先生敢怒敢言,当今无人可比”

“明复先生抬举守道了,先生提倡的攘斥佛老守道就算想破脑袋也学不来”

“好了,咱们别在这互相吹捧了还是说点正事吧,守道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