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新秩序-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看到那个契丹大胡子抬起了右臂,缓慢的举到了空中,他心里一紧,心想完了,对方只要一个冲击,甲都肯定瞬间被打回原形!他无奈的等待着大胡子右臂下达的攻击手势,然后准备接受失败的结果。也许,自己就要作为一个不成功的穿越案例,就此埋骨在这里了吧。
    大胡子的右臂举在空中,然后,向后摆了摆,两排契丹骑兵便纷纷勒转马头,跟随在大胡子身后,离开了榆关城下。
    李诚中看着契丹人远去的背影,长吸了口气,暗叫侥幸,然后转过身来,对着眼前呆若木鸡般的甲都笑了笑,大声道:“转身!”甲都依照排练过无数次的队形,在李诚中的指挥下回到了关城内,直到李诚中说完“解散”,才忽然爆发出一阵冲天的欢呼声。
    关城内甲都的热烈情绪影响到了关城上的民夫,民夫们也开始欢呼起来,整个榆关之内一片喜气洋洋。这一战没有发一支箭矢,没有伤到一个契丹人,但,契丹人竟然在大伙儿面前转身跑了!没有经历过被契丹人掳掠劫杀,一路逃亡的人是无法体会这些难民心中的激动和兴奋的,他们有着太多的不可置信要呼喊,有着太多的委屈不甘要发泄,这种情绪甚至让许多人当场痛哭了起来。
    冯道从关城上下来,问李诚中:“如果当时契丹人真的冲过来,你怎么办?”
    李诚中摇摇头,笑道:“真要冲过来,咱们没有一点办法,只能硬拼了,不过成功的希望不大,估计李某就要在此送命。”看着关城下欢呼雀跃的甲都士兵,他的信心忽然间大增:“但是,今天之后,便没有‘如果’了,契丹人错过了这次机会,就永远没有第二次这样的机会!”…;
    冯道领着一半民夫开始伐木建造关门,另一半民夫则轮班值守在关城之上,经历过这次与契丹人对峙之后,这些民夫似乎忽然间也壮起了不少胆子,其中有几个胆大的还主动要求投军。他们不敢来找李诚中,便去寻姜苗,姜苗便问李诚中能否在这些民夫中征募军兵。
    李诚中想了想,还是拒绝了,在没有打破体制的力量之前,就必须老老实实的接受体制的束缚。他目前还是平州军的一员,是兵马使周知裕信任的军官,与其这样擅作主张的征募兵员,不如等周知裕来了以后大大方方的提出要求,想必周知裕也不会不答允。
    为了不让这些民夫失望,他宣布,等兵马使周知裕进驻榆关之后,他会提出请求,将愿意从军的民夫征募到自己队伍中来,希望大伙儿耐心等候。
    冯道将今日的一应经过详细写了下来,然后分别发往兵马使府衙和刺史府衙。书信连夜发了出去,预计第二天夜里便能送到两位上官手中。信中没有任何夸耀功绩的言语,只是平平实实就事论事,但相信两位上官看完以后,对于李诚中的功劳应该是了然于心的,同时也会加紧增派援兵。
    其实不用冯道写信催促,第二披援兵便赶到了。援兵是左营乙都的两个队,队官分别是李诚中的老相识张兴重和周砍刀。按照兵马使周知裕的吩咐,这两个队到达后,由左营甲都检校都头李诚中节制。随同乙都到来的还有五十名民夫组成的车队,这些民夫是由刺史府派遣而来,统归冯道使用。这些民夫携带的不仅有粮秣军械,更有斧头、榔头等工具,其中更有几个平州城内善于筑房的熟练工头。按照这几个工头的话来说,张刺史专门派他们过来帮助修砌关门和城楼的,就连原先榆关的关城图纸都从平州府库中翻检了出来,一并带了过来。
    有了这批民夫帮忙,榆关的关门修筑速度倍增,不到三天,巨大的关门便已经打造完毕,城门洞里的脚手架也搭建了起来,只需吊上去安装好,再涂上黑漆便可。除此之外,关墙上烧毁的城楼也已经清理完毕,按照图纸重新定好了基点,一等关门封上,便可全力开工建造。
    这些事情冯道在全权主持,李诚中没有过多关心,他现在一心琢磨的,就是怎样把这两都近两百新兵整训出来,以应付契丹人可能到来的第二次攻击。

第二十九章 榆关风云(八)
    现在榆关已经有了两都近两百士兵,还有一百民夫青壮,只要关门搭建完毕,单就兵力而言,小小的榆关便可保无忧。但李诚中知道这只是表面上的无忧,这些新兵蛋子是什么德行,他很清楚。若是契丹人真的狠下心来攻城,不需要那些构造复杂的攻城设施,单只以木梯蚁附,便不是这些被契丹人杀破了胆子的难民所能抵挡的。
