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门风流-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那里的马多,比在中原蓄养合算;还有的那就直截了当多了,干脆悄悄地问鞑靼那边是不是起内讧了。他们那时候都在西厢房等候,我让那两个小子在东厢房里时不时用蒙古话交谈几句,总有人会听见,当然,我已经下令加强防备了。”

要不是张越知道彭十三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再听到最后这句话,恐怕还得真以为彭十三吃了亏。笑着摇了摇头,他轻轻用手指敲着右边的扶手,便若有所思地说:“就算宣府城内有谍者,人数也绝不会多,更不会冒着暴露的危险在城内杀人,毕竟,这里就在总兵府边上。贸贸然闯进来,若是一个扑空就会牵连他们的其他谍者。”

两人正说着,秋痕又进了屋子,她捧着一个小巧玲珑的茶盘,先是给张越递上一盅之后,然后就转过了身。还不等她说话,彭十三便自己伸手接过了另一盅,咕嘟咕嘟一口气喝干了。待喝完一抹嘴,他这才发觉这茶水仿佛有些不同,不由得咂巴着嘴回味了一番。

“这似乎不是咱们之前从京师带出来的茶?”

秋痕送上茶就到外头提了一壶热水进来,先让张越脚离了铜盆,然后一点点往里头兑热水,又用手试着温度,待觉得正好,她就把铜壶放在了一边,蹲下身撩着热水为张越搓洗了起来。听到彭十三这话,她便抬起头笑了笑。

“是小五姑娘和冯大夫琢磨的方子,说是能解乏生津,晚上多喝几盏能提神,却不会睡不着,而且用什么水冲泡都使得,也没搁什么贵重的药材。所以奴婢来之前少奶奶特意嘱咐带上了好几罐,给武安侯送去了两罐,给大姑爷送了两罐,如今还剩下两罐。”

闻听此言,张越就对彭十三笑说道,“老彭你要是喜欢,平日就拿出来冲泡好了。咱们到了这宣府肉食吃得多,菜蔬却稀罕,不多喝茶还真不行。怪不得口外各部最着紧的就是茶砖,若没有茶砖,他们成天除了肉就是奶,哪里消受得起那油腻!”

“所以说,阿鲁台如今叛心复萌,鞑靼其他部酋怎么会高兴?这一打仗,至少茶砖就少了。如今这鞑靼特使到来的消息既然已经散布出去了,传到口外恐怕不但阿鲁台着紧,其他部酋也会纷纷动作。要是他们四分五裂,那天兵一到必定是横扫,这一仗的结果不问可知。”

张越倒不担心这一仗会打输,他知道大草原上也是犹如中原改朝换代一样,一茬一茬的部族轮换着崛起。匈奴、突厥、回纥、契丹、女真、蒙古……如今的鞑靼不过是蒙古一部,就算这一仗彻底将其打残了打没了,还有瓦剌三部在旁边虎视眈眈。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一手软,一手硬,就好比后世的世界警察那样一面谈判讲理一面打压制裁,必须双管齐下。

因此,踌躇了一会,他就对彭十三低声吩咐说:“京营最近集结练兵,再者宣府的要紧大事暂告一段落,所以周百龄明日就要带人回京了。他这一走,在别人眼里,我便失了一条臂膀,要弄什么小动作也就方便了许多。那些商贾明天大约还得来,你不妨装作失口,告诉他们我这几日还要再去一趟张家口堡,而且会向总兵府借一百军士随行。”

只是略一思索,彭十三登时心领神会:“只要这么一说,那些自作聪明的人就会认为少爷是护送那位特使经张家口堡回鞑靼?”

看见张越含笑点了点头,彭十三便霍地站起身来,笑嘻嘻地一拱手说:“那好,我明天就好好操练那四个小子,顺带做些安排。总兵府那儿借兵还是我去吧,一定安排得妥妥贴贴!这会儿已经不早了,我就回去睡了,少爷今晚也早点歇息,别折腾太久!”

