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后世相同,痕德堇、滑哥、辖底三人在柴册殿上分别做出重要讲话,各部俟斤、长老们则表示坚决拥护,然后由李诚中代表大唐总结致辞,致辞的意思就是“你们三个好好干,别辜负大唐的厚望”——总结致辞这个程序当然也出自李诚中之手。
    讲话结束后,四个人在柴册殿高台上沿着四周转一圈,接受各部落贵人们的欢呼,然后下台。早有专人做好了准备,等他们下了柴册殿后,就用土石将这座柴册殿封为土台——这座土台就是以后契丹联盟再行集会时用的观礼台了。
    至此,柴册仪结束,契丹十部联盟的三权并立体系在形式上得以完成。
    而李城中,则于十二月初五一早,帅中军指挥部及诸将急速向南,营州军则以营为单位,在各营指挥官统带下陆续返回柳城。怀约联军由解里任副都指挥,分批由饶乐山向西,秘密行军,至妫州广边军集结。(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 幽州留后(二十七)
    十二月九日,李诚中回到柳城。
    整个柳城,包括整个营州,都处于一种外松内紧的状态中。表面上商旅通畅、百姓嬉乐,一派安定祥和,但实际上,所有事涉军产的工坊都在拼命开工,各处府库仓廪也在努力囤积物资;新兵训练大营一直在操练士卒,所有新兵都在极为紧张的开展训练;白狼山军校的军官培训课程也全部转向战时授课,以关内各州地形、关卡、城镇的熟悉、行军和攻防演练为主。
    虽然没有公开宣扬,但举兵入关已经成为了营州军政高层间的共识。其实事态演变到这个时候,任何妥协的方案都已经显得很不现实了,在如此高强度的备战状态下,一旦做出中止入关的决定,所造成的物资损失将是不能承受的,对军队士气的打击也将极为巨大。
    战争机器一旦启动,其惯性会把阻挡在前路的一切障碍碾得粉碎!
    营州的备战是于十月底开始的,进入十一月后逐渐增速,所以当李诚中回到都督府中南海的时候,方方面面的报告和预案便已经将他的桌案堆积成了一座小山。等待李诚中召见的军将和官员在都督府前厅公事房中挤得满满当当,公事房主事不得不从其他地点临时搬来许多凳子,借来不少茶盏,才勉强应付了过去。
    都督府长史冯道正在中南海书房里和李诚中详谈,作为营州方面的最高民政主官,冯道事实上还扮演着李诚中第一幕僚的角色,所以李诚中北征契丹的这三个月里营州发展的大概情形还需要冯道做一个汇报性质的说明,当然,这份说明是从宏观角度来讲述的。具体细节需要各官员一一禀告。
    简单讲述完三个月内营州的大略情形之后。冯道开始介绍这次备战的有关事项。
    “营州府库内现存余数一百六十七万贯。其中包含渤海国、新罗和熊津州追加解送的三十万贯。虞侯司后勤处和教化司考功处联名向长史书房报来了这次北伐用以奖赏立功军士及抚恤伤残的钱款总数,总计为十四万七千贯,他们向某哭穷,说这笔钱花完以后。后勤处军资库房已经空了,无力继续支付各处军工作坊的军器货款及补充战马的消耗……”
    “我记得今年四月的时候,营州府库已经向后勤处解送了今年的军资,北征前我特意问过后勤处老赵。他说军资库还有余钱四十多万贯,怎么三个月就没了?”李诚中有些疑惑。
    “这个情况恐怕属实,某了解过,用来支付各家工坊的冬季作训常服的款项大概有三万余贯,这三个月收购马匹四千三百,耗费七万贯,这就是十万贯。按照战时兵刃一备一、甲胄二备一、弓箭一备二的比例,为了储备入关所需军甲,后勤处先期已经支付各处军工工坊七万贯,后期尚需四万贯没有着落。另外。三个月的军饷是大头,这笔钱按月发放。已经全数拨转军士储蓄钱庄,所以,确实应当没钱了。”冯道解释。
    李诚中揉了揉脖颈,皱着眉想了想,确实如同冯道所言,单从大概的数目上简单核计,就已经知道后勤处军资府库的窘迫状况。