    眼见着关门已经差不多竣工,李诚中也不打算再次冒着巨大的风险出城列阵了,因此,他打算抓紧时间整训这些新兵守城。
    李诚中首先把姜苗、张兴重和周砍刀三个队官召集在一起开了个会,为了更好的贯彻他的守城方案,他要将甲都和乙都打散编制重新调整。按理说他是当前周知裕指定的榆关最高军官,有这个重新进行临时调正的权力,但三个队官都是和李诚中一路从魏州撤回来,并且又来到榆关戍边的弟兄,他不想为这个事情生了嫌隙。
    让李诚中欣慰的是,这三个队官对他的建议都很支持,纷纷表示愿意听从调配。李诚中建议是,将现在甲都、乙都的一百八十名士兵分成五队,其中两队为枪兵,一队为刀盾兵,还有一队弓箭手和一队预备队。
    张兴重和姜苗各领一队枪兵,分别带领五十人,临战时防守关墙正面。周砍刀带领三十名刀盾兵在城墙上待命,哪一处吃紧或者被契丹人突破,周砍刀就带人上去填补防守上的漏洞。
    李诚中又抽调能够开弓放箭的二十名新兵组成弓箭队,由孟徐兴和焦成乔带领,登上山坡上的要塞。那座要塞比关墙还要高出许多,敌人从下往上是很难攻击的。因为山坡的位置稍微突出,要塞又可俯瞰整个关城,在这里安排上弓箭手,其射程可以控制住整个防守正面。最后剩下的三十名士兵交给王大郎统领,李诚中打算留在身边作为战略预备,等战事危急的时刻再行投入。
    队伍分配完毕后,李诚中开始练兵。他对于练兵的要求非常细致,也非常机械。
    他要求将枪兵分为一个个小组,每两人一组,防守一个关墙垛口。其中一人为指令长,站立于垛口正面,另一人为组员,站立于垛口侧面,当看到敌人登上城墙后,指令长发出指令,两人一起挺枪击刺。他对这个步骤作了进一步分解,要求必须等敌人露出大腿部以上的身体时,指令长才发出指令。指令长发出指令后,两人必须同时击刺,其中,指令长刺敌胸口,组员刺敌大腿根部。因为敌人很可能手持盾牌,指令长击刺敌人胸口部位是佯攻,组员击刺敌人大腿根部的位置才是真正的杀伤。对于每个枪手迈步前刺的动作,李诚中也按照穿越前部队上学来的刺刀动作进行了示范,然后要求两人一组开始反复训练。
    对于周砍刀率领的刀盾近战士兵,李诚中没有过多的讲述,在刀盾的使用上,他自认为不如周砍刀。他只是向周砍刀强调,将刀盾兵以三人为一组,到时候要做到动作迅速,要么将登上城头的敌人迅速格杀,要么将其推下城墙。
    周砍刀眨着眼,咧嘴笑道:“李郎放心就是,迅速格杀不一定能做到,推下城墙么……某倒是有些法子。”
    李诚中没有过多的问他有什么法子,他相信周砍刀的武勇应当是没问题的,一路从魏州向北的后撤中,他已经见识过了。他接下来关心的是孟徐兴和焦成乔率领的弓箭队。契丹人善射是出了名的,和对手比拼箭术是典型的以己之短攻敌之长,所以李诚中打算按照穿越前部队上了解到的炮兵覆盖方法来训练这帮弓箭手。…;
    他带着孟徐兴和焦成乔来到榆关外的城下,找来许多小石子钉入土里,这些石子将关墙下从一步到一百步的地面分成了九个区间,李诚中按顺序作了标注。他对孟徐兴和焦成乔解释:“射击的时候不要滥射,你们各自带领十人开始练习,每次齐射的时候由你们两人发令,要求十支箭同时射出,覆盖一个区间。”
    见两人似乎有些不明白,他沉吟了一会儿,道:“打个比方,孟大见到一区有敌人,就发出命令,让你手下十名弓箭手同时向一区射箭,只要每次发箭能够伤到一个敌人,这次射击就算成功。”
    两人眼前一亮,忙兴高采烈的回去组织人手开始训练了。这种射箭的方法不要求箭手射击精准,对于这些新兵来说,稍加练习便能掌握。
    于是,榆关内开始了一番大练兵,这些新兵分别按照所要担负的职责,开始做起反复的机械式练习,榆关内响起了一片片喊杀声。
    枪兵的练习动作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向前迈出一步,顺势挺枪刺击,只是这些新兵都没做过这类动作,准头很臭,常常一枪击出,就歪到一边,离目标相差甚至可以达到半个人身子。但这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练习多了,准头自然会慢慢调整过来,最难的地方在于克服紧张。
