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门风流-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还以为张越至少知道点什么,此时见张越面上那迷惑的模样不像是装出来的,郑平原顿时心里咯噔一下,原本隐隐约约的那点风声一下子在脑海中翻江倒海不可收拾。强忍惊惧,他就向张越拱了拱手,正预备再去好好找找,旁边一个军士忽然讷讷出了声。

“之前西门大开的时候,我好像看到王都帅也在那队骑兵里头,只是装扮似乎不同。”

听了这简简单单一句话,周遭所有人齐齐大吃一惊。张越是完全没想到,郑平原是想到了却不敢相信,其他人也是各有各的惊诧各有各的不解。率先反应过来的张越立刻走上前去,细细询问了两句就确定此人只是远远看到一眼并不分明,但即便如此,郑平原既然找遍了整个兴和堡都找不到人,那事情就有七八分准了。

郑平原的心完完全全地乱了,他当初在宣府的时候见惯了那些嫉贤妒能刚愎自用的上司,起头还认为王唤固执己见也是一心想立功,这会儿再也不会这样想。攻城车是毁了,但要是真的是王唤率死士出击,此行绝对是凶多吉少。听说西墙那边用神枪射中了鞑子中的要紧人物,如果又是王唤亲自上阵毁了攻城车,他这个千户究竟在干什么?

“老都帅这是何苦……要上也该是我,他怎么一声不吭就做这样危险的勾当!该死,我真是该死……我早该想到的,他和那些贪生怕死的家伙不同,不会只让别人赴死……”

眼看郑平原喃喃自语失魂落魄,张越着实忍不住了,当即上前一步沉声说道:“眼下不是提什么该死不该死的时候,郑千户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既然这次是阿鲁台大军来攻,如今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攻城车毁了,而且刚刚的神枪射中的乃是鞑靼的重要人物,此人一死这支军队就自然而然退去了;二是此人虽很重要,但却并不是军队的首脑,敌寇有不得不拿下兴和的理由。如今暂退,但很快就会卷土重来。虽说我很希望是第一种可能,但更得防备第二种!如果之前真是王都帅率兵出击,那么他必定绝不希望这兴和堡有半点闪失!”

陡然之间从那种浑浑噩噩的情绪中回过神,郑平原立刻醒悟到了事情还没完,鞑子是否就此退走还是没准的事。咬咬牙把王唤的生死暂时丢在脑后,他便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我只能拜托小张大人了。还是我东你西,一应军马你我各一半。都已经到了这个份上,就算拼上一切也不能让兴和丢了。”

傍晚,当兴和堡刚刚收拾完残局在夕阳的余晖中复活之时,一阵比之前历次示警更加急促的钟声忽然响彻全堡。听到钟声的那一瞬间,张越不由得抬头望了望天。乱军之中神枪建功,他的运气固然不错,但如今看来运气已经用完了!

第十一卷 金戈血 第021章 愈挫愈强方是好汉

头一次单独面圣的张超出了乾清宫时,已经是出了通身大汗。宫里固然早早烧了红萝炭,确实热得很,但他汗湿重衣的缘故却是因为皇帝那种勃然暴怒。他虽说曾经在京卫大比的练武场上很出了一番风头,于是得皇帝亲口嘉许而颇受重用,但自从那一回之后便只有援例进宫随众谢恩等等,甚至不用参加朝会,哪里见识过这样的场面?

更让他心有余悸的是,那时候他不敢稍有隐瞒,一五一十说出了当初那些事,结果朱棣竟是劈手就将那茶碗的盖子砸了过来。他在那一刹那根本不敢躲避,而那盖子虽说没砸中他,可那咣当一声砸了个粉碎的声音以及接下来的怒吼这会儿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混账东西!你老子在交趾十几年,好容易回朝顾不上过安生日子,别人都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愣是再次出镇,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子!你倒是好,领军平倭的时候还记得给自己搂女人!张攸怎么就养了你这么个没出息的东西,武艺再高却不识大体不知进退?你那个弟弟一个文官也比你有血性,朕恨不得如今被困在兴和堡的那个人是你!给朕滚出去,朕看不得你这种没出息没担当的模样!”

“小伯爷,赶紧走吧,这乾清宫门口可不是站着发愣的地方!”

御马监太监刘永诚上了最后一级台阶,路过张超身侧的时候便淡淡地提醒了一句,随即方才迈进了正殿。从几个服侍的小太监口中得知皇帝在东暖阁,他便慢吞吞地整理了一下自己身上的袍子,这才顺着那条穿廊来到了门口,隔着帘子通报了一声,等里头传来了回应,有人挑起了门帘一角,他连忙躬身入内。

“老奴叩见皇上……”

“兴和那边究竟如何?”