这前头的还好,这最后一句话却是牛头不对马嘴。眼见彭十三一溜烟出了屋子,张越只得恼火地丢下了刚刚来不及扔出去的毛巾。感到脚上的力道比刚刚重了一些,他不禁低头瞧了瞧仍蹲在地上的秋痕,却只见她脸上红扑扑的,那红晕从双颊绵延到了脖子根。

刚刚彭十三的调侃秋痕听在耳里,喜在心里,但却更加不敢抬头。二太太身边的玲珑嫁人了,自家太太身边的珍珠和芍药也都有了主。虽说她们的日子都过得不错,她若是想,也能在小厮或者外头人中选一个好的嫁了,可是,她打小就是服侍张越,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颗芳心就完完全全寄托在了他的身上,眼里除了他,再也容不下别的男人。她知道自己只是个丫头,也知道顶多只能在他心里占一小块位子,可她仍然希望一直留着。

“秋痕,你这一路上赶得那么急,到了就该早点歇着,还跟着我忙前忙后的。”

正胡思乱想的秋痕乍然听到这句话,手上顿时停了一停,旋即连忙解释道:“我和大小姐是昨儿个早上出发的,在怀来卫歇息了一个晚上。马车稳当得很,一路上奴婢陪着大小姐说话,倒是没觉得有多累。再说了,走之前太太和少奶奶就算好了时辰,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要不是奴婢劝着,大小姐还想日夜赶路,一大早就到宣府呢!”

明天就过小年了?那岂不是说,马上就是大年三十了?

张越愣了一愣,不由得眯起了眼睛。自打离开了开封,他的每一个年似乎都过得很不同。第一年是在南京英国公府,那时候正为了大伯父张信的事情而忧心忡忡;第二年是在北京英国公府,那会儿是英国公张辅重病;第三年是在青州,他和杜绾灵犀琥珀秋痕一起过的年,那天晚上真是热闹温馨;第四年是在南京一家人团圆,父母妹妹和妻子都在,看一夜烟花绚烂,恰是让人印象深刻;第五年是在北京大宅……不知不觉,如今已经是第六年了?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真快……”

“少爷,什么真快?”

回过神来的张越见秋痕仰头瞧着自己,便笑着摇了摇头:“我只是说一晃时间过得真快,年年过年都在不同的地方。对了,想当初我教你写字那会儿,我还没有你高,如今我却比你高了一个头。”

听了这话,秋痕不由得怔忡了片刻,这一愣之下竟是连张越抢去了毛巾也没发觉。等回过神,她连忙去里屋拿了新鞋袜过来。她也不管张越说什么,硬是亲自伺候着穿了棉袜,然后又拿过了那双她一针一线做好的棉鞋,小心翼翼地给他套在了脚上。这一刻,她从来只敢心里想想或是和琥珀说说的那句话一下子冒了出来。

“少爷,奴婢一直想说,奴婢愿意留着伺候您一辈子。”

她埋头又拿起另一只鞋子给张越穿上,口中又低声说:“奴婢不要什么名分,只要能留在少爷屋子里,哪怕一辈子当丫头都使得。奴婢是个笨人,没有少奶奶的大见识,也不如灵犀和琥珀解人意,奴婢只知道您就是天,您不在,那天就是灰蒙蒙的……”

第十一卷 金戈血 第063章 最是难报亲人恩

腊月二十三乃是民间的小年,自唐宋以来就有祭灶的风俗。尽管宣府是边镇要地,不能像其他衙门那样早早地封印放假,但总兵府也不会在小年这一天起早点卯。从秋痕那里听说郑亨的那位张姨娘也是今天刚刚抵达,张越更是可以肯定,那位老当益壮的武安侯明天这小年恐怕也要迟些才能出门理事,而他恰好无事,难得可以偷一日闲。

炕上早就已经烧暖了,秋痕更是在上头铺了新带来的被褥。松花色金线绣鲤鱼的缎面图案在摇曳的灯火下熠熠生辉,给这简陋的屋子颇添了几分贵气。而盘坐在炕上的张越眼看着秋痕犹如变戏法似的从箱子中掏出了好些玩意,忍不住托着下巴直叹气。

“来就来了,居然还带了这么多家里的用具。出门在外,哪里有那么多讲究?”

“迟些时候少奶奶也会来,东西自然得备办齐全,好容易皇上有这样的恩典!”想起张越刚刚没好气地笑骂她傻丫头,秋痕这会儿只觉得整个人都轻快了起来,因此笑意盈盈地从箱子中翻出了几样东西,犹如献宝似的递给了张越,“这是少奶奶的信,这是灵犀和琥珀亲自做的荷包,里头一个是从灵济宫求的符,另一个则是从大庆寿寺念过经的佛珠。这是老爷让带来的上好金创药,还有,这是太太特意让带上的长命锁,这是老太太……”

看到手里一下子便多了一大堆东西,张越虽觉得好笑,却更知道这都是家里人的一片好意。将这些暂时都撂在了炕桌上,他一面询问家里的情形,一面拆开了那封信。展开那满满当当的一叠信笺,看到那个起头的那几个熟悉字眼,他忍不住嘴角一翘笑了起来。