    冯道当然不是来向李诚中诉苦的,他是来提供解决之道的,对此,他提出两个方案。
    “目前营州府库内暂时还算充裕,所以长史房有两个打算,需要都督定夺。其一是提前向后勤处军资府库拨解明年的营州军军资,长史房度支科的刘子旭估算过,明年营州府库的总收入约为一百二十万贯,其中包括渤海、新罗和熊津州的军资解送,按照预算分成比例,后勤处府库可以获得其中的一半,即六十万贯。”
    度支科科长刘子旭的估算中,营州在天复二年的收入主要由四项构成:
    渤海、新罗和熊津州以“怀约联军军辎”名义上缴的每年常例,其中渤海二十万贯、新罗和熊津州各十万贯,这笔钱是实打实的金银和铜钱等硬通货,当然,如果营州都督发出特别征召令,他们还要追加上缴;
    工商业收入,包括官府参股的上缴利润和所有作坊、商铺的税收,其中利润上缴为大头,约二十五万贯,税收为十五万贯——收税难一直是个大问题,这笔款项也以硬通货为主;
    农税收入,主要是农民的田亩产出和牧民的畜牧所得,分别按照比例上缴官府,但营州农业还处于保护性发展阶段,农民和牧民还享受着很多优惠和减免条款,这笔税收不大,约为五万贯,基本上以粮食、牛羊和马匹为主;
    还有就是“献金”收入,主要来源就是李怠墨掌控的“营州社会民生发展福利基金”,基金理事会早在上个月便举行了一次会商,决定于天复二年向营州府库捐献二十五万贯献金,当然这一捐献行为是有附带条件的,基金理事会希望营州方面能够以强硬的姿态帮助营州工商业同行在幽州站稳脚跟——虽然没有明说,但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度支科作出的天复二年收入预算当然与今年相去甚远,但天复元年的营州收入是不可复制的特例。能够迈过百万贯这一台阶,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要知道,在卢龙军最鼎盛的光化元年,整个卢龙节度府的所得也不过一百五十万贯而已。
    很显然,度支科在预算时,是按照李诚中处理契丹人的政策来规划的,李诚中并没有对契丹人采取掠夺性质的政策,相反,他还提出了庞大的民生计划,所以预计未来至少三年内,草原并不是营州收入的来源,反而是个负担。
    当然,以上仅仅是从纯财务角度考虑所得出的结论,因为拥有了草原各部的掌控权,营州方面的战争潜力将获得飞速提升,而且一待民生计划初见成效,可以肯定的是,工商业和畜牧业方面的发展也会收获巨大的好处。
    来源于光化三年冬季到天复元年春季营州方面在东征上的巨额收益,营州府库是有余钱提前拨付军资的,这是长史冯道的底气所在。但冯道其实并不希望这样做,在年度收支中,真正的款项收付是在春季,也就是三、四月间进行的,因为各项统算工作和收缴工作需要时间来完成,一旦提前预支,很容易打破现有已经成型的槯税和度支体系,而很多事情一旦开了口子,往往就不可收拾。
    李诚中自然也清楚其中的关节,所以他想听听冯道的第二个提议。
    “另外一个想法是,年度预算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对于这次入关的开支,由营州府库单独支付,作为战事特别金追加,不列入明年预算。刚才已经说过,到目前为止,府库内还有盈余钱粮,总价值折合一百六十七万贯,是有能力承担这次入关战事所耗的。
    这需要后勤处拿出一个单独的战争追加预算来,根据度支科的概算,如果这次入关作战能够在两个月内结束,需要追加三十万贯,如果战事更延到三个月,需要追加四十万贯。另外,如果士卒折损能够限制在千人以下,则还需追加抚恤十万贯,如果在损失达到两千,则需追加二十万贯。
    如果战事一直拖下去,那么耗费将会成倍增加。所以某需要提醒都督,要打,就要尽快打,最好在春季来临之前结束作战!”