    面对敌人,紧张是谁都避免不了的,但紧张到无法将手中的木枪刺出,在临阵的时候是会要命的。为此,李诚中又将这些枪兵分成两拨,其中一拨扮演假想敌,也就是契丹人。他让士兵们在地上用土堆建了一些一人高的高台,模拟城墙的垛口,让一组两名士兵站在高台一侧,让扮演契丹人的士兵举着盾牌跳上高台,模仿契丹人登城。
    演练得多了,士兵们逐渐适应了这种击刺,也不再紧张得刺不出手中的木枪。但是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士兵们一见扮演契丹人的同伴露头,便会忍不住刺出木枪,根本不等敌人全身暴露出来。李诚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凡是没有达到预定效果的小组,便要求加做三十个俯卧撑。
    刀盾兵的训练李诚中没有过多干涉,他奇怪的看到周砍刀去找民夫营制作了十面大木盾,这种木盾足可罩住大半个身子,需要双手一起才能举起。然后他看见这些顶着木盾的士兵玩起了相互顶牛的游戏,琢磨了片刻,才恍然明白了周砍刀的思路,不禁一笑。
    弓箭手的训练主要是开弓发力的问题,至于准头,倒是没太大关系。孟徐兴和焦成乔找了一些木桩,放在十步开外,要求这些新兵射出的箭矢必须扎在木头上。好在这二十名士兵是在甲都、乙都中优先挑选的关外牧民,平素大都射过箭,这一项很快就都过关了。然后两人将他们召集到了要塞处,开始练习按区域投射箭矢。因为每一片区域的目标都很大,所以准头问题不用太过担忧,这些新兵找到感觉后都基本能射到指定区域内,形成一道略显稀疏的箭幕,相信假以时日,效果会更好。
    就在榆关内大练兵的这几天里,契丹人每天都派出游骑前来探察。这些游骑一天出现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远远的离榆关大概三、四百步的距离上,观瞧片刻,然后掉头离开。
    孟徐兴和焦成乔头一天的时候还向李诚中请命,骑上民夫营拉车卸下来的马,冲出城去挑战。这两位是关外游侠出身,自负武勇,骑术箭术都很是了得,想要捉几个活口回来。但契丹人根本不接战,见到两人骑马出城后,便远远的兜开。两人骑的是拉车的马,比不上契丹人正经的战马,因此根本追不上,出城挑战了两次无果后,便干脆泄气的不再请命出关了,只是加紧训练手下弟兄。…;
    等到关门终于固定在关口处,正式封堵上关门之后,契丹游骑再也没有出现过。隔了两天,李诚中派王大郎和孟徐兴、焦成乔两个出去打探,却发现十里外的契丹军营已经不在了。
    契丹人就此撤了?李诚中有些不敢置信,招来姜苗、张兴重、周砍刀等军官商议了一番,大伙儿对此完全摸不着头脑,他便又去问冯道。
    冯道想了想后告诉李诚中,契丹人的主营地应该还没有动过,很可能还在原地,或许是酝酿着更大的举动。
    “如果说他们还有后续动作,这几日里怎么没有游骑过来了?”李诚中有些不解。
    “契丹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和咱们接过仗,就此撤离的话,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冯道解释着,“另外,这些时日来,仍然没有一个百姓从关外逃过来,说明契丹人的营地还堵着外面的通道。”
    对于冯道的眼光和判断,李诚中已经越来越信服了,因此他在练兵的时候要求更加严格,和几个手下军官说话的时候,也时常把契丹人就要来了的言语挂在嘴边,时刻提醒大伙儿一定要加倍警惕,万万不能松懈。同时,他让王大郎向更远的外围开始查探起来。
    就在李诚中加紧准备的时候,契丹人已经拔营离开了榆关,他们顺着玄水的下游,趟过清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