杜绾在信上并没有什么之乎者也咬文嚼字,一如平日家常俗话,不过是闲适地说些家中琐事。从祖母顾氏身体渐好,到母亲孙氏的入夜咳嗽,就连小静官渐渐喜欢哭闹,张菁常常去逗弄这个侄儿都一一跃然纸上,他哪怕没见着,亦是能想象那种温馨愉悦的情形。然而,当一路看到第四张纸的时候,他的脸上却露出了踌躇之色。

“因公公回京侍疾,一日中多半都侍奉老太太跟前,只连日下午申正之后时常外出,极晚才会归来。婆婆病中多有疑忌不耐,询问时公公却答出去拜客,因而一日便让我去外头询问跟班,方才得知每次出门都带着两个从南京跟来的随从。为免婆婆焦虑,我未告知此事,然则此事实有蹊跷,原不想使君担忧,为防有事,不得不特意提及。”

父亲常常悄悄出门?对于杜绾最后提及的这件事,张越自然是关心得很。尽管别人都说张倬父凭子贵,他却从来不这么看。他能走到如今这个地步,即便有机遇和自己努力的缘故,但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尤其是父亲不声不响替他出钱出人,更通过袁方帮着他度过了好些难关,这些都是绝不能忽视的。

若是说有什么事让张倬这样偷偷摸摸的,那么他能想到的原因只有一个。除非是去见袁方,除此别无可能。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又一个问题就来了——有什么事情需要父亲三番四次地冒险出门去见袁方?莫非是又出了什么事?

只有这样一条线索,哪怕张越把头想破了,最后仍是没得出一个结论,只得放下了此事。将其余三张信笺折叠好塞回信封中,他就起身下炕将最后一张纸丢在炭盆里,眼看着它烧成了灰烬。转身走回去的时候,他就看见秋痕手中捧着几套衣裳。

“这些是咱们在家里闲来无事的时候给少爷您做的。”秋痕献宝似的一套套抖开给张越看了,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少奶奶原本也要和咱们一起做,只可惜她刚刚做好了那套给静官的小衣裳,就因为二太太那头撂开手,她要照管家务,不得不暂时搁下了。灵犀得帮着少奶奶,所以最后就是奴婢和琥珀各做了两套。另外两套是太太的手艺,听说少爷您被困兴和的时候连衣裳都破烂不堪,所以太太特意嘱咐,说是一定要把这些新的给您都带来,大过年的穿着也精神!”

“娘还是老样子,我都这么大了,还当我是孩子!”

想起自十岁开始,每逢过年孙氏必得在家里准备的之外另给他缝制一套新衣裳,张越感慨归感慨,心里却自是惦记着母亲。由于年轻的时候省开销,张倬张越父子的衣物都是孙氏自己亲手裁制,因此这石青宝蓝两套衣裳都是针脚细密,毫不逊色琥珀和秋痕的针线,而料子更是细密柔软,显然是出自苏松的上好货色。

“对了,什么衣服破烂之类的话,都是谁胡说八道传的?”一想到皇帝上次封赏的时候甚至也提到了这么一遭,张越只觉得这实在是匪夷所思,“我当时被困兴和,这些情形分明没多少人看到,怎么会传播得四处都是!”

秋痕哪里知道这些,但此时仍是忍不住心有余悸:“少爷你还说,那时候得到消息,大少爷他们合力瞒着老太太和家里头,就连少奶奶都不知道,倒是陈留郡主常常过来。奴婢还是等到报捷的喜讯传来之后才晓得,一下子就给吓了个半死,后来特意到大庆寿寺去拜了菩萨。至于说您衣服破烂什么的,这是宣府报捷之后满京师忽然传开的,说您亲自出谋划策,冒着箭雨城墙督战,一箭射落鞑子的军旗,一把火烧得他们记飞狗跳,还带领将士大呼皇上万岁万万岁,听人说,皇上那次还在早朝的时候特意赞了您,至于赞了什么奴婢就不知道了。”

杜绾不知道……她怎么可能不知道!陈留郡主的消息常常是比谁都快,她又是爽利明快的人,一得知这样的大事,必定是要去告诉杜绾的。难为她死死瞒了下来,硬是连秋痕这样亲近的都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痕迹。

张越一面听一面琢磨,直到听见最后一句,他原本怔忡的面上方才流露出一丝疑惑,旋即便想到了两个字——造势。而且,这造势的水准竟是揪准了朱棣的心理,流传在外的只言片语绝对不会惹得皇帝老子发怒,能够这样把准脉络,除了袁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