    “春季来临之前?……”李诚中默默思考冯道的提议。
    “不错,一旦开春,就会影响到春耕,影响到作坊和商铺的正常生产经营,影响到开春后商旅的通畅,到时候营州府库的预算收入将会遭受很大损失。”冯道的语气很坚定。
    “损失会非常大,这我知道,只是会大到什么程度?打仗可不是咱们自己就能决定的,这需要看情况,我当然希望尽快获胜,但你知道,这不是咱们营州军自己打,主角不止一个。”李诚中皱眉。
    “大军入关比不得在草原上作战,更不同于东征渤海。从平州到蓟州,到幽州,再到沧州,一路上关隘城池无数,需要动用的攻城器械也无数;同时,关内不比关外,战马需要的食料也会更多,种类也会更细,这些都不是后勤都区区千人能够完成的。所以长史书房已经拿出了动员计划,一俟发动,就要动员民夫上阵。初步预计动员民夫三万人,营州两万、平州一万。这还只是直接跟随大军前行的人员,在后方做工和生产的,还会更多……”
    李诚中痛苦的掐了掐前额,无力道:“我明白了,这些都是丁壮,一旦过了三月以后,对生产的影响会非常大……”
    冯道点点头,默然片刻,等李诚中吸收完毕后,接着道:“咱们谈谈战后的问题吧。如果战事顺利,攻入了幽州,都督有何打算?不管都督怎么想,但至少在民治方面,咱们需要考虑如何搭建官府构架,怎么将营州都督府和长史房的治理框架与幽州融合?或者说单独以营州为主,进行扩充?另外,如果战事不顺,咱们还需要考虑怎么保住如今的成果,将防线构筑在平州以西还是退入关内?都督莫怪,这是算胜而先算不胜……”
    于是李诚中振作精神,继续和冯道就此事开始商谈。(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 幽州留后(二十八)
    ps:  感谢七款兄打赏,感谢龙天空下月票鼓励,感谢开心一生的催更,至少这书还有人看,呵呵。
    好不容易将冯道送出中南海,天色已经近晚,可都督府前厅公事房还聚集着大批官员。李诚中只好让公事房主事安排晚餐,让这些官员们在等候时不至于饿肚子。
    高明博是第二个被召见的官员,李诚中必须立刻掌握目前关内的各处情报,包括蓟州、幽州、沧州,甚至还有义武军、成德军、魏博军、宣武军等周边军镇的动向。
    调查统计局是直属营州都督府的谍报机构,与虞侯司、教化司、作训司并立,属于军方系统,在级别上比前三者低半格。但其控制的部门和人员相当庞大,远超三司,在经费上也独立运作,有自己的财计部门。按照李诚中的安排,在虞侯司后勤处军资库天复元年的度支上,调查统计局单独占用五万贯经费,这笔钱由军资库直接整体划拨给调查统计局,不得干涉其费用开支,只由教化司军法处审查科进行事后审查和监督。
    东征渤海之后,高明博凭借“七十二义士夺西京”的军功力压竞争对手刘巴,荣升调查统计局都虞候,为调查统计局最高长官,局内尊称“局座”——该称谓自然与李诚中有着紧密的关联。高明博上任之后雄心勃勃,按照他之前向李诚中陈述过的方略,大力整合、积极扩充,其谍报辐射范围已经布满草原,并在卢龙下辖各州都建立了情报站。入冬之后,高明博甚至开始在卢龙周边各军镇布局,分别向义武、成德、魏博、河东、宣武等镇派出了先期筹备小组。
    如此有层次、有计划的谍报网络是这个时代从所未见的。而那些经过李诚中点拨后的情报人员训练方式也更是首创。在这种相对成熟的情报系统的渗透下。各方基本上都没有作出什么有效应对,或者说连反应都没有,所以调查统计局的战果非常丰富。
    只不过令人苦恼的联络问题依然是这个时代情报工作面临的巨大阻碍,调查统计局各情报站搜集的讯息有时候是相当精确的。但往往在传送到总部进行分析之后,却已经时过境迁,失去了利用价值,这一点经常令调查统计局的情报分析人员扼腕不止。
    比如这次大安山兵变中。调查统计局打入霸都骑的密谍对义儿军、霸都骑和蓟州军越来越密切的联络产生了警惕,并且于事发当夜最终获得了三方联合兵谏的可靠消息,当夜便寻机将这一重要情报传送向柳城。可是当调查统计局情报分析部门接获这一情报的时候,刘守光已经兵进幽州了,高明博对此完全无法作出任何反应。
    李诚中为此曾经彻夜难眠,睡梦中都在苦思初中物理课本上关于电报的有关知识,但是很可惜,这个穿越青年对此的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