面对这种极其不耐烦的口气,刘永诚不禁悄悄瞥了一眼朱棣,见其面色死沉,他立刻收起了拐弯抹角的习惯,言简意赅地说道:“刚刚海寿从宣府派来了信使,据说兴和只在最初的时候派了信使前往万全求援,之后就再无音信。万全连着派了五拨侦骑,结果只有一拨侥幸回来,说是鞑子此次声势浩大,至少有上万人。由于具体情形还没个准,兴安伯担心贸然出击中了鞑子的圈套,所以眼下外长城一带的堡寨都已经严加防范。”

“他倒是谨慎!”

即便刘永诚乃是从燕王府就开始跟随朱棣的老人了,此时听了这样简简单单五个字,他也琢磨不出皇帝究竟是什么意思。兴安伯徐亨虽说只是第一代兴安伯的孙子,但这些年的宠信还是很不错的,眼下天子是觉得他真的老成持重,还是不满意他的消极怠战?

“先头还说什么阿鲁台北逃,鞑靼内部纷争重重,既然是北逃了又闹内乱,怎么会先扰开平,随即又这么快直奔兴和?夺下兴和有什么样的好处,值得阿鲁台这样兴师动众?”说到这里,朱棣重重一拍扶手,却根本没指望刘永诚回答,而是沉声吩咐道,“让宣府左卫出张家口堡,万全右卫出虞台岭,确保鞑虏不会入寇长城以内。令英国公张辅武安侯郑亨安远侯柳升等同六部即刻合议兴和事,议完了让张辅来见朕。”

等到刘永诚退去,朱棣便恼怒地站起身来到案桌旁。看到那堆的犹如小山高的奏折,他不由又是一阵恼怒,索性指着那厚厚一摞摞东西吩咐道:“把这些东西全都搬到端本宫去,告诉太子,除了军国大事,以后这些繁琐的事务一概由他处置,不要事事都拿来烦朕!另外,让锦衣卫指挥使袁方尽快过来,朕就不信一点小事他要耽搁这么久!”

看见案桌上很快就搬空了,朱棣这才感到心里舒坦了些。此时,旁边的小太监小心翼翼地提醒该用晚膳了,他却丝毫没理会,径直提起朱笔就在纸上写了一个朱字。眯缝眼睛端详着这个斗大的朱字,他渐渐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旋即就搁下笔转过身子,却是注视着面前那张覆盖了半面墙的地图。

阿鲁台要绕过兴和易如反掌,而要抢在运送补给军器之前攻打兴和也不是没可能,为什么偏偏这么巧?蒙古人不畏风雪固然是没错,但大冷天忽然对着一个土堡大动干戈,这帮抢掠成性的家伙究竟想的是什么?张越此行虽有都指挥使王唤随行,可兴和并非坚城,究竟能否守得住?发援兵固然容易,但他的那些将领小打小闹倒是不错,万一贸贸然往援却中了埋伏,那就得不偿失了。可要是兴和丢了,岂不是更得不偿失?

这当口,一向自负武勇的朱棣颇有几分惘然。他麾下当初也有几个可称之为大将的人,丘福算一个,朱能算一个,张玉也算一个。可张玉战死,朱能早逝,丘福干脆就晚节不保丧师辱国。年轻一代中张辅自然是第一人,但除此之外,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竟是根本找不出来,可他不可能事事委之张辅,也得为儿子孙子留着用人的地步。

“皇上,锦衣卫指挥使袁方求见。”

听到这一声低低的通报,朱棣立刻回过了神,遂点头吩咐宣进。等人进来行过礼之后,他便以目示意道:“事情查得如何?”

“回禀皇上,当初黔国公沐晟从中撮合张攸和那个夷女,确实是有私心的。黔国公继父兄之后镇云南,不善用兵,但仰仗沐氏余威,土酋不得不慑服。芒市土司只此一女,此外便只有一个侄儿。因这位土司一向专断,身体又极好,于是预备为女招婿,以外孙继承土司之位,那位侄儿便以重金贿黔国公,又设法使芒市土司朝贡黄金加一成,许诺今后他继土司之后再加三成。恰巧那夷女因缘巧合救过张攸几次,仿佛有所倾心,黔国公便用了些手段。”

见袁方没有再往下说,朱棣不由恼怒地冷哼了一声,哪里不知道这下文是什么。他早就知道张攸能忍,在外就算沾惹女色也不会贸贸然带回来。当初要不是沐晟常常在奏疏中为其说话,因着张辅要避嫌,张攸也不会从一路升到了参将,继而更成了副总兵。此时此刻,心头恼怒的他想到之前马骐从交趾回来,在他面前痛哭流涕说的那些话,心中更有些动摇。

善于察言观色的袁方哪里看不出皇帝的表情变化,只是他毕竟不能颠倒黑白,这事情他就是不办,皇帝也另有办法,因而只索性站在那儿一声不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听到上头传来了一个淡淡的声音。

“来人,去文渊阁传召杨荣,再去翰林院叫沈度过来。”

这便是拟旨的意思了。深悉此道的袁方连忙告退,等到从乾清宫的台阶上下来,沿着大道来到乾清门门口,他方才想到了一个要紧的问题——皇帝根本没有问张超那个身份可疑外室的死活!都是那个不知轻重的家伙干的好事,如今那个女人杀了也不好留着更不好,赫然一个烫手山芋!

也不知道被困在兴和的张越究竟怎么样了……就算这边能尽快商量出一个决议,就算即刻发兵往援,这一来一往也得耽误三天,那边究竟能否挺住?

张超沉着脸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一看到他回来,门上盼星星盼月亮已经等得眼冒金星的门房慌忙差人往里头通报,却是谁也不敢朝张超身前凑合,唯恐触了霉头。而张超也根本没心情去注意这些下人是什么景况,只顾自己埋头走路,等快要到二门的时候,他看到弟弟张起等在那里,脸上才微微一变。

“二弟……”

张起三两步冲上来,神情紧张地问道:“怎么样,你可对皇上解释过?”

“解释……做错了就是做错了,解释什么都没用。”张超苦笑一声,旋即便双手抱住了张起的胳膊,“二弟,都是我不争气,不但害了自己,更害了家里人,也许还会害了爹爹。我以后怕是前程有限,二弟你千万别学我一样糊涂做错了事。”

“大哥,你婆婆妈妈说这些干什么,皇上究竟说了什么!”

张起这时候简直气急败坏了,狠狠挣脱了张超的手。见其颓然一笑,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遂抓着他的双肩低吼道:“哪怕是贬官流放或者是其他,你总得有个说法!别说娘,就是祖母看似不闻不问,其实也是担心你的!如今爹爹和大伯父三叔都不在,三弟也在外头,不管你究竟受了什么挫折,总得做出个大哥模样给大家看看!”

“不过就是日后没法子世袭世官而已,算不得什么……我真恨不得我和三弟换一换。你知道么,三弟出事了。”

此话一出,不但张起愣在了当场,就连不远处刚刚辞了顾氏出来的顾彬和送他出门的张赳也都呆住了。顾彬几乎是一个箭步上得前来,对着张超就问道:“大表哥说明白一些,什么叫三表弟出事了?”

眼看几个弟弟都看着自己,张超犹豫了片刻方才解说道:“皇上说阿鲁台大军围了兴和,三弟被困在了里头,如今兴和那边消息阻塞,现在人怎么样了也不知道。”

“这怎么可能!三弟若是有事弟妹怎么办,还有,静官才几个月大!”

最急性子的张起忍不住狠狠一跺脚,其他人也尽皆沉默无语。半晌,顾彬便拱了拱手说:“我要去见老师打听打听消息,先走一步!”

眼看顾彬走得匆忙,张赳倒是一瞬间就醒悟了过来,对着张超张起一字一句地说道:“这事情能瞒多久是多久,祖母经不起这打击,三嫂她们也经不起这打击!大哥也不必灰心丧气,没法子世袭世官,那就今后自己挣一个,你不是还有一身武艺么?愈挫愈强方才是好汉!”

第十一卷 金戈血 第022章 信得过!

洪武帝朱元璋和永乐帝朱棣都是大权独揽的性子,朱棣虽然不像朱元璋那样勤政,故而为此设立了内阁,但此时的内阁却不像后世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的内阁,而只是一个由五品官员组成的秘书班子,有宠信而无实职实权。而朝廷大事的决定也极其简单,凡大事则由皇帝召群臣面议,一旦面议决定则立刻传旨施行,不待批答。除此之外则是钦点重臣商议,商议的结果上报,最后由皇帝亲自做出决定。

也正因为如此,如今面对宣府传来的紧急军情,奉旨合议的正是六部尚书以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